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我国的生态工程1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重点)2通过参观或搜集资料,了解当地生态工程的建设情况。农 业 生 态 工 程1生物立体共生型农业生态工程(1)原理:生态位和生态共生等原理。(2)作用: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光、热、水等资源潜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种植业、养殖业及相关加工业巧妙地结合起来,建立多物种共处、多层次配置的立体农业生产体系。(3)种类:立体种植型、立体养殖型、立体种养型。2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工程(1)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原理、生态位原理等。(2)模式:“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3)作用:高度利用有限土地、劳力、时间和资金,达到多产结合,集约经营,形成完整的良
2、性生产循环系统,从而获得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增长。3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型农业生态工程(1)原理:生态位原理、生物共生原理等。(2)模式:林果茶草牧渔沼。(3)作用:充分利用山地自然资源优势,为丘陵山区综合开发探索出一条新路。探讨: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属于哪种类型?提示:属于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不同类型比较类型名称建立原理优点举例生物立体共生型农业生态工程生态位和生物共生原理加厚利用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物质、能量利用率桑基鱼塘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工程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原理高度利用有限土地、劳力、时
3、间和资金,获得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增长“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型农业生态工程整体效应原理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林果茶草牧渔沼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99310069】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新型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仅仅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还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它的稳定性与自然
4、的生态系统相比还是要差些,在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离开了人的作用,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食物的来源,分解者把生产者的残枝和落叶以及消费者的排遗物分解,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所以植物是主要成分,也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和家禽和家畜都可以农作物为食,是第二营养级的生物。该生态系统的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答案】C2如图是某地农民以沼气为纽带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1)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哪些基本原理?_。(2)通过实践证明,这种生态系统较为理想,不仅有很好的生
5、态效益,而且也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充分利用了_中的能量。建立这种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_。【解析】该题以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为背景,考查了建立该工程的原理、意义。(1)从图中可知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所利用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理。(2)该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各营养级和各种废弃物中的能量,建立这种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答案】(1)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原理、整体性原理(2)各营养级、废弃物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林 业 生 态 工 程1森林的生态效益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在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方
6、面具有重要意义。2我国林业工程建设信息从1978年起,我国先后实施了以改善生态环境、扩大森林资源为主要目标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这些工程规划区覆盖了我国主要的水土流失、风沙危害和台风盐碱等地区,构成了我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基本骨架。探讨:植树造林应遵循哪些原理呢?提示:植树造林时,要根据生物多样性原理和系统论原理,树种绝不能单一,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因地制宜地植树。探讨:为什么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主体地位?提示: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主体地位,因为分层现象明显,能充分地利用太阳能,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探讨:我国实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提示:主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扩
7、大森林资源。1森林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森林是地球上巨大的绿色宝库,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它对生物圈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起巨大的作用。除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林产品外,在生态方面有巨大的效益。2林业生态工程对改善我国的环境现状和发展经济具有的意义这些绿色屏障减轻了风沙、干热风、寒露风、昆虫等对农作物的危害,减少了水土流失、风沙危害和台风灾害,改善了盐碱地等土壤环境,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了地方经济发展和人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1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继续营造防护
8、林系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ABC D【解析】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可以直接提高森林覆盖率。【答案】A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亿元。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活动。(1)从生态因素分析,要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的因素是_。(2)“退耕还林还草”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_;其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_。(3)保护环境、保持生态
9、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是保护森林。近年来,首都北京等地频繁出现“沙尘暴”,源头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_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另外我国在西北植树造林方面依据生态工程的_原理,注意树种不能过于单一。【解析】本题考查了必修教材中决定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之一是水,联系西北地区特定的地理条件得出。还考查了生态工程建设中物种多样性原理的应用。【答案】(1)水(2)多样性原理自动调节能力(3)防风固沙物种多样性1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解析】物质可以循环,
10、而能量是单向流动的,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答案】B2森林对大气粉尘污染起到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导学号:99310070】林木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叶面有茸毛,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能分泌强大抗生素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ABCD【解析】森林对大气中粉尘污染能起到阻滞、过滤作用。由于森林的枝叶茂盛,能够减小风速,因而可以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沉降地面。同时,植物的叶面粗糙,而且多生茸毛,有的还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这些都能吸附、滞留空气中的一部分粉尘。【答案】A3下图为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该工程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_。(2)这一生态系统
11、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_。(3)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_,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_。【解析】窦店村农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是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作物秸秆用来生产食用菌和饲料;饲料喂养家禽;人、畜粪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液用于水产养殖业;沼渣为蔬菜施肥和喂养畜禽,从而达到了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缓解了农村“三料”的缺乏问题,提高了土地产出水平,同时一些加工品和农产品可以输出到市场出售。因此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该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
12、村的可持续发展。【答案】(1)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整体性、多样性原理(2)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3)自养需氧型生产者4“稻田养鱼”这种养殖方式近年来在某市许多地方得到推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最终取得稻、鱼双丰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此外,在遭遇虫害时,一些水稻会释放某些物质,吸引害虫的天敌并将其消灭,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有_(至少写出两种)。(2)水稻和
13、鱼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分别属于_。(3)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过程中,水稻通过_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4)若发现稻田中某杂草具有药用价值,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价值。(5)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运用生态学原理,建立了各种生态农业生产体系。试述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构建知识网络,并运用分析与归纳等方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图表精确表达有关生态学现象的能力,正确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生态学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答案】(1)捕食、竞争、寄生(2)生产者和消费者(3)化学(4)直接利用(5)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无污染、低成本、提高能量利用率)。课堂
14、小结:网络构建核心回扣1.农业生态工程是指人们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通过合理组合农、林、牧、渔、加工等产业的比例,形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结合的农业生产体系。2.农业生态工程的类型主要有生物立体共生型农业生态工程、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型农业生态工程等。3.我国从1978年起,先后建立了十大林业生态工程,覆盖了我国主要的水土流失、风沙危害和台风盐碱等地区,构成了我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基本骨架。4.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扩大森林资源。学业分层测评(十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1我国古代“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中哪种原理的典型实例
15、()A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原理B多样性原理C生态位原理D整体效应原理【答案】A2下列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B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各类生物的生存机会多C生物种类越多,引起病虫害的概率越大D生物种类繁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系统的生产力【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如果害虫的数量增多,食虫鸟的数量也会增加,所以生物种类繁多,引起病虫害的概率可能会下降。【答案】C3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学原理是其主要理论基础B实现了对能量、物质的循环和多级利用C实现废物资源化,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16、D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能量不能循环利用。【答案】B4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导学号:99310071】A生态位原理B整体效应原理C系统论原理 D以上都不是【解析】从本题中可以看出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生态效益,还要考虑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应属于整体效应原理。【答案】B5下图表示一种“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奶牛牛粪B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物质循
17、环再生利用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生态学原理C图中只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D青贮的目的是通过微生物有氧呼吸、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解析】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即甘薯奶牛。生态学原理很多,该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物质循环利用,即主要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利用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图中具有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甘薯、花木等属于生产者,沼气池中的微生物、食用菌、底泥中的腐生微生物等都属于分解者,奶牛属于消费者,沼渣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甘薯藤青贮就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无氧呼吸),将甘薯藤中不容易被奶牛消化吸收的有机物分解为较易吸收的有机物,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答案
18、】B6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成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采用的措施是()A在森林里投放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C定期清理森林中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D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解析】A、B、C的做法都可能破坏生态平衡。【答案】D7有关“森林是人类生存的绿色屏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森林是生物圈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体C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降低风速、消除噪声、调节气候D森林能够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解析】事实证
19、明过度索取会给森林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答案】A8下列叙述违背生态工程中生态学原理的是()A充分考虑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B尽可能减少种间竞争所产生的耗损C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D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解析】设计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答案】D9“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的是这一农业生态。如图表示的是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
20、地流向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D上述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建立沼气池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秸秆、残枝败叶以及动物的粪便,这样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因焚烧秸秆产生的环境污染,故A正确;通过合理设计食物链,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最有益的方向,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故B错误;生态工程的建立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整体考虑,我国西北
21、地区缺水、不适宜建立题图中所示的生态工程模式,故C正确;题图中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结构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达到了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的目的,故D正确。【答案】B10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根据下图完成有关问题。 【导学号:99310072】(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_来源外,各类生物要_。(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的特点。(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的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_的作用,形成_被植物利用。(4)根
22、据图示,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_。(5)这一模式优化了系统结构,体现了_的原理。【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关系。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让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越短,能量的损耗越少。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答案】(1)桑基、蔗基能量保持相对稳定(2)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食物链短(3)微生物硝化细菌NO、NO(4)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5)系统论能力提升1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
23、多级循环利用废物资源化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A BC D【解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采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废物资源化,从而有较多产出,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答案】C12很多农村将农作物的秸秆、生活垃圾等经发酵处理制作沼气作为清洁能源,下列属于其生态工程的是()A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B小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C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D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解析】我们利用的是沼气燃烧的能量,并且此能量是清洁可再生的。虽然也有物质循环利用,但不是用沼渣肥田,与物质循环有关但不是本题
24、要求作答的。【答案】C13下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它是我国南方各省农村比较常见且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系统具有结构协调、种养合理、资源高效利用、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的特点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光合产物的分层多级利用C桑树的凋落物、桑椹、蚕沙撒入鱼塘中,经池塘内食物链的作用实现了能量的重复利用D该体系中获得蚕丝、食品、鱼类以及沼气等,在经济上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上有好处【解析】该农业生态系统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但能量是不能重复利用的。因此C项错误。【答案】C14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
25、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给食物链(网)“加环”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原理。(2)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_。从题目给出的食物网中再找出一个实例_。(3)利用玉米芯制造木糖醇,运用了_原理。(4)该生态工程的建立是在_的控制之下完成的。其中_属于生产者,_属于消费者,_属于分解者。(5)该生态工程与传统农业相比有哪些优点?_。【答案】(1)食物链原理、多样性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2)多级利用玉米芯用于制造木糖醇(3)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4)人玉米和农作物人和禽畜食用菌和蛆蛹(5)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15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导学号:993100
26、73】(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陆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这是因为:_。(2)下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中数字表示该生物的个体数量,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生物的平均体重。请据图回答:该食物网中占据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AI中的_。若初级消费者中_被除去,则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最大。若除去G,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数量将_。(3)南方某地有一片热带雨林,最初碳积蓄量500 t/hm2,此时,总生产量每年为60 t/hm2,叶的呼吸量为25 t/hm2,生长量为5 t/hm2,枯死量为10 t/hm2。已知总生产量生长量枯死量呼吸量,则该地的净生产
27、量是_t/hm2,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是_t/hm2。该林地因人为破坏,碳积蓄量逐年下降,降至200 t/hm2 时,该林地进一步被开垦为农田,经过估算,在开垦为农田的5年间,碳积蓄量每年减少20 t/hm2。5年后退耕还林,退耕还林后的60年内,碳积蓄量以每年5 t/hm2的量增加,60年后以每年2 t/hm2 的量增加。在下图中标出退耕还林后的160年内该林地的碳积蓄量的变化。从该图可读出,要恢复到该片雨林最初的碳积蓄需要_年。通过本例,要从保护森林的意义及生态学的角度谈谈你的感想:_。【答案】(1)夏季气温和光照都合适,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冬季则光合作用减弱(2)F、G、I、HE减少(3)1520见下图110森林可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而生物原始群落在调节和保护环境方面的功能优于人工林。从本例来看,一个较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一旦被人为破坏,要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生态状况,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保护森林,对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