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B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
2、,除了高位神“帝”和祖先崇拜外,商人对风、雨、虹、雪等自然现象都有祭祀记录,这些自然现象受到了商人的重视。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民间信仰体系与官方相同 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C农业生产是重要经济活动 D土地是国家财富来源2图4为先秦时期不同地区的青铜方尊。其形制的特点反映出()图4A贵族阶层的旨趣一致 B大一统下的整齐划一C青铜在民间普遍使用 D多元一体的文化融合3中国谚语为研究历史提供了许多珍贵而有价值的资料。对下表谚语解读正确的是()选项谚语解读A“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体现了中国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B“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说明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
3、“苏湖熟,天下足”折射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长途贩运的特征4东汉后期,大儒王符在其代表作潜夫论中指出“君子未必富贵,小人未必贫贱”,主张“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王符的这一主张()A是对社会现实的客观描述 B与儒家的民本思想相背离C强调改变重农抑商的政策 D旨在缓和激烈的社会矛盾5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按月记录了当时的农事活动。表1整理自该书。月事一月祭祖、上椒酒于家长、祈丰年、命成童以上习五经、命女红织布、种春麦、瓜果等、酿酒作酱、伐竹木。二月祭太社、习射以备不虞、命缝人浣冬衣、种药制药、卖粮食
4、、收薪炭。三月令蚕妾治蚕室;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无或务他,以乱本业,有不顺命,罚之无疑;种稻、豆、麻等;赈济族人;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之寇。表1由表1可推知,该书集中反映了东汉()A小农经济的生产状况 B大地主田庄经济形态C土地公有制发展情况 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6对于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但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商品经济的发达才是“价格革命”的深刻根源。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价格革命”产生了催化剂作用。据此可知,对“价格革命”发生原因的认识
5、()A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B不同视角的研究有利于史学发展C史学研究不必拘泥于传统观点 D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全面7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病菌随着人口流动传入美洲,导致缺乏免疫力的美洲土著人大量死亡。100年间,墨西哥地区土著居民就从2500万锐减至75万,中美洲其他地区亦如此。这()A充分揭示了殖民主义的罪恶本质 B加快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C便利了欧洲殖民者拓展殖民空间 D导致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地区差异817851832年间出现的北太平洋的动物皮毛市场是中美国之间的贸易市场,该贸易以中国市场为中心,以欧美商业资本为核心驱动力,并在资本扩张性竞争条件下对资
6、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大约到了19世纪20年代初期,这种动物皮毛贸易逐渐衰退。据此可知该贸易()A兴起时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B活跃程度与中国民间皮毛需求量大有关C兴衰过程可能与皮毛资源过度开发有关D发展状况反映中国与世界贸易联系密切9企业名称时间段(年)资本额(英镑)年均增长率(%)Philips&Lee1794216971121814179991MConnel&Kennedy17951770298181088375N Dugdale17961000167182476229Thomson,Chippindall1813324891811826284161上表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部分棉纺织业企
7、业的资本增长状况,可以说明当时英国()A棉纺织企业剧增 B盲目追求高额利润C重视扩大再生产 D忽视生产技术革新10下表是19世纪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过程。这说明,此时德国()1883年疾病保险法最初只适用于少数低收入工厂工人,后来发展为凡低收入的农业、林业工人,家庭仆人,公务员,船员及其家属等都必须进行强制保险。1884年意外事故保险法最初只适用于矿山、采石等危险职业,后扩大到年薪5000马克以下的所有劳动者。1889年老年和残废保险法后经修改,规定凡年龄在16岁以上,低收入的工资劳动者都必须参保。A建立起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 B建成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C关注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D过度的社
8、会保障加重财政负担1119世纪6070年代,皖南广德州“被兵燹后,土著不及十分之一”;淮北地区人口死伤或逃亡很多,“小民非死即徙,十之七八,凋敝情形,不堪言状”。这些现象客观上导致()A农民人身依附关系一度减弱 B南北经济的差距进一步扩大C小农经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D城乡人口结构发生根本变化121866年,左宗棠上奏说,“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日久消耗愈甚,不惟亏折货本,寝至歇其旧业目前江浙海运即有无船之虑,而漕政盖难措手”。这表明当时()A中国的经济命脉已被列强控制 B洋务派反对发展传统航运业C中
9、国传统航运业遭到沉重打击 D列强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增强13图2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图2A恢复了关税自主权 B扭转了贸易逆差C遏制了列强的侵略 D掌握了海关行政管理权14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且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国民政府的上述举措意在()A调整原有的工业布局 B扩大军备以进攻苏区C为抗日战争奠定基础 D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15表1 19641970年全国及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统计表(单位:亿元)年份全国北京云南上海四川贵州196414412594014697
10、60362196620942843107747733191010196811306355394320105852719703125585695475440831274摘编自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19001995)据此可知()A人民迫切希望能实现工业化 B“八字方针 ”得到落实C抗战客观上改善了工业布局 D中国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161980年12月11日,19 岁的章华妹从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领到一张编号为10101的营业执照,这张执照由毛笔填写,还附着她的照片,这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由此可知()A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被突破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
11、到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失丢主导地位17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不再局限于沿海。在东北,黑龙江探索沿边开放;在西北,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在西南,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大小山口摆起了货摊;西南边陲的云南、广西也加入到开放的行列。这表明90年代以来,我国()A大力引进西方科技与资金 B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积极应对世界格局的剧变 D面向各种类型国家开放18客邮是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邮政机构。1834年,英国人率先在广州开办邮局,之后法、美、德、俄、日等国也纷纷效尤。客邮最多时达五六百处,其中以日本数量最大。客邮的设立()A服务于门户开放政策的侵略需要 B是对中国公民通讯
12、自由权的侵犯C阻断了中国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邮政的现代化1920世纪80年代,国内掀起“金庸热”“琼瑶热”“三毛热”“领袖和知名人士传记热”等读书热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财经类、应用类、科幻类图书渐成新宠,具有独特生活家居理念的时尚期刊格调等流行读物得到了白领群体的欢迎。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A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共存 B“二为 ”方向的方针开始得到贯彻C民众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20下表统计了株萍铁路、广九铁路、京汉铁路、沪宁铁路等路线建成后的物流营业情况。由此可见()国有铁路营业统计概况(19071911)年份营业里程车辆数载客人数装货
13、吨数营业收入1907年3392公里703573609943443270-71723211908年3554公里776190501675292650-10765151909年3659公里80759352602580847954538811910年4218公里863511523650757402458490981911年5006公里89461278500484340293946393A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 B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近代化C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 D铁路物流业发展初具规模211919年7月,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设立西方大事述评栏目后,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和北京京报副刊京报副刊等刊物均出现介
14、绍海外现象的栏目。这些做法()A适应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B扭转了国内办报风向C开启了时政评论的热潮 D使阶层互动日益密切22下图为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一幅漫画,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虚假繁荣隐含严重危机 B世界大战造成生命财产损失C福利制度带来沉重财政负担 D“冷战 ”对抗导致经济衰退23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做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42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这一变化说明()A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 B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C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 D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24
15、下表是1937年1990年美国、苏联、英国、日本四国钢铁产量(单位:百万吨)统计表。其中分别对应的国家是()年份国家1937年177581325141950年273481668781970年11693328311931990年1541103165897A苏联、英国、日本、美国 B美国、苏联、英国、日本C美国、苏联、日本、英国 D苏联、日本、英国、美国251946年4月,日本政府成立“控股公司整理委员会”,指令各财阀交出证券和凭证,强制拍卖,割断了各财阀之间的内部联系,分散股权,形成共同持股的竞争机制。二战后日本的经济改革()A铲除了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 B完成了战后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C表明日
16、本作为新政治力量的崛起 D得益于美国免除日本的战争赔款第II卷本卷共4大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茶圣”陆羽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这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正式形成。茶述概括饮茶“其用涤烦、其功致和”。至宋朝,饮茶强调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境界追求,茶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不仅如此,唐宋时期,随着茶叶生产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茶叶产地逐渐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长。茶叶经济更是宋代社会经济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以茶敦亲、以茶为媒、以茶敬客、以茶睦邻、以茶交友在社会中影响甚广,茶在家庭生活中还发挥了序长幼、明伦理的作用。摘编自袁
17、祯清、宋伟唐宋时期饮茶风习之发展材料二 随着地理大发现后世界性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饮茶习俗传入西方,尤其在英国社会由上至下渐次传播开来,至18世纪末期基本实现普及并逐渐本土化。英国人的饮茶偏好由绿茶逐渐转为红茶且添加牛奶和糖,这既是欧洲农牧混合的产业结构特征使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甘蔗种植园主的力量。英国舍弃了中国茶文化所包含的精神追求,更加重视饮茶的健康功能和家庭饮茶所蕴含的脉脉亲情,还发展出举世闻名的英式下午茶,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本土个性与特色。摘编自刘璋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饮茶习俗被赋予的社会与文化功能。(6分)(2)
18、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饮茶习俗本土化的表现,并说明其原因。(7分)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法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
19、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
20、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7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城镇化、郊区化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当时在二战的背景下,为了疏散大城市的人口,有效保护生产战争所需物资的重工业
21、,首批小城镇在中心城市周边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的小城镇建设进入新阶段。随着英国海外殖民地的独立,外来人口大量涌进英国中心城市,给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由于本土科技的发展和外来投资的增加,新兴工业部门不断出现。为寻求发展空间,以开发区为主要形式的一批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心城市附近发展起来。相比之下,这一时期大城市的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一度停滞,出现了“逆城市化”倾向。摘自2010年3月20日经济日报英国富有特色的小镇建设材料二 随着乡镇工业的高速发展,全国建制镇高速增长,19831986年全国设镇7750个,平均每年增长1680个。19871991年,全国设
22、镇1737个,平均每年增长347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全国再度掀起经济发展高潮,小城镇建设再次出现高速增长的势头,1992年这一年设镇2084个,比前5年的设置总和还要多347个,19931994年设镇1671个。到1994年底,全国建制镇16702个,其中东部经济地带7298个,中部经济地带7017个,西部经济地带1895个。由于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镇与镇之间的规模差异也比较大:一是人口,全国最大的镇,有近10万人,最小的甚至不足千人,人口相差几十倍;二是面积,有的镇过大,已发展到相当于中、小县的规模,有的镇过小,仅几平方公里。摘编自叶冰论中国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1)
23、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5分)29(12分)下表是中国GDP和各产业附加值及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52年1978年1978年1995年1995年1999年GDP61%99%83%农业21%51%37%工业115%12%103%服务业55%118%82%劳动生产率35%71%73%摘编自建国以来经济发展记录(19492001)运用材料和正确方法,绘制中国GDP和各产业附加值及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的折线图,并对三个时间段的数据变化分别加以说明。(12分)2020-2021学年
24、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卷历 史(B)答 案第卷1【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商人重视自然现象,这与进行农业生产有关,故选C项;“相同”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只能看到商人重视祭祀,与王权无关,排除B项;材料的重点是商人重视自然现象,与土地无关,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据上图,可知先秦时期不同地区文化虽然存在差异,但青铜方尊在风格和造型上大致相似,说明多元一体的文化融合,故选D项;“一致”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先秦时期还没有形成大一统局面,排除B项;青铜器主要是贵族使用,民间不可能普遍使用,排除C项。3【答案】C【解析】“苏湖熟,天下足”指南宋时
25、期苏州和湖州丰收,足可供养天下,即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选C项;“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指农业是根本,种地比经商可靠,体现重农抑商观念,排除A项;材料意思是一个男子不种田,就会有人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会有人挨冻,指必须重视衣食的生产,体现重农思想,但未涉及抑商,排除B项;“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意思是不长途贩运粮草,比喻做生意要会打算,排除D项。4【答案】D【解析】据材料“君子未必富贵,小人未必贫贱”“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可知王符对当时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和社会阶层固化的批判,主张农桑为本和百工致用为本,重农以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经济,是
26、东汉后期社会矛盾尖锐的折射,故选D项;王符的主张是现实的反面讽刺,并不是客观描述,排除A项;王符主张就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排除B项;王符主张重农抑商,排除C项。5【答案】B【解析】由表格可知其中的农事活动中有“酿酒作酱”、“命女红织布”、“命缝人浣冬衣”、“有不顺命,罚之无疑”、“警设守备”等信息,可知这些不是一般小农家庭都可能有的活动,所以应该属于大地主田庄的农业、手工业等经济形态,故选B项;上述涉及到的活动只有大地主田庄才能都实现,所以不是小农家庭的生产状况,排除A项;题干有“家长”、“族人”等信息,可知不是土地公有制,而是土地私人占有的情形,排除C项;表格中只能体现农业种植和养殖的种类,没
27、有技术进步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据材料“商品经济的发达才是价格革命的深刻根源”“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催化剂作用”可知针对“价格革命”产生的原因具有多种历史解释,从而对该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故选D项;从不同视角研究有助于增强对该问题全面的认识,排除B项;材料中针对“价格革命”无论传统观点还是后来学者的看法,明显具有价值,排除C项;依所学,“价格革命”产生的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美洲白银输入、气候等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并非“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排除A项。7【答案】C【解析】欧洲殖民者具备免疫力,客观上便利了其拓展殖民空间与材料中“缺乏免疫力的美洲土著居民”
28、锐减相符,故选C项;殖民主义的罪恶包括屠杀当地居民,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进行无所顾忌的抢劫和掠夺财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与材料中“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病菌随着人口流动传人(应为入)”的疾病不符,排除A项;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而非材料中的疾病,客观上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而非材料中的疾病,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据“在资本扩张性竞争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可知该贸易衰退的原
29、因可能是对动物皮毛资源进行了过度的开发,故选C项;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形成于19世纪末,排除A项;该市场的核心驱动力是欧美的商业资本,所以不能说是中国民间皮毛需求量大,排除B项;皮毛市场只能说明中国与世界贸易有联系,但不能说联系密切,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据上表,可知棉纺织业企业的资本均在显著增长,结合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们节俭和重视资本积累的相关知识,说明企业在获得利润后将其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促使企业不断发展,故选C项;材料中只能呈现出这几家企业资本的动态增长,无法体现整个棉纺织业企业数量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资本家扩大生产,并不是简单的追求利润,排除B项;工业革命时期,全
30、社会均注重生产技术不断革新,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据材料“19世纪”“工厂”“矿山”可知,此时德国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等关注的是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故选C项;据材料“规定凡年龄在16岁以上,低收入的工资劳动者都必须参保”可知,没有覆盖全民,排除A项;从摇篮到坟墓指从出生到死亡,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没有相关数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财政负担加重的结论,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定时空:晚清,依据材料“土著不及十分之一”和“小民非死即徙”可知战争使当地居民要么在战争中死亡,要么为了躲避战祸迁徙到其他地方,小农经济遭到破坏,农民不再被固定在一个地方
31、,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故选A项;结合所学战争范围有南有北,排除B项;结合所学这些现象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继续发展,生产规模会缩小,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及人口迁移,并未提及迁移到什么地方,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随着通商口岸的日益增多,洋船运输日益发展,使中国传统航运业“日久消耗愈甚”,也体现洋务派希望发展近代运输业,故选C项;材料左宗棠奏折仅仅涉及航运业,不能反映经济命脉已被控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洋务派对航运业的担心“即有无船之虑”,排除B项;材料体现洋船在运输业上的优势,不能反映对华贸易的优势,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自1928年至1934年,中国的进口税率不断提升,联
32、系所学可知这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收回关税自主权运动有直接关系,故选A项;图表反映的是中国进口税率的提升,无法体现对外贸易状况,而19281934年中国仍然受到列强经济侵略,并未能扭转贸易逆差,排除B项;19281934年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能遏制列强侵略,排除C项;中国进口税率的提升可以说明中国逐渐恢复了税率的自主决定权力,但根据材料没有显示中国籍官员在海关机构中的比例,无法推知海关行政管理权是否已经被掌握,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1935年前后日军加紧对华北地区的侵略,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而加强对西南地区和军事工业上的建设,有利于为抗战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故选C项;
33、A项属于这一举措的客观效果,而非主要目的,排除A项;1935年前后的苏区大都处于偏远地区,附近并无大量军工企业,国共对峙并不会影响国民政府军工企业的西迁,排除B项;云贵地区交通不便,市场滞后,这些地区的经营环境明显不如东部沿海地区,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1958年中苏关系破裂,60年代两国关系持续恶化,苏联撤走在华专家阻碍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故材料中19641966年各地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的上升说明,此时中国在加快基础建设,而到60年代末,随着欧共体的建立以及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等原因,世界经济形势较好,故材料中19681970年各地数据的上升则说明,中国也在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快
34、发展本国经济,故选D项;省级行政区域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导者是政府,而非人民,无法体现人民对于工业化的态度,排除A项;“八字方针”是1960年中央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国抗战于1945年8月就已结束,19641970年已不存在抗战,排除C项。16【答案】A【解析】据材料“这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可知,1980年出现个体经济,这一情况的出现打破了单一公有制的经济结构,故选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以后,排除B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中国此时仍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17【答案】D
35、【解析】对外开放突破沿海地区,探索内陆沿边开放,促进与毗邻国家的经济联系,这说明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面向各种类型国家开放,故选D项;大力引进西方科技与资金与“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大小山摆起了货摊”不符,排除A项;“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国内改革,而材料是扩大对外开放,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增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而材料强调对外开放的扩大,排除C项。18【答案】D【解析】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设置越来越多的邮政机构,虽然主观上是为自己传递信息和物品服务的,但是客观上也引领了中国邮政事务,推动了中国邮政的现代化,故选D项;门户开放政策是在19世
36、纪末才开始的,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西方列强在中国境内开设的邮政机构并没有强迫中国公民使用,所以没有侵犯中国人的通讯自由权,排除B项;题干仅提到了西方列强在中国开设邮政机构,并没有提到阻止中国人开设邮政事业,排除C项。19【答案】C【解析】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国内掀起金庸热琼瑶热三毛热领袖和知名人士传记热等读书热潮”、“20世纪90年代,财经类、应用类、科幻类图书渐成新宠”可知时代发展促使人们涉猎更广泛,生活更丰富,故选C项;材料只提及不同类型的书籍,并非书籍的呈现形式,排除A项;“开始”一词不合史实,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在21世纪初期,排除D项。20【答案】
37、D【解析】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发现,19071911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车辆数、载客人数、装货吨数逐年增加,营业收入也由负转正,表明我国铁路物流业发展初具规模,故选D项;题干中铁路运输的不一定是外国商品,且此时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A项;材料中仅反映了近代中国几条铁路的物流营业情况,不能表明全国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近代化,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所学,辛亥革命爆发是经济、阶级、思想等多方面因素成熟的结果,不能单凭几条国有铁路营业状况来判断辛亥革命时机成熟,排除C项。21【答案】A【解析】据材料“设立西方大事述评均出现介绍海外现象的栏目”可知刊物设立相关栏目介绍海外现象,宣传西方思想,适应了
38、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推进了国内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故选A项;介绍海外现象丰富了国内报刊内容,近代中国的报刊主要为民主革命服务,排除B项;维新变法时期的时务报已有时政评论,不符史实,排除C项;材料中设立海外专版,有利于宣传西方思想,与中国国内阶层互动无关,排除D项。22【答案】A【解析】虚假繁荣,与材料中看似美女(即“经济繁荣”)实际是骷髅(即经济危机)相符,故选A项;1918年一战结束,与材料中“20世纪20年代末期”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与材料中“20世纪20年代末期”
39、不符,排除C项;“冷战”开始于1947年,排除D项。2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至1880年美国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需要大量劳动力,移民备受欢迎,但是在19241943年美国受到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影响,移民地位迅速下降,这说明社会环境影响移民地位,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移民地位的变化而非移民的走向,排除A项;1924年至1934年美国不欢迎移民,不能说明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移民地位的变化,而非移民数量的变化,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据“1937年1990年美国、苏联、英国、日本四国钢铁产量”可知,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在193
40、7年的工业产值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故是苏联,是美国;而日本在二战后迅速恢复与发展,超过了英国,故是日本,是英国;选择D项符合题意。25【答案】A【解析】日本的经济改革割断了各财阀之间的内部联系,使得共同持股的竞争机制形成,等于实现了经济民主化,这对于财阀家族垄断经济背景下的军国主义是个打击,使其失去了经济基础,故选A项;日本始终没有进行过资产阶级革命,是靠逐步改革铲除了封建因素,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经济民主化改革,而不是政治方面的信息,排除C项;题干的日本改革与美国无关,改革也不涉及赔款问题,排除D项。第II卷26(13分)【答案】(1)功能:茶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物质载体
41、;具有调整身心、陶冶情操的作用;茶在社会交往中发挥着表示敬意、传递友谊的作用;在规范人伦关系中亦担当了重要角色。(每点2分,任意3点,共6分。)(2)表现:饮茶偏好转为红茶添加奶和糖;更重视饮茶健康及和睦家庭的功能;发明了英式下午茶。(每点1分,共3分。)原因:农牧混合的产业结构;英国海外殖民和贸易活动中蔗糖和印度茶的大量进口;社会上层对饮茶方式的引导作用。(任答两点共4分。)【解析】(1)第一小问功能,据材料一“茶文化”得出茶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物质载体;据材料“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得出具有调整身心、陶冶情操的作用;据材料一“以茶敦亲、以茶为媒、以茶敬客、以茶睦邻、以茶交友”得出茶在社会交
42、往中发挥着表示敬意、传递友谊的作用;据材料一“茶发挥了序长幼、明伦理的作用”得出在规范人伦关系中亦担当了重要角色。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唐代茶文化”得出形成了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文化,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据材料一“茶叶产地逐渐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长”得出茶叶的广泛种植,增加政府的收入;据材料一“茶叶经济”得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以茶敦亲、以茶为媒、以茶敬客、以茶睦邻、以茶交友序长幼、明伦理”得出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唐宋时期饮茶习俗传播至日韩等亚洲国家,促进文化的交流。(2)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饮茶偏好逐渐转为红茶且添加牛奶和糖”得出饮茶偏好转为红茶添加奶和糖;
43、据材料二“更加重视饮茶的健康功能和家庭饮茶所蕴含的脉脉亲情”得出更重视饮茶健康及和睦家庭的功能;据材料二“发展出英式下午茶”得出发明了英式下午茶。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在英国社会由上至下渐次传播开来”得出社会上层对饮茶方式的引导作用;据材料二“欧洲农牧混合的产业结构特征使然”得出农牧混合的产业结构;据材料二“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甘蔗种植园主的力量”得出英国海外殖民和贸易活动中蔗糖和印度茶的大量进口。27(10分)【答案】(1)变化:从以惩罚为主过渡到以救济为主,继而发展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3分)(2)不同之处:英国主要流入城市和工业,苏南地区则主要是农业产业内流动;英国与国家政策
44、引导关系密切,苏南地区则主要是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4分)原因:中国工业化缺乏有效市场基础,城市化程度低;传统耕织结构的影响;政府经济职能的欠缺。(3分)【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然后遣返原籍”“对贫民要进行救济,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可知从以惩罚为主过渡到以救济为主,继而发展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第二小问积极影响,积极影响可以结合变化进行分析和回答,对农村劳动力的态度变化,从惩罚到救济到促进就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结合时代背景1718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不断发
45、展,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就业联系起来,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结合材料一“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可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英国社会的转型。(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据材料二“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可知英国主要流入城市和工业,苏南地区则主要是农业产业内流动;据材料二“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可知英国与国家政策引导关系密切,苏南地区则主要是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可知中国工业化
46、缺乏有效市场基础,城市化程度低;据材料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结合所学,可知传统耕织结构的影响;结合时代背景1933年,对比材料一英国政府的作为,可知国民政府政府经济职能的欠缺。28(15分)【答案】(1)特点:离中心城市近;以开发区的形式发展起来。(4分)原因:战争的需要;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新兴工业发展的需要。(6分)(2)城镇化进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不能超前,又不能滞后,要按经济发展规律办事;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应该合理把握发展速度,防止一哄而起,盲目攀比。(5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首批小城镇在中心城市周边应
47、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可知离中心城市近;据材料一“以开发区为主要形式的一批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心城市附近发展起来”可知以开发区的形式发展起来。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当时在二战的背景下”可知战争的需要;据材料一“给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可知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据材料一“新兴工业部门不断出现”可知新兴工业发展的需要。(2)结合英国城镇化过程可知城镇化进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不能超前,又不能滞后,要按经济发展规律办事;结合中国城镇化过程可知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应该合理把握发展速度,防止一哄而起,盲目攀比。29(12分)【答案】图形示例:(5分)(说明:三个时间段标注正确,得1分;百分比设置
48、合理得1分;项目中三个率标注齐全、正确得3分。学生可加图注,也可有其他绘制方法,只要表意准确即可相应得分)说明:1952年1978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的实施我国生产关系得到了调整,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农业和工业生产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工业生产更是突飞猛进,与之相对应的服务业水平也大大提高,带动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有了显著的增长。在此基础上,我国GDP水平以年均61%的水平高速增长。(3分)1978年1995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我国各项产业、劳动生产率和GDP水平高速增长。(2分)1995年1999年,随着中国经济体量
49、持续增大以及国际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国经济有关指标发展有所放缓,但仍然高位平稳发展。(2分)【解析】首先,要根据题目数据表格绘制折线图。绘制折线图需要先确定数轴的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什么数据,例如,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年均增长率;之后确定一下表示增长率的大概数字区间是多少(比如每个区间代表2%)、时间段怎么体现在数轴上(比如,用一个点或者该轴上的一个线段都可以);最后,需要将相应数据填写到相应时间段对应的位置(每个数据在数轴上有三个点),最后用线将各个数据的三个点连在一起,在线段的最末端写上代表的数据名称,也可以在数轴旁边标注不同的线代表不同的数据名称(这种情况需要在连线时采用不同的线型)。然后,去分别解释每一个阶段相应数据变化的原因,这个需要结合所学这一时间段有关经济发展的决策或者相应的举措,并把每一阶段相应的数据加以简单说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