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头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高二年级历史试题31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A宗法关系 B道德规范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3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B.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33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A委托
2、东周政府专力治黄 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34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实质意义是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35据资料统计,春秋后期各国共计约450万人,到战国后期达到2000万。250年间,人口迅速增加。造成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A.各国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铁器使用和牛耕逐步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C.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实行奖励生育政策D.医学有巨大发展,人的平均寿命显著提高36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
3、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37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A. 墨子“兼爱”思想 B. 孟子“性善论”C. 老子“无为”思想 D.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38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
4、伪之业”。可见该时期: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了实际作用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39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D草市交易十分发达40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41“孝文帝慨慕华
5、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材料说明了作者代表鲜卑守旧贵族的利益认为北魏灭亡与孝文帝改革无关将北魏灭亡与迁都洛阳联系在一起全面否定了孝文帝改革的作用A B C D4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43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帝国。在漫长的边境线上
6、,驻军对周围胡人严加防范或在其可能威胁到帝国安危之前就予以消灭,而在帝国内部腹地,则是另外一番山水田园男耕女织的惬意生活。张二郎就是此时生活在江南扬州城郊的农夫,他遇到的情况最可能是A.闲暇时,与妻张王氏一起用花楼机纺棉,预制过冬棉衣B.趁冬日水浅维修本村小清河畔的筒车,以备来年春耕取水C.秋后往集市贩卖新米,换得银两后往邸店兑换飞钱筹买耕牛D.耕织富裕之余为家中添购瓷器,竟无意中购得一件粉彩花瓶4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
7、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离业活动45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52.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吸收其他思想,以适应时代需要。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8、礼记礼运(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作者描绘的理想社会的特征(不得摘抄原文)。(6分)材料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4分)孔子当时通过哪些方式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4分)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3)材料三反映了董仲
9、舒的什么思想观点?(4分)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有何贡献?(4分)材料四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宗中国大历史(4)依据材料四,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6分) 53(27分)“封建郡县”之辩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战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
10、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战国)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礼崩乐坏),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4分)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4分)材料三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
11、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2)材料三 中“周青臣”与“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3分)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各自的理由。(6分)材料四 唐兴,制(设置)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这是它做的正确的地方)。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
12、州。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早上任命的官吏,如果发现他不行正道,晚上就可以撤了他);夕受而不法,朝夕之矣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世袭);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3)材料四从哪些视角分析了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的进步之处?(4分)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
13、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自凤凰网(4).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历史参考答案:31.A32. B33. C34. A35. B ; 36.A37. D38. A39. D40. C ; 41.D42. A43. B44. C45 C;52、【答案】(1)天下为公;选举贤能;不分彼此,各得其所,没有争斗的 “大同社会”(意思相近即可)(6分)(2)实施德政;礼治。兴办私学;编撰书籍。
14、 (写周游列国宣传主张也可)(8分)(3)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发展儒家学说,新儒学体系;提升儒家地位。(4分)(4)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6分)53、【答案】 (1)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4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4分)。 (2)焦点:对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态度。(3分)理由:赞同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秦朝的长久统治。(3分)反对商周依托分封制维持了长久的统治;没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的先例。(3分)(3)官吏的产生与任免或人事任免权的掌控;是否会导致叛乱。(4分) (4)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