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十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知识自主回顾SHI YAN ZHI SHI ZI ZHU HUI GU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由R得,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横截面积S和金属丝的电阻R,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甲乙2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阻器(050 ),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3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2)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
2、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U的值,记录在表格内。(6)将测得的Rx、l、d值,代入公式R和S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4数据处理(1)在求Rx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用Rx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x、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Rx。5误差分析(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
3、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6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被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金属丝的两端。(3)测量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被测金属丝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被测金属丝长度,测量时应将金属丝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4)测金属丝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5)闭合开关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
4、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6)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被测金属丝的电流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7)若采用图像法求电阻阻值的平均值,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通过较多的点,其余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核心考点重点突破HE XIN KAO DIAN ZHONG DIAN TU PO考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2019江苏卷,11)某同学测量一段长度已知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实验操作如下:(1)螺旋测微器如甲图所示。在测量电阻丝的直径时,先将电阻丝轻轻地
5、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再旋动C(选填“A”“B”或“C”),直到听到“喀喀”的声音,以保证压力适当,同时防止螺旋测微器的损坏。甲(2)选择电阻丝的不同(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径。(3)图乙中Rx为待测电阻丝。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滑动变阻器接入图丙实物电路中的正确位置。乙丙答案(4)为测量Rx,利用乙图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5组电压U1和电流I1的值,作出的U1-I1关系图像如图丁所示。接着,将电压表改接在a、b两端,测得5组电压U2和电流I2的值,数据见下表:U2/V0.501.021.542.052.55I2/mA20.040.060.
6、080.0100.0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U2-I2图像。丁答案(5)由此,可求得电阻丝的Rx23.5(23.024.0都算对)。根据电阻定律可得到电阻丝的电阻率。解析(1)旋转微调旋钮C。(2)电阻丝的粗细不一定均匀,为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应在不同位置测直径,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测量值。(3)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入电路,注意线不能交叉,如答案图所示。(4)将所给的5组数据标注在U-I图像中,用过原点的直线把它们连在一起,让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5)由题意知:RxRAR0,由U1-I1图线的斜率可得49.0 。RAR0,由作出的U2-I2图线的斜率可得25.5 。故Rx(49.025.
7、5) 23.5 。变式训练1(2021重庆一中期末)小明同学想测量某段铜导线的电阻率,进行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采用绕线法用毫米刻度尺测得10匝铜导线直径和为1.25 cm。甲(2)现取长度为L100 m的一捆铜导线,欲测其电阻,在实验前,事先了解到铜的电阻率很小,在用伏安法测量其电阻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则电压表的另一端应接a(填“a”或“b”),测量得电压表示数为4.50 V,而电流表选择03.0 A量程,其读数如图丙所示,则其读数为2.50 A,可得铜的电阻率为2.2108 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小明参考课本上的信息(如图丁所示),发现计算得到的电阻率与表中所给出
8、的数据有一些偏差,但是实验的操作已经十分规范,测量使用的电表也已尽可能校验准确,请写出一条你认为造成这种偏差的可能原因是电流较大,实验过程中铜导线的温度明显超过了20 。乙丙几种导体材料在20 时的电阻率材料/m材料/m银1.6108铁1.0107铜1.7108锰铜合金4.4107铝2.9108镍铜合金5.0107钨5.3108镍铬合金1.0106丁解析(1)由题图甲所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1 mm,则10匝铜导线的总直径为d11.25 cm10.00 cm1.25 cm。(2)由题意可知,电压表内阻远大于铜线电阻,则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电压表的另一端应接a;电流表的量程为03.0 A,由题
9、图丙可知,其分度值为0.1 A,示数I2.50 A;铜线的电阻为R 1.8 ,由电阻定律得R,整理得,代入数据解得2.2108 m;铜线的电阻率受温度影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实验误差可能是由电流较大,实验过程中铜导线的温度明显超过了20 造成的。考点二实验拓展创新例2(2020河北承德一中期中)(1)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如图甲所示,可知其长度为101.50 mm;如图乙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测量值为10.501(10.50010.502) mm。(2)影响材料电阻率的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半导体材料的电
10、阻率则与之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学校研究小组需要研究某种材料的导电规律,他们用这种材料制作成电阻较小的元件P,测量元件P中通过的电流随两端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图丙是他们按设计好的电路连接的部分实物图,请添加两根导线,使电路完整。丙答案(3)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记录两电表的读数。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丁中画出元件P的IU图像,并判断元件P是半导体材料(填“金属材料”或“半导体材料”)。U/V00.400.600.801.001.201.50I/A00.040.090.160.250.360.56丁答案(4)若可供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有R1(最大阻值为2.5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11、为0.25 A)、R2(最大阻值为5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1.5 A),则本实验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为R2(填器材前的编号)。戊(5)把元件P接入如图戊所示的电路中,已知定值电阻R阻值为4 ,电源电动势为2 V,内阻不计,则该元件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为0.25(0.240.26)W。解析(1)游标卡尺测得金属丝的长度为101 mm100.05 mm101.50 m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10.5 mm0.10.01 mm10.501 mm。(2)由于实验要求元件P两端电压从零开始,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由于待测元件的电阻较小,满足,所以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连线图如图甲所示。甲(3)将各个数
12、据点描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可得元件的IU图像,如图乙所示。乙由R可知,元件P的电阻等于图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则元件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判定元件P是半导体材料。(4)由于电压要求从零开始调,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R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25 A,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R2。(5)将R视为电源内阻,在表示元件P的IU图像中同时作出表示电源的IU图像,如图丙所示,读出两图线的交点即工作点的坐标为I0.25 A,U1.0 V,所以元件P消耗的功率为PUI1.00.25 W0.25 W(0.240.26 W)。丙2年高考1年模拟2 NIAN GAO KAO 1 NIA
13、N MO NI1(2020课标,22)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一阻值为几十欧姆的电阻Rx,所用电压表的内阻为1 k,电流表内阻为0.5 。该同学采用两种测量方案,一种是将电压表跨接在图(a)所示电路的O、P两点之间,另一种是跨接在O、Q两点之间。测量得到如图(b)所示的两条UI图线,其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图(a)回答下列问题:(1)图(b)中标记为的图线是采用电压表跨接在O、P(填“O、P”或“O、Q”)两点的方案测量得到的。图(b)(2)根据所用实验器材和图(b)可判断,由图线(填“”或“”)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结果为50.5 (保留1位小数)。(3)考虑到实验中电表
14、内阻的影响,需对(2)中得到的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后待测电阻的阻值为50.0 (保留1位小数)。解析本题考查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数据处理。(1)若电压表跨接在O、P之间时,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得电流的测量值偏大,由Rx知,Rx的测量值偏小;若电压表跨接在O、Q之间时,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得电压的测量值偏大,由Rx知,Rx的测量值偏大。由于标记为的图线斜率较小,则标记为的Rx测量值偏小,即标记为的图线是采用电压表跨接在O、P两点的方案测量得到的。(2)电压表的内阻为1 k,电流表的内阻为0.5 ,Rx约为50 ,由于Rx,则电流表采用内接法,故图线得到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结果为Rx50.5 。(
15、3)实验实际测量的是电流表与被测电阻串联的总电阻,则RxRxRA,解得修正后待测电阻的阻值为Rx50.0 。2(2019天津卷,9(3)现测定长金属丝的电阻率。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的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是0.200(0.1960.204均可) mm。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电路,尽量准确地测量一段金属丝的电阻。这段金属丝的电阻Rx约为100 ,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标明器材代号。电源E(电动势10 V,内阻约为10 )电流表A1(量程0250 mA,内阻R15 )电流表A2(量程0300 mA,内阻约为5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0 ,额定电流2 A)开关S及导线若干答案某同学设计方案正确
16、,测量得到电流表A1的读数为I1,电流表A2的读数为I2,则这段金属丝电阻的计算式Rx。从设计原理看,其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相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解析d20.00.01 mm0.200 mm。本题中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无电压表,故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A1充当电压表,由于电流表A1的额定电压UA1ImR11.25 V,比电源电动势小得多,故电路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当电流表A1、A2读数分别为I1、I2时,通过Rx的电流为II2I1,Rx两端电压UI1R1,故Rx,不考虑读数误差,从设计原理看测量值等于真实值。3(2020云南西双版纳期末)在“用伏安法测定一条金属丝(总电阻约
17、10 )的电阻率”的实验中。(1)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直径d如图甲所示,可读得d0.725 mm。甲(2)他又把金属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和b上,在金属丝上夹上一个小金属夹P,移动金属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把这样的装置接入实验电路中,如图乙所示。但他连接线路时却出现了两处错误,请用“”标在错误的导线上,再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给予改正。答案(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最左(填“左”或“右”)端。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至一合适位置后不动,以后通过多次改变P点的位置,得到多组U、I、L的数据,即得到金属丝长为L时对应的电阻R。利用得到
18、的多组L和R的数据,绘成如图丙所示的图线,则该图线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金属丝电阻率与横截面积之比(要求用文字表述)。(4)如果图线的斜率k1 /m,则该金属丝电阻率4.1107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螺旋测微器读数为0.5 mm0.225 mm0.725 mm。(2)如图所示,由于电流表内阻和待测金属丝电阻更接近,故电流表需要外接,电压表测量连入电路部分的金属丝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应在上、下接线柱上分别连接。(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该最大,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最左端,由R可知,该图线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金属丝电阻率与横截面积之比。(4)RL图像的斜率k,金属丝电阻率kSkd213.14(0.725103)4.110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