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 “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费氏在1948年9月1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而且实际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用并发挥了你的思想。”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
2、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实际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研究有关。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周围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研究。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研究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关系。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
3、伦”“格局”“推或扩充”论。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潘氏深入研究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分析和考据(如“沦”指水的纹理)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波纹”的来源。他还对“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有学者指出,费氏根据潘氏的研究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其实,“差序格局”概念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学术圈。这个学术圈的学者来往密切,其中不但有潘光旦、李树青、费孝通、袁方等老中青社会学人,还有闻一多、吴晗等文史专家。 “差序格局”是聚集中西方相关学术智慧产生的。以往的研究,无论是费氏本人,
4、还是相关学术史论著,对雷氏等中西方学者的贡献肯定是不够的。事实上,学术工作往往难以独自完成,要有多人数代积累之功。即便因缘际会使个人的贡献格外耀眼,其背后定有各种形式的学术研究群体的支撑及学术思想的汇聚。 (摘编自阎明“差序格局”探源,有删改)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 A.费氏和雷氏都认为亲属关系是乡土社会重要构成部分,对亲属关系特征的看法也一致。 B.费氏把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比作“蜘蛛的网”,形象说明了人际关系的密切性、复杂性。 C.费氏受摩尔根亲属制度研究影响,运用其学术方法调查研究,提出“差序格局”概念。 D.费氏“同心圆波纹”源自潘氏的研究,突出乡土社会人际关系从
5、中心向外扩展的特征。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第二段引用费氏写给雷氏的信,证明“差序格局”受雷氏理论影响,又有创造。 B.第二段运用比较分析法,肯定费氏的学术贡献,辨明费氏对其他学说的借鉴之处。 C.第三段列举多个事实材料,证明“差序格局”概念的产生深受当时中国学者启发。 D.文章从中西两方面考求费氏“差序格局”的学术渊源,有理有据,学术视野开阔。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作者认为费氏对相关学者贡献肯定不够,可能是作者学术的视角和取向与费氏不同。 B.“差序格局”受到众多学者的影响,这些学者的研究也可能受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 C.费氏的学术交往圈为其
6、形成“差序格局”的概念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D.费氏的学术交往、所受学术训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进了他对乡土中国的思考。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00年中国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中国的航天专家达成共识: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的月球探测活动不会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起点要高,要有特色,要科学地选择我国进行月球探测的目标,既要填补我国月球探测的空白,也要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的科学依据。在探月方面,2020年前将实现“回”的任务,即飞行器不仅能在月球上落下来,还能取一些东西带回地球,并计划在
7、2030年前后实现航天员登月。 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正常工作,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的图象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有效。1月15日,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月面长出第一株嫩芽。 美国是最早登上月球的国家,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的登月计划就是阿波罗计划,是美国从 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阿波罗计划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2018年9月,美国航天局向国会提交报告,计划最早202
8、3年实现载人绕月飞行,2030年前实现再次登月,对月表展开科学考察,并寻找水等太空中的稀缺资源。 (摘编自“360百科”)材料二: 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从火箭到卫星,从个人计算机到深空网络,再到我们对地球和人类自身的认知,都与登月息息相关。 建造火箭: 1969年7月,德国科学家沃纳冯布劳恩领导设计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土星5号”,第一次把人送上了月球。火箭帮助卫星、宇航员离开地球表面,并从其他世界带回信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 发射卫星:将人类送上月球的初心,促使科学家建造出了足够强大的运载火箭,可以将卫星有效载荷发射到地球表面以上 34100-36440 千米的高度。截至2019年初,有4
9、987颗卫星在地球轨道上运行。 计算机微型化: 20世纪60年代,为了更好地执行太空任务,让计算机小型化的需求促使整个行业设计出更小、更快、更节能的计算机,几乎影响了当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通信到健康,从制造到运输。 深空网络: 1969年与登月有关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全球地面站网络-深空网络的建立,该网络能让地球上的控制设备与位于高椭圆形地球轨道或更远地方的航天器即时通信。目前,有数十个任务使用深空网络来探索太阳系以及更遥远的宇宙。 改变对地球的认知:进入太空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并了解地球。人们一直在从太空拍摄地球,这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比如,“陆地卫星”拍摄的图象被用于确定农作物的健康状况、
10、识别藻类繁殖和找到潜在的石油沉积物。 (摘编自刘霞五大登月创新改变人类生活)材料三: 阿波罗计划是人类在 20世纪最具挑战性的技术成就之一。这一计划除了掀起太空竞赛和宇宙探索热潮之外,还衍生出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技术创新,包括水净化设备、呼吸面罩、聚合物织物以及无绳设备。 当然,人类太空飞行的重要意义并不总是通过物质发明来衡量,也应该通过它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来评估。但不管怎样,科技创新的终极目标都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关好。 (摘编自科技日报)下列对“登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在人类登月竞赛中,各国登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实力,目前美国的实力位居世
11、界首位,无人能敌。 B美国阿波罗计划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这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也是人类的荣耀。 C火箭作为登月的运输工具,可以将人类带离地球,进而让人们带回其他世界的信息,对于人类探月具有巨大作用。 D微型化计算机是登月工程的产物,它是根据当时的需求设计出来的,沿用至今,影响了我们今天生活的很多方面。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中国探月计划起步较晚,但起点要高,特色要鲜明,所定目标既要填补我国月球探测的空白,也要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依据。 B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航天员登月,美国计划最早2023年实现载人绕月飞行,这说明人类从未停止
12、探月的脚步。 C与登月有关的深空网络的建立对我们今天的通信技术来说意义重大,时至今日,它仍然在帮助人类探索茫茫宇宙。 D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明确指出中国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以月球探测为主,由此可见月球是最重要的太空探测星球。结合材料,概括人类登上月球的意义。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鸡毛汪曾祺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
13、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
14、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 !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
15、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
16、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 -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的鸡呢?我的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
17、。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的鸡呀 !我的笋壳鸡呀!我的黑母鸡,我的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
18、个要偷我的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我的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有删改)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_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
19、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号啕大哭。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言秦所以失丙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薅,尉尽不能
20、对。虎屡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曰: 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学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麈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文帝乃止不拜啬夫。 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其后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
21、有一人从桥下走岀,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 “此人亲惊吾马, 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令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洗之则已令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曰:“廷尉当是也。”后帝崩,景帝立,张廷尉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王相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注】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今法如此
22、/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B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C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 D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字,古代男子二
23、十岁成人后,不便直呼其名,而另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 B孝文是汉文帝的庙号,他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繁盛局面。 C谒者是皇帝的侍从人员,负责宾客迎送、接收奏章、通报传达等,主官称“谒者仆射 D二世指秦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时任用赵高实行酷政,最终激起陈胜、吴广起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张释之初仕不顺,后受赏识提拔。他做骑郎十年不调职,后经推荐做了谒者,又因向文陈说秦汉兴亡之道而受到提拔。 B张释之劝阻文帝,不以口辩用人。文帝想提拔对答如流的啬夫,张释之指出这样做会让天下人重口舌之能而不踏实做事 C张释之不畏权贵,弹劾太子犯法。太子与梁王到了司
24、马门却没有下车,张释之以“不敬”罪弹劾他们,然后阻止他们进宫 D张释之秉公执法,不惧文帝怒气。县人惊扰了皇帝车驾,在皇帝发怒责怪他处罚太轻时,张释之依然坚持按照律法处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 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释】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
25、感之作。黄华:菊花。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 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6.
2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_ , _ ”两句慨叹历史风云变幻、物是人非。白居易琵琶行开头“ _ ”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之情;“ _ ”一句,则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乐曲醉人。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_ , _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一天,大家围坐一起吃火锅,文明建议妈妈:“我们不应该使用大锅,应该使用小火锅和公筷,避免传染病毒细菌。”爸爸听到后对文明说:“一家人围着一个大锅吃才热闹。”妈妈也应和爸爸:“是呀,分开吃
27、显得多生分。还是大锅儿吧。”奶奶笑着对文明说:“明明,你嫌弃我们老了?你爸小时候我还嚼碎东西喂给你爸呢,你爸这不也没生病吗!”疫情之下,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中,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假如你是蒋文明,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请你以“蒋文明”的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一个角色给他(她)写一封信,说明你的观点。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六、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作为来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相声对民众而言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始终和人民的
28、思想感情、社会生活 ,反映了群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相声远非会背几段贯口会讲几个笑话便能轻松驾取,“于嬉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方能称得上精品。 例如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漫话燕京以别解的方式从历史知识中提取出许多 的笑料,使人一笑之余又有所启迪;反观当下,对于传统相声与相声传统缺乏足够的辨析能力, 地将规矩、行话等当作不可或缺的相声传统,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相声传统的深层认知,从而使相声作品少了些相声本应有的精气神。今天的从业者要对传统相声之精华多一些钻研与领悟,并将其运用到新相声的创演中;要始终保
29、持与时代精神 ,向生活要笑声。这样才能实现新的历史时期相声的可持续发展。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_ A.休戚相关言近旨远一厢情愿同频共振B.息息相关言近旨远一意孤行同声相应C.休戚相关耐人寻味一意孤行同声相应D.息息相关耐人寻味一厢情愿同频共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让人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 B.窝头论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从百姓日常饮食中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 C.窝头论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从百姓日常饮食中生
30、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让人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 D.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_ A.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C.“还没结婚吧?”“”她飞红了脸,手扭在一起,更加忸怩起来。 D.在饥肠辘辘的旅途中,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也许不会有什么比它更亲切了。9. 请仔细观察夏一笑的周计划表,替他执笔,以高三二班全体同学的名义给该班的任课老师赵今写一封邀
31、请函,邀她出席11月25日的二班庆祝会。要求:(1)符合邀请函的基本格式。(2)运用谦词敬语,总共不少于三个。(3)不超过80字,含标点符号。夏一笑十一月第四周计划表11月24日11月25日9:00-9:40高考指纹采集校医务室8:30-10:00高考体检成都市七医院14:00-14:10午间十分钟演讲本班教室13:40-14:10校运动会颁奖仪式校学术一厅18:00-18:20读书沙龙校图书馆一楼阅览室17:50-18:25班级获运动会年级第一的庆祝会同上10.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健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个字。 2020年11月11日到15日,第二十二届中
32、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中外科学家、经济学家等重量级嘉宾以及华为、博世、富士通等知名企业高层将发表演讲,生物医药、智慧医疗、在线教育、新零售等新产业发展成果以及5G+、智能经济等新业态将被展示。本届高交会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总展览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有3300多家海内外展商、近万个项目参展,各项活动将超过140场。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B【解析】(1)A“对亲属关系特征的看法也一致”错误,原文第二段“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
33、B“说明了人际关系的密切性、复杂性”错误,第二段为了说明“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C“提出差序格局概念”错误,原文第二段“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2)A“证明差序格局受雷氏理论影响,又有所创造”错误,第二段应是为了说明“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只是其中受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的影响较为显著”。 (3)B“这些学者的研究也可能受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错,文中无据,无中生有。 答案: (1)D (2)A (3)B(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34、,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答案】【小题1】A【小题2】D【小题3】【解析】(1)A“目前美国的实力位居世界首位,无人能敌”于
35、文无据,原文只交代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踏上过月球,但目前美国登月实力如何,文中并没有交代。 (2)D由“中国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以月球探测为主”得不出“月球是最重要的太空探测星球”的结论。 (3)本题题干要求“结合材料,概括人类登上月球的意义”,它是针对整个文本而言的,文本由三则材料组成,作答时要对三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梳理,抓住每则材料的侧重点和关键语句,从人类登上月球对人类自身、对月球等的意义的角度进行概括。 答案: (1)A (2)D (3)可以在月球上进行科学考察和科学实验,为人类认识并开发月球做准备。可以促使人类为探索月球进行发明创造,衍生技术创新。可以拓展人们对地球和人类自身的认知,
36、改变人们的思维。(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手法分析,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
37、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3.【答案】【小题1】B【小题2】【小题3】【解析】(1)B“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不对,后文有学生毕业把带不了的衣物赠与文嫂。 (2)小说中的“鸡毛”是文本的核心标题,“鸡毛”也是主旨体现的重要线索,以“鸡毛”为题,但没有直接写到“鸡毛”的具体内容,能够很好的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小说中的“鸡毛”与结尾文嫂发现自己所掉的鸡相呼应,文嫂看到了一地“鸡毛”,便宣泄了自己的人生悲惨命运,凸显出人生的悲难一时,引发读者对文嫂人生命运的一种同情,金昌焕是一名大学生,但在文嫂这样的一个极其悲凉的人
38、物面前显的是那样的卑鄙无耻,通过“鸡毛”极其鲜明而形象的凸显出小说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展现出金昌焕的自私无耻呗下的人生特点。“鸡毛”暗示着人生的琐碎与杂乱之事,鲜明地刻画出文嫂的人生苦难,以及金昌焕的人生邪恶的特点。 (3)“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这是细节描写,突出其吝啬;“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这些鲜活的
39、细节,突出其无聊,小说还通过讽刺以及对比的手法来展现出其形象,如将文嫂的善良与其进行对比,显示出其卑劣的性格。 答案: (1)B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3)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
40、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金昌焕与其他学生、文嫂女婿的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内容、表现手法、情节结构、文章主题等角度分析选项是否符合原文。 (2)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标题的常见作用,结合着文章具体
41、内容,从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小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3)本题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章的标题主要有如下一些作用: (1)引领全文是全文的中心。 (2)文章的主体事件。 (3)交代文章人物、时间、地点等。 (4)有时文章题目比较怪异,这样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富有深刻的意蕴。 (5)文章的线索。4.【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C【小题4】【解析】(1)C译为: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而在那时,皇上您让
42、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而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是法”是后句主语,在其前停顿,排除AD“民”是“安所措其手足”的主语,在其前停顿,排除B。 (2)B孝文是谥号,而不是庙号。 (3)C“张释之以阻止他们进宫”错,原文“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张释之先阻止太子、梁王进宫,然后才弹劾他们犯了“不敬”罪。 (4)就:踏上,登上;敝:通“弊”,弊病,害处;质:真实,诚信。译为:文帝登上车,召见张释之作为陪乘,(车)慢慢前行,(文帝)询问张释之秦政的弊端,(张释之)按照真实的情况详
43、细地说了。 赖:依靠,凭借,亦可解释为幸赖、幸亏;固:岂,难道;当:判罪。译为:我的马全靠(它)驯良温和,假如是其他的马,岂不就伤害我了吗?可是廷尉竟只判处他罚金! 答案: (1)C (2)B (3)C (4)文帝登上车,召见张释之作为陪乘,(车)慢慢前行,(文帝)询问张释之秦政的弊端,(张释之)按照真实的情况详细地说了。 我的马全靠(它)驯良温和,假如是其他的马,岂不就伤害我了吗?可是廷尉竟只判处他罚金!(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
44、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45、(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5.【答案】【小题1】C【小题2】【解析】(1)C“虚写”错误,应为“由上联回忆转入现实”。颈联所见之景为真实所见,是实写。 (2)要先比较两首诗选取的意象,再比较意境特点。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浑苍凉的意境。章法结构:两者都是写暴加抒情,但是安排的位置不同,本诗首联颈联写景,领联尾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 答案: (1
46、)C (2)意境营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浑苍凉的意境; 章法结构:本诗首联颈联写景,颔联尾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 译文: 淋了雨的净蝉在树上得意鸣叫,经雨之路,尘土不扬,归家之路清晰可见。病后饮酒,不知满足,睡梦醒后,靠着楼栏远远眺望,心中生起无限乡情。乌鸦带引斜阳日光投进古寺,草儿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我又负了菊花的家园之约,只觉秋风从发上生起。 赏析: 诗一开首以雨后蝉鸣起兴。秋高气爽,雨过天晴,再加病愈登亭,十分畅快。
47、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快地鸣叫。“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蝉之踌躇满志,正是因为它既得时、又得地。言下已隐含人不如蝉的况味。二句由“听”转向“见”: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这一句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不曾有一日忘怀。平日里世事纷扰,或可抑制一时,一旦除去世务的羁绊,那潜在的意念又会立即浮现。当此病后偷闲、偶尔登临送目之际,思归之念便又油然而起。 三四两句极写归思之深、之切。病后的频频把盏,不是为消渴解馋,实因乡愁太深、太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这里字面上只写了病
48、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病前早已借酒浇愁,病中被迫停饮;仿佛欠了的债要加倍偿还,故病后愈是贪杯,愈可见病中难以消停的情状。杜甫登高诗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也是写以多病之身,深以停杯戒酒为恨。贺铸当时患有肺病,又滞留他乡,遭遇和杜甫相似。可见使诗人最受煎熬的是怀乡病,所饮之酒,实在是满含辛酸强咽下的苦酒。百病之中,唯心病难治。清醒时固然为其所苦,即在睡梦中也不曾解脱。这里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无数次的思乡梦。梦中可以千里回乡,则梦醒后愈是归思难忍,正如汉乐府悲歌所说:“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这天长日久郁积的乡愁,这梦中犹且
49、萦绕的归思,俱化为一含情凝睇之人,呼之欲出。至此,诗人的登临之意,已神气毕现了。 下两句又从忆想回到现实。鸦投古刹,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又隐隐约约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晚唐的温庭筠即多以夕照飞鸦写此情调,如“鸦背夕阳多”(春日野行),如“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开圣寺)等。贺铸或有所取法。天色向暮,自然界的飞禽均有所托,而人的归宿却不知在何处。暮霭之中,唯见远去的道路渐渐隐没在一片凄迷的草色之中。第六句系从白居易的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中化出,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行道上“更行更远还生”的草色喻示思念之殷切;不同之处则是白居易着眼于枯而复荣的春
50、草,借喻别情之“满”、之盛;贺铸这里写的却是荣而复枯的秋草,其中暗寓失意之恨。诗人于怀乡思乡之中,又寄托了自己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遂使全诗的思致更见深入、意蕴更见丰厚。 一年一度的秋风,最能动人归兴,诗人此时滞留他乡,无计归去。眼见得梦想成空,徒然催人早生华发而已。“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生新奇警,不落陈腐。唐代李贺诗说:“秋野明,秋风白。”秋风和白色始相钩连,至苏轼又用“霜风”形容须发皆白,如“白头萧散满霜风”、“白须萧散满霜风”等。贺铸点化成句,自铸新词。这里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因此这一新奇的用语,也便暗示着作者凄冷的情怀。贺铸多病早衰,又因喜谈世事,每忤权
51、贵,屡受排抑,悒郁难平。他在徐州任上曾多次吐露了这种幽冷不平的情怀,如“我已困摧辱,壮心如湿灰”(寄杜仲观)、“三年官局冷如水,炙手权门我未能”(留别张白雪谋父),这些都可作为这首诗的注脚。 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颇具匠心。诗中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跌宕回旋,用笔极为灵动。如首三句用写景起兴之后,颔联忽然宕开去作一追叙,紧接着又用“梦后倚楼”一笔挽回。颈联再次写景,因为前几句已提供了一定的心理背景,故这里的景都具有了以物象作比喻的性质。末两句直抒胸臆,立一篇之警策。全诗以得意的蝉鸣兴起,又以作者落寞感伤的情怀作结,在鲜明的比照中突出了诗人既不得其时,又不得其所的深沉感慨。四库总目提要称贺铸诗“
52、工致修洁,时有逸气”,由此可见一斑。(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意象意境及诗歌结构。解答此类题目,要分析诗歌用到的意象,再通过修饰语等理解诗歌意境特点。分析诗歌的结构就是分析诗歌起承转合的特点。本题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
53、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
54、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6.【答案】【小题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小题2】枫叶荻花秋瑟瑟,唯见江心秋月白【小题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解析】故答案为: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重点字:榭) (2)枫叶荻花秋瑟瑟唯见江心秋月白(重点字:瑟)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重点字:须臾)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
55、,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琵琶行中的名句辑录: 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7.【答案】分餐不生分,亲情愈醇厚亲爱的妈妈: 展信佳!最近吃火
56、锅时听您说,分开吃显得一家人生分。诚然,缺乏那种“一锅饭大家吃”的情愫,公筷分餐略显寂寞和死板。但是,仔细思索一下,公筷分餐不仅卫生,而且丝毫没有阻碍亲情的传递,我们依旧可以聊天、玩笑。所以,书信一封,儿子想和您说,公筷分餐不生分,温暖亲情愈醇厚。 妈妈,不知您是否还记得那天吃火锅时,爷爷叫我们看电视新闻,中央台建议大家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还有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节目在最后向观众展示了几个事例,其中沈阳的王先生同他的好友刘先生在外吃饭。由于刘先生用自己的筷子给王先生夹了一块肉,最终很不幸,两人都患病住院,原因就
57、在于刘先生已感染了新冠病毒。我还忘不了那时您看到这个报道时的震惊。是的,写到这儿,我想您大概都回忆起来了吧,那一桩桩惨象,那一幕幕揪心的画面。所以说,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当然也要积极响应啊! 妈妈,我知道您和爸爸小的时候都是在一家人吃一锅饭中成长起来的,可能也没人因此生病。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时间不仅给了人类进步的空间,也使病毒细菌不断进化。为什么人类的医疗水平不断进步,新型疾病却层出不穷?科学家们所想象预料的“超级病毒”并非空中楼阁,不切实际,而卫生问题仍然是世界难题。 “病从口入”的俗语,想必您并不陌生。此前肆无忌惮的新冠病毒到现在依然没有彻底消除,一部分人却
58、放松警惕大搞聚会,尤其吃饭时不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而最终被感染。警钟长鸣,国家推行餐桌革命的目的不正在于规范公共卫生、保证人类健康吗?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家人的健康,我们要大力支持国家的分餐制和公筷制。 我知道您担忧分开吃显得一家人生分、不温暖。但是,一双公筷不照样可以为别人夹菜吗?我们的互动不会因为小火锅和公筷而被限制。在分开用餐后,我们不依旧可以说说笑笑、尽情聊天儿吗?公筷制、分餐制并不是设置了一道屏障,将我们隔离开,切断我们的牵挂。亲情,山川异域无法断开,更何况我们还在一张餐桌上呢。我们的心彼此紧密牵连,无法分离。而我们的亲情,更会因为公筷、分餐的保障而更加醇厚、浓郁。所以您大
59、可放心,不必再为分开显得生分而担忧拒绝公筷和分餐制,放心大胆地接受并回应国家的呼吁吧! 妈妈,从我儿时您就教导我要重视家人亲情,您也教导我要注意卫生,而公筷分餐恰好把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以让我们一家人积极响应国家的公筷制、分餐制吧! 此致 敬礼 您的儿子:文明 2020年11月x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时要注意有其限制性和开放性。 (一)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中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围坐一起吃火锅,为避免传染病毒细菌,文明提出使用小火锅和公筷的建议。爸爸、妈妈、奶奶分别提出各自的理由拒绝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考生要从这一情境出
60、发联想思考,做出理性判断,在不影响亲情的前提下说服对方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材料中还有一个情境就是边吃饭边看电视的爷爷招呼大家看中央台播放的关于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的节目,这也是审题立意的重要依据。 2典型任务的限制。“假如你是蒋文明”“请你以蒋文明的身份”,限定了写作者的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一个角色”,限定了写信对象;“给他(她)写一封信”,限定了文章体式。“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限定了文章内容和主题;“说明你的观点”,限定了文体为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根据题目的任务设定和题目中所提电视台关于分餐制的建议,蒋文明的建议是非常正确的,而其他三人则对公
61、筷和分餐制存有误解。爸爸拒绝分餐,是为了热闹而未考虑健康问题;妈妈是担心生分而未考虑健康问题;奶奶则认为是孙子“嫌弃我们老了”,并指出爸爸小时候还嚼碎为他,也没生病的事实。考生在选出写信对象后,应该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指出对方的误解在哪里,达到使家人明白“分餐不分情,文明伴我行”这一事实的目的。 (二)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考生可以“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一个角色”给他(她)写信,选择的对象不同,相应的观点也会不同,如针对“不热闹”“显得生分”“嫌我老了”等来思辨。写作对象与角度不同,论证的侧重点就不同。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针对“不热闹”“显得生分”“嫌我
62、老了”等角度,任选其一,自由灵活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与收信人坦诚交流,帮助对方正确理解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的好处。另外,实行公筷制和分餐制是国家的新政策,一些人不能理解和支持也是正常的现象,可以引发相关思考,可列举正反事例,拓展写作内容。比如专家建议,可以是钟南山的建议,也可以是李兰娟或者张文宏的建议。比如,共餐制可能带来感染,如疫情期间有因为共餐导致“一人确诊,4000人隔离”等的例子,考生可以拿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参考立意: 1响应国家号召,公筷分餐更文明; 2分餐讲文明,健康伴我行; 3分餐不分情,公筷心连心; 4餐桌革命-公筷分餐更有爱; 5公筷不减情,分餐不分爱。行文结构:议论文
63、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此题可以写给妈妈一封信,拟题为“分餐不生分,亲情愈醇厚”,围绕“公筷分餐不生分,温暖亲情愈醇厚”这一中心论点,首先从过去“大锅吃”到现在“病从口入”,指出“超级病毒”的危害,不可不防,接着从分餐是否生分到共吃被感染的惨烈事实,指出公筷分餐是国家政策的需求,然后指出即使分餐吃,公筷依然可以将彼此相连,彰显温暖亲情醇厚。结尾要与妈妈拉近关系,从妈妈育儿的角度,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8.【答案】【小题1】D【小题2】C【小题3】B【解析】(1)第一组
64、,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对象指人。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指物间关系。语境指相声和民众思想感情、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物与物间,故应选择“息息相关”。 第二组,言近旨远: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语境中有“有所启迪”的提示,故应选择“耐人寻味”。 第三组,一厢情愿:指只管自己一方同意,而不管对方是否同意;也泛指完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客观条件是否允许。一意孤行: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下文有“忽略了对相声传统的深层认知”提示,故应选择“一厢情愿”。 第四组,同频共振:同样频率的东西会共振、共鸣或走到一起,
65、往往指思想、意识、言论、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共鸣或协同。同声相应:同类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形容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语境中的使用对象是“相声”和“时代精神”,不是同类性质的事物,故应选择“同频共振”。 故选D。 (2)A语序错误,“从百姓日常饮食中”应该放在“手法”之后。 B搭配不当,句子主语“窝头论”和后面的谓语“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不搭配。 D语序错误,“从百姓日常饮食中”应该放在“手法”之后;搭配不当,句子主语“窝头论”和后面的谓语“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不搭配。 故选C。 (3)材料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A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B表示列举的省略,与材料
66、中省略号用法相同; C表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 D表示语意未尽。 故选B。 答案: (1)D (2)C (3)B(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2)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平时要注意识记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
67、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9.【答案】邀请函要有称呼,正文,落款。邀请对象为赵今老师,邀请方为高三二班全体同学,时间为2020年11月15日。正文部分应包括庆祝会的时间(2020年11月25日17:50)、地点(校学术一厅)、内
68、容(庆祝班级获运动会年级第一),请求语和感谢语。除了要注意题干中的字数要求之外,还有特别注意运用谦词敬语,总共不少于三个。比如称呼可以是尊敬的赵今老师。请求赵今老师在繁忙之中参加可以用拨冗“莅临”等敬词。感谢语可以说深表感谢。 答案: 示例: 邀请函尊敬的赵今老师: 2020年11月25日17:50,我班将在本校学术一厅举办庆祝会,庆祝本班获学校运动会年级第一,请您拨冗莅临,我们深表感谢。 高三二班全体同学2020年11月15日【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表达意识是指遵循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这原则包含下列四点: (1)向心性原则。这里指所写的一段文字的每一句话都要直接或间接地指向
69、中心,陈述中心,而不要游离中心。 (2)连贯性原则。这里指所写的一段话围绕中心,叙述角度一致,前后照应,语气上一气贯通。 (3)层次性原则。这里指所写的一段话,甚至是一句话都要有明显的等级次序。 (4)协调性。这是指语言在句式、结构、音节等方面要和谐,读起来顺口。10.【答案】根据第一句话能提炼出的信息是:2020年11月11日到15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重量级嘉宾以及知名企业高层将发表演讲、新产业发展成果以及5G+、智能经济等新业态将被展示。根据第一句话能提炼出的信息是:本届高交会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本届高交会近万个项目参展展。据此组织答案即
70、可。 答案: 2020年11月11日到15日,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二十二届高交会在深圳举行,诸多重量级嘉宾与企业高层将参会演讲,众多新产业发展成果及新业态将被展示,海内外参展项目近万。【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要把握文段语意,抓住关键词,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提炼语意题解题步骤如下: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达,注意语言的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