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73.10KB ,
资源ID:122572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2572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程标准学法指导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包括选官制度的演变、中枢政务机构的沿革、赋税制度的变化。1.立足于时空观念,了解汉至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2了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脉络、运作方式以及特点。3了解魏晋至隋唐的赋税制度,用唯物史观分析得出实行两税法是国家根据当时的形势作出的决策。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走进教材知识点一选官制度1魏晋九品中正制(1)创立:曹魏时,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2)发展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_,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3)影响:九品中正制逐渐成

2、为维护_的工具。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2隋唐时期的科举制(1)形成和完善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_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_,科举制度开始形成。(2)影响: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_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_,加强了中央集权。启思助学1【图示解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2【名师指津】教材P41“学思之窗”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试答:知识点二三省六部制1.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三省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_,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辅助_,行

3、使权力。2隋文帝时,确立三省六部制(1)隋文帝时,_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2)隋唐时期,中书省负责_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_之职。3【学习情境】三省六部制运行机制思考: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试答:3.唐太宗时,完备三省六部制(1)唐太宗时常给_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2)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_。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_,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3)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_。(4)九卿则演变为九寺、五监,负责执掌一些次要的事务性工作,受制于_。4影响: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

4、完备,是中国_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4.【学习情境】唐朝决策机制特点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对于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过皇帝的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这个决定最终没有颁布施行。思考:这则事例反映了什么?试答:知识点三赋税制度1.魏晋时期的租调制(1)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_。(2)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_,受田农民承担定额_,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2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1)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_或布代役,称为庸。(2)租庸调制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

5、限,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_收入也有了保障。5【图示解史】租庸调制信息解读: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和存在的依据。推行租庸调制的前提是授田给农民,即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规定,凡是均田制下受田的农民,每年必须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和代役税(庸)。3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1)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_的建议,实行两税法。(2)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_,按田亩缴纳_,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_两次纳税。(3)影响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_。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_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6【学习情境】评价两

6、税法白居易在重赋中评价两税法:“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思考:在这里,白居易是怎样评价两税法的?试答:关键能力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大提升主题一从察举制到科举制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史料实证曹魏至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史料一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摘自通典史料二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

7、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探究(1)根据史料一,指出曹魏的选官制度及特征。(2)根据史料二,指出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主要变化。史料一反映了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州郡皆置中正”“区别人物,第其高下”,说明了曹魏选官制度的标准及特点。史料二反映了隋朝选官制度的变化,“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为主要信息。历史解释比较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选官制度选官方式选官依据影响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孝、廉(才德)

8、(1)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2)容易任人唯亲,荐举和被荐举人形成小集团九品中正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依靠门第不注重才能(1)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2)真正有才学、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中央和地方的高官科举制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才能(1)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家国情怀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影响(1)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扩大了统治基础;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强化了中央集权;促进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2)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学经典为内容,巩固了儒

9、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3)文化上,科举考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文学的繁荣。(4)价值观上,形成了读书人群追求上进、实现价值、入仕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取向。主题二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唐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史料实证唐朝前、后期赋役制度的主要特点史料一赋役之法,凡授田者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旧唐书食货志上史料二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其应科斛斗,请据大历十四年见佃青苗地额均税。夏税六月内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唐会要起请条(注:斛斗,古代量器,十斗为一斛;大历十四年,即公元779年

10、;见佃青苗地,即纳入征租的耕田。)探究根据史料一、二,分别指出唐朝前、后期赋役制度的主要特点。史料一反映唐朝凡授田者,都要承担租粟二石,并承担调,或纳绢代役。史料二从“夏税六月内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反映唐朝后期的两税法。历史解释唐朝的赋税制度变革与创新价值唯物史观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点(1)征税标准从人丁为主逐步向财产为主转变,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2)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可以纳绢代役。(3)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5)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知识体系必备术语1从察举制到科举

11、制,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2三省六部制较好地处理了分割相权、减少决策失误与提高行政效率的关系,它是古代中国中央官制成熟的标志。3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放松,直到两税法的实行,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4两税法把中唐极端紊乱的税制统一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但是实行中的弊病也很多。随堂检测强化落实基础素能练到位1.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22022北京

12、市丰台区期末考试柳芳氏族传记载,隋代实行分科取士政策之后,时人称此举导致了“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这说明科举制的实施()A扩大了隋朝的统治基础B彻底的打击了士族势力C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D推动了社会生活世俗化3陕西西安出土了22枚银饼,其中两件錾文“洊安县开元十九年庸调银拾两”。“洊安县”位于今广州。旧唐书记载:成年男子每年须为国家服徭役20天,若不服役则可按每日三尺布帛折收,此即为“庸”。官府将所收之布帛,折变成金银等运往京师。据此推断()A白银已成为国家通行的主要货币B缴纳布帛替代劳役曾经普遍实行C广州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D沉重的赋税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42

13、022北京市丰台区期末考试资治通鉴记载,唐德宗为解决土地兼并剧烈和军费激增等问题改革赋税制度,实行“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这一政策()A有利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B加强政府对百姓人身控制C确定了以人丁为主的税制D保证农民有充分生产时间52022山东省“山东学情”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注: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此处,宰相泛指有权势的官员,并不特指某一官

14、职。)材料二项目内容摘编考试科目隋代贡举科目大概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唐太宗之后,又有很大发展。唐武则天前后,增加了五经、三经及学究一经,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应举人资格唐代曾规定,“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或曾为官司科罚不得申送入”;宋代曾“犯刑责,不孝不悌、为害乡里”等不得应举。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考试方法唐代科举考试并不糊名,应考者姓名对主司是公开的;宋代采取封弥制,亦称糊名法,是将试卷上的举人姓名、年甲、三代、乡贯等密封或去掉,代之以字号,以防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徇私作弊。(1

15、)运用所学知识,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材料一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并指出这一观点对现代治国理政的借鉴价值。(4分)(2)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发展演变的特点。(8分)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启思助学2提示:科举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保障,在程序上给所有考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形成了相当大的社会阶层流动;以才学为依据,保证了政府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是,科举选拔标准单一,压抑个性;用儒学作为考试内容,忽视科技;片面应试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3提示:相权一分为三,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加强皇权。4提示:门下省负责审核

16、诏令,体现出分层决策的机制,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6提示:两税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官吏贪污导致百姓负担加重。走进教材知识点一1(2)评定等级(3)士族特权2(1)分科考试进士科(2)相对公平文化素质知识点二1尚书省决策2(1)中央(2)草拟宰相3(1)品位较低(2)中书门下工作效率(3)具体政务(4)六部4政治制度知识点三1(1)粮和绢帛(2)均田令租调2(1)纳绢(2)赋税3(1)杨炎(2)户税地税秋季(3)财政收入人丁关键能力课堂探究主题一提示:(1)制度:九品中正制。特征:由地方推荐,中正官鉴定等级,中央根据等级任用。(2)原因:士族制度衰落。主要变化:由推举制到考试选拔官员。主题二提

17、示:唐朝前期租庸调制:以丁税征收和实物租税为主。唐朝后期两税法:按财产和土地占有多少分等级征税;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丁税并入两税征收。随堂检测强化落实1解析:A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排除;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负责草拟、审议政令,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由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了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故B项正确;C项“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指的是科举制的影响,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应该是加强皇权,排除。答案:B2解析:根据材料“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可知材料的意思是隋代废除乡举里选,使世人不重视廉耻,庶族、士绅混乱而平民僭越,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开始

18、采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治的特权被打破,下层平民可以凭借才学参加考试做官,进而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A项,“彻底的打击了士族势力”,“彻底”太绝对,表述错误,排除B项;科举制有利于巩固隋朝的统治,排除C项;材料讲的是科举制的实施,并不能推动社会生活世俗化,排除D项。答案:A3解析:通过材料难以判定白银是否已成为国家通行的主要货币,并且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白银才成为国家通行的主要货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考古文物和史书记载,可以证明缴纳布帛替代劳役曾经普遍实行,故B项正确;材料“洊安县开元十九年庸调银拾两”反映广州地区当时存在庸调制,但不能说明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州,故C项

19、错误;租庸调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B4解析:材料“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实行的两税法,扩大了征税对象,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弱了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控制,保障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A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两税法削弱了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两税法的实行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两税法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

20、极性,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有更多的生产时间,但农民仍然受赋税、徭役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并没有充分的生产时间,排除D项。答案:A5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时代背景,据材料一“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得出社会大变革时期,诸子百家出现尚贤的思想,各国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都需要有才能的实用人才。第二小问借鉴价值,据材料一“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得出要有实际工作经验;据材料一“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得出注重资历和政绩。第(2)问,据材料二“隋代贡举科目大概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唐太宗之后,又有很大发展,唐武则天前后,增加了五经、三经及学究一经,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得出分科设目,方式多样;据材料二“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或曾为官司科罚不得申送入”得出注重社会教化;据材料二“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得出放松对工商业者的限制;据材料二“唐代科举考试并不糊名,应考者姓名对主司是公开的;宋代采取封弥制,亦称糊名法”得出组织规范,选拔公正。答案:(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尚贤思想兴起,各国统治者为争霸图强、富国强兵亟需实用人才。(2分)借鉴价值:选拔人才重视基层实际工作经验,要注重资历和政绩。(2分)(2)特点:分科设目,方式多样;注重社会教化;逐渐放松对工商业者的限制;组织规范,选拔公正。(每点2分,共8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