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项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1978年,湖北随县的战国曾国国君乙即“曾候乙墓”中出土了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编钟和九鼎成为贵族日常用品 B编钟成为普遍使用的打击乐器C青铜是当时权势的主要象征 D礼乐制度遭到进一步破坏2“亲亲得相首匿”是西汉时期确立的刑罚适用原则,即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
2、匿犯罪行为,官府不予追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儒家纲常名教渗入法律 B血缘亲情关系逐渐淡化C社会逐步走向和谐稳定 D法律与儒家伦理存在冲突3秦朝法律为关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楚地的刘邦集团入主关中后,采取了承秦制而定汉律的做法,此举得到了秦人的拥护。由此可知A汉承秦制得到天下认同 B秦楚文化冲突难以调和C文化传统影响制度选择 D汉以秦人意志为施政方针4玄学出自老子“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魏晋时期的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就是蕴藏于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道”。他们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这表明魏晋玄学A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摒弃了孔孟传统儒学C
3、糅合了儒道的思想内涵D削弱了佛教文化影响5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谏,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保证谏官的独立谏诤权。这反映出唐代A中枢决策机构出现异变 B实现了监察的全覆盖C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 D利用监察制加强皇权6.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7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
4、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C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8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是没有预谋的。但是,近代许多史家认为,从赵匡胤即位后没有征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以及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等,说明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这表明A历史的真相无法搞清楚 B历史记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C历史的真相是无法掩盖的 D宋朝的官方史书没有真实内容9在古代,家规家训具有道德和法的双重内涵。国家(统治者)经常颁发“圣谕”,将百姓家规家训的内容规范于国家意志之中,百姓也自觉地以圣
5、谕为家规家训。这主要体现了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思想C家庭伦理规范 D儒家忠孝传统10明万历中后期,皇帝长期怠政,内阁缺员也不及时补缺,此时的内阁已经“无可为之事”,有抱负的内阁成员以乞休的方式保其志节,然而对此皇帝也“不允所辞”。这反映了明代内阁A对皇权具有依附性 B辅佐功能无法发挥C权力大小极不稳定 D决策权力大大下降11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做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 B国家事
6、务处理标准严格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 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12总督始设于明朝,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至地方解决紧急问题或安抚军民,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明朝中叶,总督近于定制,管辖范围在一省之上,多至五省,其作用主要是协调各省关系,防止各地方之间因互不相属而互相推诿。总督职位的设置A约束了官员权力滥用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地方三司不再分权 D有效防止官员的腐败13清朝初年,汉官不断上书要求皇帝重视为帝王讲解经史的“经筵”制度。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讲官汤斌曾说:“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这体现出清朝初年汉族士大夫A变革君主专制体制的尝试 B对儒家理想化政治的追求C清除传
7、统夷狄观念的努力 D恢复儒学正统地位的决心14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A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B欧美百姓是公民,清朝百姓是臣民C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D君主专制制度是先进的政治制度1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 “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 A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为制度变革寻
8、求理论依据16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强调:“人类社会有一种守旧的惰性,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只能跟你走半程路,这就是调和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三四十里。我们若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走了。”对此材料的解读,最正确的是A“新思潮”指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B“调和”指新文化运动应有“模棱两可”的态度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旧道德”的必要性D材料的“意义”在于强调新文化运动的艰巨性17下图为载于1908年4月17日江汉日报的时政漫画实行之社会主义,该漫画A蕴含平均地权之深意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C抨击了清政府的改革 D预言了辛亥革命的爆发18伯利
9、克里执政时期,不惜动用国库资金和提洛同盟的金库贮存,大规模地兴建雅典卫城及众多的神庙、戏剧院、音乐厅、公共市场和大型雕像群等公共设施。这一做法旨在A培养公民素质 B追求思想自由C传播理性意识 D强化法制观念19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二条: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强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 B注重预防和调节经济纠纷C注重维护贵族的土地私有权 D强调经济自由的基本原则20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
10、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A反映了内阁权力向议会的延伸 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 D说明内阁左右了议会的立法211835年达尔文看到加拉帕格斯群岛的动植物之后,发现它们和美洲大陆上十分接近。但岛上环境和大陆差异是很大的。按照创世论的看法,造物主应该把各个物种放在它最为适合的环境中才对。达尔文写道:这里肯定工作着两种不同的创造者。上述材料表明达尔文A具有虔诚的宗教信仰 B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C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 D开创科学实证的先河22据统计,
11、美国早期的总统很少使用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草案的“否决权”,而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使用“否决权”的次数明显增加,罗斯福总统竞用过631次。这种变化说明A总统职权的滥用日益严重 B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C国家干预扩展到政治领域 D权力制衡体制作用加强23.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下列哪项研究对“他们”和“他们的时代”鼓舞了信心和挑战的勇气A普朗克的量子论 B牛顿的经典力学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24.雨果在小说九三年 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
12、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25下表为19世纪上半期德意志经济年表。1818年5月普鲁士废除一切内部关税。建立统一的关税体制。1819年南德商业同盟建立。1828年中德商业同盟建立。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1852年除奥地利以外的各邦都参加了关税同盟。据此可推知,德意志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普鲁士发展成为民族统一的中坚力量C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D民族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
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 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监督中央和地方官员是否渎职和失职。都察院长官与六部尚书同为正二品。遇有贪腐大案时,都察院要会同大理寺和刑部三堂会审,监督案件审理是否客观公正。六部给事中由中央派驻六部,对于所有官员都有监督权和弹劾权。在地方负责监督的是互不隶属的三套机构,巡抚、提刑按察使司和御史,实行“御史巡按”制度,御史代表皇帝巡察地方,可以直陈天子。在全国设立锦衣卫所,甚至锦衣卫特务人员潜伏官员家里,监察官员是否贪腐,导致其成为排除异己的工具,造成了大量冤假错案。朱元璋允许百姓对“坐赃害民的官员,联名赴京状奏”,对进京举报官员贪腐的百姓给予表彰
14、。 摘编自于越论朱元璋吏治改革经验对当今的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概括朱元璋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元璋监察制度改革的影响(5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北宋哲宗颁布诏令,在淮东路设官房,居养鳏寡孤独、贫困不能自存者,月给口粮、病者给医药。宋徽宗时,赐名为“居养院”,并推广到全国各州府。居养人的口粮、日用钱、冬季柴炭钱政府也都有具体规定。据统计,当时全国每年所需费用约五百万贯左右,全由中央财政承担。大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5%。南宋时期,各州府基本上都设立一处的居养院。居养院大多依靠地方官府拨款、绅商捐款筹备基金。收养设施的兴废与地
15、方官的热情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对穷民收养设施具有热情的官员离任的时候,其财源则迅速地被侵占或掠夺。 摘编自宋史等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英国教区济贫多实行给予居家的穷人以院外救济的形式。1601年,英国通过济贫法,确立了各教区依法负责照顾教区内的穷人,并设立济贫院,其资金来源于地方的济贫税。18021803年,14611个教区有3765个济贫院,每个济贫院平均有22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济贫税从18021803年的年均530万镑增加到18171818年的年均930万镑。19世纪70年代,当局对济贫院制度进行改革,把院内贫民划分为值得救济者和不值得救济者,对于不值得救济的贫民实行强制劳动制度。同时,改
16、善济贫院的环境,增加济贫院的设施,改善济贫院的伙食等。院内救济的贫民由1870年的15万人增加到1912年28万人。20世纪,济贫院在许多地区成为当地最大和最重要的建筑,最大的济贫院为1000多人提供食宿。 摘编自郭家宏、唐艳l9世纪英国的济贫院制度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居养院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济贫制度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熙宁二年,罢诗赋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熙宁四年,以锡庆院朝集院为大学讲舍,其所教者,以经为主。熙宁五年,又建武学于武成王庙,教
17、以诸家兵法。熙宁六年,又于大学置律学教授四员,凡命官学人,皆得自占入学。又于大学置医学教授,有方脉科、针科等。摘编自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王安石传材料二 光绪帝谕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由梁启超参考日本和西方学制,起草了京师大学堂章程,共分八章五十二条。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正式科目包括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医术七大类35门学科,此外,还有预备科的另设一些科目。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1)概括材料一、二中有关科举、教育改革措施的共同点。(4分)(2)分析材料二的改革内容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5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
18、一 “远在很久以前,我们就能在意大利随处发现一种自由人格的发展但在13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正是在这种个体精神的鼓动下,人文主义者在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创造出无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不仅在意大利,在英法等国也有大量受人文主义影响的有个性的人和富有个性的文化创造。1617年英国学者弗卢德(Fludd)在他的著作中置入一幅插图,取名“完整的自然之镜和艺术想象”,将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机地包容在一个圆形的图案里,意谓世界是上帝的艺术品,而人是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瑚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材料二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20年代之初,个性解放、个人自主是思想界、文学
19、界的共同关怀。但整体地看,当时感性的呐喊远过于理性的沉思。此后一直到对日抗战,这期间中国人纷扰不安,大家关心的主要是救亡图存的问题,只考虑大我,无法顾及小我的问题,更谈不到讨论小我精神境界的问题了。这是国家的处境所加于思想的限制。传统有关“个人”或“自我”的观念因此没有机会得到深刻的重视和认识。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个体精神的表现,并说明这一精神所产生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时的“个人自主”与文艺复兴时的“个体精神”的不同,并分析新文化运动后“个人自主”未能彰显的原因。(8分)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
20、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CCDDA B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 20答案DBB ACCAABA题号2122232425答案CDBCD二、简答题26(10分)(1)特点: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从中央到地主的监察机构;监察官员位高权重,便于行使权力;重点在于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采取了一些特务手段等非常规措施;重视发动百姓举不法官员。(5点5分)(2)影响: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有利于维护政治清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为后世监察工作提供借鉴。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监察制度往往成为统治者加强集权,排除异己的工具。(3点5分
21、)27.(15分)(1)特点:政府设立专门救济机构(政府主导救济);从试点推广到全国各地;有明确的制度规定;生活保障比较全面;资金来源由国家和民间筹备;居养条件具有不稳定性。(每点1分,任答3点得3分)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贫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有利儒学“仁爱”思想的践行和推广;对后世社会救济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答2点得2分)但居养院制度缺乏持续稳定性,不能达到真正解决社会问题。(2分) (2)趋势:由院外救济为主到院内救济为主;救济对象的条件趋向严格;济贫院的规模扩大,设施条件不断完善;救济人数增多,政府投入资金加大;济贫制度不断改革完善。(每点1分,答4点得4分)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
22、命)社会财富的剧增,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资产阶级民生政治(代议制)的不断完善;教会的推动;工人运动的推动。(4分)28.(9分)(1)科举: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或废除死记硬背的考试科目);改试策论。教育:大学设置的学科门类较多;重视实用知识(或思想教育与实用知识并重)。(4分)(2)作用:使知识分子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世界;有利于培养近代建设的实用人才;推动了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加速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5分)29.(16分)(1)表现:注重人格的自由发展;注重个性的文化创造;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4分)影响:有利于打破基督教会的精神束缚;推动了个人冒险精神和创造力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艺等领域的创新;导致了个人主义和私欲的泛滥。(4分)(2)不同点:新文化运动时的“个人自主”是西方思想影响的产物,而文艺复兴时“个体精神”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个体精神”是为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而新文化运动时倡导“个人自主”是为了反对专制政治。(4分)原因:“个人自主”缺乏理性的实践;民族危机强调集体意识;没有根植于对传统文化中“自我”观念的挖掘;中国传统文化重集体轻个人思想的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