1、课后限时集训(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其中规定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这表明英国()A国王权力受法律约束B君主立宪政体逐步确立C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D社会契约思想开始流行A国王征收赋税须得到全国公意许可,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大宪章的限制,故选A项;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排除B项;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议会成为权力中心,排除C项;社会契约思想流行于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2有
2、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并非想象中那么平和,成千上万民众发动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迅速波及英伦三岛,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证。这实际上说明“光荣革命”()A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B使议会成为唯一权力机构C暴力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D标示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A材料“成千上万民众发动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判浪潮迅速波及英伦三岛,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证”说明“光荣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项正确。3(2021湖北选择性考试模拟)1689年权利法案为英国国王接受后,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在国王和议会之间建立起一套稳定运转的工作机制。这体现出()A君主立宪制确立B国王淡出政坛C议
3、会两党制形成D内阁权力增强A根据“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在国王和议会之间建立起一套稳定运转的工作机制”可得出,英国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形成了较稳定的关系,即国王已经逐步成为国家的象征而处于“统而不治”的状态,说明英国已经是一个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A项正确;国王并没有淡出政坛,其仍然是国家的象征,也是国家的元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党,排除C项;材料与内阁无关,排除D项。4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说:“国王本身是议会的一部分,故而是其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利胡作非为,而只防止胡作非为。”由此可知()A作者主张限制王权B国王与议会权
4、力均衡C国王已经“统而不治”D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B“国王本身是议会的一部分”,适当享有立法权,拥有否决权,防止胡作非为,可见国王与议会相互牵制,故选B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议会权力至上,国王权力受限,排除A项;题干提及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而非“决定”权,说明国王还有一定的权力,排除C项;责任内阁制涉及的是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内阁对议会负责,题干提及的是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排除D项。5176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的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尚未形成B
5、“光荣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C议会内部两党斗争十分激烈D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D乔治三世利用“国王之友”派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表明当时英国立宪政体不完善,有待加强,D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对王权的制约,A项错误;1688年“光荣革命”任务已经完成,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议会内部两党斗争激烈,C项错误。6下表为17、18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据此可知() 16241641年 16601685年 16891713年 17141760年 17601800年年均召开天数 42 43 122 100天以上 100天以上年均通过法令 5 15 67 77 209 A社会转
6、型的条件渐趋成熟B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益激化C议会对内阁制约不断加强D国王授权不再具有法律效力A17、18世纪英国议会年均召开天数和年均通过法令呈上升趋势,反映的实质是维护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即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逐渐迈向工业社会,故选A项;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主要在16401688年,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议会立法情况,C、D两项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在管理州际和对外贸易、造币、移民归化、维持陆军部队或者海军部队等事务上,拥有非其莫属的权力。中央政府还具有解决两州或多州争端、解决不同州公民之间争端的司法权。这些
7、规定()A体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原则B注意协调平衡多个集团的利益C以立法形式强化中央政府的职能D为后来美国的发展埋下了隐患C材料体现了1787年宪法对中央政府权力的规定,从中可知中央政府对地方有一定的约束力,体现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材料仅体现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没有体现各州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不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政府的权力,没有涉及其他利益集团,不能体现1787年宪法注意协调平衡多个集团的利益,排除B项;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是缓解之前邦联政府软弱无力给美国带来的消极影响,故中央政府集权有利于美国的统一和发展,排除D项。8美国17
8、87年宪法规定: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间,任何部门的官员不得兼职任何其他部门;任何部门不得行使属于任何其他部门的权力或支配任何其他部门的人员。此规定意在()A保证各部门权力的独立B强化各部门官员专职化C防范各级官员滋生腐败D提高各部门的行政效率A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不能有任何交叉,这是三权分立的充分体现,其用意就是避免权力集中,保证各部门权力的独立,故选A项;三个部门官员不得兼职,体现了官员的专职化,材料还体现了不得行使其他部门权力,故B项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排除;防范腐败的滋生是分权带来的影响,不是目的,排除C项;三权分立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排除D
9、项。91816年,美国联邦政府依照国会法案建立合众国银行,抢了各州立银行的业务。不久,马里兰州议会通过一项税法,向设在该州的合众国分行征税。最后,最高法院做出判决,并推翻了马里兰州的征税法案。该事件表明,此时美国()A各州丧失了征税权B联邦宪法的权威下降C联邦制得到了巩固D最高法院是权力中心C材料“最高法院做出判决,并推翻了马里兰州的征税法案”说明此法案肯定联邦政府的财政权力,联邦制得到了巩固,并提升了联邦宪法的权威,故选C项,排除B项;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各州就丧失了征税权,排除A项;美国总统是权力中心,排除D项。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参、众两院均有否决权;联邦法官、行政官员
10、的任命及弹劾须由参议院批准,参议员由州议会选举,每州2名;众议院则掌握征税和弹劾的提案权,众议员由各州选民选举,按人口比例分配名额。上述规定()A较好地协调了美国南北方的矛盾B有利于防范个人独裁与多数暴政C使参议院处于美国立法权的核心D完整践行了三权分立的制度构想B国会的弹劾权、征税权可以制约总统,有利于防范个人独裁;众议院的弹劾提案须由参议院批准,参议院对众议院制衡,可以防止多数人的暴政,故选B项;1787年宪法协调了南北方的矛盾,而材料体现的是协调大小州的矛盾,排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参议院处于美国立法权的核心,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立法权,排除D项。11美国宪法规定:由各州的选举人组成“选举
11、人团”来间接选举总统;选举人的资格是有限制的,联邦议员和官员不得担任选举人;当选举人选不出总统时,由众议院选举,但实行参议院投票方式,每州一票。美国选举总统的这种方式()A暴露了联邦体制的弊端B落实了三权分立的理念C规范了共和政体的运行D维护了多数民众的利益C美国宪法规定了总统的选举方式、选举人资格以及当选举人选不出总统时该如何选举,这就保证和规范了美国总统的选举,从而规范了共和政体的运行,故选C项;联邦体制处理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看不出联邦体制的弊端,排除A项;三权分立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总统选举的方式,
12、看不出维护多数民众的利益,排除D项。121787年,鉴于先前对殖民地总督的认识,美国制宪会议的一些代表要求设立一个不能否决法律的行政长官,其他代表认为共和国需要一位强有力的行政长官。经过大量辩论,代表们设立了一位被宪法授予了可制衡议会的足够权力的行政长官。这一“行政长官”的设立()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基本理念B实质上是中世纪国王的翻版C践行了联邦体制的基本原则D满足了不同阶层的政治需求A根据材料“被宪法授予了可制衡议会的足够权力的行政长官”可知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离且相互制约,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故选A项;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没有世袭的国王,排除B项;联邦体制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中央集权而非中央
13、分权,排除C项;1787年宪法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满足的是资产阶级的政治需求,排除D项。1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律上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但在实际政治操作中,总统权力日益缩小,最终变成了礼仪性的角色;法律对议会的倒阁权规定很苛刻,但在实际中议会倒阁却极为频繁。这表明当时法国()A君主派与共和派利益趋同B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完善C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健全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名存实亡B材料反映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在政权实际运行中,总统权力过小,议会权力过大,说明当时法国代议制的权力制衡机制并不完善,故选B项;君主派与共和派分别代表不同的派别,其利益不可能趋同,排除A项;责任内阁制是一种议会
14、内阁制,题干未提及内阁对议会负责,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4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1884年法国议会又通过决议“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这表明法国()A借鉴了英国责任内阁制B总统共和制更符合国情C民主政治进程的曲折性D保皇派的力量仍然强大D法国议会以一票多数确立共和制,又通过决议维护共和制,表明保皇派的力量仍然强大,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内阁和议会的关系,与借鉴英国责任内阁制无关,排除A项;法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排除B项;材料与民主政治的曲折无关,排除C项。15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
15、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B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C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D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运动的容忍性C俾斯麦通过战争逐步扫清了统一障碍,完成了德意志统一,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使德国很快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这具有革命性。但他也把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革命家”一词说明其作为的革命性,“白色”一词说明其作为的保守性,故选C项; A项只解释了其革命性,没有解释其保守性,排除;B、
16、D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161888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即位,他主张挑战英国的世界霸权,首相俾斯麦主张遏制法国,确保德国的欧洲大陆霸权,二人在许多政策上产生矛盾。在这种状况下,俾斯麦能够做的是()A主持召开联邦议会,弹劾威廉二世B向威廉二世递交辞职书,无奈下野C解散帝国议会,重新举行议会选举D带领军队逼宫,迫使威廉二世让步B在当时的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如果得不到皇帝的信任,他只能辞职下野,不可能弹劾皇帝,故选B项,排除A项;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排除C项;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
17、17题14分,第18题12分,共26分)17英美两国的权利法案都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宪法性文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威廉签署由议会提出的权利宣言。内容包括: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侵犯即为非法;国会内演说、辩论及议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议员选举自由。此宣言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摘编自袁传旭英国光荣革命琐谈 材料二权利法案作为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更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其从如下几方面限制立法权:首先,第一条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得立法的事项来保护公民的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集会请
18、愿权;其次,第三至八条修正案通过赋予公民宪法上的程序性权利来维护其实体权利。“不得立法”条款在立法权行使的边界上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国家的立法权始终不能逾越公民基本权利的藩篱,有利于立法者时刻反思自己的权力界限,并通过程序正义和公平去维护实质正义和公平。摘编自张凌飞浅析权利法案对美国立法权的限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权利宣言的规定所体现的原则,并归纳权利法案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奠基性文件的最主要依据。(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权利法案保护公民权利的特点及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对立法机关的约束机制。(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两部权利法案对世
19、界各国实践依法治国的影响。(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英国权利宣言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力,体现了议会至上、自由、平等、法治的原则。第二小问,权利法案的通过使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度,而权利法案最核心的内容是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力。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可知,美国权利法案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更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主要方式涉及对立法权的制约,“不得立法”条款在立法权行使的边界上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立法机构为两院制议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可以相互制约;总统可以否决议会议案;最高法院具有司法最高解释权;两
20、党之间的相互制约。第(3)问,依据材料一、二可知,在依法治国中突出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件;法律最终是为维护公民的权力;重视法律程序设置。答案(1)原则:议会至上(或王在法下);自由、平等、法治;等等。依据:通过法律形式(或书面契约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或保障了议会的权力)。(2)特点: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方式:通过限制立法权来保护,明确规定“不得立法”条款,确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约束机制:国会两院制、行政否决、司法审査、两党政治。(3)影响:原则上立法活动以宪法为根据,并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立足于保障公民权利;重视法律程序的正义;等等。(任答两点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5
21、0年左右,普鲁士的绝对君主依据启蒙的理性原则,废除了地方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中央集权制的现代行政制度体系,奠定了普鲁士“警察国家”的政权基础;在拿破仑战争导致国家危亡的紧急状态下,由普鲁士自由派官僚推动了一场政治改革,使君主绝对主义体制下的行政制度进行重组,以“行政自由”代替“党政自由”,形成了普鲁士现代行政的独特观念,并对后世的制度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1850年左右,在欧洲范围内党政民主运动的推动下,在“普鲁士式”君主立宪制的框架内,确立了对君主而非对议会负责的政府权力运作模式。摘编自徐健通向行政现代化的普鲁士模式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22、。(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可以依据材料以“启蒙思想为近代普鲁士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或“普鲁士与英法在国家构建过程上的异同”作为论题。阐述前者观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启蒙思想主张、普鲁士社会现状以及普鲁士受启蒙运动影响结果阐述;后者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普鲁士与英法国家构建模式、政治制度变革的程度以及革命方式的不同进行比较回答。答案示例一: 论题:启蒙思想为近代普鲁士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阐述: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思想,思想家们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为近代西方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思想理论来源。1750年左右的普鲁士,统治者根
23、据启蒙的理性原则,结合当时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废除了地方封建等级制度,开始建立了现代行政制度体系。随后,深受启蒙运动中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普鲁士一步步走向君主立宪制的二元制国家。综上所述,启蒙思想为普鲁士形成近代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示例二: 论题:普鲁士与英法在国家构建过程上的异同。阐述:普鲁士在国家构建过程中并未脱离欧洲发展的基本模式。政治上从封建君主专制向民主政治过渡,社会领域从传统等级社会向尊重平等和个人自由的公民社会转型。但是普鲁士行政制度变革的程度和方式与英法相比明显不同。首先,英法都经历了暴力革命,普鲁士却是“改革”而非“革命”。其次,不像欧洲其他国家,普鲁士传统的支柱君主制作为权力的核心从未受到根本性触动。因此,英法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始终没有在普鲁士建立起来,普鲁士所建立的是一个融合了君主制与现代民主因素的混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