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广东茂名一模)逸周书对于节气和物候的认识和记录已经成熟,如:“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獭不祭鱼,国多盗贼,鸿雁不来,远人不服,草木不萌动,果蔬不熟。”先秦时期的节气观念发展源于()A适时耕种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B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C农业科技水平制约农业经营活动D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先秦时期节气观念发展的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故选A项。先秦时期节气观念的发展体现了
2、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而不是“源于”,排除B项;先秦时期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制约农业经营活动,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诸子百家不一定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排除D项。2(2019广东二模)先秦史籍和文物铭文在记载周公旦主政西周期间进行“东征”等大事时,多称周公为“王”,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及其后的史籍中却记述为“周公代成王摄政”。这反映出()A中央集权的发展 B儒家影响的扩大C贵族政治的衰落 D宗法制度的瓦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周公为成王之臣,先秦与西汉以来史料对周公称呼从王到公的变化,反映出西汉以来,史书记载注重君臣称呼之别,这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表现,故选B项。材料强调对周公称呼的变化,与
3、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贵族权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儒家思想影响下,注重君臣之别,体现不出宗法制的瓦解,排除D项。3(2019河北唐山一中冲刺)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B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D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答案B解析从统计表看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由官员子弟逐步放宽到庶人子弟,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庶人子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因此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发展,故选B项。A、C两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4(2019山东四校联考)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
4、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一现象()A反映了庄园经济的盛行B表明租佃关系日益普遍C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说明农业技术趋于成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产品卖出”可得出面向市场的特点,根据材料“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可得出立体化的经营农场。结合所学可知,其发展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材料不符合自给自足,A项错误;材料中谭晓的农业经营属于个案,B项错误;材料中“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与精耕细作的以家庭为生产
5、单位的小农经济不相符,D项错误。5(2019河南郑州三模)据19091911年编辑的新疆图志统计,沙俄在新疆地区各主要城镇建立许多“洋行”。这些俄国“洋行”,不仅将低价收购的新疆土产皮毛、棉花、马匹等驮运回国,以赚取高额利润,而且每运回国一驮货物,就从俄国政府得到16卢布的奖金。然后,他们又将俄国的工业品行销新疆各地。“洋行”的设立()A体现列强竞相对华资本输出B使新疆传统经济受到冲击C标志俄国政府控制新疆经济D极大促进新疆近代化进程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俄国“洋行”在新疆地区收购原料,倾销商品,这冲击了新疆地区的传统经济,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对华资本输出的信息,排除A项;仅凭材料并不能体现俄国
6、政府控制新疆经济,排除C项;俄国“洋行”在新疆地区收购原料,倾销商品,不可能“极大促进”新疆近代化进程,D项错误。6(2019安徽蚌埠二模)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如新社会新生活新江西等。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催动知识分子主体意识觉醒B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C引发了许多救国思潮的涌现D对新闻出版业影响尤为突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追求新事物,意图改造社会,主体意识觉醒,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对传统文化的改造,排除B项;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救国思潮涌现,排除C项;材
7、料未将新闻出版业与其他行业比较,排除D项。7(2019黑龙江哈三中二模)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记载:“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一措施体现()A国民政府发挥经济职能B对国际市场秩序维护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效果D关税自主运动的完成答案A解析关税提高可以使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优势减弱,是政府发挥经济职能的体现,故选A项。关税提高有可能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不利于国际市场稳定,B项错误;1935年开始“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关税自主运动是否已经完成,排除D项。8(2019福
8、建厦门二检)表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计算单位计划最终完成比计划增长%拖拉机标准台514612000133.2机耕面积万亩7582754263.3据上表可以推知()A国家工业布局均衡B农业机械化与合作化相互促进C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生产领域出现明显的冒进现象答案B解析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看,实际完成比“计划”高出数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合作化相互促进,B项正确。材料没有给出工业布局情况,更看不出“均衡”,排除A项;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在“一五”计划之前的1952年已完成,C项不符合史实;“一五”计划期间各方面积极配合,计划指标
9、大幅度超额完成并不是冒进,D项错误。9(2019黑龙江哈三中三模)历史学者郭小凌指出:“古希腊公民大会保持着一种高度的辩论文明力求以充足的论据和雄辩的论点感染和说服听众,发言逻辑严密,修辞恰到好处,见不到哗众取宠、言之无物的大话空话。”这番舆论反映了古希腊()A民众充分享有决策权B演说决定了民主政治C城邦民主体制的活力D领袖在政治体制中的作用答案C解析材料中言论肯定了辩论在公民大会中的作用,“高度的辩论文明”“充足的论据”“逻辑严密”“恰到好处”等信息体现了雅典民主体制的活力和特点,故选C项。雅典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决策权,排除A项;B项夸大了演说的作用,排除;材料中未提及领袖,排除D项。1
10、0(2019内蒙古包头二模)贝多芬曾说:“感情的流露要胜于绘画。“他的第六(田园)交响曲透露出乡村淳朴的田园气息,表达了对乡村的热爱,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充满着幻想和诗意的大自然风景画。该作品()A采取了现实主义手法 B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C开创了现实主义先河 D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答案D解析由材料“充满着幻想和诗意的大自然风景画”可知,该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故选D项。贝多芬是浪漫主义音乐家,排除A项;材料中未体现民族特色,排除B项;贝多芬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排除C项。11(2019云南昆明三模)19271928年苏联国内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1928年1月,国家收购到的粮食仅为4.2
11、8亿普特,相当于1926年同期收购量的3/4。此现象()A说明粮食生产总量大幅下降B加速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C反映出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D宣告了新经济政策的失败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农民在缴足粮食税后对余粮有处置权,国家可能无法收购到足够的粮食。粮食收购危机的日益严重,加速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故选B项。A、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2(2019河南洛阳三模)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A表明美国的霸主
12、地位开始动摇B说明法国主导着欧洲联合C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D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实现答案C解析戴高乐提出“欧洲人的欧洲”,并力图走出“雅尔塔”,体现了欧洲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主张外交独立自主,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故选C项。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只是戴高乐提出的外交方针,无法体现法国主导着欧洲联合,也无法体现其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实现,排除B、D两项。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13(2019新疆三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
13、下列要求。材料一总体上看,我国环境保护法制与土地制度变迁基本同步,每当土地制度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环境保护法制也会发生重要的转变。我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与土地制度一样,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上古至春秋时期是原始土地国有制时期,西周作为原始土地国有制发展的顶峰,其环境保护法制也同样十分完备。第二个阶段,从战国到唐代是封建土地国有制时期。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国家不再参与土地耕作管理,囯家赋税只与登记在册的纳税、土地面积直接相关,与土地周边生态环境不再发生直接联系。西汉之后,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司徒退出了对农业的管理。隋唐时期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职能色彩的“虞部”在元代时被取消。第三阶段,从北
14、宋至清代,封建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这一时期,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土地兼并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法制在清代中后期完全解体。摘编自周启梁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通考以土地制度变革为基本线索材料二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在英国环境治
15、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政府环境保护职责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并分析环保措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3分)答案(1)趋势:国家环境保护的职责逐渐弱化。(3分)原因:土地私有制确立后,政府与土地周边生态环境失去直接联系;人口的过度增长和土地兼并,使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部门的职能逐渐转化和丧失;环境人为破坏尚未对政府构成重
16、大威胁;政府环保意识不足。(9分)(2)措施:注重环保立法;强调政府干预;发挥民众的积极作用。(5分)影响:环境状况不断好转,全体民众受益;有利于推动各国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总体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第一个阶段其环境保护法制也同样十分完备”“第二个阶段国家与土地周边生态环境不再发生直接联系”“第三阶段环境保护法制在清代中后期完全解体”可概括出国家环境保护的职责逐渐弱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每当土地制度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环境保护法制也会发生重要的转变”“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国家不再参与土地耕作管理与土地周边生态环境
17、不再发生直接联系”可得出土地私有制确立后,政府与土地周边生态环境失去直接联系;根据材料一“西汉之后,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司徒退出了对农业的管理。隋唐时期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职能色彩的虞部在元代时被取消”可得出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部门的职能逐渐转化和丧失;根据材料一“从北宋至清代,封建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这一时期,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土地兼并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法制在清代中后期完全解体”可得出人口的过度增长和土地兼并,使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环境人为破坏尚未对政府构成重大威胁、政府环保意识不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
18、护的主体”“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可得出注重环保立法;根据材料二“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可得出政府加强干预;根据材料二“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可得出发挥民众的积极作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可得出环境状况不断好转,全体民众受益。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有利于推动各国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总体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4(201
19、9湖南岳阳二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我国,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结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她最早出现于闻一多1925年3月创作的七子之歌。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子女”,从此,“祖国母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喻的正式形成。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使用和引申,其影响也从文学领域扩展至政治社会领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强化。今天她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摘编自潘祥辉“祖国”与“母亲”是怎样
20、相联的:近代爱国主义话语的源流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解读“祖国母亲”形象。(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答案(示例)论题:屈辱、苦难的“祖国母亲”。(2分)论证:政治角度: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中国大量主权丧失(尤其是领土)。经济角度:被迫开埠通商、协定关税,海关管理权,中国成为列强商品和资本输出市场和原料产地,沦为列强经济附庸。中国国穷民贫。文化思想:列强灌输强盗逻辑、奴化思想,企图消除中华民族民族意识。(8分)结论:总之,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给“祖国母亲”造成巨大灾难。(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根据材料中信息从“屈辱、苦难的祖国母亲”或者“
21、自强不息的祖国母亲”“新生的、崛起的祖国母亲”等提取观点。然后结合近现代中国历史从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角度归纳论证,并说明结论即可。(二)选考题:共15分。请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2019河北衡水大联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体现了现代民主与政治体制的根本大法。临时政府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近代司法独立原则,仿效西方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在审判机制上倾向于“四级三审制”。面对前朝官吏苛刻残暴的司法恶习,临时政府明令各官署不论审理何种案件,一概不准体罚和刑讯逼供。临时
22、政府还规定“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以法律形式对法官物质保障做了规定。1912年发布的对外宣言书中,在公民权利关系上,要求法律同等地对待各民族人民权利。孙中山十分重视移风易俗,法令宣布以后官厅人员咸以官职相称,一律革除前清关于“大人”“老爷“的称呼,并要求民国的官吏树立“公仆”意识。针对买卖人口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孙中山指出:“自法兰西人权宣言书出后,自由博爱平等之义,昭若日月。各种法律,凡属人类一律平等,无有阶级。”在保护人民财产令中规定:“凡在民国范围内之人民所有一切私产,均应为人民享有,非经正式裁判宣告,不得擅自充公或者查封。”摘编自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23、分析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改革的意义。(6分)答案(1)背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旧司法制度的弊端;西方思想及司法政治的影响。(5分)特点:中西结合;涉及广泛。(4分)(2)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民主法治意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对以后的司法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面对前朝官吏苛刻残暴的司法恶习,临时政府明令各官署不论审理何种案件,一概不准体罚和刑讯逼供”“临时政府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近代司法独立原则,仿效西方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
24、”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临时政府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近代司法独立原则,仿效西方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分析。第(2)问,结合第一问的特点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司法制度改革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民主法治意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对以后的司法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16(2019广东广州二模)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朝鲜半岛是整个东北亚的地理要冲,是世界上大国利益影响最为深刻的地区之一。根据雅尔塔协议,美苏军队于1945年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北。朝鲜、韩国成立之后,美国和苏联相继撤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以联合国军名义出兵朝鲜。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美韩双方签署共同防御条约,
25、美国取得在韩国长期合法驻军权。1991年苏联解体后,朝韩关系总体趋向缓和,韩国人民反对美国驻军的呼声日益高涨。此时,美国的战略中心转向亚太地区,故坚持在韩国驻军,并不断要求韩国增加驻军费用。朝鲜多次呼吁美国撤走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停止美韩联合军演,美国以朝核问题为由拒绝撤军。摘编自李华从威慑、遏制到制衡论驻韩美军历史角色的转换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韩国驻军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坚持在韩国驻军的影响。(7分)答案(1)朝鲜半岛地理位置重要;两极格局的影响;朝鲜战争爆发;美韩签署共同防御条约;美国维护世界霸权。
26、(8分)(2)不利于亚太地区和平;导致朝鲜半岛人民的反美情绪上升;增加韩国人民经济负担;不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美国推行亚太战略。(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朝鲜半岛是整个东北亚的地理要冲”可得出朝鲜半岛地理位置重要;根据材料“根据雅尔塔协议,美苏军队于1945年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北”可得出两极格局的影响;根据材料“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以联合国军名义出兵朝鲜”可得出朝鲜战争爆发;根据材料“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美韩双方签署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取得在韩国长期合法驻军权”可得出美韩签署共同防御条约;根据材料“1991年苏联解体后,朝韩关系总体趋向缓和,韩国人民反对美国驻军的呼
27、声日益高涨。此时,美国的战略中心转向亚太地区,故坚持在韩国驻军”可得出美国维护世界霸权。第(2)问,根据材料“是世界上大国利益影响最为深刻的地区之一”可得出不利于亚太地区和平;根据材料“并不断要求韩国增加驻军费用”可得出增加韩国人民经济负担;根据材料“朝鲜多次呼吁美国撤走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停止美韩联合军演,美国以朝核问题为由拒绝撤军”可得出导致朝鲜半岛人民的反美情绪上升,不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根据材料“美国的战略中心转向亚太地区”可得出有利于美国推行亚太战略。17(2019山西晋城二模)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昭君故事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记载:竟宁(汉元帝年号)元年春正月,匈
28、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陲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昭君)为阏氏。”昭君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居功至伟,因而备受各族人民的爱戴。通过昭君北入匈奴单于王庭,西汉王朝传递了和平友好的信号,增进了对匈奴的了解。时至今日,在内蒙古阴山下居住的百姓们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传说:当时昭君出塞时,用随身携带的锦囊装满五谷的种子,待她到了匈奴之后,便在阴山下播撒这些种子,使匈奴百姓吃到了五谷之粮。从民族生活融入角度讲,昭君亦堪称古代民族融通的典范。如王昭君为了能够适应北方气候环境,她服胡衣、餐胡
29、食、住毡房;为了便于和匈奴群众交流,她努力学习匈奴语言,尊重匈奴当地的风俗习惯。摘编自刘伟昭君故事母题的民族融通意涵(1)根据材料,概括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昭君的历史功绩。(9分)答案(1)汉朝对匈奴军事战争取得胜利;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求生存而率部归附汉王朝,并入朝求亲;呼韩邪单于仰慕中原文明。(6分)(2)昭君出塞顺应了汉族和匈奴人民对和平的愿望;传播了中原的农耕文明,丰富了匈奴百姓的生产方式;加速了匈奴的封建化进程;为民族之间互融互通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范式;增进了民族间的彼此认同,客观上有利于改变华夷对立的固有观念。(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解析第(1
30、)问,结合所学可知,汉朝对匈奴军事战争取得胜利;从“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可知,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求生存而率部归附汉王朝,并入朝求亲,呼韩邪单于仰慕中原文明。第(2)问,从“西汉王朝传递了和平友好的信号,增进了对匈奴的了解”可知,昭君出塞顺应了汉族和匈奴人民对和平的愿望;从“随身携带的锦囊装满五谷的种子,待她到了匈奴之后,便在阴山下播撤这些种子,使匈奴百姓吃到了五谷之粮”可知,传播了中原的农耕文明,丰富了匈奴百姓的生产方式,加速了匈奴的封建化进程;从“为了能够适应北方气候环境,她服胡衣、餐胡食、住毡房;为了便于和匈奴群众交流,她努力学习匈奴语言,尊重匈奴当地的风俗习惯”可知,为民族之间互融互通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范式,增进了民族间的彼此认同,客观上有利于改变华夷对立的固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