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3 ,大小:1.24MB ,
资源ID:1234712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3471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讲练文档:第12讲 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讲练文档:第12讲 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WORD版含答案.docx

1、第12讲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转型时期的震荡与改革【考纲定位】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5.“斯大林模式”。6.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示例如下:进入现代以来,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对破坏力极强的经济危机日益无能为力,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机制,二战后得到了更为灵活地发展;与此同时,苏联则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道路上留下了经验教训。线索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

2、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线索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

3、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主题一长路漫漫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革与调整时期发展历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资本主义政策的失败(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过剩”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过度、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因素共同导致(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严重(3)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开始(1)背景:20世纪30年

4、代大危机,引发了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2)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措施: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以工代赈;社会立法实行“福利国家”制度(4)影响: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济”;建立“福利国家”制度(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

5、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1.罗斯福新政和胡佛反危机政策的比较(1)反危机措施的比较共同点:都实行联邦政府的救济;都由联邦政府资助濒于破产的工业和农业;都由联邦政府管制对外贸易。不同点罗斯福新政胡佛反危机政策救济对象“被遗忘”的中下层民众大资产者、大农场主谁来救济联邦政府主持救济地方政府、州政府及企业自行救济救济措施以工代赈,举办并扩大公共工程规模;全面整顿工农业缩小公共工程规模,单纯性救济;局部调整工农业金融改革平衡预算,废除金本位,全面整顿金融财政赤字财政,保留金本位,局部调整金融财政政府职能改变管理体制,扩大政府干预职能管理体制不变,减少政府干预(2)反危机结果的比较共同点:

6、两位总统的反危机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危机;都对战后的美国历史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同点罗斯福新政胡佛反危机政策在抑制危机的作用上两者有着明显不同对于治理危机的恶果起了重要作用,事实上罗斯福执政后的政策调整对于取得随之而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有利地位是至关重要的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从而错过了宝贵机遇,但也为后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教训在美国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两者的地位不同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面干预经济的第一位总统固守自由放任主义优先的总统对美国两党政治的影响也明显不同对战后历届民主党政府产生重大影响对战后艾森豪威尔、尼克松、福特、里根和布什共和党政府有着重要影响2.罗斯福新政时期政治、经

7、济、思想文化的变化(1)政治上:1787年宪法确立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美国政治体制。但是,在美国建国后一个很长时间里,“国会明显居于支配地位”。从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在宪法框架内,总统越来越起着主导作用,强化了政府的主导作用。(2)经济上: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大萧条背景下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3)思想文化上:国家干预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指导思想;罗斯福新政加强社会救济,采取“以工代赈”的社会福利思想萌发,推动了注重环保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传统、反理性,追求人类精神的彻底解放的现代主义流派盛行。3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

8、政策(1)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2)自由主义: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

9、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素养透视】本题以法国经济状况为切入点,考查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试题通过展示法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考查考生准确解读历史信息、运用判断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体现历史解释素养,同时引导考生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尝试解题】抽象思维,深入本质想一想结合上题思考,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调整的实质是什么?试答: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练习11(2019海南高考)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

10、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而美国强调各个危机国家和地区先行“自救”,通过健全各国内部的经济体制达到保持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这说明英美在如何协作对付危机的问题上都站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基础上,利己主义盛行,从而导致了会议的失败,因此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

11、中英美的观点都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要求;B项错误,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召开参加该会议已经表明他们有协作应对危机的意愿,两者只是协作应对危机的思路不同;C项错误,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故选D。答案D练习12(2019海南高考)20世纪50年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9.1%,60年代为。日本经济的发展()A强化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B奠定了日本民主改革的基础C推动了发达国家经济格局的改变D促成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资本主

12、义世界逐渐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推动了发达国家经济格局的改变,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日本经济的发展不能强化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B项错误,日本民主改革推行于1945年9月,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并非为民主改革奠定基础;D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选C。答案C练习13(2019浙江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3年3月4日,刚刚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的罗斯福要求国会授予他“一件惟一足以应付目前危机的武器,这就是,让我拥有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3月8日,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凡2月1日以后向银行提取过黄金,而到下周

13、一为限还不退回储存的,银行便公布其姓名。几小时之内,各地银行门前又排起了长龙,如上周争先提款的情景一般。3月9日晚,罗斯福签署紧急银行法。当晚国家印制局添雇375名职工,印钞机全部开工。不出一周,家银行复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摘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材料二19902000年美国经济数据(部分)选自美诺顿等美国全史、历史必修二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紧急银行法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改革的影响。(2)20世纪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一直处于变与不变的状态之中。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

14、运行的新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经济一直没有改变的是什么?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凡2月1日以后向银行提取过黄金,而到下周一为限还不退回储存的,银行便公布其姓名”可以得出,国家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根据材料中“罗斯福签署紧急银行法。当晚国家印制局添雇375名职工,印钞机全部开工。不出一周,13 500家银行复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国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控,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罗斯福新政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政”对经济大规模干预的做法,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这一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通货

15、膨胀率”“失业率”等数据,可以得出美国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从“国内生产总值”“互联网产业产值”等数据,可以得出美国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内容: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控。影响:国家干预。(2)新变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不变: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观|点|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各种商品进口税平均提高40%。当时上千名经济学家反对这种经济上的极端民族主

16、义,认为最后对美国也会不利,但胡佛认为此法符合美国民族最高利益。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60%100%,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摘编自王斯德(高考全国卷命题专家)主编世界通史|对|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挑起关税战产生的国际影响。试答:影响:各国相互报复,致使世界贸易额大幅度下降;加深了危机程度,使世界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更长;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1.(2019伊春市高三二模)下图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分期

17、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该数据说明美国()A大众消费结构趋于合理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C生产销售矛盾日益缓和D经济运行风险不断增加解析根据“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显示的数据可知,美国的大部分产品分期付款的比例基本上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这种超前消费现象,提前预支了未来社会的购买力,经济运行风险不断增加,D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大众消费结构趋于合理,A项排除;分期付款购物不能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B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的存在,生产销售矛盾不可能日益缓和,C项排除。答案D2(2019泉州市高三一模)1930年10月,胡佛成立一个失业救济委员会,还宣布停止移民,请

18、求国会增加公共工程拨款。1930年,联邦、州、市政府的公共工程开支较1929年增加约3亿美元。这些措施体现了胡佛()A面对危机随意调整政策B固守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思路D为挽救危机所做的努力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胡佛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对经济的干预措施,是为挽救危机而做出的努力的表现。故答案为D项;A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面对危机随意调整政策的结论;B项,材料体现了一定的对经济的干预,不是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全面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排除。答案D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

19、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3(2019南宁市高三一模)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分析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威克特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D具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表现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体现的是“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的说法,C项符合题意;材料与立法干预经济无关,A项排除;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对工业的干预,B项排除;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20、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项排除。答案C4(2019太原市高三二模)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A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B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C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解析从材料中的“交给相关公司承担”和“成本更低”等信息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西方国家

21、行政能力的变化,排除A项;二战后西方国家就建立起福利制度,排除C项;“福利国家”制度缩小规模,是国家适当减少对经济干预的表现,排除D项。答案B点睛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由于“福利国家”制度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主题二“轻重”难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历程列宁时代(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追随“理想”的实验(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

22、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强制劳动(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4)评价: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2)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

23、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斯大林时代(回归“理想”的模式探索)“斯大林模式”回归“理想”的探索1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2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与专制3评价:(1)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

24、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破除“斯大林模式”的调整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1.斯大林模式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关系斯大林恢复了被列宁否定的军事共产主义体制。具体表现为:第一,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剥夺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权;第二,取消市场机制,实行指令性计划,实行超高速

25、度的重工业化、军事工业化,这种做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也造成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严重短缺,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第三,贯彻“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加强专政,在国内实施大规模镇压,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2斯大林模式优越性的国际体现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在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体制。与当时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本

26、国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斯大林模式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表现出鲜明的开创性与巨大的优越性。3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现代化的突破性进展首先表现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其伟大意义在于它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创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为国家的现代化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政策特点根本目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与“共产主义”相结合,共产主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全面运用战胜国内外敌人,同时实现从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占主导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

27、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政策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增强国防力量,维护社会主义政权4.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

28、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轻易改变改革的方向。(6)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的稳定。【素养透视】本题考查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旨在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试题以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外交为背景材料,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引导考生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合理的解释。(历史解释)【尝试解题】抽象思维,深入本质想一想结合上题思考,新经济政策有何意义。试答:意义: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新经

29、济政策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练习21(2018全国卷)表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 500万1 230万蔬菜与瓜类4 700万1 300万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解析材料表明,苏联1970年多项经济计划均未完成,这是由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致,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故A项正确;苏联的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但材料不能体现,B项排除

30、;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出现于赫鲁晓夫时期,而材料涉及的史实主要发生在勃列日涅夫时期,C项错误;材料中心阐述的是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与既定目标相差甚远,D项“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的观点缺乏材料依据。答案A|观|点|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摘编自王斯德(高考全国卷命题专家)主编世界通史|对|话|据材料指出苏联是如何处理农业与工业发展关系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弊

31、端。试答:处理: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来满足工业发展。弊端:造成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最终迟滞了苏联经济发展,为后来苏联解体埋下隐患。5.(2019鞍山市高三二模)余粮收集制确保国家收集了大量的粮食,但也导致了农业生产日益萎缩。特别是在1921年,国内形势已转向和平,农民却还没有看到余粮收集制结束的希望,于是不满情绪便变成了绝望情绪,农民由消极对抗变成公开反抗。据此可知()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应该强制推行B余粮收集制不符合国情C苏俄社会主义道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D经济政策转变的迫切性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余粮收集制最终导致农民由消极对抗变成公开反抗,可知该政策必须得到转变,故选

32、D项;该政策已经引起了农民的公开反抗,所以强制推行的说法有误,故排除A项;余粮收集制符合了苏俄最初的战争环境,故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政策,并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故排除C项。答案D6(2019济南市高三一模)列宁曾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的发展方法对苏俄有较大意义C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D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列宁试图利用资本主义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可见

33、资本主义发展方法对苏俄有借鉴意义,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列宁最终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排除;材料是列宁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C项是实施结果,排除;苏联的工业化是在斯大林时期实现的,D项排除。答案B7(2019淄博市高三一模)1933年初,英国作家约翰斯特雷奇在其书中写道:共产主义提供着人类文明得以维持的解决办法,而苏联则无限美好。该作家得出此结论主要是基于苏联()A革命成功的经验 B避免了生产盲目性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施了新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由材料中“1933年初”“共产主义提供着人类文明得以维持的解决办法,而苏联则无限美好”可知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盲目

34、生产导致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大危机之中,该作家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看到解决生产盲目性的办法,故B项正确;该作家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比较,而不是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C两项排除;当时苏联新经济政策已经被废除,故D项排除。答案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1933年初共产主义提供着人类文明得以维持的解决办法,而苏联则无限美好”,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8(2019赣州市高三三模)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的开幕式上,赫鲁晓夫和尼克松之间展开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辩论,因辩论是在厨房用

35、具展台前进行,故称“厨房辩论”。“厨房辩论”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苏联的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美国深陷越南战争实力削弱C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得以消除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解析材料中“赫鲁晓夫和尼克松之间展开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辩论”可知此次苏联经过赫鲁晓夫的改革经济取得一定的成效,A项正确;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B项错误;美苏冷战期间的意识形态并没有消除,C项错误;此时正是美苏争霸的时候,并不能体现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D项错误。答案A主题三模块结合,本阶段贯通热考问题20世纪世界现代化的新趋势面对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20世纪,人类不断探索更加公平合理

36、的社会,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运用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并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20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相互借鉴,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改革1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2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这一政策忽略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力水平;面对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逐渐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

37、社会主义。3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和改革(1)形成: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单纯依靠政府的手段发展工业化,虽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但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2)改革: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都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改革,但是,都没有突破原来的体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戈尔巴乔夫改革打破了斯大林体制,但是改革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逐渐将中国引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充分发挥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来发展经济,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调整1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这次

38、危机是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仅造成了生产力的巨大破坏,也引发了国际关系的紧张,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2罗斯福新政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出现、第三产业兴起等促使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虽然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这只是程度上的变化,政府和市场一直是推动经济

39、发展的两大杠杆。(三)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演变(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资本主义阵营出现松动。中国日益振兴,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化。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着两极格局。(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目前,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建立,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冷战”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重中之重,使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40、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威胁下。(3)美苏为争夺势力范围,破坏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核恐怖平衡)。3从两次世界大战到和平发展的潮流(1)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平主义思想深入人心。(2)接受二战的教训。二战后,联合国成立,人民群众的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历史的潮流。(3)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四)经济全球化趋势1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41、(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和贸易体系,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但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在这一体系之内。(2)苏联解体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使经济全球化真正具有了全球意义。2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在20世纪50年代是初创时期,20世纪6080年代是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出现北美、欧盟、亚太三足鼎立的局面。(五)20世纪多元并存、世界“剧变”的时代1总体特征: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和两种社会制度的相互借鉴。2转型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更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探索,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42、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等。3深远影响(1)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竞争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显著特点,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调整和社会主义的改革。(2)20世纪的变革是对生产相对过剩、社会不公、战乱不断等问题的回应和解决。(3)从20世纪上半期的混乱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冷战,再到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体现了国际社会共同进步的时代要求。专题微练12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转型时期的震荡与改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鹤壁市高三一模)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

43、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解析材料“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反映了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之前市场的虚假繁荣,说明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政策调整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宗教观念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的背景,不是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故D项错误。故选B。答案B2(2019南充市高三二模)经济学家佛利民认为,胡佛所实行的联邦储备政策

44、窒息货币供应,以及其他政府干涉的政策,造成一种市场依赖着政府行动的环境,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这一观点()A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使危机进一步深化B强调胡佛的经济干预程度有待深化C主张胡佛政府应该承担起经济干预的责任D认为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解析材料“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可知,佛利民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使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答案A点睛材料“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是关键信息。3(2019开封市高三二模)罗斯福提出了

45、新“四大自由”,即言论、信仰、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前两项是旧四大自由的合并,在西方已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新“四大自由”的核心就是“免于匮乏”的权利。从此,有人挨饿不仅是私人的事,而是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政府和全社会有责任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从这一观念出发,罗斯福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实行的重大举措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调整农业政策D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析根据“有人挨饿不仅是私人的事,而是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政府和全社会有责任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保障问题,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直接目的是保障人民的最低生活,使人

46、们拥有“免于匮乏”的权利,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保障问题,与整顿财政金融、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无关,排除A、B、C三项。答案D4(2019承德市高三二模)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被认为是罗斯福新政的两大支柱。19351936年,这两个法令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布为违反宪法而被废止,罗斯福政府相应地通过一些替代性法令继续推行新政。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的美国()A新政改革效果十分有限B总统行政权力遭到削弱C政治体制影响社会改革D分权制衡机制不合国情解析根据材料“这两个法令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布为违反宪法而被废止”可知,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衡从而影响到新政的具体措施,影响到社会改革,故C项

47、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新政改革的效果,故A项错误;两个法令被宣布违宪后废止,罗斯福政府相应地通过一些替代性法令继续推行新政,这不能体现出总统行政权力遭到削弱,故B项错误;为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两个法令被废止并不能说明分权制衡机制不合国情,故D项错误。答案C5(2019榆林市高三三模)197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长显著下降、通货膨胀加剧等长期并存的局面。美国经济“滞胀”持续时间长达10年,供给学派应运而生,并盛行于80年代,它强调()A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过多干预经济B扩大政府开支,增加政府预算赤字C供给应适应需求,重点是扩大需求D减少税收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解析根据材

48、料中“供给学派应运而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供给学派的产生正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之际,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出现,认为应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D项正确;A项,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过多干预经济的是货币学派,与材料中“供给学派”不符,排除;B项,面对经济危机应该减少政府开支,减少政府预算赤字,排除;C项,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扩大需求,排除。答案D6(2019福州市高三三模)当代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尔指出,福利国家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反对市场价值的一种手段,因为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而早在1943年,丘吉尔就宣布

49、“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据此可知()A完善的福利制度是英国赢得二战的重要举措B市场经济在二战后遭到西方国家的抛弃C福利制度推动英国政府加大经济上的投资D福利国家制度兼具人本价值和政治意义解析“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体现了福利国家制度的政治意义和对人的关注,故D项正确;福利制度是在二战以后建立的,故A项错误;福利制度是“混合经济”下,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并非遭到抛弃,故B项错误;福利制度推动英国政府在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而非经济上的投资,故C项错

50、误。故选D。答案D7(2019兰州市高三一模)二战后,路德维希艾哈德主张打破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阶级界限,消除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敌对情绪,实现劳动生产和产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提高工人的名义工资、实现低下而稳定的物价水平。为此联邦德国建立了()A社会市场经济 B国家统制经济C政府主导型经济 D社会主义经济解析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并重。因而,也可以将这种模式称为“政府引导型市场经济”。从题中“名义工资的大幅度增长,维持低廉而稳定的物价水平”可以看出德国建立的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故选A;国家统制经济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

51、国家财政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政府主导型经济是指在整体上虽然资源也是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配置,但政府以强有力的计划和政策对资源配置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短期和长期增长目标的经济模式,排除C项;社会主义经济是从所有制性质角度界定的一个概念,即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国有、集体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答案A8(2019长沙市高三二模)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

52、品及日用品。该规定()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B有助于巩固十月革命成果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D促进了苏俄社会公平解析根据材料“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苏俄加强对社会物资的控制,体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主要是为了保护十月革命果实,B项符合题意;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和促进了苏俄社会公平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A、D两项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项排除。答案B9(2019孝感市高三三模)新经济政策实行初期,列宁提出:“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同中世纪制度、

53、同小生产、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幸福。”列宁的用意是()A欲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西方生产方式值得借鉴C防止资本主义的弊端D应充分肯定市场经济解析材料“同小生产、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幸福”反映的是列宁赞成“资本主义”中的积极成分,即能消灭小生产者的涣散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采用了资本主义中的积极因素,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这体现的是对西方生产方式的借鉴,故B项正确,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对市场经济做出肯定,故D项错误。答案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幸福”。10(2019

54、黄冈市高三二模)苏联时期有这样一则笑话说,斯大林在办公室发现了老鼠,他跟加里宁省主席抱怨这件事,后者想了一会说:“你干嘛不立个牌子上面写着:集体农庄?这样一半老鼠会饿死,另一半则会跑掉”。这则笑话体现了()A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B帝国主义对苏联经济的封锁C苏联经济体制弊端凸显D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巨大成功解析根据“你干嘛不立个牌子上面写着:集体农庄?这样一半老鼠会饿死,另一半则会跑掉”可知,材料表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明显,集体农庄里农民生活水平很低,故C项正确;A、B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表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明显,集体农庄里农民生活水平很低,D项错误。答案C11(2019银川市高三二模)

55、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解析苏联撤销几个全联盟部,设立地方经济行政区来进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地方的经济自主权,故C项正确;材料举措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但是不可能从根本突破,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经济所有制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12(20

56、19潍坊市高三一模)1991年,苏联一些经济学家制定了经济改革计划,计划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的自由是基本的价值”,国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价格实行监督,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该计划反映出()A经济学家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B物价问题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C经济改革领域出现过激的倾向D新经济政策重新成为改革路径解析苏联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材料中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等字眼意在强调苏联的改革已经出现了过激的倾向,即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经济学家只是理论者,并非改革的主导力量,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物价问题也并非苏联改革的重中之重,新经济政策也并未重新成为苏联改

57、革路径,B、D两项均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2019十堰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国家事务远较以前复杂,这就需要一批有管理国家本领的专家来行政,而不是任用只懂朝廷礼仪的绅士来做官。由于秦国的国情与众不同:君主与贵族争权斗争激烈,及本土人才缺乏秦国在春秋时期引进人才主要是为了战胜西戎,战国时期则招纳能够使秦国强大进而向东扩张的人才。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

58、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等材料二苏联在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亦大量引进西方技术人员和专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约有400500名美籍芬兰人在苏联工作。在1932年,有200名德国人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有730名美国工程师和专家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作过。1933年前英国大都会维克公司有350名建设人员在苏联工作。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苏联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大萧条时期最大的赢家。但由于自身人才培养不足,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程投产时,每天才能生产3台拖拉机。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与苏联的工业化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重视人才引进

59、的历史背景及影响。(1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与秦国在引进人才方面的不同,并对苏联这一举措予以简要评价。(1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国改革和苏联工业化。(1)第一问背景,根据材料“在战国”“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本土人才缺乏”“秦国在春秋时期引进人才主要是为了战胜西戎,战国时期则招纳能够使秦国强大进而向东扩张的人才”从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君主专制出现、“世卿世禄”制度受到冲击、秦国致力于扩张,人才缺乏和法家思想影响进行总结。第二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官僚体制的建立、秦国统一和社会转型进行总结。(2)第一问不同,根据材料一“秦国在春秋时期引进人才主要是

60、为了战胜西戎,战国时期则招纳能够使秦国强大进而向东扩张的人才”和材料二“苏联在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亦大量引进西方技术人员和专家”从苏联与秦国在引进人才的目的和类型不同分析。第二问评价,根据材料二“成为大萧条时期最大的赢家。但由于自身人才培养不足,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程投产时,每天才能生产3台拖拉机”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化成就和依赖西方技术和人才的弊端两方面总结。答案(1)背景:社会大变革;君主专制出现;“世卿世禄”制度受到冲击;秦国致力于扩张,人才缺乏;法家思想影响。影响:有利于官僚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秦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人才基础;促进了社会转型。(2)不同:苏联为实现工业化

61、,主要引进技术人才;秦国为实现富国强兵,主要引进政治人才。评价:苏联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快了工业化步伐;但过分依赖西方技术和人才,制约了工业化建设。点睛提取历史材料关键信息需走出的几个误区:一是不能分辨史料信息的正误、真伪。要注意记录者的阶级立场、时代局限剔除或批判虚伪、错误的信息保存或阐发正确、真实的史实或观点。二是不能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甄别有效或无效信息。必须要对材料反映的信息进行取舍,把无关的、无效的信息删除,保存有价值的信息或把繁杂的内容加以精炼选取最能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三是不能深入理解材料信息的本质。要注意系统地、深层次地对材料加以认识和理解,否则难以认清历史的本质。四是不能将材料信

62、息加以迁移、灵活运用。要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将所获取的信息做题内迁移,进行对比分析。14(2019济南市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西方重要经济学出版物一览表时间作者出版物出版物主要内容1664年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贸易顺差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主张从事转口贸易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如果人的经济活动不受干预,在价格机制引导下,公民与国家都将受益1849年罗伯特欧文新道德世界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论证了理性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和必然性1867年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研究资本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问题,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1936年约翰梅纳德思斯通论有效需求

63、不足,会导致失业增加和经济衰退,市场机制不能使经济体系实现自我调节1962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国家集权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是弊多利少的,应尽可能地通过市场和价格制度来调节经济摘编自哈里兰德斯等经济思想史材料介绍了西方部分重要经济学书籍的出版情况,其中蕴含着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诸多信息,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12分)解析材料表格中的信息说明不同时期,西方重要经济学出版物不同,说明经济理论在不断更新,据此得出论题即信息:西方经济理论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论述时抓几个关键点,如1664年属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时期,1776年

64、属于工业革命开始后,1936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分别概括出这几个时期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论述即可。最后总结、升华,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理论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受时代潮流的影响。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其他论题也可以,言之有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即可。答案示例一:信息:西方经济理论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说明:1500年以来,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急需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这一背景下,重商主义理论随之诞生,它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现贸易顺差,积累金银财富。1765年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其生产力大大提高,要求更广阔的市场,于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随之出现,它主张放弃国家干预,实行自由竞争。20世纪30年

65、代,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重创资本主义国家,原有自由主义理论失灵,凯恩斯主义出现,他主张通过国家干预,促进就业,推动有效需求的形成,以恢复经济的生产,缓解危机。结论:西欧各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促使经济理论的更新,由此可见经济理论的形成深受时代发展潮流的影响。示例二:信息:20世纪60年代新自由主义(或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提出预示着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说明:二战后,西方各国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发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取得良好效果,但政府开支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为经济政策的调整埋下了伏笔。20世纪60年代,弗里德曼针对国家干预过多,提出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强调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为西方各国经济政策调整提供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国家出现“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失灵,各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采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缓解了危机。结论:因此,弗里德曼意识到凯恩斯主义的缺陷,提出了新的经济理论,为西方各国调整经济政策、恢复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答案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