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封前KS5U2021天津市高考压轴卷历 史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西周时期,国君即位要朝于庙,卿大夫就任新的官职也要“告庙”,诸侯觐见天子等重要活动都必须在祖庙举行重大典礼。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宗族关系,增强统治力量B防范诸侯兼并,加强中央集权C严格等级秩序,维护世官制度D安抚子弟功臣,扩大统治范围2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身份得以确认,并取得了与士、农、工同等的社会地位,其所从事的商业贸易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社会经济生活重要组成部分。这可以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商业是富国强兵的基础C农业生
2、产发展非常缓慢D抑商政策尚未成为共识3宋代的理学家们认识到,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在于儒学本身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表明宋代理学的特点是( )A利用天人感应学说规劝皇帝B强调仁政民本思想以维护统治C吸收佛道思想以充实儒学D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4万历十年告示中“近据碣石水寨盘获番徒一十八名,连船一只又获番僧二十六名,并船一只”。1720年罗马教皇派使臣到达北京,求见康熙皇帝,要求管理在中国的传教士,遭到拒绝。随后,康熙皇帝下令禁止传教。这表明( )A康熙帝捍卫主权维护
3、国家尊严B天主教势力已在中国形成规模C大航海背景下的中西文化相遇D罗马教廷在公然干涉中国内政5有学者在谈到17世纪的一场革命时说:“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材料中“王位的内容起了变化”主要指( )A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B国王权力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D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6严复一生的心理路程由早年的“全盘西化”逐渐过渡到“中西折衷”,并最终演化成“以发扬光大中国儒家哲学的孔孟为主”,坚信有选择地损益旧法才是中国发展的正常道路。从中可看出他( )A认为西学不合中国国情B碰壁
4、之后彷徨迷茫C为救亡图存而不懈求索D思想日益封闭保守7在近代中国,梁启超虽然认可国民享有自由民主权利的合理性,但他又认为过分的内部竞争很可能会导致整体利益受损。对此陈天华也说“吾侪求总体之自由者也,非求个人之自由者也。”二者认识形的主要背景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B民族危机的加深C启蒙思想的传入D清廷统治的腐朽81914年军旅画家奧托迪克斯用战争致残者作为素描的题材进行绘画创作。他素描的人物周围散落着剪成碎片的报纸和钞票,象征着现实生活的破碎。奥托迪克斯的画( )A突出理性以历史和现实为题材B注重表现人的感情不拘泥细节C较好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D反理性反传统的特征较为明显91920年10月,
5、苏俄有人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说:“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就只能从回忆录中知道什么是货币,而我们的孙子就只能根据历史教科书中的彩色画片,知道什么是货币了。”这说明( )A苏维埃政权崇尚简朴的生活作风 B苏俄政府垄断全国资源,禁止货币流通C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苏俄的经济侵略D俄国参加一战使得经济形势不断恶化101934年8月,大企业支持的右翼组织“美国自由同盟”向罗斯福宣战,目标集中在反对劳工立法、税收立法和社会保险立法等。罗斯福忿然地说:“这些人确实忘了他们的病情是多么严重他们中有些人身体好到这种程度,能够把双拐对着医生扔过去了。”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A触犯了大企业家的根本利益B以维护下层民众利
6、益为初衷C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萧条D实践并发展了凯恩斯主义11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1939年)一书中描述了美国贫苦农民的处境:他们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土豆漂走,听着尖叫的猪被杀死在河沟里,被埋上生石灰。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愤怒的葡萄正在长成。该作家这一描述( )A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规律B表明应理性看待美国政府政策C呼吁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D说明了美国联邦制确立的历程12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
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 )A使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B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C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13建国七十年来,中国农业生产从人拉牛耕、肩扛手提升级到依靠农业机械、无人机等现代装备。截至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达到6.4亿亩,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超过80%,良种实现全覆盖。这反映了( )A科技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B农业机械化推动良种全覆盖C产业结构调整进人新阶段D农业效益得益于劳动力投入单项选择题II: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1、1、0分。选出
8、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14根据右侧德意志帝国宪法摘录,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德意志帝国特点的是( )帝国法律应高于各绑法律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廷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帝国议会通过秘密、普通、直接投票选举产生A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松散的联盟B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的联邦国家C德意志帝国实现了普选制D普鲁士邦在帝国中占据主导地位15“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 )A有条
9、件地支持变法 B希望清王朝复兴C祖宗之法不能变 D反对洋务运动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中前期的“市”能否设立,由国家规定;在“市”内,物价的确定、交换的具体位置、交换的时间等都要遵从国家的安排。唐代对市场的管理主要采取由“市令”专管或以其他官员兼职掌控,严格规范各级市场空间及市场交换行为的模式,其最重要的就是由市场官员直接管理交换的各个环节,其职事前后似乎都在表现出国家至上的特点。摘编自吴晓亮唐宋国家市场管理模式变化研究材料二 宋代国家的市场观发生变化,使唐代以来通过“商税”以增加国家收入的意识在宋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在现实
10、中,一方面国家下放对具体交换场所的管理权,将琐细事务交予牙人、小吏;另一方面,则是加强税收机构的完善,从另一个角度实现对市场的有效管理。摘编自吴晓亮唐宋国家市场管理模式变化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市场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10分)(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相比唐代,宋代市场管理方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10分)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
11、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1)依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并归纳宗教改革的意义。(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 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
12、,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包括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以及战后世界金融体系,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从某种意义上,合作可以被看作是进行全球治理的一种最基本方式,没有合作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一部全球治理发展史就是一部合作进化史。尤其是近现代社会中普遍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合作,更是人类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一个巨大成就。摘编自颜旭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于沛从大历史
13、观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历史参考答案1【KS5U答案】A 【KS5U解析】材料中的国君即位、卿大夫和诸侯任职或者参加活动的时候需要去祖庙举行重大典礼,突出的是对血缘关系的重视,即利用宗族血缘关系来巩固统治,A正确;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排除;C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材料强调的是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来加强统治,C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宗法血缘关系,与扩大统治范围无关,D排除;故选A。2【KS5U答案】D 【KS5U解析】据题意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与士、农、工等并列,商业贸易也是社会
14、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商业和商人还没有受到抑制,故选D;“占据主导地位”无法体现,排除A;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是富国强兵的基础,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农业生产发展速度的问题,排除C。3【KS5U答案】D 【KS5U解析】根据“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可知宋代理学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故选D;A项是汉代儒学的特点,B项是先秦儒学的特点,排除;宋代理学家吸收佛道思想并不仅仅是为了充实儒学,而是为了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C项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4【KS5U答案】C 【KS5U解析】明朝万历年间捕获“番僧”、“番船”,清初康熙年间罗马
15、教皇派使臣要求管理在中国的传教士、康熙帝下令禁止西方传教士传教等,表明大航海背景下的中西文化相遇,C项正确;捍卫主权维护国家尊严没有对康熙皇帝禁止传教进行辩证分析,A项错误;天主教势力已在中国形成规模夸大了史实,B项错误;罗马教廷在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不是对材料的正确、全面分析,D项错误。5.【KS5U答案】B 【KS5U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其中“王位的内容起了变化”主要指国王权力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因此B正确,A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6【KS5U答案】C 【KS5U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严复的
16、心理历程的不断转变,不管是全盘西化还是发扬光大孔孟思想,其主要目的在于救亡图存,这种心理路程的转变正是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C正确;严复主张有选择地损益旧法才是中国发展的正常道路,说明其并不认为西学不适合国情,也不是迷茫彷徨,排除A、B;发扬孔孟不等于思想保守封闭,排除D。7【KS5U答案】B 【KS5U解析】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们为了去除国民身上的奴隶性,启蒙大众的国民观念而反封建,但在日益严重而紧迫的救亡图存的时代任务面前,知识分子民主思想激进的一面就逐渐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惜牺牲个人自由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精神,故选B项;其他三项都不是这种认识形成的主要背景,故排除AC
17、D。8【KS5U答案】D 【KS5U解析】由材料“用战争致残者为题材、象征现实的破碎。“可知作者对战争的反思,表现西方的精神危机,属于现代主义流派,故D项正确;突出理性,以历史为题材属于新古典主义流派,故A项错误;表现人的感情,属于浪漫主义流派,故B项错误; C选项是现实主义,故C项错误。9【KS5U答案】B 【KS5U解析】材料表明,苏俄有人担心子孙未来会不认识货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关。在该政策下,苏俄政府取消商品交换和禁止货币流通,以便国家集中大量的物力,财力打败国内外敌人,故B正确;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与国内经济困难有关,不能体现“崇尚简朴的生活作风”,排
18、除A;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军事侵略而非经济侵略,支持苏俄国内反动势力,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排除C;禁止货币流通与俄国参加一战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故选B。10【KS5U答案】C 【KS5U解析】从罗斯福话中能够把双拐对着医生扔过去了,说明新政使美国逐步摆脱了经济萧条,C项正确;大企业支持的右翼组织美国自由同盟,反对劳工立法、税收立法和社会保险立法,这些立法确实触犯了大企业家的利益,遭到其反对,但说罗斯福新政触犯了大企业家的根本利益,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上述部分立法,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下层民众的利益,但B项明显错误;凯恩斯主义形成于1936年,排除D项。11【KS5U答
19、案】B 【KS5U解析】根据“他们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土豆漂走,听着尖叫的猪被杀死在河沟里,被埋上生石灰”并结合经济危机时期在农业方面的措施可得出,美国政府要求农民减耕减产,并消毁大量农产品,这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危机中的救济,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理性看待美国政府政策,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规律,排除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材料与联邦制的确立无关,排除D。12【KS5U答案】A 【KS5U解析】1970年代苏联通过勃列日涅夫改革,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改进工业管理体制,使苏联成为了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A项正确;1970年代,苏
20、联改进工业管理体制,并未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B项错误;材料与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不符,C项错误;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的是赫鲁晓夫改革,D项错误。13【KS5U答案】A 【KS5U解析】根据材料“依靠农业机械、无人机等现代装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达到6.4亿亩”等信息及材料中一系列数字说明科技进步助推了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新的进展,A项正确;材料中推动良种全覆盖是科技发展推动农业发展的表现之一,但不是材料主旨内容,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科技进步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没有强调产业结构调整,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科技进步对农业
21、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没有强调农业效益得益于劳动力投入的问题,D项错误。14【KS5U答案】B3分 C1分 D1分 A0分【KS5U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对于德意志帝国,我们最应该明确的就是其改革“不彻底”,这种不彻底表现在很多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正是由于这样的政体才会导致诸如君主权力过大,议会作用受限等一系列问题,所以B选项最具有概括性。此外材料还提到了选举方式和普鲁士地位的问题,C、选项的说法都没有问题,但都是具体的细节。A选项是错误的,因为德意志刚刚进行过王朝战争,所以不是松散的联盟。15【KS5U答案】A3分 B1分 C1分 D0分【KS5U解析】本题考查学
22、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可知,慈禧太后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持变法的,但是她要求“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也就是说制度上不能改变,因此A选项最准确;B选项没有反映出条件;C选项不能完整表达材料含义;D选项错误,材料不是针对洋务运动,只是用洋务运动来举例。16【KS5U答案】(1)特点:直接管理为主,国家至上;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严格。原因: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等。(2)变化:由直接管理变为“以税代管”。积极影响:减少了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等。【KS5U
23、解析】(1)第一小问,从“物价的确定、交换的具体位置、交换的时间等都要遵从国家的安排”“严格规范各级市场空间及市场交换行为的模式”“国家至上”等可知,当时的管理是典型的直接管理,国家居于主导强势地位;第二小问,从经济、政治角度思考。(2)第一小问,从“加强税收机构的完善,从另一个角度实现对市场的有效管理”等可知,宋代的管理是典型的以税代管,这是与唐代不同的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管理模式较之于前代的直接管理,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从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等。17【KS5U答案】(1)主张:强调人性和人权,反对神学束缚;追求现世的幸福和自由。原因: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兴起;保留古代
24、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2)观点: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信虔诚的信仰;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可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意义: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KS5U解析】(1)主张: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调人性和人权,反对神学束缚;根据材料“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
25、要求”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追求现世的幸福和自由。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在14世纪中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兴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2)观点:根据材料“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可知,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信虔诚的信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认为人人可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认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从宗教层面认可了人的自主性,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根据材料“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
26、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可知,宗教改革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18【KS5U答案】示例一观点:国际力量对比决定全球治理格局。(2分)论述:经过两次工业革命,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它们大肆对外殖民扩张,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西方掌握全球治理主导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欧国家的衰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重新划分世界,美苏两极治理格局最终取代了近代以欧美为主导的治理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欧与日本相继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也冲击着两极格局;20
27、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格局出现,国际治理体系面临进一步变革。(8分)总之,不同历史时期国际力量的对比及变化,决定着国际关系格局,也决定着全球治理格局的不断演变。(2分)示例二观点: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需要国际合作。(2分)论述:面对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危害,二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合作,先后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各成员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和为成员国提供援助,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45年联合国成立,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28、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与日俱增,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继续发挥着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的积极作用,成为协调与组织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或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疫病的流行,严重威胁着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全球防疫抗疫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等)(可任选两个角度论述)(8分)总之,在全球化过程中,斗则俱伤,合则共赢;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的稳定与发展。(2分)示例三观点:西方国家主导着近现代全球治理。(2分)论述:工业革命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29、一直控制着世界市场,在世界范围内攫取利益,主导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一战后,在欧美强国主导下,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结束后,在欧美国家主导下成立的联合国,一度成为欧美控制世界的工具。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欧美等国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继续主导着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增强,发达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的绝对优势,企图继续主导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但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旧的国际治理体系面临新的变革。(8分)总之,近现代以来,欧美国家主导建立了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由此也长期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2分)【KS5U解析】首先
30、,依据材料信息“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提炼出“国际力量对比决定全球治理格局”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欧美主导的国际治理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格局出现等角度进行论证。最后,归纳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国际力量的对比及变化,决定着国际关系格局,也决定着全球治理格局的不断演变。另外,也可依据材料信息“在这样的时代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提炼出“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需要国际合作”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从二战后世界各国建立一系列的国际组织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联合国和世贸组织成立的意义、全球防疫抗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进行说明。最后,归纳总结,在全球化过程中,斗则俱伤,合则共赢;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的稳定与发展。试卷第9页,总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