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莆田第二十五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
2、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
3、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
4、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B
5、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
6、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
7、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何栗,字文緽,仙井人。政和五年进士第一,擢秘书省校书郎。逾年,提举京畿学事,召为主客员外郎、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栗继上七章,黼及其党胡松年、胡益等皆罢,栗亦以徽猷阁待制知泰州。钦宗立,复以中丞召。阅月,为翰林学士,进尚书右丞、中书侍郎。会王云使金帅斡离不军还,言金人怒割三镇缓,却礼币弗纳曰,兼旬使不至,
8、则再举兵。于是百官议从其请。栗曰:“三镇,国之根本,奈何一旦弃之。况金人变诈罔测,安能保必信?割亦来,不割亦来。”宰相主割议,栗论辨不已,曰:“河北之民,皆吾赤子。弃地则并其民弃之,岂为父母意哉?”帝颇悟。栗请建四道总管,使统兵入援,以胡直孺、王襄、赵野、张叔夜领之。兵既响应,而唐恪、耿南仲、聂昌信和议,相与谋曰:“方继好息民而调发不已,使金人闻之,奈何?”亟檄止之。栗解政事,俄以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尹。金兵长驱傅城下,帝罢恪相,而拜栗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始复三省旧制。时康王在河北,信使不通,栗建议请以为元帅,密草诏稿上之。乃以康王充天下兵马大元帅,陈遘充兵马元帅,宗泽、汪伯彦充副元帅。京城
9、失守,从幸金帅营,遂留不返。既而议立异姓,金人曰:“唯何栗、李若水毋得预议。”既陷朔庭,栗仰天大恸,不食而死,年三十九。建炎初,诏以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玉局观使,禄其家。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议者指其误国,不行。秦桧自北还,具道其死时状,乃改赠大学士,官其家七人。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B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C徽宗数从咨
10、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D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提拔,是古代官员任免升降的术语,“提,陟,拔,迁”也表示官员职务提升,而“罢,谪,解,黜”表示官员免职降级。B“京畿”,古代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C“檄”,古代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D“朔”,北(方)。朔庭,指北方异族政权,本文指金人建立的政权
11、。此外“朔”也用来指时间,即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栗不畏奸佞强权。担任御史中丞时,他八次上章,最终王黼及其党羽胡松年、胡益等都被罢官,何栗本人也凭借徽猷阁待制的身份主管泰州。B何栗力主抗金保国。在百官商议金人要求时,面对宰相主张割地议和,何栗据理力争,让皇帝及时明白。并力请设立四道总管,让胡直孺等四人率兵入援。C何栗绝食以身殉国。年近不惑,面对国破君虏、生灵涂炭之局面,他自觉回天无力,悲愤至极,不屈于敌,乃绝食而死。D何栗任职经历丰富。他先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主客员外郎、中书舍人兼侍讲、尚书右丞、开封尹、中书侍郎、大学士等。7下列
12、划线句子或字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北之民,皆吾赤子。弃地则并其民弃之,岂为父母意哉?(5分)(2) 他日趋庭(1分) 穷睇眄于中天(1分)(3) 三径就荒(1分)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浣溪沙 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注】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8. 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9.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5分)(三)理解性默写题。(10分)10.根据提示,补习句子。(1)、我们经常用陶
13、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2)、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3)、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4)、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三、选考题( 25 分)选择其中一类作答文学类文本阅读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14、 玉米的馨香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乡长说。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的玉米至今还末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籽粒饱满,产量高。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
15、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子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的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撮了一顿。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三儿回到“秋种指挥部”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事情办妥了?乡长问。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
16、。三儿都有点儿结巴起来。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乡长急急地走了。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郁的玉米。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地篷勃。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呵。乡长刚长出了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一刀切”的形式主义,这很好。乡长
17、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1)下面对原文内容和手法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作者寥寥几笔刻画了“那片玉米的主人”的形象,小说重在表现农民生活的艰辛,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同情。B.文中人物语言不多,但富于个性,比如画线句中,透着权力的强硬,体现出农民生活的艰难。C.这篇小说截取农村生活的
18、一个断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乡长和老汉对比揭示主题,振聋发聩,发人深省。D.三儿是小说的重要人物,但年龄外貌都没有交待,个性不鲜明,因为作者只把他当成一个理想的符号,不注重他的个性刻画。E.小说结尾三儿辞职,显示现实中形式主义作风的严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意识;但结尾乡长的表现让我们完全看到了希望。(2) 小说多次提到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有什么作用?(6分)(3) 文中三儿出场时间不长,但作者却刻画了他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按事件发展顺序简要分析三儿的心理变化过程。( 6 )(4) 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三儿,也有人说是乡长。你认为是谁呢?请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19、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杨丽萍:舞蹈是种信仰 执拗地穿着绣花衣、麻布裤和布鞋,身形特别瘦小,说话时语调低沉轻缓。近日,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杨丽萍带着倾心打磨的歌舞乐藏谜,再度艳惊了上海滩。谈起舞蹈,她冷静又痴迷,“舞蹈是什么?是语言、是信仰、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再度亮相艳惊舞台“我是山里人,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沉寂一段时间后,杨丽萍再度亮相舞台,这次,她表演的是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一朵红荷中,荷花度母被老阿妈的虔诚唤醒,翩然轻舞,恍若踏水而行另一次亮相,她身着黑衣长靴,和藏民们跳起狂放的夏拉舞,舞姿自在快活,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这位从云南深山里走出来的
20、白族女子,完全可以凭雀之灵、两棵树等作品,满足于“中国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舞蹈家之一”这个角色。但之后,她却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将一群普通人推上舞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杨丽萍从不认为自己要借这种方式来延长艺术生命,她甚至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她说,“我是山里人,我的家人对着山林田野都在起舞,汲水能歌、取火能跳。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对吧?”这些年,她拒绝了不少制作演出的邀请,直到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找到她,希望能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藏族人打造一部原生态歌舞。在她看来,舞蹈不再只是创作,而是学习、采集、呈现。“我走的地方越多,越是心焦。民间好多好东西都在
21、逐渐消失,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涵盖藏区典型音乐元素。“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藏谜几乎涵盖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五省区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比如音色悠扬的六弦琴、祭祀超度的大法号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这部作品是我们对藏族文化的虔诚之心”,为此,她走遍了藏区。藏谜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他们并不知道舞台是什么,他们只是在舞台上自由奔放地舞蹈,纯粹展示着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正是这种扑面而来的最原始的生命力,使得观众在台下感动得落泪。每次谢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她说,“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是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这是个地道的民间艺术团,
22、杨丽萍是这支团队里惟一的非藏族人。排练整整一年,艺术团没有任何收入,制作人容中尔甲背上大笔贷款,总编导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她是一个很单纯的艺术家,对艺术严谨到有些苛刻,对人却特别宽容。”容中尔甲说,从剧本的策划、编舞、主创班子搭建、服装道具设计到找衣服布料,事无巨细,杨丽萍都全力而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韦芝曾在西藏生活工作多年,她评价说,“这部作品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从云南映象到藏谜,杨丽萍从未特意从商业角度考虑舞蹈。“不用担心这个,认真的态度,再加上自我审美的品位,人们都需要好的精神食粮嘛。”这份坚持,让很多同行钦佩。“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就曾公开赞扬
23、,“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不跳舞,完全可以有很多选择,可她还是一直在舞台上跳,这让我很佩服。”“有生命的舞蹈,离人很近,它会像树一样生长,像河流一样流淌。”杨丽萍说,“我们跳的是命。”杨丽萍常说,如果不跳了,她会回归自然,找个地方安安静静住下来。“外面有山,有水,有农田和民居,岛上有人捕鱼,有人织布,还有人在大榕树下晒太阳”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杨丽萍表演了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她和藏民们跳起狂放的夏拉舞,完全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B杨丽萍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将一群普通人推上舞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
24、台热潮,再度艳惊了上海滩。C杨丽萍创作的歌舞乐藏谜几乎涵盖了所有藏区典型的音乐元素,歌舞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藏谜展示的是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表现的是最原始的生命力。D从云南印象到藏谜,杨丽萍从未特意从商业角度考虑舞蹈,她的这份坚持,让很多同行钦佩,“云门舞集”创始人韦芝就曾公开赞扬过她。E杨丽萍在准备藏谜素材的过程中走遍了藏区,有机会亲密接触藏区文化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2) “舞蹈是种信仰”,文章在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的这一观念?请简要叙述。(6分)(3) 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4) “原生态”艺术引起了人们的
25、争议,有人认为“原生态”歌舞对继承和保护民族文化艺术有积极作用,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赶时髦”的表现。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2015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半决赛结束后,丁俊晖接受了记者采访。一向给人青涩腼腆印象的小丁,此次面对媒体提问却 ,显得成熟自信。可惜无声是齐白石1942年创作的一套书画册页,题名“可惜无声”意指画中草虫形态逼真, ,实不输于真实世界的草虫,只可惜无声。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推进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文火熬粥的“慢功夫”,要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灌输,多一些 的滋润
26、。A口若悬河 呼之欲出 春风化雨 B侃侃而谈 呼之欲出 春风风人C口若悬河 跃然纸上 春风风人 D侃侃而谈 跃然纸上 春风化雨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最近,教育部正式向社会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似乎深受广大学子们所欢迎,因为它即将打破高考“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的弊端。B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苹果产品在华的销售每况愈下;同样,苹果财报显示,上季度该公司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也减少了三分之一。C春节期间,网络上热传一篇一个上海女孩跟随江西男友回农村过年,在见到男方家庭准备的第一顿饭后便提出与男友分手,并以最快速度返回上海。D这次里约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比赛在大家的关注下如
27、期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预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孙杨以1分44秒65的成绩逆转夺冠。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3分)追求成功是一种态度,让这种态度趋于理性平和而不是虚浮躁动,与驾驭心态的能力紧密相关。 。因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奢求完美,方可轻松;不迷失自我,才能幸福。一个人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少参透得失的明心。A人生需要正确的幸福观,在成功时保持本真,在追求中懂得取舍B人生需要正确的幸福观,在追求中懂得取舍,在成功时保持本真C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在成功时保持本真,在追求中懂得取舍D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在追求中懂得取舍,在成功时保持本真15.下面是某单
28、位“迎春联谊”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7分)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台湾爱乐乐团到大陆某市演出,场地两侧不断打出“演出中请勿摄影录音”字幕。演出中,不少观众被精彩表演所感染而猛拍猛录。在场地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发现谁违规,就用镭射光笔直接照谁,被照观众有的自觉理亏,有的恼羞成怒,现场秩序时好时坏。演出后,爱乐乐团官方微博发出帖子,表明不欢迎那些不尊重艺术的观众。对以上这件事,你是怎么看?请你以网友的身份,对爱乐乐团、观众或工作人员的表现加以评论,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
29、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莆田第二十五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考场座位号:高二语文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 2、( ) 3、( )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 ) 5、( ) 6、( ) 7、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答: (5分)(2) 趋: 眄 : 就: (共3分)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8、答: (6分)9、答: (5分)(三)理解性默写题。(10分)(1) , 。 (2) , 。 (3) , 。 (4) , 。(5) ,
30、。三、选考题( 25 分)我选择的是( )类作答 11、(1)( )(2) (6分)(3) (6分)(4) (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12、( )13、( )14、( )15、(7分) 七、作文800答案1B 2C 3B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B项“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错误。原文第一段“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
31、给读者”,选项把“通常丢掉”,混淆范围。A项根据原文第一段“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来理解。C项根据原文第二段“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来理解。D项根据原文第三段“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来理解。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
32、比较即可得知C项“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曲解文意,原文第四段“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很明显对象是“在这些小说家笔下”而不是“人们”,范围扩大,且原文没有“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这层意思,曲解文意。A项根据第一段“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
33、为听众的经验”类推断。B项根据第三段“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来推断。D项根据原文第四段“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来推断。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B项“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说法错误,文章第
34、三段“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第四段“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说明未降低对虚构依赖。A项根据第二段“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来理解。C项根据第四段“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来分析理解。D项根据第四段“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来分析推断。4、C(依据文意可得
35、) 5、D(朔,指农历每月初一。)6、D(依据原文何栗是死后被朝廷改赠为大学士。)7、(1)黄河以北的老百姓,都是我们的子民。放弃国土就意味着连同百姓一并放弃了,哪里是做父母的心意呢?(河北,黄河以北;赤子:子民;并:一并;句式;句意;各1分。)(2)快步走 看、斜看 接近、快要 不久程氏妹妹在武昌去世了译文:何栗字文缜,仙井人。政和元年考中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过了一年,提举京畿学事,受召入朝任主客员外郎、起居舍人,升任中书舍人兼侍讲。徽宗多次咨访他,打算让他担负谏官的责任。有人指责何 栗与苏轼是乡党,宗其曲学,出任栗为遂宁知府。不久留京任御史中丞,指责王黼奸邪专横等十五条罪状,
36、王黼抗章请去后,皇上犹豫未决。栗接着七次上章,王黼及其朋党胡松年、胡益等人都被罢职,栗也以徽猷阁待制兼任知秦州。钦宗即位后,又以御史中丞职召用他。过了一月,任翰林学士,升为尚书右丞、中书侍郎。正好王云出使金兵元帅斡离不军中回来,说金人对割取三镇迟缓发怒,打算不收礼币,扬言说二十日内使者不到,就再次举兵进攻。于是百官商议听从他的要求。栗说“:三镇是国家的根本,为什么一朝放弃?何况金人变诈不测,怎能保证他们一定守信?割地金兵要来攻,不割地金兵也要来攻。”宰相主张割地让和,栗争辩不已,说“:河北的百姓,都是我的儿子,放弃领地则连同百姓一并放弃了,哪里是做父母的心意?”皇上大悟。栗请求设立四道总管,让
37、他们率兵入援,以胡直孺、王襄、赵野、张叔夜统领。军队已经响应,而唐恪、耿南仲、聂昌相信议和,互相计谋说“:正要使百姓休息而调发不已,让金人知道了,怎么办?”急忙下令制止。栗被解去政事,不久以资政殿大学士兼任开封府尹。金兵长驱逼近城下,皇上罢去唐恪的宰相,而授任栗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恢复三省旧制。当时康王在河北,信使不通,栗建议让康王任元帅,秘密草拟诏稿交给皇帝。于是皇上任命康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陈遘为兵马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京城失守,栗跟随皇帝到金兵元帅营中,于是被留住不能回来。不久金人商议扶立异姓皇帝,金人说:“只有何栗、李若水不得参与。”既然落在敌人手中,栗仰天大哭,绝食而死,
38、终年三十九岁。建炎初期,诏令任他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玉局观使,供养他家。死讯传来,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有人议论指责他误国,追赠令不得下发。秦桧从北边归来,详细述说他死时的情状,于是改赠大学士,录用他家七人为官。8.上片前两句描写了在和风轻拂的春日里,薄云迅飞,池馆内外燕子争相衔泥筑巢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每处1分,共3分)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1分)。词人自比沈郎,将眼前春意盎然的景象与自己的衰弱形成强烈反差。(2分,意思相同即可。)9.表达了诗人凄凉孤寂、思乡的感情。(2分)“鸿雁”是书信的代称,“不闻鸿雁信”表达思乡而不得消息的苦恼;“鹧鸪”叫声常有凄切思念之意,它的啼叫也勾
39、起词人的故旧之思; “落花”含有悲情的意思,借“落花”进一步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3分,每个意象分析1分。)10、(1)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5)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文学类:11、(1)B项3分,E项2分;A项1分。E项,完全看到希望与文意不符,只是说,看到了一些希望。A项,小说重点不是表现农民生活的艰辛。 (2)说明那片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推动情节发展,让三儿、老汉、乡长、县长在玉米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情感。烘托人物美好的心灵。(答其中一点得2分)(3)参
40、考答案:在接到乡长“搞掉那片玉米”的通知后,“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表现了他的惊讶忧虑;在老汉说“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后,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表现了他的酸楚同情,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见到乡长,三儿“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面对乡长的询问,三儿有点结巴,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斗争,面对乡长的威胁,三儿无声地点头。天黑了,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后面写了辞职书,说明三儿已作出决定。(答到3点,就给6分)(4)答案: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从两个方面自圆其说都可以。第一:我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三儿。因为三儿在小说中占了很大的篇幅,文章大量描写三儿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三儿宁
41、可不要自己的工作,也要帮助老汉的美好品德;小说重点刻画三儿,表现他为民着想,与乡长的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对比。小说通过三儿这个人物的美好品德,歌颂了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第二:我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乡长。因为乡长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一个人物,小说通过乡长这个形象,要强制搞掉那片玉米,“狐疑地盯着”三儿,到结尾“眼睛湿润了”表现了人性的复杂;那么三儿的作为和精神触动了乡长,推动了乡长的反省。小说通过乡长这个形象,揭示了有些官员一切唯上,搞“一刀切”的形式主义的主题。(观点1分,分析6分。1点2分,2点3分,3点5分,4点7分,答到相关意思即可。)实用类 11、(1)E 、C(E项3分,C项2分,A
42、项1分)【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在“完全颠覆”,应该是“几乎颠覆”。B项错在她的作品,再度艳惊上海滩的作品不是云南映象而是藏谜。D项错在“云门舞集”的创始人,应该是林怀民。E项正确,C项原文说的是五个省的藏区。(2) 用她的语言来说明她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她说:“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我们跳的是命。”她对舞蹈追求的执着。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从雀之灵两棵树,到云南映象,再到藏谜,不断进行开拓和创新。对艺术极为严谨,在做藏谜的过程中,事无巨细,她都全力而为。对名利极为淡泊。从未从商业的角度考虑舞蹈;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
43、肯收。(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得满分)(3)答:结构上,照应了文章开头她对舞蹈的“冷静与痴迷”,进一步说明杨丽萍将舞蹈视为一种信仰,一种生活的方式,除了舞蹈她不愿也不会有别的选择;内容上,更好的说明了杨丽萍淡泊名利,期望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能更好的表现出她追求本真的一面。(学生答题时只要围绕这两个方面即可酌情给分,一个方面3分)【解析】此类题目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从内容上看,“杨丽萍常说,如果不跳了,她会回归自然,找个地方安安静静住下”,表现出杨丽萍淡泊名利 。从结构上看,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一般有,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照应上文、深化主旨等,本文最后一段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考点:
44、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参考答案: 第一,“原生态”歌舞对继承和保护民族文化艺术有积极作用。“原生态”歌舞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流行文化的冲击,一些民族文化艺术正在遭受破坏甚至濒临失传,这对中华民族来说,将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原生态”歌舞是从民族文化艺术中汲取养分发展起来的,它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抢救和保护。杨丽萍倾心打造的“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和藏谜,因为扎根于绚烂的民族文化,才征服了观众,而且杨丽萍制作云南映象和藏谜的过程,也是传承和保护民间艺术的过程。因而,“原生态”歌舞对继承和保护民族文化艺术有积极作用。 第二,这就
45、是一种“赶时髦”的表现。藏谜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他们连舞台是什么都不知道,何谈“原生态”艺术,这些歌舞只是原生态,而不是真正的艺术;真正的艺术需要演员需要进行长期的学习,知识的积累,而不仅仅靠短期的舞台练习;近年来,一些导演热衷于搞实景演出,把一些没有歌舞基础,没有舞台经验的群众作为演出的主体,成为一种时髦。因而,“原生态”歌舞是一种“赶时髦”的表现。(能从现实和文本两方面来谈,合理即可)12.【答案】D13.B 【解析】:A。句式杂糅,“为所欢迎”和“深受欢迎”糅杂在一起;C。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帖子”; D。成分残缺,“参赛选手角逐”缺少谓语。14. 【答案】D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结合前后语境考虑,由于空前提到“心态”,可以确定应填写“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即可排除AB两项,然后通过逻辑关系分析可知,应先表述“追求”,然后再说“成功”,因此排除C项。15. 本次“迎春联谊”活动计划分别在室内和室外进行。室内活动首先由领导致辞,然后自由选择参加棋牌、品茗或乒羽活动。室外活动是在农庄垂钓和采摘蔬果,晚上在烧烤场开篝火晚会。(内容完整给2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不完整的酌情扣分。)16、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