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一、非标准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方向及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B.在神经纤维的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C.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是单向传递的D.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解析:在神经纤维的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答案:B2.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解析: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而突触是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下一个神经元
2、的树突或细胞体构成的,所以选C,即一个神经元树突处的兴奋,传至细胞体或轴突,再通过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答案:C3.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示意图,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构成突触B.兴奋可以在和之间双向传递C.神经递质由以外排的方式释放D.兴奋传递所需能量主要由提供解析:据图可知,图中为突触前膜,为突触间隙,为突触后膜,它们共同构成突触。神经递质只能由以外排方式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决定兴奋只能由传递到,而不能反过来传递。答案:B4.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
3、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析: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B错误;神经细胞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答案:A5.下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共同构成突触B.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作用于,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由于只能由释放作用于,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共同组成突触结构;突触小泡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
4、参与;因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作用于,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答案:C6.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A.a和b处B.a、b和c处C.b、c、d和e处D.a、b、c、d和e处解析:由于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故b、c可以测到电位变化,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兴奋可以由c传至d,但不能由b传到a,所以a处测不到电位变化,d、e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答案:C7.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b、c、d、e组成一个完整的反
5、射弧B.结构的存在保证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D.当以适宜的电流刺激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由正转负解析:a(感受器)、b(传入神经纤维)、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纤维)、e(效应器)共同组成了反射弧;突触()的存在保证了兴奋在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处剪断,不影响处的兴奋向效应器的传递;当以适宜的电流刺激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由负转正。答案:D8.已知突触前膜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会使()A.突触前膜神经元兴奋时间延长B.突
6、触后膜神经元兴奋时间延长C.突触前膜神经元抑制时间延长D.突触后膜神经元抑制时间延长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靠突触结构来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很短。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它就不断地刺激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时间延长。答案:B9.下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B.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一定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C.在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D.当兴奋
7、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解析:为突触小泡,其内容物递质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所以A、D两项错误。为突触间隙,其间的液体为组织液,为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因此B项错误。答案:C10.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d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ab=bd),同时在b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会()A.不会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解析:虽然ab=
8、bd,但是b点受到刺激后传到a点的时间早于d点(由于突触延搁),所以会发生两次偏转;又由于当兴奋传到a点时,a点细胞膜外电位为负,d点为正,兴奋传到d点时,a点细胞膜外电位为正,d点为负,所以两次方向相反。答案:D11.下图是缩手反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B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为零电位,则细胞内表面的电位是电位。(2)兴奋在由BCD的过程中至少有次兴奋传导方式的变化。(3)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位于中。(4)图2是图1中B的一段,如图所示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一适当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次方向(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解析:缩手反射是由三个神经元组成
9、的,在C中有两个突触结构,突触能够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所以每经过一个突触,会出现两种类型的传导方式,电信号传导和化学信号传导。在反射弧中兴奋是单向传递的,单向传递是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的,即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答案:(1)负(2)4(3)突触(或C)(4)两相反12.下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如下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称。(2)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具有的特点,神经递质尽管是小分子物质
10、,但仍通过图示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在于。(3)乙酰胆碱属于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肌细胞收缩。研究得知,简箭毒碱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但却没有乙酰胆碱的效应。当发生简箭毒碱中毒时,肌肉表现是。某种麻醉剂分子能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可促使(填“Na+”“Ca2+”“Cl-”或“K+”)内流而形成抑制,从而产生麻醉效果。(4)动态皱纹是由于面部表情肌长期收缩牵拉皮肤而引起。“肉毒毒素美容”已经成为时下普遍接受的面部除皱方式。结合图解分析,“肉毒毒素美容”的原理:肉毒毒素与上Ca2+通道结合,阻止了Ca2+内流,影响了神经递质释放,导致面部肌肉松弛。(5)
11、乙醇能影响人体神经行为能力,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明显降低,可以推测较高浓度乙醇会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解析:(1)传出神经纤维末梢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2)神经递质是以内吞的方式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释放的,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这种方式有利于神经递质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3)简箭毒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没有乙酰胆碱的效应,即肌肉不收缩,或者造成肌肉松弛等。某种麻醉剂的麻醉机理应是麻醉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阴离子(Cl-)内流,使突触后膜持续维持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12、,导致兴奋无法传递。(4)由题干信息递质释放的机理可知,“肉毒毒素美容”的肉毒毒素与突触前膜上Ca2+通道结合,才能达到美容的效果。(5)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由此推断较高浓度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答案:(1)效应器(2)流动性在短时间内神经递质大量释放,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3)松弛(不收缩或者舒张)Cl-(4)突触前膜(5)延长13.下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1、2是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A、B、C为突触,请据图回答问题。膝跳反射弧(1)由图可知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如果图示动作为踢小腿,图中突
13、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填字母)。(2)若刺激图中1处,图中伸肌,屈肌(填“收缩”或“舒张”)。(3)若某药物可以阻断伸肌收缩,请设计实验,证明该药物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而不是阻断突触处的传递。实验原理: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刺激来自神经传导的兴奋。实验材料:略。实验步骤:第一步:;第二步:。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解析:(1)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表示静息状态,图中C处“-”表示抑制,而A处和B处表示兴奋。(2)刺激图中1处,则兴奋由B处(兴奋性递质)传到伸肌而收缩,C处(抑制性递质)传到屈肌而舒张。(3)1为传入神经,2为伸肌对应的传出神经,根据实验目的,药物的作用位置(B处和神经纤维2处)为实验变量,观察指标为伸肌是否收缩。作为验证性实验,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一致,将药物置于B处,刺激神经纤维1时伸肌收缩;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2处,刺激神经纤维1时伸肌不收缩。答案:(1)C(2)收缩舒张(3)将药物置于B处,刺激神经纤维1处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2处,刺激神经纤维1处将药物置于B处,刺激神经纤维1时伸肌收缩;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2处,刺激神经纤维1时伸肌不收缩该药物仅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