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教师版)编号:15 编写人: 审核人: 执教日期: 课题:荆轲刺秦王【教学目标】1.复习文学常识战国策,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3.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重点难点】理解掌握重要词,能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 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富于文采。语言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
2、显得生动活泼。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2.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春秋四刺客”: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荊轲刺秦王)。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轲,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3.探寻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灭韩,又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
3、,秦大举攻燕,灭燕。4.读准字音:樊於期(w)戮没(l)揕其胸(zhn)偏袒(tn )扼腕()拊心(f )自刎(wn)收盛(chn)以药淬之(cu)濡缕(r)忤视(w)变徵(zh)瞋目(chn)厚遗(wi)卒起不意(c)夏无且(j)被八创(chun) 箕踞(j)( j)二、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课文,划分结构层次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可分成5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子(从“秦将王翦破赵”到“至燕南界”)简介背景,秦军大兵压境,燕国危在旦夕。第二部分:开端(从“太子丹恐惧”到“愿足下更虑之”)太子丹请荆轲商量对策,荆轲提出办法,太子丹又不愿执行。提出行刺秦王,故事开始。第三部分:发展(从“荆轲知太子不
4、忍”到“终已不顾”)从准备“信物”到寻制凶器,从配备助手到易水送别,故事一步步向前发展。第四部分:高潮(从“既至秦”到“被八创”)荆轲廷刺秦王未遂,断左股,被八创。第五部分:结局(从“轲自知事不就”到结尾)荆轲刺秦王彻底失败。2.理清各段内容;准备阶段:1、2段:说背景;3、4段:备信物;5段:备武器;6段:配助手。诀别阶段:7、8段:叱太子;9段:易水悲歌;刺秦阶段:10、11段:计见秦王;12-17段:刺秦王 18段:壮志未酬。3.找出第一、二部分文中特殊的文言现象。(一)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二)词类活用: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三)古今异义: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四)固定结构;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五)特殊句式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三、典型习题:找出描写荆轲的相关语言并分析表现了荆轲怎样的性格特点。提示: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提出用樊将军首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