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249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8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考纲要求(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考点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提出(1)背景社会: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组织: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2)概况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阐发:在民报发刊词上,纲领被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3)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易错警示“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2实践(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封

3、建统治。(2)法制建设: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3)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3发展(1)背景: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3)内容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4评价项目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积极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

4、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局限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精巧点拨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NO.2理解学会读史学会用史核心问题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史料探究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史料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的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复兴之路解说词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提示: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三

5、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史论拓展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清政府统治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了

6、三权分立式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核心问题2新三民主义要点归纳新三民主义“新”的表现(1)内容新新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新民生主义中提出了要“节制资本”、颁布劳工法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2)思想新:新三民主义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史料印证新三民主义的特点史料一私有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此则平均地权之要旨也。中国以农立国,而全国各阶级所受

7、痛苦,以农民为尤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史料二这种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只有这种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即其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解读(1)史料一:表明在新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2)史料二:指出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纲领有着若干一致性。NO.3探究感悟真

8、题捕捉动向(1)主干知识:新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涵及各自的历史作用。(2)史观角度:运用多种史学观点理解辛亥革命。(3)社会热点:从“三农”问题切入,联系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考查土地问题。(2016扬州一模)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C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三民主义,考查学生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

9、解题流程一定时空1924年二抓关键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好朋友”关系三析选项选项理由结论A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是三民主义,不是重新解释后的三民主义错误B中共成立于1921年,而材料思想是在1924年提出错误C孙中山在材料中指出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好朋友”关系,按照时间来看,1924年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接受中共主张,符合题干意思正确D中共开展土地革命是在19271936年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的做法与民生主义主张截然不同错误 NO.4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2017溧阳质检)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

10、平民革命家”)。下列口号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D“天下为公”C由“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这一信息可知,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口号应该属于民生主义,故C项符合题意。2(2017盐城中学模拟)“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C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与“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为前提”不符,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

11、项错误;孙中山基于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希望用民生主义解决民众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孙中山民主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总体表述,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3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唯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A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防止产生私人垄断资本A材料表明孙中山的意图是消除资本主义两极分化所造成的贫富悬殊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防止将来再次革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12、故A项正确。4(2017如皋中学模拟)1919年7月25日,孙中山宣布:“如果中国人民希望自由的话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中唯一的伙伴和兄弟就是苏俄红军。”据此说明()A孙中山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B孙中山决定放弃对西方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追求C孙中山决定学习俄国,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发生了转变D1919年7月,孙中山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思想开始发生变化。材料中体现了孙中山希望与苏俄合作,正是思想变化的体现,D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史实;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是在1924年,故C项错误。5孙中山在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底(

13、的)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A调和劳资关系 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C没收外国资本 D合理分配社会财富D社会主义是要用无产阶级专政取代资产阶级统治,调和劳资关系不是二者的相同点,故A项错误;孙中山主张土地国有,但经济上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故B项错误;二者都没有涉及没收外国资本,故C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基于社会贫富分化而提出的,孙中山认为“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是从合理分配社会财富角度得出的认识,故D项正确。6(2017苏州高新区模拟)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

14、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A阶级属性发生改变B完全接受了中共的革命主张C革命策略有所调整D认为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C孙中山提到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即通过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改善民众的生活,确立了“扶助农工”的政策,革命策略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孙中山仍然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认为中国的出路是发展资本主义,并不可能完全接受中共的革命主张,故A、B、D三项错误。考点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NO.1

15、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毛泽东思想(1)萌芽时间:19211927年。主要内容: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代表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初步形成时间:19271937年。主要内容: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3)走向成熟时间:19371945年。主要内容: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蓝图及前景。代表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标志: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丰富发展时间:19451

16、966年。主要内容a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工作中心的转移以及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b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c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代表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5)其他方面: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易错警示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晚年错误(1)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2)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17、和方法,而毛泽东晚年错误是其错误的思想认识,因此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否定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2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背景a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进了思想解放。b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c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过程阶段时间内容明确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系统概括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走向成熟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工作是非标准形成体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

18、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形成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精巧点拨邓小平理论NO.2理解学会读史学会用史核心问题1认识毛泽东思想要点归纳毛泽东思想的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

19、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史料印证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精髓史料一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江泽民史料二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

20、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解读(1)史料一:表明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2)史料二:从侧面表明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核心问题2认识邓小平理论史料探究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史料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共十五大报告归纳史料中对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认识。提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史论拓展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特色与历史地

21、位(1)主要特色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相联系的结果。邓小平理论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道路的产物。(2)历史地位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NO.3探究感悟真题捕捉动向(1)主干知识:毛泽东思想形成历程;邓小平

22、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2)史观角度:运用革命史观、唯物史观、现代化史观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运用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社会热点:结合习近平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讲话精神考查邓小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2015江苏高考)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旨在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并

23、准确解读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流程一定时空改革开放新时期二抓关键“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三析选项选项理由结论A“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这种担心表明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正确B1980年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此时对外开放已有十年错误C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错误D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此时邓小平已经逝世错误NO.4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2017南

24、通中学模拟)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努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A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存在畏惧农村斗争的发展和抛弃城市斗争两种错误观点,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题干是指国民革命失败后,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内容可知

25、,争论很明显,没有普遍赞同,故C项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2(2017无锡中学模拟)1939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道: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这是“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毛泽东提出“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A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B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C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A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到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指的是第一步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任务是反帝

26、反封建,依据为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正确;三民主义的方向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共产主义则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故B项错误;“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是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一定要走三民主义的前提,但不是最主要依据,故C项错误;“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体现了国共合作,对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不是“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的最主要依据,故D项错误。3(2016盐城三模)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认为:“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B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D开创了

27、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表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指暴力革命,马克思主义也主张暴力革命,故A项错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重大失误,不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故C项错误;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邓小平理论,故D项错误。4(2017苏州中学模拟)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

28、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邓小平的这段话强调了对外开放,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故A项错误;1977年的中国还未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主张抛弃意识形态,“吸收外国好的东西”,但无法推断是此时才开始,故C项错误;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学习世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的需要,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D项正确。51979年1月,邓小平头像第二次登上时代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主要是因为()A邓小平主导启动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B邓小

29、平结束了“文革”乱局C邓小平成为中国国家元首D邓小平一手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A邓小平的重要贡献就是领导了改革开放,而且1978底年改革开放提出与题干时间相符,故A项正确;B项“文革”结束时间是在1976年,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D项错误。6(2017泰州中学模拟)南方日报曾载文指出:“ 20 年来,小平南方谈话这一思想理论之花结出了丰硕果实,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发生的变化及其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是因为邓小平南方谈话()A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B阐明了判断各个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C作出了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确立

30、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BA项属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D项是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确立了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故B项符合题意。历史非选择题的解答技巧纵横链接类纵横链接类非选择题就是运用图文材料,围绕一个主题考查某一国家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的相互联系及影响;或是围绕一个主题将中外相似的历史现象或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链接考查。此类题目与主题递进式材料解析的不同:一是主题反映历史现象缺乏递进性;二是通过主题进行发散辐射到该历史时期政治、经济、

31、思想科技文化诸多方面;或者是中外同类知识的链接。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分析、比较、综合分析、论证历史现象的能力,在高考命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运用演练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材料二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

32、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材料三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主要是中国落后了;关键是西方腾飞了;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

33、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解题要求,客观叙述历史事物、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第(1)问注意试题的限定条件和提示信息“1416世纪的意大利”“16世纪德国”“17世纪后期英国”的变革事件,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变革事件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国的宗教改革、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历史意义直接迁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

34、(2)问要求从“五位一体”的研究角度论证西方在17501850年的历史发展特征,故回答该问题的切入点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具体内容需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事实上要求说明17501850年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来阐述中国落后的原因、西方突飞猛进的原因。【答案】(1)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2)经济生产力极大提高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西方民主政治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创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文化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发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兴起社会城市化加快;无

35、产阶级开始显示伟大力量生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3)赞成“主要是中国落后了”。理由:时代潮流变了,但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专制主义、小农经济和“天朝大国”的保守观念。赞成“关键是西方腾飞了”。理由: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跟西方拉大差距的,不仅有中国,还有其他东方国家。赞成“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理由:差距的拉大要考虑双方的因素。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生机勃勃。中国基本上依然故我。备考技法解答纵横链接类非选择题除了运用一般方法外,还要重视以下几方面:(1)依据材料信息,围绕主题,准确判断和迁移所学知识。合理的迁移对于解答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根据主题涉及的问题,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其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2)根据材料反映的现象,运用全球史观,适当进行中外链接,将中国的历史现象置于世界大背景中进行分析理解。(3)紧扣考查主题,注意历史现象发生的历史阶段特征,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学会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