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3071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题演练跟踪检测【高考题组】考点一君主专制的演进1.(2015天津文综T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解析】选D。朝议制度是中国封建统治集团普遍实行的一种决策制度,要从该制度的运作程序来理解与认识。具体解析如下:选项

2、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本身错误的选项由“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最终裁决权不在朝臣。B干扰选项根据“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宰相的地位仍很重要,不能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干扰选项根据“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皇权并未受到限制或监督。D正确选项朝议制度的运作程序:军国大事多经群臣议定,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经皇帝裁决。由此看出,这一做法有利于决策的集思广益。2.(2015四川文综T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3、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解析】选C。唐朝时的中书、尚书令是三省长官之一,都是宰相。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本身错误的选项材料内容“少府属官”“去公卿甚远”说明汉代时少府官轻位卑,因此A中的“位尊权重”说法是错误的。B干扰选项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的职权相当于宰相,但并不能代表他们就是真正的宰相,况且,题干要表达的是一个发展过程,并不是要说明是不是宰相的问题。C正确选项从材料内容可知:从两汉到魏晋再到唐朝,中书、尚书令从少府属官发展成为三省长官之一,地位逐渐提高,所以C正确。D干扰

4、选项题干中关于中书、尚书令发展过程的描述并未表现出曲折的经历,故D错误。3.(2014全国卷T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选B。以“天子”自居的皇帝将治理人民看成是承奉天道,故皇帝经常要举行祭天大典。同时,封建统治者对官员、百姓祭祀祖先的活动,从祭祀的对象、建筑格局到祭器的摆设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从皇帝祭天到官员、百姓祭祖,反映了封建伦理秩序的不可逾越,通过祭

5、天和祭祖,也可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A与材料无关,材料并未涉及宗教问题。C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祖先崇拜是先古时期就有的,不是皇权至上促成的。宗法制体现的贵族世袭,官员、百姓祭拜祖先无法反映贵族世袭制,和题干主旨不符,可判断D不正确。4.(2014天津文综T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选C。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是通过控制皇帝而行使权力,并没有推翻君主

6、专制制度,A不正确。从材料来看,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利用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弊端,而不是破坏了中央集权体制,B可以排除。在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因此,控制了皇帝就能掌握国家大权。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均是利用皇帝行使专权,而不是制约、限制君主权力,因此C正确,D说法错误。考点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5.(2015山东文综T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解析】选B。解答时,要明确试题的设问点是“目的”,而不是“影响”。具体解析如下:

7、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本身错误的选项中国古代任官回避制度,是随着对以血缘关系为基本准则的人事制度的否定逐步产生的,但其目的不是瓦解宗法体系。B正确选项实行任官回避制度的目的在于防止裙带关系滋生,抑制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并保证官员任职期间免受人际关系的干扰。C干扰选项实行任官回避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无法体现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干扰选项任官回避制度有利于预防权力的膨胀,但不是地方监察制度的内容。6.(2014山东文综T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

8、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解析】选B。中枢权力体系指的是中央政治机构,本题考查的是地方政治制度,由此判断A不正确;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反映了中央派出机构增多的史实,体现了中央与地方联系的日渐加强,因此B正确;C、D涉及的是经济领域,与题干信息不对应。7.(2013全国卷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地图的观察和解析能力,属于图表型开放式题目。图9是东汉地方行政区划示意图,图10是唐代开元年间地方行政区划示意图;提取

9、历史变迁信息时可以根据行政区划的地域分布和区划名称的变化分析其历史信息,然后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说明。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考点三选官制度的演变8.(2015安徽文综T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解析】选

10、C。由题干材料中“河南尹”“推举六名孝廉”可知,该选官制为察举制,其特点是地方推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故A错误、D错误。“品评”的选官方式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故B错误。由“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可知贵戚关系影响察举制的实行,故C正确。9.(2014海南单科T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解析】选C。科举考试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选官途径,官员特权只是受到限制而不是否定,故A错误;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对君主强化集权效果不明显,故B错误;材料中

11、“分科考试、差额录取”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故C正确;重视思想品德是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故D错误。【备选真题】1.(2013江苏单科T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解析】选A。题干材料“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可知“违制”主要指皇帝背离了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门下

12、省负责政令审核,故B错误。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故C错误。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皇帝并没有违背。2.(2014四川文综T4)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解析】选C。观察表格,容易得出A是正确的;州在魏晋南北朝时是高层政区,从隋朝起就变成统县政区了,可得出B是正确的;从中可看出第二级和第三级政区在

13、古代政区层级中最多,所以D正确;而C的表述与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的自主性越来越弱不相符,故选C。【预测题组】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全面推广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C.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解析】选C。提取关键信息“中枢权力机构变迁”和“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分封制和郡县制不属于中枢机构,故A错误;中书门下到内阁并未体现“放大、外迁”,故B错误;中外朝到三省六部正体现了题干的信息,故C正确;南书房到军机处未体现外迁,故D错误。

14、【加固训练】汉书刘辅传注引孟康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这一做法()A.继承秦代的三公九卿制B.强化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C.目的是强化皇权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选C。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指隶属于丞相的具体职能部门,材料没有体现出对三公九卿制的继承,故A错误;材料介绍了中朝和外朝的设置,但没有涉及强化外朝的意思,故B错误;汉朝的中朝大多起用官职低微人员,目的是削弱相权、强化皇权,故C正确;中朝、外朝是中央官员的职能划分,没有涉及地方权力的管理,故D错误。2.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

15、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B.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C.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C。材料中该朝设政事堂处理政务,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别管理军事、财政,推断符合宋代二府三司制。直到明朝朱元璋才废除宰相权力,故A错误;唐朝三省六部制下分工协作、相互制约,故B错误;宋代二府三司制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与加强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D错误。【加固训练】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

16、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以“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由此可见()A.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B.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C.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D.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解析】选B。材料仅仅是在表述官员的任用上“任非其官”,与官僚体系无关,故A错误;“任非其官”体现了皇权的强化,故B正确;在“任非其官”的背景下宋代的行政效率应该是降低的,故C错误;材料并未表明其对藩镇问题解决的意义,故D错误。3.有学者认为,自秦以来,虽然专制,“然而两汉之外戚,六朝之世家,唐代之藩镇,其权尚足与君勒,及宋而外戚、世家、藩镇无存矣”这位学者的观点主要表明了()A.与后世王朝相比秦朝专制的程度较弱

17、B.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外戚、世家和藩镇势力威胁中央集权D.秦汉至唐代并未实现真正的君主专制【解析】选B。材料中“自秦以来,虽然专制及宋而外戚、世家、藩镇无存矣”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故选B。【加固训练】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A.秦御史大夫B.西汉刺史C.宋同平章事D.明布政使【解析】选B。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中央百官,故A错误;西汉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代表中央对地方的监督,故B正确;宋同平章事是宋代同中书门下的简称,职务相当于宰相,故C错误;布政使是明代设置专司民政事务,故D错误。4.中国古代科

18、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A.地区间发展不平衡B.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C.户籍制度不合理D.移民制度的僵化【解析】选A。虽然“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但“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政策的制定和违反都说明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故A正确。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秦置左右丞相,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汉武帝在中央设立“中朝”,以侍从、秘书为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后逐渐成为国家的中枢机构。

19、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特别是丞相权力过大,最高统治者遂将相权分散,使之互相牵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体制。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皆为丞相。唐朝时的中书省是掌握机要、决定军国大事的最高出令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尚书省的职权,由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设立而被削弱。其长官主要是掌握尚书省,并具体落实中书省颁布的皇帝诏旨和经门下省审阅、皇帝批准的各种奏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发展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述评)【解析】第一步归纳材料中秦朝、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央决策结构的基本史实。第二步比较概括尚书省职能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期君主集权的措施。答案:材料表明:秦设置丞相

20、,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汉武帝设立“中朝”任用亲信参与国家大事,尚书地位日渐重要,成为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分割相权,形成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体制;隋唐时期创立三省六部制,尚书省转化为执行机构。以上内容表明:尚书省由中枢机构逐渐演变为执行机构,丧失了决策职能;秦至隋朝通过分割相权及任用亲信以加强皇权。【备选习题】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据此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的主要原因是()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州、县A.促进地方自主性B.提升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解析】选C。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规律是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A错误;随着地方行政权力的削弱,地方行政效率也随之降低,故B错误;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因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C正确;提高中央财政收入与中央权力的加强没有直接联系,故D错误。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