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525KB ,
资源ID:1229610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2961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3 专题13 第2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版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模块3 专题13 第2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

1、线索一: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线索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引导民族资产阶级武装推翻清政府,成立了中华民国,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2、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导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历程。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1背景: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2概况(1)林则徐:组织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

3、晚清冯桂芬主张设立船炮局并聘洋人为师,“招内地善运思者从受其法工成与夷制无辨者,赏给举人,一体会试;出夷制之上者,赏给进士,一体殿试”。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冯桂芬的想法反映了什么。提示:反映了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清朝开明知识分子的观念开始出现革新,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思想。二、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1主要主张(1)思想上: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2)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3)经济上: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2代表人物(1)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4、策划新政,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育人才、开学校、废科举、变官制。(3)谭嗣同: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主张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4)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3历史评价(1)爱国性: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2)进步性: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3)启蒙性:宣传

5、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冲击陈旧腐朽旧文化。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都注重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2)不同点: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政治制度;维新派则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3)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三、走向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初步实现(1)方案的提出:1894年,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孙中山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2)正式确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

6、。随后,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解释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后简称“三民主义”。(3)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1)围绕的问题: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2)实质:围绕三民主义展开论战。(3)影响: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四、新文化运动1背景(1)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在这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7、。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1916年底由上海迁到北京。3代表人物及指导思想(1)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2)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4内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1)积极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8、,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消极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1)儒学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在中国社会有重大的影响。(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了其特殊的政治目的,尊孔变本加厉。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播(1)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2广泛传播(1)“工读互助团”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失败告终,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2)通过三次论战,

9、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扩大。(3)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趋势: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2)途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宣传。4影响(1)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理论指南。1近代开明人士向西方的学习(1)地主阶级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

10、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2)民族资产阶级背景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内容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等文章,更是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2新青年的主张及影响(1)主张: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11、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2)影响: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1郭嵩焘的“本末”观郭嵩焘肯定西洋也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其富强绝非偶然,有其本末、体用,且西洋文明“实多可以取法”,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全面学习西方的“本末”观。他批判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只注重引进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民用工艺而忽略西方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做法,主张对西方文化采取广收博纳、兼容并包的态度。很明显,郭嵩焘这种新的“本末”观和广泛学习西方文化

12、的主张,已经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洋务派的“体用”观,具有时代超前性。中学历史问题研究思维激活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但他的西洋观较早地摆脱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取舍模式的束缚,提出了全面学习西方文明的观点,具有时代超前性。2西学东渐使古老的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历程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从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文化开始走向近代化的角度并取得了进步。诚如毛泽东所指出的,19世纪中后期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西学的传入,使得封建、古老的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近代

13、因素,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历程。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思维激活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传统思想文化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冲击。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步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这有利于弘扬资产阶级的民主、人权,为启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探究一地主阶级新思想史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摘编自复兴之路史料二就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来说,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

14、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李小庆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史料三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治末而亡其本,穷委而昧其源”。张树声诘责洋务派:“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中国近代化探究(1)史料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在鸦片战争以前大家都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中国就是天下。二是鸦片战争以后,有一部分中国人改变了这种观念,他们看到自身的缺陷和外来世界的长处。(2)史料二分析了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失败的原因。从经济近代化角

15、度说明了洋务运动的实质和作用。“旧有思维定式”指“中体西用”思想,从侧面指明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3)史料三反映了当时部分有识之士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了反思。把握关键句是解读史料的关键。(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并论证“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的含义。(3)史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什么影响?提示(1)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出现;西学东渐,使中国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晚清时期“经世致用”思想进一步发展。论证:中国封建统治

16、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奉行“闭关锁国”政策;魏源等人认识到西方在军事技术上的先进,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无疑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体现出一种叛逆性。(2)政治上,当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思想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3)现象:部分开明知识分子认识到洋务派的局限性。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到“制度”的飞跃。多角度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1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的本能,主张“中体西用”,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

17、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国防和军队、教育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中体西用”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探究二康梁维新思想的主张和特点史料一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

18、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史料二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1)史料一中“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说明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变革政治制度。(2)史料二中

19、“偷运西学之果”指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政制。“不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说明康有为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1)史料一中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设想?(2)根据史料二,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这反映了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提示(1)开国会,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君主立宪。(2)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2)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

20、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2成因(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2)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结合”。(3)历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康有为本身也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家学说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会减少变法的阻

21、力。探究三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史料一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史料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钱玄同曾写道:“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史料三我还记得

22、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鲁迅呐喊自序(1)史料一信息“礼”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刑”指封建专制制度。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道德。(2)史料二中钱玄同强调“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这表明新文化运动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坚决反对孔教。(3)史料三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偏激,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

23、家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钱玄同、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提示(1)着眼点: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化政治运动开展;尊孔复古逆流出现;广大民众被封建思想束缚;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2)钱玄同认为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封建思想,摒弃“三纲五伦”,打破传统精神枷锁。鲁迅在思想上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绝对化与简单化的倾向。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新”的表现1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

24、而营造新文化的氛围。(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2“新”的表现(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思想:前期以西方民主与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后期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新文化运动对当今文化创

25、新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诗界革命”的创作实践中,成就最大的是黄遵宪他坚决反对传统诗坛的拟古主义,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现实主义观点,明确倡导以白话入诗反映甲午战争前后40年的历史风云,歌颂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是黄遵宪诗歌中光辉照人的部分,也是他诗歌创作的主旋律黄遵宪的诗中还有大量描写西方新事物、新思想的内容,令人耳目一新。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文化通史材料二胡适强调,“白话是我们老祖宗的话”“自宋代之语录,元代之小说,至于今日,且千年矣”。文言文束缚了情感的表达,是中国封建文化和专制思想的直接表现,影响新思想的传播,必须用白话取代文言,这不仅仅是语言工具的革命,

26、而且是中国人的思维的革命。文学革命不会一蹴而就,只有容忍作家进行文学体裁的尝试,才能一点一滴地完成。这场文学革命运动更新了中国的旧文化,形成了中国的文艺复兴。摘编自庄森胡适的文学革命理念(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遵宪诗歌创作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胡适的文学革命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省略号分层,然后概括每一层的层意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分层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评价。答案(1)特点:反映现实;倡导白话入诗;歌颂反帝爱国热情;反映西方新事物、新思想。(2)理念:白话文是中国传统的语言工具;文言文是封建思想文

27、化的象征;应用白话文来取代文言文;文学革命是思维层次上的变革;文学革命应该是渐进的过程。评价:推动文学发展;促进思想解放(冲击封建传统思想);推动新文化运动深入。全盘否定文言文的成就,具有一定片面性。新文化运动对当今文化创新的启示1政权巩固和社会进步必须有先进文化的有力支撑。2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将推动文化进一步创新和向纵深发展。3文化创新必须广泛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并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4必须切实发扬民主,完善法制,崇尚科学,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命题点:魏源的思想1(2021江苏新高考适应性考试6)魏源建议设立造船厂制造战船。他认为,“舟舰缮矣,必练水师”,在武举考试中增

28、设水师一科,“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并且特别提出,出洋贸易的商船,经商家禀请,可派战舰护航,以保安全。魏源的构想()A尚未突破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B强调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C反映了洋务派专业人才的匮乏D着眼于抵抗西方国家海上侵略D依据题干“舟舰缮矣,必练水师”“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出洋贸易的商船,经商家禀请,可派战舰护航,以保安全”等信息可知,魏源已经具有初步的海权意识,着眼于抵抗西方国家海上侵略,维护中国的领海主权和海洋利益,D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魏源仍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而是体现其具有务实的海权意识,A项排除;魏源的构想是强调抵抗西方

29、国家海上侵略、捍卫国家的领海主权和海洋利益,B项排除;魏源属于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C项排除。命题点:洋务运动2(2020.1浙江选考8)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一认识反映了()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B魏源提出向西方学习,制造坚船利炮,

30、但并未付诸实践,故A项错误;“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说明“师夷长技以制之”是左宗棠设立福建船政局的指导思想。由此可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局限于学习西方的器物层次,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出“中体西用”,故D项错误。命题点:早期维新思想3(2021河北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5)郑观应认为:“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强分夷夏。如中国能自视为万国之一,则彼公法中必不能独缺中国,而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万国。”郑观应在这里强调()A向西方学习B摒弃夷夏观念C世界大同D加强

31、中西交流B郑观应认为中国和诸国同居于地球,没有必要强调夷夏之分,如果中国能摒弃夷夏观念而视自己为“万国之一”,则中国必然能更好地融入世界,B项正确;材料信息“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万国”与向西方学习不符,排除A项;郑观应的言论体现了其理念中具备世界大同的全球意识,但是郑观应强调的是中国应当如何融入世界,排除C项;加强中西交流的前提是中国摒弃夷夏观念,D项排除。全国卷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还原社会情境,灵活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主流思想的转变(2019全国卷)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

32、,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知情境:本题以19151918年和19191922年两个时间段内新青年杂志词语出现频率的变化,还原社会情境,灵活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出现原因的分析。明立意:本题从流行词语出现频次的变化切入,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抓关键:“19191922年”“不及革命的1/20”是主要思考角度。理思路:解答本题首先看时间“19191922年”此时属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其次思考为什么“革命”一词出现次数如此之多?根据以上两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可想到,这一阶

33、段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于是答案(A项)就出来了。【真题体验】命题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1(2018全国卷)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C五四运动后的这场争论会使更多的人接受社会主义,这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命题点:新文化运动时陈独秀的思想主张2(201

34、9全国卷)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B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材料批判的是封建伦理,故选B项;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至上的说法,A项排除;陈独秀肯定西方的民主、科学,C项说法错误;材料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无关,D项排除。命题点:严复的进化论思想对维新运动的推动作用3(2018全国卷)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

35、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一位维新思想家,他翻译天演论主要是为了促进国人变法图存,而非进行反清革命,故选D项,排除B项;严复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并非对生物进化论的进一步研究和纠正其错误,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C项。命题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2018全国卷)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

36、”,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C由材料时间信息“192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五四运动已经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由材料“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强,故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B、D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命题点:维新派的诗歌改良运动5(2016全国卷)中日甲午战争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

37、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C“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梁启超等人发起的诗歌改良运动。题干中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诗歌中蕴含着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说明“诗界革命”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故选C项。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0景德镇三模)鸦片战争后,当时士人姚莹分析中国战败原因:“正由中国书生狃于不勤远略,海外事势夷情,平日置之不讲,故一旦海舶猝来,惊若鬼神,畏如雷霆,夫是以偾败至此耳。”下列选项对此言论评

38、价正确的是()A启迪国人开阔视野B不满士人文弱缺乏尚武精神C具有中体西用色彩D指出了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A姚莹之语针砭时弊,有发聋振聩之效,有启迪国人开阔视野之意,A项正确;缺乏尚武精神是对“惊若鬼神,畏如雷霆”的片面解读,B项错误;姚莹之语未体现“体、用”之分,C项错误;材料更多指出书生于国事失败之责任,鸦片战争失败根本原因是农耕文明与工业分明的差距,D项错误。2(2020河池一模)左宗棠把兴办民用企业视为“利民实政”,早期维新派人物之一冯桂芬针对“船坚炮利不如夷”,则“设局厂、制洋器”;针对“人无弃材不如夷”,则“改革科举,废除八股,设同文馆”;针对“地无遗利不如夷”,则“大兴水利,广植农桑

39、”。这表明()A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有相通之处B早期维新派仍未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C“天朝上国”观念抑制近代中国的发展D洋务派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先河A题干提及洋务派代表人物左宗棠和早期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说明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思想有共通点,故选A项;早期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突破了“中体西用”,排除B项;C、D两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3(2020黄山一模)王韬在纪英国政治中提道:“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富强之末,而非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40、材料意在表明()A倡导实业救国和变法图存B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C有助于推动当时思想启蒙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B王韬认为器物是“富强之末”,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才是“富强之本”,故选B项;实业救国是19世纪末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材料主张政治制度的变革,排除A项;材料强调王韬的主张,而不是其主张的作用,排除C项;D项是其主张的作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4(2020合肥二模)“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大学的学术殿堂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

41、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传承并且创新了传统文化C在东西文化间举棋不定 D对国人思想解放作用有限B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故B项正确,A项错误;题干态度明确,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5(2020惠州三模)1917年4月, 李大钊发文认为要解放国民,如果还要死守西方18世纪的遗物, 那真“乃无异于自绝”。1919年12月, 陈独秀发文也认为不仅中国古代的旧道德要革

42、新, 就是西洋近代的道德也要革新。两人的思想()A否认了新文化运动的成就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动摇了儒家旧道德的地位D批判了西方代议制的弊端B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可知,李大钊、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材料“如果还要死守西方18世纪的遗物,那真乃无异于自绝”“西洋近代的道德也要革新”可知,二者主张与时俱进,学习西方的新思想即马克思主义,因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选B项;二者并未否认新文化运动的成就,而是将新文化运动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排除A项;根据材料“西方18世纪的遗物”“西洋近代的道德也要革新”可知,材料中二人强调的是西方近代的思想道德的更新,这有利于向西方学习

43、的深化,但不能体现动摇了儒家旧道德的地位,排除C项;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可知,两人的主张主要表现在思想层面并不包含对西方代议制的批判,排除D项。6(2020唐山模拟)五四运动后,“劳工神圣”“与劳工为伍”逐渐成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发自内心的呼唤,他们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到工人群众中去。这一行动()A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B极大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C使工农群众的阶级觉悟得到提升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A材料中知识分子的行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的传播,促进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选A项;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高,体现在知识分子阶层在全社会的威望等方面,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B项;根据材料“劳工神圣”“与劳工为伍”“到工人群众中去”可知,知识分子的行动主要针对工人,并不会使农民阶级觉悟得到提升,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