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高考班,含解析)一、选择题(35270)1.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反映出封建教育的本质目的是A. 提高臣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B. 传承儒家学说等传统文化C. 鼓励臣民通过学习实现人生理想D. 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当中的介绍,“学而优则仕”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可以看出,不论是孔子还是宋真宗都主张要认真学习,最后实现当官的目的,当官即步入统治阶层,为统治者服务。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儒家思想点评:此题为推理型选择题。对这
2、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以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解答这类选择题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 研究以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C.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答案】C【解析】【详解】理学重视主
3、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由题中“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C符合题意;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故AD排除。B不符合宋明理学家的研究方向,故排除。3.“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A. 存天理,灭人欲B. 格物致知C. 致良知D. 发明本心【答案】A【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理学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存天理,灭人欲。B C D项是认识理的方法,与题干不相符合。所以选A。4.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4、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 孔子B. 董仲舒C. 朱熹D. 陆九渊【答案】D【解析】首先,要材料捕捉关键信息,明理、重要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明理可知是理学有关,“仁义”指得是陆九渊所说的“本心”就是仁义之心,选项D符合题意;A选项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题意的明理不符。董仲舒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选项与题意无关,C选项是认为要用外在手段来明理。【考点定位】宋明理学5.“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唯余一死报君恩。”以上言论主要针对明清时期A. 重文轻技的特点B. 儒学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特点C.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D. 空谈义
5、理、不重视经世致用的做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空谈心性、空谈义理,一旦遇到事情只有以死报君、以死报国,这实际上是没有任何用的,即以上言论主要针对明清时期空谈义理、不重视经世致用的做法,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学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特点是宋明时期的理学而非明清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也是宋明时期的理学而非明清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经世致用【名师点睛】解答历史选择题,最基本的就是审清题
6、目,这是解题的关键。尤其是题目中的限定词语,不仅规定了试题的属性,也规定了试题具体的解答要求。因而,准确把握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明确题目的时间、内容和解答限定,进而以此为突破口,排除错误项,是得出正确选项的常用方法。6.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A. “兼爱”和“尚贤B. “仁”和“德治”C. “克己复礼D. “有教无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一题说到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从孔子那里寻找
7、智慧,这应该指的是孔子思想主张能为我们今天所借鉴的精华部分,即孔子所提倡的“仁”这一思想核心和 “以德治国”的主张,这既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又涉及到了执政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问题,故选B。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7. 梁启超曾说:“海禁既开,外侮日亟,曾文正创制造局首以翻译西书为第一义同文馆及西士设教会于中国者,相继泽录,至今二十余年故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这反映了当时A. 洋务运动超越封建改革范畴B. 民族觉醒促进变革意识发展C. 多读西书是宣传革命的手段D. 国
8、人传统知识结构根本动摇【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一次自救运动,并未超越封建改革,故A项错误;曾国藩翻译西书,意在挽救清王朝统治,“而梁启超所提倡的“自强”“自立”,意在宣扬维新思想,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说明随着西学的传入,变革意识在发展,故B项正确;梁启超宣扬改良主义,所以他倡导的欲“自强”、“自立”并非宣传革命,故C项错误;“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可知当时读西书,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传统知识依旧根深蒂固,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8.1919年,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
9、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这有助于A. 抵制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B. 实现新文化运动根本目的C. 推动国学研究向理性化发展D. 引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可以看出护士力图推动传统文化向理性化发展,故C项正确;AB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D项是胡适不是思想观点。所以答案选C。9
10、.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就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重大缺陷是A. 缺少坚实的社会基础B. 对权威的蔑视与挑战C. 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 具有崇洋媚外的特征【答案】C【解析】从新文化运动所反对的内容来看涉及到了各个方面,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否定,这是一种过于绝对的做法,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社会基础是大众对这一运动的态度,材料没有反映出这一内容;B选项说法没错,但是不能反映出材料所罗列内容的含义;D选项说法错误,没有认清新文化运动的本质,它并不是一
11、种崇洋媚外的行为。10.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33次。这反映了A. “三纲五常”学说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 “大一统”的主张D “天人感应”学说【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反映了“天人感应”学说,故D项正确;“三纲五常”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故A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指的是尊奉儒家为统治思想,故B项错误;“大一统”主张指的是国家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思想文化上都是统一的,不容分割的的主
12、张,故C项错误。11. 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了质疑B. 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C. 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民本思想D. 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是错误的,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君权神授,君主的权力来源于天,天下应该服从君主的统治。因而董仲舒是主张君主专制的。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体现了民本思想;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
13、命和民心两方面即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因此BCD都是正确的。考点:古代君民关系思想点评:战国时期孟子率先提出民本思想,荀子进一步发展为君民舟水关系;西汉时期儒家成为正统思想,但是君主专制也发展到新的阶段;到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峰,但是思想领域里却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潮。由此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期,君主专制的思想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12.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赞扬家妇再嫁;称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C.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D. 揭露
14、道学家的虚伪【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是在反对三纲五常里的君为臣纲,材料意在强调李贽是在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正统思想,故C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李贽不仅仅是在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故排除A;材料不涉及到孔子思想,故排除B;材料不涉及到道学家的虚伪,故排除D。1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 民主共和制度B. 陈腐的封建伦理纲常C. 君主专制制度D. 君主立宪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为天下万民服务而并非为君主实现其专制统治服务,从自于明清之际的民主
15、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反映出其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故选C。明清时期思想家并未提出民主共和、君主立宪等资产阶级的政体,排除AD;材料没有反对封建伦理纲常的信息,排除B。14.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A. 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B. 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C. 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D. 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答案】D【解析】电子文献具有多媒体信息存储和传递功能、检索方便、信息存储容量大等优点;纸质文献则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更具有权威性等优点。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各有
16、特色,优势互补,在很长的时期内将共生共存。工具发生了变化,那仅仅是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但是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它们对保留民族文化遗产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故答案为D。15.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并结合所学知
17、识可知,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播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故B排除;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与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故C排除;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故D排除。16.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 甲正确,乙错误B. 甲乙都正确C. 甲错误,乙
18、正确D. 甲乙都错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杰出代表,由于腐朽的封建制度、传统的小农经济的阻碍等,四大发明并未在古代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后,促进了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出现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和西方的社会环境的差异,故甲、乙的观点均正确,本题应选B项。ACD判断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名师点睛】四大发明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1、纸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打开了欧洲“知识普及”的道路。2、指南针应
19、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如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3、火药推动军事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促成了西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4、印刷术为欧洲走出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中国的四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欧洲迈向近代社会的进程,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17.“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其文体是A. 楚辞B. 汉赋C. 唐诗D. 元曲【答案】B【解析】【详解】“余情悦其
20、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是出自曹植洛神赋,文体是抒情小赋。故B项正确;曹植是三国时期的人,当时流行赋体,洛神赋不是楚辞,排除A项;CD两项与曹植生活的时期不对,排除CD两项。18.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对以上两段词的说法正确的是A. 李清照的词是婉约词,辛弃疾的词是豪放词B. 李清照的词是豪放词,辛弃疾的词是婉约词C. 都豪放词D. 都是婉约词【答案】D【解析】【详解】李清照的词以通俗自
21、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比较含蓄曲折,抒发了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愁绪。辛弃疾的词表达了自己的高洁自持、孤芳自赏、娴静高雅,不肯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宁可一个人寂寞站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去和志向不同的当权者凑热闹。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从两首词的表现手法来看,都属于婉约派,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19. 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也”。下列能体现“自然”之意的有直抒胸臆对仗押韵格律工整雅俗共赏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直抒胸臆雅俗共赏是元曲的特点;对仗押韵格律
22、工整属于唐代诗歌的特点,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点评:诗、词、曲的关系: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亦庄亦谐,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20.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以下对两幅书法作品的鉴赏较贴切的是( )A. 图1是草书作品,“线条流畅,任情纵性”B. 图l是行书作品,“既工整又活泼”C. 图2是隶书作品,“笔意秀劲,韵致超逸”D. 图2是楷书作品,“飞洒活泼,富于图案美”【答案】B【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图1是颜真卿的祭侄文
23、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据此A选项的表述有误;图2是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C选项表述有误;“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是苏轼对颜真卿书法的评价,D选项表述不合楷书书法的特点,故本题选择B选项。21.2008年北京奥运会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古代书法的哪一种书体A. 草书B. 篆书C. 隶书D. 行书【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详解】通过图片字体的模样和所学知识,可判断是篆书,所以答案选B。排除ACD。【点睛】文字的演变趋势:甲骨文金文篆书(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
24、步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22.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A. 山水画B. 写意画C. 宗教画D. 风俗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可见这一描述反映出的绘画的特点是注重意境,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属于写意画,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绘画点评: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1)中国画在魏晋之后,一方
25、面形成了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2)文人画自魏晋开始占据中国书画主导地位的,在表现形式上,融诗、书、画、印为一体。(3)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3.“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美德即知识”C. “认识你自己”D. “人人生而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万物存在与否的标准,这是智者学派“
26、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选项A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美德的作用,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人的感觉和万物存在与否的关系,而非认识自己,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24.罗素说:“雅典城的财富以及文化都迅速地增加,而且正如这种时代所必然会发生的一样,尤其是当财富由于对外贸易而增加的时候,传统的道德与传统的信仰就衰退了。”下面相关论述正确的是A. 智者学派忽视道德建设,导致雅典道德沦丧B. 苏格拉底力图重建传统道德价值观,背离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C. 雅典传统道德与信仰的衰退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D. 罗素的结论太过于武断,明显是在为资产阶级代言【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雅典城的财富
27、以及文化都迅速地增加,而且正如这种时代所必然会发生的一样传统的道德与传统的信仰就衰退了”,可见罗素认为雅典传统道德与信仰的衰退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故C符合题意;材料认为传统的道德与传统的信仰的衰退于当时雅典的财富增加相关,不应归结于某一学派,故A不符合题意;针对当时世风日下,苏格拉底力图重建传统道德价值观,这符合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故B不符合题意;罗素的结论体现了经济与文化的辩证关系,并非是在为资产阶级代言,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5.与普罗泰格拉思想主张相比较,苏格拉底更强调A. 对神意的恪守B. 人的知识与美德C. 人的自由意志D. 人的至高无上【答案】B【解析】【详
28、解】针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讲求功利的倾向, 苏格拉底的更加注重道德的作用,提出“知识即美德”的观点,故B符合题意;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的思想都体现了人文精神,都是对神意的背离,故A不符合题意;CD是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共性,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6.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A. 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影响C. 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D. 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宗教改革尚未发生,因此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说法错误;
29、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说法也不符合史实;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体现出尊重广大民众的需求,是一种人文关怀,符合这一时期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旨。故选C项。考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点评: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从叫的束缚中解救出来,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但是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27.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A.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B. 反对
30、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C. 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D.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可知,这是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这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故A正确;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追求对现世生活的追求,B错误;文艺复兴追求个人幸福,但材料无法体现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排除C;文艺复兴批判教会的神学思想和世俗权威,D错误。28.16世纪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A. 追求人自由B. 反
31、对等级观念C. 反对禁欲主义D. 追求现实幸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知,屋顶以上事情是指上帝的事情,屋里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这是一种追求现实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不相信上帝的事情,而是关系自己的事情,没有体现追求人自由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等级观念,体现的是追求现实幸福的思想,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追求现实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没有体现反对禁欲主义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29.面对教皇的责难,马丁路德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这表明他A
32、. 要彻底摆脱宗教神学束缚B. 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坚持斗争C. 痛心于天主教分崩离析的局面,积极挽救D. 坚信真理终将取得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马丁路德的陈词,可以看出路德坚持自己的信仰,同教皇和教会作坚决斗争, 故B符合题意;由材料“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可见马丁路德依然信奉上帝,并非彻底摆脱宗教神学束缚,故A不符合题意;马丁路德把矛头指向天主教而非挽救天主教,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马丁路德对自己信奉的真理的态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0.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慨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以下有关这句话的分析比较恰当的是A. 伏尔泰和卢梭不爱法
33、国B. 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C. 伏尔泰和卢梭都主张革命D. 伏尔泰和卢梭思想与君主专制不相容【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思想。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卢梭主张用暴力推翻专制政府,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故D项说法正确;二者的思想会引领法国实现政治近代化,故A项说法不正确;他们不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故B项说法错误;伏尔泰不像卢梭那样主张暴力革命,故C项说法错误。31.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A. 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B
34、. 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C. 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 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应该包括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上自然科学的进步。故B项正确。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不是启蒙运动产生的主要原因,A错误;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不符合启蒙运动产生的主要背景,C错误;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也不是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D错误。32.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A. 法国第三共和国成立后颁布l875年宪法B. 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1787年宪法C. 英国“
35、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D. 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临时约法【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考查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1688)后颁布权利法案,这个事件发生在法国启蒙运动(17-18世纪)之前,故法国启蒙运动不能对之产生影响,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法国第三共和国成立后颁布l875年宪法,体现了民主共和原则,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1787年宪法,也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临时约法,也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了半天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36、”,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时间早于法国启蒙运动,据此即可得出影响关系不成立的结论。33.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得以迅速发展的人文动力是( ) 冲破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理性主义的熏陶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要 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 冲破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理性主义的熏陶 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这些都属于人文动力。而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要是经济方面,而不是人文方面。故C项符合题意。34. 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问世以来广泛普及,互联网的优势是( )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之打电话
37、要昂贵多了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 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互联网的优势根据所学知都是优势,故B项正确。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B正确。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课标外)。【详解】35.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不包括A. 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B. 科技的竞争使得各国的经济联系减少C. 科技的差距拉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D. 科技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越来越重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加强各国的经济联系,故
38、B符合题意;以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引发的产业革命中,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将呈现出生产方式智能化、产业组织平台化、技术创新开放化的特征,对全球分工也将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故A不符合题意;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基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的差距拉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非选择题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39、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答案 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
40、;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出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反映了儒家学者关心现实,关心民生,爱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示例: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实行“仁政”,恢复周礼,重建社会等级制度;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宽恕与和谐。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直面社会变革、积极入世、力图改造社会的政治主张。后世的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继承了这一传统。总结:儒家文化的这种入世精神反映出士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追求。【
41、解析】本题要求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述。据材料“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并结合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知识即可提炼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观点可以多元化,例如: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入世精神,体现出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等。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即可。37.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拉伯雷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下来在腿上就带
42、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伏尔泰语录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约束,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请问题:(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是指什么?(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应如何评价?(3)材料三所体现的是什么思想?请结合所学的知
43、识,谈谈这种思想在政治上的实践,并指出这种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答案】(1)因为当时的神学世界观和天主教会对人民的思想进行严密的思想控制,严重禁锢了人民的思想发展。“理性的阳光”是指资产阶级所宣扬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2)体现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为反对封建专制起了积极作用(3)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政治实践,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把国家权利分为立法、司法、行政,分别由议会、联邦法院、总统所掌握。影响:提出了反对封建专制在政治制度上的具体解决办法,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欧洲经历了长时间教会和封建制度的专制
44、统治,他们通过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对人民进行了严密的束缚,压抑了人的价值和欲望,禁锢了自由、民主与人民思想的发展,使人民看不到发展的希望和光明,所以启蒙思想家将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启蒙思想家企图通过政治民主和自由平等的思想打破教会和封建制度的禁锢和束缚,用“理性的阳光”给人民带来光明。(2)由材料内容“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可知材料二体现了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和自由的思想;人生而平等和天赋人权的思想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和教会对人的束缚与约束,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反对当时欧洲的封建专制起到了积极作用。(3)由“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约束,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可知材料三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孟德斯鸠分权制衡的思想首先在美国得到了实践运用,美国的民主政体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进行构建,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掌握,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分权制衡。分权制衡的思想提出了反对封建专制在政治制度上的具体解决办法,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性;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天赋人权;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三权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