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3377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 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 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 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

2、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 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 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 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 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 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 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 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 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

3、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 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 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 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 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 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 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

4、 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 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 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 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 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 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 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 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

5、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 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多情的 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用先总

6、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

7、平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失语的秋天 天才蒙蒙亮,老黄便起身打点行装。透过窗户,依稀可见小村高矮错落的瓦房升起的袅袅的炊烟,疲惫的脸孔不由掠过一缕悲哀,他感受到一阵迷惘、屈辱和压抑 两个月前,他作为县农业合作银行的信贷员,被抽调来到四英岭下小村蹲点扶贫。他的目光盯住了村后一片弃荒而又不可多得的红碱土地。年初,他看到一本科技杂志刊载红碱土 地培植西洋香菇获高产的经验,他也去函联系购买了少许菌种,意想谋求推广。他不会忘记他发动大伙儿培植西洋香菇的那个夜晚。低矮剥落的村部小屋,人声嚷嚷, 挤着村中的父老兄弟姊妹。村长姓李,睨着眼,干咳两声,说:“老黄是镇上营业所的,从科技兴农着眼,有心让

8、 大家脱贫致富,大家欢迎!”小屋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他咧口一笑,从一只衣袋里掏出一把菌种,说:“这是西洋香菌种,一月余一个种植周 期,希望大家都种上。五元一斤,不过现在不收钱,等秋天收获后再从菇菜款中扣”“那样金贵的西洋香菇,恐怕我们侍养不活。”有人顾虑说。 “种植技术,由我负责,种不活的不收钱。不过有个条件,菇菜收获了,一定卖给我,每公斤十元。” “哟,每公斤十元。”村里人吵嚷起来。 “老黄,真能那样,你算是为大伙儿办了件积德事!” “只怕嘴说不算,等种出菇菜,你不收,一拍屁股走了,怎么办?” 他手一挥,说:“大家不要担心,种了菇菜,我哪有不收之理?告诉大家,菇菜收后还要经过加工、消毒

9、最后出口外销。为了慎重,我们还是订个合同吧。到时,我还怕你们 不卖给我呢!”“不卖给你卖给谁?我们不懂得消毒,如何脱手?”村长抢过话,笑开了怀,“你放心, 有我在,菇菜一定能卖给你,不过履行手续,订下合同也好!”之后,他从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一万元,亲自跑了一趟省城,买回了八百斤菌种。他跑 东家、走西舍、去南院,订合同、核亩数,指导播种、点粪、浇水、遮阳、开光月把一过,红碱土地长出了白花花的香菇菜,映照在一张张喜悦的脸上。 收获季节到了,他估算了一下全村的菇菜收成,又跑了趟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十万元用来收购菇菜。 他刚回小村,就踏进村长的家,说:“村长,你没白忙。你种香菇收成有四百公斤,可赚四千

10、元呀。” 村长却眨了眨眼说:“老黄,把这香菇每公斤十元卖给你,你转卖给别人每公斤多少元?” “村长,不瞒你说,我同别人订了合同,每公斤卖十二元!” “十二元?一公斤赚两元,全村有万余公斤,你就赚了两万多元,好轻松呀。”村长打着哈哈说。 “没有这么多,村长你也知道,我收了香菇,还要同别人联营过滤、消毒,除去贷款本息、过滤成本、货运杂费能有三两千元就不错了。”“老黄,不是我作难你。我同大伙儿说了,香菇菜,我们自己联系自己卖,卖了后,菌 种钱,我们给。待到你蹲点走时,我们再好好聚一餐”村长盯着他像一个陌路人。“村长你怎能这样?我们订了合同的呀!” “订了合同有屁用,你上告,也没有人理。” 村长嗓门提

11、上来,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老黄知道拗不过村长,他跑东家,他走西舍,他去南院 他没有想到,大伙儿支支吾吾,都是同样的回答。 转眼,香菇菜收获完了,村长派人外出联系,销路一直没有着落。 等到有一天,村长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找上门来。老黄跑去一看,愣住了:原先白花花的西洋香菇变质、长霉、褪色了,失去了销售的价值,他顿感一阵悲哀。 一万余公斤的西洋香菇报废了,菌种的钱自然也收不上。他赔去了一万元贷款本息不算,没有想到,竟有人怨起他领着大伙蛮干了一番,毫无结果。 昨天,镇政府来人,找他谈话,语重心长地说,农民脱贫致富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蛮干,一下子就想富起来末了,调整他到别个村庄去。 天渐渐地亮了。他拎

12、起了行李,走出门去。门外,站了一群憨厚朴实的农民,呼地围了上来,嘘寒问暖,他们仿佛欠了什么重债,负疚、惭愧、不安 他心头一热,大步流星,离开了小村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小说开篇从蹲点扶贫的老黄离开小村写起,然后再讲述他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形式,叙事起伏有波澜。B. 老黄被抽调来蹲点扶贫,很是积极热心,想法搜集致富信息,为四英岭下小村引进种 植西洋香菇。C. 村长及村民看到收成很好的白花花香菇菜时变卦,违约,自谋销路,结果无望,西洋 香菇报废,老黄也跟着赔去了一万元贷款本息,他很是后悔。D. 小说讲述老黄热心帮助村

13、民致富却招致失败的故事,令人深思。扶贫攻坚得讲究方法, 任重道远。5. “村长在小说中有哪些主要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6. 如何理解小说标题“失语的秋天”的含义? (6 分) 三、文言文阅读(19 分)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 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 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会

14、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 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 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 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 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 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 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白圭,周人也。当魏文

15、侯时,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能薄饮食,忍嗜 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 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 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 有所长,非苟而已也。(史记货殖列传,有删改)【注】废著:犹“废举”“废居”,买贱卖贵。货殖:指商人。7. 下列对文中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 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B.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16、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 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C.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 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D.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 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糟糠,原指酒糟谷皮等粗劣食物。文中指曾经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B. 束帛,将帛捆成一束,作为聘问、婚丧相馈赠的礼品,帛一束为五匹。C. 分庭抗礼,指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

17、待。D. 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其先祖曾封于吕,故以吕为氏,又称“吕尚”。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货殖生利,要洞悉“时”“用”。计然认为,应该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货物贵到 极点时,要及时卖出。B. 谋财兴家,应择地、择时。范蠡功成身退后择陶邑隐居,借陶邑的位置优势与时逐利, 富有后,行仁德之事。C. 子贡经商有道,善于贱买贵卖,故能家财饶益,平交诸侯。与他的老师孔子相得益彰, 先后都名扬于天下。D. 白圭擅长捕捉商机,随机应变,且能节欲修身,果敢决断,正确取舍,坚持原则,其经 商之道常被后人效法。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8、l)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5 分)(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5 分)四、古代诗歌阅读(9 分)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1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 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节日而 诗人

19、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当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 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 下了想象的空间。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 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1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 表现。(6 分)五、课内阅读(6 分)13.对于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

20、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 绝壁之险。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是 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 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14下列对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诗歌,都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本诗是借怀念王 昭君来抒写

21、自己怀抱的咏怀诗。 B首联点出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群山万壑赴荆门”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这雄伟的山 川,正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 C诗歌颔联营造出了昭君墓那种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面两句诗形成了生地和死地的鲜明 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D颈联写皇帝昏庸致使昭君遗恨千古。昭君不忘故土,魂魄月夜归来,“空”字突出昭君 遗恨之深,并深寄诗人的同情。15.选出下列对过秦论最后一段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 分)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 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 安民。

22、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 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六、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 分,每空 1 分)(1)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 从正面来论证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2)韩愈在师说中强调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童子的启蒙老师的句子是:“ , , ”。( 3 ) 过 秦 论 中 最 能 揭 示 秦 始 皇 奴 役 天 下 百 姓 , 造 成 人 民 起 来 反 抗 的 一 句 是 :“ ”

23、。(4)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写 蜀山之高险,真可谓“物犹如此,人何以堪”!(5)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说, 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 , ”。(6)杜甫在登高中“ , ”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 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七、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一种跨文化、 的媒介形态,纪录片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 重要载体,是 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有效途径。纪录片中国的 宝藏一经推出,既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也显著了中

24、国的文化自信。这一纪录片的节目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中国文化融于古往今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喜怒 哀乐和拼搏奋斗中,让观众领略到中国艺术开放包容的境界和 的气度,展现了一个 传统与现代交汇融合的立体中国。同时,作为一部国际合拍的纪录片,中国的宝藏由英国知名节目主持人讲述,他的 全球化视角更有利于中国故事的国际化传播。节目也在 中回望了两国的历史和现 在,分享发展经验。( ),但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它的基本精神在于在合作中实现 了平等的沟通和对话。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跨时空 促使 集思广益不知不觉B跨时空 推动 博采众长 不知不觉 C跨地域 推动 博采众长 浑然不

25、觉 D跨地域 促使 集思广益 浑然不觉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B因为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所以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自信。 C既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也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 D因为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所以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 表达。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该片的缺点是没有凸显本国文明的独树一帜,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没有凸显本国文明的独树一帜作为该片的缺点,被很多

26、人所批评 C该片没有凸显本国文明的独树一帜,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D没有凸显本国文明的独树一帜是该片的缺点,很多人都这么认为20、下面文段有五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 分)自媒体将严重的课外补习和激烈的择校竞争现象称为“剧场效应”,即在剧场看戏, 第一排的观众打着看不清的幌子站起来了,后面的人没办法,只好跟着站起来。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培训机构和家长这几个不同的主体,公办学校认为过错在民办学校考试掐 尖、家长非理性选择、培训机构推波助澜。其实,缓解“剧场效应”的关键是加强教育监 督,增加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今天,教育重要的使命是从影视教育中突围,真正建 立

27、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幸福为本的教育观;教育要善待儿童,尤其是保护中小学生的身 心健康、心理健康、学习兴趣和好奇心。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 个字。(6 分)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 12 月 6 日 5 时 42 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 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这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实现的月轨交会对接。嫦娥五号是一颗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航天器探测器,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探测器。 从上升器进入环月飞行轨道开始,通过远程导引和近程自主控制,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逐 步靠近上升器,以抱爪的方式捕获上升器,

28、完成交会对接,在全世界的目光中,表现完美。6 时 12 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在轨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后续,嫦娥五号 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与上升器分离,择机返回地球。八、作文(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关于报恩的故事。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帮助汉高祖打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 困窘。他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果断地救济她,给他饭 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 送酒给她吃,送她黄金一千两以答谢她的恩情。韩非子里说了关于管仲的这样一个故事:在齐国的公子小

29、白与公子纠争夺王位的过 程中,公子纠失败,当时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在鲁国被抓住,将押往齐国,经过绮乌这个地方 时,又饥又渴,守边境的人跪下来喂给他食物,趁机问管仲:“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没有死, 反而被任用了,你拿什么来报答我呢?”管仲回答他说:“如果按你说的那样,我会用贤使 能,论功行赏,我还能拿什么来报答你呢?”守边境的人心里怨恨他。如果你在人才招聘现场,面试考官给了你这两段材料,让你做一个即兴发言,请你拟写 一个发言稿。注意:综合理解材料,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卷面工整,800 字以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

30、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说“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并不是做出“正面评价”。故选B。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说“使其有如

31、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故选D。3、【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要扣住题干要点结合原文逐项判断。A项,“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无中生有,原文第一段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诗人。B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做出革新”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列举一系列诗人要论证的观点是“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截取,尽其所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

32、”。C项,“作者在情感上一视同仁”曲解文意,从第三段的论述看,作者列举“逃避”和“被击败”这两种回应危急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对杜甫“正面担荷”这种应对方式的欣赏和肯定。故选D。4. C从小说原文看不出后悔。 5. 村长是事件的主要参与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村长的狭隘、愚昧导致了老黄脱贫致富项目的失败,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村长这一形象,对“老黄”起到了衬托作用,使“老黄”的形象特点更为鲜明。(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6. (1)“失语的秋天”意为在秋天失语。在秋天丰收的季节无语了;(2)村长及村民因狭隘、愚昧导致到手好收成打水漂而失语;(3)老黄面对村长及村民的狭隘、愚眯导致了脱

33、贫致富项目失败而失语。(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答案7.D 8.A项,“文中指曾经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表述错误。糟糠是指酒糟、米糠等粗劣食物,旧时穷人用来充饥的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但是在此文中,“原宪不厌糟糠”应该解释为“原宪穷得连糟糠都吃不饱”。9.C项,“子贡与他的老师孔子相得益彰,先后都名扬于天下”表述错误。“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文中只讲“孔子得以名扬天下的原因,是由于有子贡在人前人后辅助他”,即“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却并无有关孔子帮助子贡的交代;且“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的意思是“这就是所谓(孔子)得到形势之助

34、而使名声更加显著吧?”该选项属于曲解文意。10.(1)计然的策略有七条,越国只用了其中五条,就实现了雪耻称霸的愿望。既然施用于治国很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赋分点:得意,称意,实现了雪耻称霸的愿望;既,已经,表完成某事;家,治家。)(2)他能不讲究吃喝,控制嗜好,节省穿戴,与雇用的奴仆同甘共苦,但捕捉赚钱的时机时就像发起攻击的猛兽鸷鸟那样迅捷。(赋分点:薄,轻视,不讲究;用事,雇佣;趋时,抓住(捕捉)时机;发,启动,发起某种动作;猛兽鸷鸟之发,定语后置,“发之猛兽鸷鸟”,发起攻击的猛兽鸷鸟。)参考译文:从前,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于是任用范蠡、计然。计然说:“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战备;了

35、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才算懂得商品货物。善于将时与用二者相对照,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旱时,就要备船以待涝;涝时,就要备车以待旱,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至于积贮货物,应当务求完好牢靠,没有滞留的货币资金。买卖货物,凡属容易腐败和腐蚀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险囤居以求高价。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物价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勾践照计然策略治国十年,越国富有了,能用重金去收买兵士,使兵士们冲锋陷阵,不顾箭射石击

36、,就像口渴时求得饮水那样,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继而耀武扬威于中原,号称“五霸”之一。范蠡既已协助越王洗雪了会稽被困之耻,便长叹道:“计然的策略有七条,越国只用了其中五条,就实现了雪耻的愿望。既然施用于治国很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于是,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到齐国改名叫鸱夷子皮,到了陶邑改名叫朱公。朱公认为陶邑居于天下中心,与各地诸侯国四通八达,交流货物十分便利。于是就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责求他人。所以,善于经营致富的人,要能择用贤人并把握时机。十九年期间,他三次赚得千金之财,两次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

37、范蠡后来年老力衰而听凭子孙,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并有所发展,终致有了巨万家财。所以,后世谈论富翁时,都称颂陶朱公。子贡曾在孔子那里学习,离开后到卫国做官,又利用卖贵买贱的方法在曹国和鲁国之间经商,孔门七十多个高徒之中,端木赐(即子贡)最为富有。孔子的另一位高徒原宪穷得连糟糠都吃不饱,隐居在简陋的小巷子里。而子贡却乘坐四马并辔齐头牵引的车子,携带束帛厚礼去访问、馈赠诸侯,所到之处,国君与他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使孔子得以名扬天下的原因,是由于有子贡在人前人后辅助他。这就是所谓得到形势之助而使名声更加显著吧?白圭是西周人。当魏文侯在位时,白圭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所以当货物过剩低价

38、抛售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高价索求时,他就出售。他能不讲究吃喝,控制嗜好,节省穿戴,与雇用的奴仆同甘共苦,捕捉赚钱的时机就像猛兽猛禽捕捉食物那样迅捷。因此他说:“我干经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吕尚筹划谋略,孙子、吴起用兵打仗,商鞅推行变法那样。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健不能够有所坚守,虽然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因而,天下人谈论经商致富之道都效法白圭。白圭大概是有所尝试,尝试而能有所成就,这不是随便马虎所能做成的。11C(C不是侧面写思家,而是正面写思家,也不是直接抒情,而是用“对写法”,含蓄抒情。)12(1)白诗

39、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2)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每点3分,其中概括2分,分析1分)13、.D项中“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李白诗中尽管确实有一些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14B“群山万壑赴荆门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错,应是侧面烘托,正面描写是直接写昭君的形象,这里是通过山壑来表现人物,属于侧

40、面烘托。15、B,作者写作该文是劝说汉文帝的,因此“后世”不妥。16、默写: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5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6、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17、B(第一处,“跨时空”,意思是跨越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跨地域”,指横向跨越地理区域,是指空间维度。从语境看显然是时间的维度来讲,所以用“跨地域”不符合这段偏向历史角度的评述,从而排除C、D两项。第二处,“促使”,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推动对方使之行动;“推动”,指使事物前进;使工作展开;从语境看,“促使”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搭

41、配,习惯上“促使”的宾语应该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而“推动”的主体往往是人,可与“中国文化走出去”搭配,从而排除A。第三处,“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重在想办法、出主意;“博采众长”指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而语境是说纪录片让观众领略到中国艺术开放包容的境界和博采众家之长的气度,所以选“博采众长”。第四处,“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没有察觉到。现多指未加注意。“浑然不觉”是完全未察觉,其主体多是人。语境的主体指“节目”,用“不知不觉”更符合语境。)18、C(A,语序不当,应先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再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42、”的国际表达;搭配不当,“显著”和“文化自信”不搭配。B强加因果,不合逻辑,根据语境应该是并列关系;其次,语序不当。D搭配不当,“丰富”和“文化自信”不搭配,同时该句强加因果。)19、C(括号前的语境是讲纪录片回顾了两国的历史和现在,分享发展经验,这是它的优点;括号后的语境是“但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可以推知括号里的内容是有人认为该片存在不足之处;BD两项陈述的主体不是“该片”,与上文不衔接,故排除。A项的表述与后文不衔接,只侧重于“很多人的观点”这个角度。其实作者对这种观点的评价是“这恰恰是该片的特点”。)20、(1) “为幌子”改为“的幌子”或者“打着”改为“以” (2)在公办学校、民办

43、学校、培训机构和家长这几个不同的主体中 (3)“增加”改为“提升”(4)“建立”后加上“以”(5)删除“心理健康”每点1分,找出错误并正确修改给1分(句式杂糅;中途易辙;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21、12月6日(1分)嫦娥五号上升器(1分)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我国首次月轨交会对接,(1分)并将样品容器在轨转移。(1分)之后,组合体将择机返回。(1分)(语言简洁流畅1分)22、作文这道题,作文材料和“报恩”有关。两则历史故事,一则脍炙人口,一则相对小众。考生很容易先入为主,简单处理,看完第一则材料,就直接提炼出“感恩”的观点,然后据此行文,这显然是没有识破命题用意的。这也是命题者设置

44、的审题陷阱,或者说这道题目的特别之处。第一个故事的情节,我们可以概括为“韩信千金酬漂母”。韩信是个知恩图报之人,功成名就之后,不忘旧恩,重金相馈。虽然一饭之恩与千金之酬,突出了报恩的分量,但这仍是守常理,循人情,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报恩”,我们可以用“懂得感恩”“不忘旧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君子报恩,十年不晚”来界定、评价。我们也可以说,这种报恩更多是在儒家的“礼义”的层面。而第二个故事的情节,我们可以概括为“管仲不谢私恩”,管仲的“报恩”态度明显有不同,他虽然身陷困厄,生死未卜,但他没有顺从时俗,轻易承诺一般意义上的以利报恩,而是不惜得罪恩人,“拒绝”报答。考生

45、对此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我们不妨看看材料的细节,守边境的人给囚徒管仲喂食时,是“跪下来”,体现他的恭敬,他遭拒后又心怀“怨恨”,不难看出他施恩是别有所图,而管仲直言无以为报,也正是针对他的这份私心。我们再看看材料二出处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法家思想包含了:反对礼制,健全法制,以法治国,富民强兵,不别亲疏,赏罚分明。韩非子列举管仲这个例子,应当不是简单地倡导我们“知恩图报”,而是有更深意味,他借此宣扬他的法家思想,告诫世人,为官执法,治国理政,应公私分明,大公无私,而不能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这种报恩的态度,则更多是站在法家的“法治”角度。而更深一层来看,一个手握实权的官员,抛下一己私利与个

46、人恩怨,推行公平公正、赏罚分明的原则,尽己之力将国家治理好,使天下百姓蒙受恩泽,包括齐国边境的那位官员从中受惠,管仲不是薄情寡义,而是以一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更高层次的方式来报恩。回到历史事实,后来管仲被委以重任,他任贤选能,励精图治,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2020年全国卷作文材料引用语)。所谓“合”为联合、会盟,“匡”为匡扶、纠正,是“不以兵车”(孔子语),是依靠“管仲之贤”(司马迁语),结束混乱割据局势,使天下百姓安定,这和秦王扫六合的武力征伐、一统天下是有区别的。所以,鲍叔牙高义让贤,成全管仲,孔子后来也有由衷之赞(“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遗憾的是,

47、守边境的人并非鲍叔牙、孔子之辈,他不具备这种远略和襟怀,因而无法领悟管仲的苦心孤诣,心怀“怨恨”也就不足为奇了。再补充一句的是,管仲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成就桓公之霸业和齐国之强大,还在于他似儒似法的杂家思想,对后世的启迪。如果说韩非借管仲不报私恩的公心,宣扬了法家思想,那么孔子借管仲克己复礼、审慎用兵的做法,来为儒家之仁立论。回到题目上,如果考生关注社会,了解一个词汇“公权力”,立意无疑更佳。所谓“公权力”,是国家权力或公共权力的总括,主要指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基于公共利益而享有或行使的职务上的权力,它相对于私权力而言,是私权力实现的手段与保障。在依法治国的当下,有关慎用公权力的表述很多:“公权

48、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权力只能用来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手握国家公权,谨防公权私用”“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综上,两则材料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对等并列的,而是有更进一层,或者说境界有别的关系。加上题目有“综合理解材料”的明确要求,写作时不可割裂两则材料的关系,不能只考虑一则材料尤其是第一则材料来立意行文。此外,注意题目设置的情境,关键词是“人才招聘现场”,“面试考官”,应聘者被考官青睐相中的场景,和管仲被边境官员发现才能并施以恩惠,是有几分相似的。考官提供

49、这两则材料,应也有特别用意,即希望应聘者能理性、辩证地看待“报恩”这个问题:人应该心怀感恩、知恩图报,但要注意报恩的方式,要明确国家、集体的利益高于私恩,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公私不分。如果从漂母和守边境者的角度,言之有理似乎也可以。漂母的施舍是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恰恰得到了韩信的重谢;而守边境者帮助他人,动机不纯,也就得不到他人的真心致谢。评分标准:如果学生没有写成发言稿,格式扣2分;如果只就两个故事中的一个来立意的,不超过42分。能辩证地看问题,能结合材料与现实,谈如何报恩时考虑到了“不用公权力报私恩”这一点,才可以评为一类文。拟题参考公而忘私,管仲之贤;管仲报恩,愿你能懂;两种报恩,两层

50、境界;报私恩,不可用公权;泽被天下,私恩已报;公权姓公,岂可私用?以公为先,不报私恩;成大事者公其心;舍小恩而循大道;欲成大事,不拘小恩;识大局,以报私恩;不顾私恩,为天下计;分清公事与私恩材料出处原文: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译文:管仲被捆绑(在囚车上),从鲁国押往齐国。走在路上,在途中又饥又渴,经过齐境边疆绮乌城,向守疆的官吏乞求饮食。绮乌的守疆官吏跪着喂他吃东西,十分恭敬。(随后)守疆的官吏乘机偷偷地对管仲说:“假如你侥

51、幸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那时)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管仲说:“假如真的像你说的,我将会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奖赏)有功之人,(除此)我能拿什么来报答你呢?”守疆的官吏听了,怨恨他。材料出自韩非子【下水作文】涵养格局,推恩四海尊敬的主考官:您好,我是应聘的考生,感谢考官给我发言的机会。韩信以千金回报一饭之恩,成就知恩图报的历史佳话,自然也为人称道;同样是身处穷乏而受人之恩,管仲似乎有点不近人情。其正道直行,令尘俗之人怨恨,但却令君子、令天下人感佩。确实,一般意义的报恩,有恩必报,且当涌泉相报;但君子心中的报恩,则超越了私恩,推及四海,泽润苍生。两人格局的高下,或许也和日后的结局不无

52、关联。韩信“将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建不世之功,但最终惨遭“葅醢”之刑,令人唏嘘感慨。这固然因为汉高祖薄情寡义,但恐怕也与韩信格局不大有关系;管仲则不然,饥渴难耐,受人之恩,按理说,他应感恩戴德,但他却翻脸不领情,在常人看来不近人情,但他绝不为一己私恩,就罔顾国家法度,背弃公心,正是因为这样的格局,故能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王佐之业。管仲不报私恩,足见其智。可能多数人,在遭遇管仲的情况时,会先开一个“日后必有厚报”的空头支票。但如果口惠而实不至,往往祸及其身,与其日后授人以柄,不如当面回绝。管仲深知这点,因此绝不封官许愿,信誓旦旦。管仲之智,还在于有识人之明,他看到了守边境者言行背

53、后的私心。那不是施恩,而是交易和投机。管仲不报私恩,足见其直。从古到今,并不乏收买人心、假公济私的人,他们善于以小恩小惠笼络人,积攒所谓的人脉,然后互通有无,广开门路,“姊妹兄弟皆列土”的也不在少数,而管仲绝不迎合世俗,足见其直。管仲的回答,听起来容易让人有怨意,也是有深意的:你若有才,我也量才录用;你若无能,我亦无可奈何。这话虽然让恩人怨恨,但公心为上,哪怕背上“忘恩负义”的诟病,又何必在意?历史是一堆灰烬,灰烬之中尚有余温。韩信、管仲的故事一直启迪着后人。当我们步入新时期,礼尚往来,有恩报恩,仍然是不可丢弃的美德,但在法治社会,有志青年们又有必要涵养更宏大的格局,铭记而又能超越私人之间的恩情,看清楚公私之间的分水岭。报私恩,看似是私事,其实可能彰显公德、公心。这对于今天的选贤任能也很有警示意义。如果领导干部,以是否有功于我、有恩于我、有利于我,作为人才使用标准,而不是公心为上,唯才是举,就会掉入任人唯亲,大搞裙带关系的泥淖之中。再说,那些急于报答小恩小惠之人,也多是睚眦必报之人。记住那些真正雪中送炭的人,远离那些锦上添花、别有居心的人,为官者不可以不察。臧否人物,鉴古知今。管仲的知恩不报,“非不为也,乃不可为也”,绝不为一己之私,而违背天下公义。这种不枉私情、不恤人言,而推恩四海,为天下计的人格背后,是深远恢弘的格局。见贤思齐,我们当从而师之!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各位考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