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41MB ,
资源ID:1225495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2549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高考非选择题37分练.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高考非选择题37分练.docx

1、第三部分高考非选择题37分练 (2019沈阳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是“末富居多,本富尽少”,单纯种田很难发家致富。在晚明农村,那些经营地主或富裕农民,更懂得这种经营之道。他们一方面开商行、典当、贩盐、开矿、航海、捕鱼,大逐工商之利,不断增殖商业资本。另一方面,以“种田利最薄”,雇工种田,“收支两抵”“无利可图”,甚至“亏本折利”,得不偿失。因此,多种田不如多治地,于是大量“改粮他种”,把商业资本引入商业性农业生产领域,进行的是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由于他们的生产规模比较大,用工多,不可能尽是自己参加劳动,必然要雇工。这样当然也有助于加快农村的人口流

2、动。摘编自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材料二自1902年清朝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地的奏请起,禁垦蒙地的政策被迫放弃,“走西口”也成为北方各省百姓光明正大的选择。1904年之后,“闯关东”的人们摆脱了政治的束缚。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垦及鼓励移民的法规条例。1937年,国民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在实际上引导了一场全国性的战略大转移。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经济困境中开始了国民经济与国防事业的恢复与建设。实行计划经济,最大限度地调动与掌控有限的资源成为经济建设成功的关键,中央政府往往采取全国统筹安排的方式对人口问题进行处理,政治主导性的特征极为突出。丰富的劳动力资

3、源是现代中国发展经济的最大优势与最大资本,因此,最有效地调整劳动力资源,就成为1949年以后影响中国经济建构与布局变化的极为关键的一环。新时期我国人口迁移显示出十分突出的空间特征。时至20世纪的最后5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急剧扩张,达到3 398.12万人,年平均规模大约为679.6万人,形成了研究者所称的“井喷现象”,奏响了新时期人口迁移浪潮的最强音。摘编自葛剑雄等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明农村人口流动加快的因素,并简析其历史影响。(12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明相比,20世纪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对中国社会的

4、影响。(13分)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信息“大逐工商之利,不断增殖商业资本”“商品生产”“雇工”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影响:根据材料信息“有助于加快农村的人口流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组织答案。(2)特点:根据材料信息“清朝正式批准”“民国政府推出法规条例”“国民政府”“政治主导性的特征极为突出”“调整劳动力资源”等并结合第(1)问的答案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空间特征”“省际人口迁移规模急剧扩张”“井喷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答案(1)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观念的变化;市镇经济的繁荣;雇工经济的兴起;一定的资本意识。历史影响:促进了中国古代经

5、济的繁荣,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文化的繁荣。(2)特点:与政治体制变迁和国家安全方面密切相关,如清政府出台相应措施鼓励移民实边,从国防上考虑到防备外敌侵扰边疆;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影响下,政府组织人口西迁。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国防工业化建设需要进行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关,如清末内地农民为生计“走西口”“闯关东”;抗战期间,大量沿海工厂内迁;20世纪50年代,出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政府组织人口迁移。影响:一方面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

6、是对城乡发展、环境资源以及人口分布现状的严峻挑战,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2019银川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031911年中国制定的部分法律一览表据张德美探索与抉择:晚清法律移植研究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2分)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本题以表格的形式反映清末法律成就,作答时可以从20世纪初中国法律近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或中国近代的特殊国情推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或法律近代化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等不同角度评述清代法律成就。答案示例一:20世纪初中国法

7、律近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0世纪初,在世界近代化潮流影响下,晚清政府制定了多部法律,其中不少法律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制定;形成了包括民法、刑法在内的初步的近代法律体系;开始重视经济立法;立法逐渐和国际接轨。(学生答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的法律建设成就亦可)示例二:中国近代的特殊国情推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过程中西学的不断传播为中国法律近代化提供了参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政府日益重视经济方面的立法;不断高涨的革命运动也迫使晚清政府改革法制以挽救统治危机。示例三:法律近代化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领域的一系列立法为中国近代民族

8、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法与刑法分离有利于中国政治进步;仿效西方立法推动了西学进一步传播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吸纳和参照国际惯例制定法律也有利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 (2019赣州市高三一模)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美发表建交公报40周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

9、者的角色。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中美贸易争端,又称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2018年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备忘录,宣布将对中国1 300多种进口商品加

10、征关税,涉及金额500亿美元。9月24日美又拟对华2 000亿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不禁让人担心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美国对华贸易战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平衡。摘编自百度百科(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9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8分)解析(1)根据“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得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竞争;根据“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

11、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得出美国国内的呼声;根据“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得出利用中国遏制苏联;根据“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得出维护美国霸主地位。(2)根据“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所学得出提高国际地位;根据“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得出遏制苏联;根据“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得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得出推动科技文化发展;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台湾的解决。(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国家利益、社会制度、

12、综合国力、国内形势、国际局势等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2)影响:提高国际地位;遏制苏联;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发展。(3)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国内外形势;领导者因素;外交政策。(2019菏泽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某版世界近代史一书中有关“地理大发现”内容的目录摘编世界近代史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第二章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一、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背景二、地理大发现的过程三、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四、商业革命根据材料

13、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史实)(1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根据目录中的有关内容,找出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叙述欠妥或不当的地方,之后再提出修改建议和理由。答案建议1:将“一、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背景”目录修改成“一、地理大发现的背景”。修改理由: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并非同时发生,商业革命是地理大发现的结果,两者并列在一起叙述明显不符合历史史实。建议2:在“四、商业革命”目录下增加“五、价格革命”一子目。修改理由:商业革命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4、,而价格革命不仅是地理大发现所产生的影响,同样也给欧洲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019烟台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时代的商人群体是富民阶层(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富和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依然属于“民”的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群体不断增强的财富力量和社会影响推动着中国传统社会从豪民社会向富民社会转变,这从商人群体自身财富力量的发展和因商人而改变的诸多规制可充分体现。唐宋商人群体是在国家管制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这种官商模式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有利于商人财富迅速扩大,但也隐藏了严重的社会后患,那就是日益壮大的商人群体逐渐演变成为旧体制的忠实维护

15、者而不是革命者。这也规定了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不是向市民阶层转化,而是向士绅阶层转化,富民社会没有走向市民社会,而是走向了没落。摘编自张锦鹏、杜雪飞商人群体:唐宋富民阶层的重要财富力量材料二“市民社会”一词最早出现在14世纪欧洲社会,是业已发达的“政治文明”社会的象征。从传统共同体到市民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市民社会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个体摆脱共同体的桎梏,个体价值在一定意义上得到承认,个体主体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张扬,依据自身需要,凭借人的理性力量追求自身利益。其次,契约原则成为市民社会交往的普遍规范。市民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典型特征的,每个人因为不同或者差异性才会产生交换的需要,进而

16、演变为一种“契约意志”。至此,市民社会实现了从“自然一致性的机械团结”向“自为的有机结合”的巨大转变摘编自杨生平、张晶晶市民社会的正义悖论及其超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12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近代西方市民社会形成发展而中国古代富民社会未能走向市民社会的原因。(13分)解析第(1)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信息“商人群体不断增强的财富力量和社会影响推动着中国传统社会从豪民社会向富民社会转变,这从商人群体自身财富力量的发展和因商人而改变的诸多规制可充分体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发展、土地所有权转让频繁、政府商业政策的宽

17、松、科举制的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观念的变化等角度分析即可。“影响”,依据材料一信息“这种官商模式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有利于商人财富迅速扩大,但也隐藏了严重的社会后患,那就是日益壮大的商人群体逐渐演变成为旧体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革命者”并结合所学可知从租佃制不断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稳定等。第(2)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信息“那就是日益壮大的商人群体逐渐演变成为旧体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革命者。这也规定了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不是向市民阶层转化,而是向士绅阶层转化,富民社会没有走向市民社会,而是走向了没落”和材料二信息“首先,个体摆脱共同体的桎梏,个体价值在一定意义上得到承认,个

18、体主体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张扬,依据自身需要,凭借人的理性力量追求自身利益。其次,契约原则成为市民社会交往的普遍规范。市民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典型特征的,每个人因为不同或者差异性才会产生交换的需要,进而演变为一种契约意志”并结合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分析即可。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所有权转让频繁;政府商业政策的宽松;科举制的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观念的变化。影响:租佃制不断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2)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影响与推动;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罗马法的影响(或契约精神影响)。中国:商业受国家经

19、济体制的约束;小农经济的影响;固本舍末的观念制约了商业发展的规模;科举制的发展为商人提供了追求理想政治的途径。(2019郑州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李鸿章访问美国接受美国记者采访录(1896年9月3日)记者提的第一个问题是:“尊敬的阁下,什么是您认为我们做得不好的事呢?”总督回答说:“我不想批评美国只有一件事让我吃惊或失望,那就是在你们国家有形形色色的政党存在。其他政党会不会使国家出现混乱呢?你们的报纸能不能为了国家利益将各个政党联合起来呢?”“阁下,您赞成贵国的普通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吗?阁下,您赞成妇女受教育吗?”“我们的习惯是送所有男孩上学,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

20、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在我们大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一位记者大胆地发问:“总督阁下,您期待对现存的排华法案进行任何修改吗?”李回答说:“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我不愿在修改法案前发表任何要求废除格力法的言论,我知道报纸在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清国侨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力法进行较大的修改。”有记者问:“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李很快地反应道:“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大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李总督在结

21、束采访时站起身来,向记者们很优雅地鞠了一躬。摘编于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从材料中提炼出李鸿章就某一事物所持有的思想观念,结合材料说明你的依据并对该思想观念进行简要评价。(要求:提炼准确,分析充分,评价客观全面,历史观正确)(12分)解析从材料中的“那就是在你们国家有形形色色的政党存在。其他政党会不会使国家出现混乱呢?”等信息可以看出,李鸿章对西方议会民主认识模糊且持排斥立场。从材料中的“在我们大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可以看出,李鸿章坚持只有男孩才能接受学校教育,体现了其教育观中保守的一面,另一方面表示要建更多的

22、学校甚至表示要引入西方教育制度,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大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等信息归纳得出李鸿章的外交理念、对西方投资的态度,以及重视大众传媒作用等方面的观念。在分析得出上述观点后,联系所学有关内容分析李鸿章持这种观念的原因。如“对西方议会民主认识模糊且持排斥立场”,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李鸿章的个人因素如作为洋务派代表坚持“中体西用”等方面来分析说明。答案思想观念:李鸿章对西方议会民主认识模糊且持排斥立场。依据:分析李鸿章在接受采访中对美国政党政治表示了失望,认为会引起国家的混乱,表

23、明李对美国的议会民主认识模糊且持排斥立场。简评: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李作为洋务派代表,在认同西方器物文明的同时,却排斥西方民主制度,坚持“中体西用”,维护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思想观念:李鸿章的教育观念保守与开放并存。依据:李鸿章坚持只有男孩才能接受学校教育,体现了其教育观中保守的一面,另一方面表示要建更多的学校甚至表示要引入西方教育制度,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简评:为了适应办洋务活动对近代人才的需求,洋务派创办了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但他们仍然坚持“中学为体”,捍卫儒家纲常伦理,以巩固天朝体制。其他:也可以就李鸿章的外交理念,对西方投资的态度,以及重视大众传媒作

24、用等方面作答。 (2019郑州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伴随着国家治理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加强,最终形成在中国本土法文化的土壤中诞生的中国古代监察法制。秦统一以后,建立了御史府,御史大夫参议国之大政,主要职掌察举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行为,纠举和弹劾违法犯罪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作为监察区,每州设一名监察官刺史负责监察。刺史级别不高,官秩不过六百石,但巡察代表中央,可以监察二千石地方长吏和豪强势力。唐朝在御史台下分设台院、殿院、察院,统辖诸御史。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唐朝以“道”为监察区临时派出监察御

25、史,具有奉敕特使的性质,或者定期巡视。为了巩固皇权,明朝洪武年间,废御史台三院制为都察院一院制,使监察权力更加集中全国十三道监察区每道设监察御史,在组织系统上监察御史虽然隶属于都察院,但却可以“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不经都察院,只对皇帝负责。清袭明制,都察院仍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清朝的封疆大吏总督和巡抚亦构成地方监察机构,这些封疆大吏不仅总揽一省或数省的军事行政司法大权,同时兼有监察地方之权。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材料二到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健全议会监察职能。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

26、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11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

27、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比较,英国近代监察制度有何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10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今天中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4分)解析特点:根据“秦统一以后,建立了御史府”“刺史级别不高,官秩不过六百石,但巡察代表中央,可以监察二千石地方长吏和豪强势力”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主要是历史悠久,监察机构日趋独立、完善,监察官位卑权重,监察对象广泛,服务于皇权等。影响:结合所学内容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总结。积极方面主要是有利于规范官员的行为,减少腐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消极方面主要是监察效能有限,而且容易导致腐败出现。(2)不同:根据“英国议

28、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健全议会监察职能”“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等内容可知英国近代监察制度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形成了以议会为核心的监察体制,监控流程更为完善,监督渠道多元化。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英国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和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总结。(3)对于监察的认识可从机构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体制建设、机制建设、权威性等方面进行概括。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监察机构日趋独立、完善;监察官位卑权重;监察对象广泛;服务于皇权。影响:积极有利于规

29、范各级官员的执政行为,减少官员的腐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消极方面封建君主专制下,监察效能有限;封建专制皇权得以强化,易滋生监察官员的腐败。(2)不同:形成以议会监察为核心监察体制(资本主义性质);监控规程更为完善;监督渠道多元化。原因:英国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3)启示:重视监察机构的公正性和独立性;监察体制建设要注意多部门齐抓共管,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依法树立监察机构的权威性,切实发挥其监察职能。 (2019十堰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47年英、法等16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1947年7月,斯

30、大林警告捷克斯洛伐克:“捷参加这个计划将是对苏联的敌对行动”。其后东欧各国陆续发表声明,声称放弃参加“欧洲复兴计划”1948年“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改为“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意大利和法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不断削弱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对于东西欧之间的经济往来,马歇尔计划非但没能给予支持,反而实行种种限制1950年西欧国家又共同实施了煤、钢生产经营一体化的“舒曼计划”1952年马歇尔计划结束时,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了13%、29%和48%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对西德等国的贸易从出超转为入超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

31、,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题观点正确,阐释须史论结合)(12分)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西欧各国通过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接受战后美国经济援助,即马歇尔计划。故可根据1947年至70年代初的材料信息以“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立论,并结合材料从区域一体化、实现美国霸权、复兴西欧经济、抑制共产主义及欧洲分裂等角度进行阐述;根据19471949年材料信息以“马歇尔计划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进行立论,从扶持西欧对抗共产主义、美国实现对西欧控制对两极格局建立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根据195070年代初的材料信息以“马歇尔计划冲击了两极格局”立论,并从欧洲一体化、西欧崛

32、起对美国的冲击进行分析阐述。答案示例一: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推动了西欧经济一体化;使西欧经济受到美国的控制;复苏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抑制了西欧共产主义势力的发展;加剧了欧洲分裂。示例二:马歇尔计划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稳定。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秩序的巩固,达到了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它也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稳定。示例三:马歇尔计划冲击了两极格局。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此后西欧国家逐步走上了一体化的道路,资本主义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对美国的霸权形成严重挑战,冲击了两极格局。点睛本题为论述题型,第一步应阅读材料,

33、寻找材料间的时空联系与知识逻辑;第二步根据题意及对材料的理解确立主题;第三步应贴合材料围绕主题进行分点阐述;最后再次围绕主题进行总结即可。 (2019成都市高三诊断)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士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

34、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材料二19世纪的英国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当时英国城市的特点是:遍布天空的烟尘,随处可见的垃圾,污水随意排放,卫生状况极差。19世纪初期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仅为40岁,诸如伤寒、天花、肺结核和白喉等传染,并每年要夺走20 000的生命。印度发生的疫情传入英国,引发了英国1831年的霍乱,疫病共肆虐了437个城市。卫生改革家艾德文查德威克等指出当时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归因为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和肮脏的公共卫生状况。英国政府开始采纳其观点,开始了公共卫生立法和改革活动。摘编自陈超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的公共

35、卫生问题等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和食物,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应对疫病的主要措施。(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

36、卫生立法的背景。(9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10分)解析(1)材料“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体现出政府设立医疗机构,普及医学知识和注重公共卫生;材料“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体现出建立疫病防控体系;材料“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士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反映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2)材料“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反映出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材料“遍布天空的烟尘,随处可见的垃圾,污水随意排放,卫生状况极差”反映出环境污染

37、问题的加重;材料“印度发生的疫情传入英国”体现出疫病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蔓延;材料“卫生改革家艾德文查德威克等指出当时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表明卫生专家的呼吁引起政府的重视。(3)第一小问,材料“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反映出国家主导的疾病防控体系逐步完善;材料“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和食物,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反映出预防为主、普惠群众,确立公共卫生的“中国模式”;材料“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反映出新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形

38、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改变中国卫生状况、人民的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答案(1)措施:政府设立医疗机构;普及医学知识;注重公共卫生;建立疫病防控体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2)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疫病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蔓延;卫生专家的呼吁引起政府的重视。(3)特点:国家主导的疾病防控体系逐步完善;预防为主,普惠群众;确立了公共卫生的“中国模式”;新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形成。意义:改变了旧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国民

39、的身体素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2019淄博市高三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老舍创作的话剧茶馆刊载于1957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话剧节选如下:第一幕:茶馆开业。常四爷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抓进监狱。秦仲义说,开工厂才能抵制外货,才能救国!庞太监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第二幕:茶馆衰落。常四爷坐牢出来了,宋恩子、吴祥子变成了军阀的走狗。吴祥子说:“现而今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崔久峰说:“今天王大帅打李大帅,明天赵大帅又打王大帅。是谁叫他们打的?是洋人!”第三幕:抗战结束。秦仲义说:“日本人

40、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怎么又变成了逆产。”常四爷等相继来到茶馆互诉不幸,含着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节选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话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解析情节,据材料“秦仲义说,开工厂才能抵制外货,才能救国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怎么又变成了逆产”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即可从上述节选中提取一个情节,例如:“开工厂才能抵制外货,才能救国”。现象,结合所

41、学知识从实业救国思潮的角度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实业救国、爱国进步意义、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等方面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答案示例:情节:秦仲义说,开工厂才能抵制外货,才能救国!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中国的实业救国思潮。概述和评价:实业救国思潮伴随着近代民族危机而产生、发展。如甲午战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践行实业救国主张。民族资产阶级通过发展实业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进步意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近代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经济和阶级基础;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实业救国不可能实现。

42、(“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019昆明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即有独树一帜的城市文明。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讲求“象天法地”,希望达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合一。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都建有规模很大的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在农业社会中出现特大城市的只有中国,长安、东京(开封)都有百万人口,但都是以超经济的力量建成。隋大兴城就是征调京畿数十万农民,利用两个农闲约9个月的时间建成。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虽曾一度统治过中国或在北方建立政权,但后来都学习汉文化,并逐渐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都以先进的汉文化传统的城制修建都城,元朝忽必烈完全按周礼考工记城制规划建设元

43、大都。超稳定的小农经济使中国很早进入封建社会,但封建社会的社会经济结构未大变,城市缺少促使发展的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因而城市的格局变化小、发展缓慢。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特征材料二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英国掀起了城市化的浪潮。一大批纺织工业城市迅速成长壮大,煤炭工业中心和炼铁中心也出现了大批城镇。这一时期,城市群主要涌现在西北部地区,经济的重心和人口都大大北移。1801年,全英只有伦敦人口逾百万,是第二大城市利物浦的11倍之多,到1861年,则已有16个城市超过10万人大关。由于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及受历史、资源条件制约,造成了城市之间的职能分工,即产生了专业性城市:制造业中心、

44、交通枢纽、休闲城市和综合性城市。1851年英国城乡人口比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0.2%,1881年为70%。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摘编自陆伟芳英国近代城市化特点及其社会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并分析其社会影响。(13分)解析(1)特征:依据材料“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讲求象天法地,希望达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合一”“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都建有规模很大的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虽曾一度统治过中国或在北方

45、建立政权都以先进的汉文化传统的城制修建都城”“城市的格局变化小、发展缓慢”可从布局合理,有明确规划及依据、都城宏伟、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或政权、城市格局变化小、发展缓慢等方面概括得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原因:依据材料“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讲求象天法地,希望达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合一”“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都建有规模很大的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虽曾一度统治过中国或在北方建立政权都以先进的汉文化传统的城制修建都城”“超稳定的小农经济使中国很早进入封建社会,但封建社会的社会经济结构未大变”结合所学从传统文化的影响、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文化的包容性、超稳定的小农经济、强调政治职

46、能等方面概括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2)特点:依据材料“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英国掀起了城市化的浪潮这一时期,城市群主要涌现在西北部地区,经济的重心和人口都大大北移”“1801年,全英只有伦敦人口逾百万到1861年,则已有16个城市超过10万人大关”“由于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及受历史、资源条件制约,造成了城市之间的职能分工,即产生了专业性城市”从城市化开始时间、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不平衡性、发展迅速,规模大、专业性城市出现等方面作答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影响:依据材料“这一时期,城市群主要涌现在西北部地区,经济的重心和人口都大大北移”“1851年英国城乡人口比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等

47、信息结合所学从国家经济重心和人口北移、城乡人口构成发生根本性转变、英国进入现代城市社会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个人素质和思想观念、社会(市政)管理发生变化、产生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等方面分析作答英国近代城市化的社会影响。答案(1)特征:布局合理,有明确规划及依据;都城宏伟;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或政权;城市格局变化小、发展缓慢。原因:道家儒家的自然观(或答传统文化的影响);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强调城市职能政治性第一;汉文化的包容性;超稳定的小农经济。(2)特点:城市化早,具有自发性、盲目性、不平衡性;城市化规模大、速度快;城市之间有职能分工,即产生了专业性城市。影响:英国进入现代城市社会时代;国家经济

48、重心和人口北移;城乡人口构成发生根本性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个人素质和思想观念、社会(市政)管理发生变化;产生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2019莆田市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事件康熙年间牛顿于1665年(康熙四年)发明微分法,1666年发明积分法,1673年提出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742年(乾隆七年)御制历象考成后编提到“西人奈端等屡测岁实”(奈端,牛顿译名),是已知中文著作中第一次提到牛顿的名字1799年(嘉庆四年)文献大家阮元编畴人传,引用御制历象考成后编,首次为牛顿立传,但对牛顿的学说没有介绍1859年李善兰和英国传教士合译重学谈天代微积拾级,介

49、绍牛顿天文、力学、数学等理论,牛顿学说逐渐在中国传播1898年梁启超认为“奈端倡打破偶像之论,遂启近代科学”,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也积极宣传牛顿学说民国时期孙中山高度评价牛顿,将牛顿的科学理论作为其“建国方略之心理建设”的一个思想基础。开明国语读本引用“牛顿煮表”的故事,鼓励孩子探索未知世界据王洪鹏牛顿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中外关联的两项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阐述须有事实依据,逻辑恰当严密,体现中外关联)(12分)解析根据材料“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嘉庆年间的重要事件”可知体现的是西学东渐推动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需要结合牛顿著作在中国的传播

50、过程、结果及西方传教士翻译介绍西方书籍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材料“1898年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的主张”可知近代科学的传播与中国救亡图存密切相关,需要结合维新变法、三民主义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从康熙年间到民国时期牛顿在中国的影响表现可知,近代科学的发展、传播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结合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西学的冲击等角度分析。答案示例一:西学东渐推动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明清之际,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学东渐,牛顿其人被介绍到中国,1742年御制历象考成后编中首次提到牛顿名字。从乾隆年间到1840年间,牛顿学说在中国并无太大影响。1840年之后,伴

51、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翻译介绍西方书籍,客观上推动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示例二:近代科学的传播与中国救亡图存密切相关。从乾隆年间到1859年,牛顿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较为缓慢,且主要受到来华传教士的影响。随着西方列强侵华不断深入,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从牛顿学说中寻找变法维新的依据,民国期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将牛顿学说服务于政治主张,这些有识之士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传播。示例三:近代科学的发展、传播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17世纪60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始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社会环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牛顿也在数学、物理学方面做出了重要的

52、贡献,提出微积分、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等。乾嘉时期,中国君主专制高度强化,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束缚了科技的发展和传播,牛顿学说在中国几无影响。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明的冲击、有识之士救亡图存的需要,推动了以牛顿学说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2019汕头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发展到宋代的时候达到了高峰。主要有田径、球类、射箭、摔跤、举重、游泳、马术、武术、荡秋千、放风筝、拔河、龙舟竞渡、登山与踢毽等运动。宋代体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首先,宋代的体育开始商业化发展,体育器材等作为商品进行大批量生产;其次

53、,宋代体育注重服务普通民众,开始走入民间为广大人民服务;再次,宋代体育出现总结性的专著,如出现相扑专著角力记、捶丸专著丸经等。第四,宋代体育对身体对抗性不再热衷,而注重技巧化、观赏性。第五,宋代体育发展开始日渐规范化、制度化,如国家成立专门机构管理马球运动,社会出现专门体育社团来整顿行规、规范比赛。摘编自张利华宋代体育研究材料二英国有现代体育发源国的美誉。足球、拳击、橄榄球、高尔夫球、保龄球和部分水上项目基本上都起源于英国贵族们热衷的“户外运动”。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期间,英国体育运动由野蛮残忍的混乱状态转变为理性的休闲运动;由单纯的娱乐运动发展到职业化商业化态势;由城乡同一的体育活动

54、状态转变为以城市为主导的具备有组织、有规则、商业化、职业化的特征的现代体育运动。现代体育首先诞生于英国,其主因是英国首先自发成为具有现代特征的国家。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共同塑造了英国现代社会,城市文明最终形成。城市文明赋予体育运动一系列现代特征。摘编自任明慧英国现代体育的起源材料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体育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9分)(2)根

55、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是如何促进英国体育走向现代化的。(10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现实意义。(6分)解析(1)第一小问是特征,从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来,第二小问是特征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分析。(2)根据英国体育运动,由野蛮残忍的混乱状态变为理性的体育休闲运动,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并且有条件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从材料也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工具发展,城市化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都为体育商业化,职业化,区域化发展提供了条件。(3)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其意

56、义可以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来进行说明。答案(1)特征:商业化;平民化;重视经验总结;注重技巧和观赏性;规范化和制度化。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科技先进,社会氛围相对宽松。(2)工业革命创造巨额财富,为人们参加体育运动提供物质基础,交通工具改善,大区域间体育竞技开展成为可能,也有利于大型体育活动的举办,城市化的发展为大型体育赛事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促进科技发展,有利于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改进。(3)现实意义: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增强人们的强身健体意识;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点睛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西方近代和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57、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体育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宋朝体育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对体育发展的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当前体育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2019十堰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提示:可以提取两个及以上时期的信息进行作答,也可以提取4个时期的完整信息。)(12分)解析根据图表中1618世纪、19世纪的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在西方印象由开明到

58、堕落,开明印象可从明清时期中西方政治局面、经济状况、思想文化状况及思想解放形势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堕落印象可从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并结合中国近代国家命运、社会状态进行分析;根据图表中20世纪初至三四十年代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在西方印象由混乱变为崛起,混乱印象可结合所学从20世纪初中国面临政治变革、西方民主发展经济进步进行对比回答,崛起印象可结合所学从抗战胜利对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阐述。答案示例一:论题:明末清初到19世纪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由开明变为堕落。阐述:1618世纪的明清之际,一方面由于中国是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科举制度盛行,社会流动相对畅通;工农业生产

59、高度发达,商业繁荣;思想统一,文化繁荣;另一方面,此时的西方社会,政治上多数处于天主教和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社会矛盾尖锐,国家间战争不断;经济上与中国的贸易处于不同地位;同时启蒙运动兴起,由于批判封建专制和天主教统治的需要,中国儒家思想部分被采纳。加上此时西方对中国政治制度、科举、思想文化等了解的不全面,此时中国在西方的眼中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19世纪初,中国专制统治腐朽,对外闭关锁国。中期开始,在对外战争中的屡屡战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附庸,且国人吸食鸦片,身体素质低下,社会落后和保守。而同时期的西方民主政治逐步确立和完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人文主义、自由平

60、等等思想广泛传播,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形象由开明变成了封闭、邪恶、堕落。示例二:论题:20世纪初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由混乱变为崛起。阐述: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社会统治黑暗,各种斗争风起云涌,经济凋敝,民生艰难。而同时期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进入到“电气时代”,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输出和瓜分,民主政治逐步成熟,此时在西方人眼中中国被贴上了贫困、肮脏、混乱等不良标签。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一致,坚持抵抗,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解放,有力地配合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

61、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所以此时在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的形象是纯朴、智慧的,是“崛起的英雄”。(2019南宁市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社会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材料一宋朝建于五代十国变乱之后,加上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征战不断,难民较多,需要以社会福利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同时宋朝奉行以文立国的国策,将儒家仁政思想贯彻于一些政策诏令中,重视通过福利救济进行风俗教化。因而,官方慈善事业比较发达。与前代相比,宋朝的救济对象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政府按照财富的多寡来划分社会阶层,对其中的贫民和穷民进行重点救济。从救济项目上看,宋

62、朝在救灾备荒的常平仓和义仓的基础上创立了专门的济贫仓种广惠仓。宋朝还创立了多种济贫机构,其职能分工比较明确。有专门济贫的养济院,有以收治病人和养老为主的居养院,有慈幼的慈幼局,等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摘编自赖风林宋朝政府性社会福利救济材料二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始于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统一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高涨,俾斯麦政权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工人的福利,改革社会弊端。面对日益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德皇威廉一世于1881年11月发布诏书求“最大限度地保障需要帮助的人”,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想。在俾斯麦的推动下,议会先后通过了工人医疗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保险

63、法。这既是德国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雏形,也是世界范围内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萌芽。德国是世界上首创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体系完善,为后来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与改善,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很多国家所借鉴。摘编自李愚昊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简述材料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个成就,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64、义制度的优越性。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重视慈善事业的原因并概括其主要特点。(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德国开创社会保险事业的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地位。(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本质。综合上述材料,阐述你对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认识。(8分)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一“宋朝建于五代十国变乱之后,加上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争战不断,难民较多,需要以社会福利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宋朝奉行以文立国的国策,将儒家仁政思想贯彻于一些政策诏令中,重视通过福利救济进行风俗教化”,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立国于战乱后,

65、流民多,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吸取前代慈善事业的经验教训;受以文立国国策和儒学仁政思想的影响。特点:依据材料一“重视通过福利救济进行风俗教化”“宋朝的救济对象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政府按照财富的多寡来划分社会阶层,对其中的贫民和穷民进行重点救济”“宋朝在救灾备荒的常平仓和义仓的基础上创立了专门的济贫仓种广惠仓。宋朝还创立了多种济贫机构,其职能分工比较明确。有专门济贫的养济院,有以收治病人和养老为主的居养院,有慈幼的慈幼局,等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等信息进行提炼。(2)背景:依据材料二“德国统一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高涨,俾斯麦的政权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工人的福利,改革社

66、会弊端。面对日益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德皇威廉一世于1881年11月发布诏书,要求最大限度地保障需要帮助的人”,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背景是国家统一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高涨,阶级矛盾尖锐;德皇与俾斯麦的积极推动。地位:依据材料二“这既是德国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雏形,也是世界范围内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萌芽。德国是世界上首创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体系完善,为后来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与改善,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很多国家所借鉴”进行提炼。(3)本质:依据材料三可以看出本质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执政为民,领导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认识:属于开放性

67、试题,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借鉴中国古代和国外的有益经验;要与国情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答案(1)原因:立国于战乱后,流民多,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吸取前代慈善事业的经验教训;受以文立国国策和儒学仁政思想的影响。特点:开展慈善与风俗教化相结合;救济覆盖面广,救济重点明确,以救济贫民和穷民为主;建立了较完整的救济项目和救济机构。(2)背景:国家统一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工人运动高涨,阶级矛盾尖锐;德皇和俾斯麦的积极推动。地位:开创了世界现代社会保险事业的先河,为其他国家所借鉴。(3)本质: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执政为民,领导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认识:社会

68、保障是社会“安全网”,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障立法;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惠及民生。要坚持改革开放,致力于发展社会经济;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借鉴中国古代和国外的有益经验,要与国情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019西安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陈独秀今日中国

69、之政治问题请从材料中提取一种近代文化现象,并就此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作答时要首先从材料中提取相应信息,阐明观点,如根据“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的内容可就“在中西文明交流中应客观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展开论述,对陈独秀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做到观点明确、史实详实、史论结合,逻辑合理即可。答案论题:在中西文明交流中应客观评价中国传统文化。阐述:民国初年,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这遭到了深受西方

70、启蒙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他们对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等所有传统文化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掀起新文化运动。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农耕经济相适应,中国社会缺乏指导工业文明的因素,因此,新文化运动中某些代表人物在主张全盘西化的同时,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做法虽然在动摇封建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却忽视了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的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格物致知的精神,注重自我修养的做法,等等,这不利于传统文化中精华内容的保留,也使传统文化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应客观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