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高效整合专题1分析比较中国近代五种经济形态经济形态产生条件发展概况历史影响自然经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产生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新中国成立后被消灭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为主要表现形式,新中国成立后结束凭借其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经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受到冲击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运动;只学技术,不变制度;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企业刺激;
2、洋务运动诱导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发展曲折,1956年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和动力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抗战期间迅速膨胀,新中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没收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互关系自然经济在其他经济发展中不断走向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夺对点训练1科学运用经济数据和计量方法是研究经济
3、史的重要方法。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类别1920年1936年19201936年平均增长(%)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官僚资本1.842.22.2121.18民族资本2.5157.816.328812.41A.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B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C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D该时期官僚资本发展速度比民族资本慢D表格只是比较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工业资本中的比重,没有体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A项错误;“列强放松对华侵略”是在民国初年,与时间不符,B项错误;表格中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与国民经济比较信息,C
4、项错误;通过数据可知,民族资本产值、比重和年均增长均超过官僚资本,故D项正确。专题2西方与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差异项目西方中国发展进程工业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是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大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内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进程曲折缓慢领导力量在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动工业
5、化工业化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小,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资金来源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于资本原始积累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则是在资本主义萌芽被外来侵略截断的情况下出现的,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资金严重不足工业化的次序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洋务企业一开始就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业结构极不合理对点训练2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势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
6、剧。”材料中的“旧有思维定势”指的是()A维新变法思潮B中学为体思想C实业救国思潮D民主共和观念B之所以说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是因为当时清政府利用旧有思维定势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悲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是因为不改变封建制度而去实现单纯的工业近代化,所以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时代,故选B项。洋务运动是由地主阶级领导的,A、C、D三项均为资产阶级思想,故排除。专题3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社会生活变迁时间历史背景变化特征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城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
7、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辛亥革命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建立;由于政府的强制行为,一些社会的丑陋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城市里生活有一定保障,农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努力改善国计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衣食住行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点训练3(2
8、017如皋调研)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做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能为费正清提供论证的是()A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B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C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D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 D材料中“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表明变化大,但“满岁戏抓周”“张灯作戏”“寒食祭扫”是传统习俗,三者与材料不符,故排除A、B、C三项;“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表明是留声机,与材料信息相符
9、,故D项正确。专题4近代中国的近代化问题1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1)起步阶段(18401895年):经济近代化主要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是指导思想,政治近代化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教育近代化开始。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到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2)初步发展阶段(18951927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变革社会制度相结合,是近代化最重要阶段。从经济上看,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从政治上看,晚清政府推行
10、新政,维新派领导变法,立宪派领导保路运动,革命派发动革命,中共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从思想上看,“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学习西方的层面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3)曲折发展阶段(19271949年):中国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错的复杂环境中举步维艰,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出现却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抗战胜利后,美国支持蒋介石,妄图分裂中国,中国近代化无从谈起。2特点(1)打上了深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与中国人民对外抗争紧密相连。(2)具有与西方明显不同的近代化特点,发展十分缓慢。(3
11、)最初由地主阶级领导,后来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互为因果。(4)中国初期的近代化过程几乎与农村、农民、农业无缘。对点训练4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对中国近代的大变革给出了一幅模式图。下列言论中,不符合此图要义的表述是()A西方工业革命与中国王朝危机交会,使中国历史转向B西方国家成为宗主国,中国成为依附性的半殖民地C中国近代化过程就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稳健发展的过程D西方侵略激发起拯救民族危亡、改造社会的强烈回应C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外有西方侵略,内有统治危机,因此推动中国的救亡图存斗争不断高涨,故A、B、D三项正确;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制下艰难曲
12、折的发展,不可能稳健发展,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一、关于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的评价对于李鸿章的评价颇有争议。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评价很低,认为其一生就是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的历史,是中国近百年来最为反动的人物之一。“文革”后,对李鸿章的评价趋于公正,认为李鸿章与当时的顽固派相比,是开明的进步的。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中国民用工业的发展以及近代洋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起到了延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李鸿章的镇压革命、实行妥协外交、举办洋务是为一整体,不可分割的,其核心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其
13、举办的军事工业,虽然打着“御外侮”和“自强”的旗号,但是他所指挥的淮军,从未向侵略者发过一枪一弹,所屠杀的均是中国人民。其创办的民用工业,实行封建垄断政策,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李鸿章的“外须和戎”的外交政策,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二、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发展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有人认为外因即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黄金时代得以到来的主要因素。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外部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首先,外国商品输入量下降,从而改善了中国民族工业品的国内市场环境,减少了外国工业品的竞争。其次,由于战争,帝国
14、主义国家对中国部分商品的需求增加,为中国货物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出口增加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出口需求量大的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有人对此持相反意见,认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并未放松对中国的侵略,各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力量和经济掠夺并没有削弱。截止1913年末以前,自1842年以来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列强所有对华贷款、借款、投资等近22亿美元的资本没有抽走分文;已经设立的13家银行及85个分支机构、500余家工矿企业、40多家航运公司及其他一切侵略机构没有一家撤走。这些原有的外国资本和侵略机构不仅仍在正常运转,继续不断地吸吮和蚕食着中华民族的财富,而且“帝国
15、主义者在欧洲打仗和胡聊着西方时,从未停止想到中国、印度、波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参战国英法两国在中国的权益不仅没有受到损害,而且还略有发展。而没有直接卷入战争的美国和日本,不仅完全填补了德俄等国在华势力,而且进行了新的侵略。因此,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第一次世界期间,帝国主义不仅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侵略与控制,反而有所加强,所不同的是由战前列强共同争夺中国,变成英、美、日联合掠夺的新格局。因此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快速发展,是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显然论据不足。而这一时期国际商品流向和商品市场的转移才是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真正契机之所在。三、关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的评
16、价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一部分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认为外报是远较中国古代报纸先进的近代传媒,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具体表现在:首先,外报以其自身的实践和所刊言论,将西方近代报刊观念传入中国,使中国人认识了报刊的功能,产生了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中国古代报纸,无论是官报还是民报,都是以官文书为主,编报人自己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力和机会。外报的创办,使中国人对报纸的看法有了一个观念上的更新,启迪了思想,促进了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其次,外报将西方近代报纸的形式传入中国。中国古代报纸的形式,从官报、小报到京报,都是很简陋的书本式,无标题,无版面,无栏目,无插图,无照片。外报的兴起,把近代报纸的形式传入中国。第三,外报将西方新闻采写业务传入中国。中国古代报纸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文章,因而也没有采写业务。外报的兴办,将采写业务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