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名师导航)高一语文导学案:3.3.1落日(苏教版必修2)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2、了解通讯这一文体的特点。二、预习内容1、作者简介: 2、文体介绍通讯:是一种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主要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展开式的叙述。运用通讯文体报道事实时,应“量体裁衣”,按照内容、主题的需要,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通讯的基本特征: 、 、 。三、 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妙处。 2、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二、学习过程 1、学生思考回答:落日这
2、篇通讯报道了什么新闻事件?(用一句话概括)2、学生思考:从课文时间线索来看,日本的签字投降仪式分明在上午,为什么题目是“落日”呢?是否文不对题?有独特的含义吗?3、 通讯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每段材料各自侧重写了什么内容?4、通讯的真实性和生动性等特征主要是通过细节描写加以体现的。分小组,每个小组研读一个部分,找出该部分中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描写。小组成员共同品读文章,进行讨论,教师随机参与及指导。各小组形成书面评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即时评点。三、 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试写一篇关于近期学校活动的通讯,注意运用细节描写。课前预习学案答案1、朱启平,出身江南世家大族,燕京大学高才生。据唐振
3、常先生在川上集(三联书店1996年版)中介绍,“一二九运动”中,燕大“洋气冲天,红光满园”,其中就有朱启平叱咤风云的身影。太平洋战争中,他成为活跃一时的随军记者;1945年8月19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朱启平是其中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来还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其后他又任驻美特派员兼联合国记者,赴朝鲜战地采访,通讯享誉海内外。老新闻人严秀(曾彦修)先生1997年读到迟来结集出版的朱启平新闻通讯选,就发自内心地赞许说:朱启平的新闻通讯之所以值得长久保存,关键在于两个字:眼光。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后经廖承志先生提
4、名,朱启平调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外语。 2、通讯的基本特征:真实性、生动性、评论性。课内探究学案答案1、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向联合国投降。2、双关a、写完本文,刚好是日落时分,以此为题点出写作背景和时间;b、日本的国名和国旗里有日,日本的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以此为题表明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3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组合材料,每一个时间段,侧重表现某一方面的重点内容,作品都 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中心内容。 第一部分,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的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第二部分“签字场所”,着重写会场布置和人物,特
5、别是记者们的活动状况。 第三部分,“代表到来”,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 第四部分,“仪式开始”,写了双方代表签字。 第五部分“投降书脏了”,是全篇通讯的尾声。写了三个小插曲。 4、(1)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来时的气氛庄严而热烈,日本代表团到来时则一无声息。对比突出 正义的力量。 (2)日本代表重光葵“挣扎卜前”,“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几乎一个动作一顿,表现他想用遵守外交礼节,保持外交家的风度的种种做作来掩盖精神崩溃的状态。“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这个细节生动地显示出,他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在签字落笔以前装出的矜持,这有意装出来的舒缓之态,显得相当可笑。 梅津美治郎“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从相对明快的动作中似乎告诉人,他想赶快结束这使自己尴尬的场面。无怪乎引起军舰上层观看仪式的“毛头小伙子水兵”的轻笑。作者借水兵们抑制不住的轻笑,写出内心的欢愉和对敌人的蔑视。 (3)第3段描写受降仪式举行之前会场的情景,乍看上去是闲笔,但是实际上起着渲染气氛,把各种人物调度开来的作用。突出上文中“简单、庄严、肃穆”的气氛。 (4)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签字的位置搞错了,作者借题发挥, 把日本代表又嘲弄了一番。这里是对日本投降的喜悦,对日本给中国及亚洲人民带来的伤害的愤恨,对日本毁坏人类文明的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