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莎士比亚的悲剧的题材,有当时或之前的史书记载,有流行于世的意大利小说,有古代剧作或诗文片段,也有可做蓝本的现成喜剧经由剧作家点石成金后,化腐朽为神奇,升华至历史哲学高度,成为跨越时空的举世杰作。纵观莎士比亚的悲剧,早期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打着明显的乐观主义烙印,这部浪漫剧中的男女主角互为对方殉情,那么坚定,看不出一丝遗憾!在这儿,爱情使死亡微不足道。
2、而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除了承袭赛内加流血复仇剧的恐怖之外,真正的悲剧精神并不显著。但接近成熟期诞生的裘力斯凯撒,表明作家对古罗马精神有着极其深切的理解,同时标志着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趋于成熟。而其中期创作的7部悲剧就雄辩地证明了莎士比亚的思想的确进入了更深一层深度。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为阴谋、背叛、邪恶与黑暗所替代,处于主客观冲突旋涡的主人公似乎不由自主地被拖向悲惨的境地,无论他在迷惘着,还是斗争着。其中描写古代事迹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科利奥兰纳斯雅典的泰门,前者触及爱情与权力的矛盾主题,放纵感情而置国事大局于不顾,主人公的悲剧结局发人深省;中者写贵族因傲慢骄横而导致背叛与死亡,也颇有警世意义;后
3、者揭露拜金主义颠倒善恶美丑,腐蚀社会人心,在艺术上具有单纯而崇高的风格。其他4部被称为“四大悲剧”,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高峰。哈姆雷特是其中最出类拔萃者,有莎翁戏剧王冠上最璀璨的钻石之誉。它展示了极其鲜明和复杂的人物形象,将所谓“性格悲剧”的戏剧冲突发挥到了极致。奥赛罗写一个轻信和嫉妒者的悲剧。作家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冒险精神赋予主人公,可由于缺乏对世道人心的理解而导致毁灭。其艺术成就还表现在塑造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阴谋家从另一体系具有时代精神的“黑色巨人”伊阿古。李尔王规模宏大而气氛压抑,儿女抛弃父亲、弟弟诬陷兄长、姊妹相互残杀,生动地写出了现实的残酷性及处于分崩离析状态的社会图景,是对整个
4、黑暗时代的形象揭露。麦克白是一部描写野心家的悲剧:功勋卓著的将帅大臣谋害国君登上王位,换来的却是惶恐自责,众叛亲离,殃族灭顶。该剧的永恒意义在于说明野心家的腐蚀作用,肯定良知和仁爱的原则。莎士比亚的悲剧揭示的是人类理想无法实现的永恒必然性。剧作家既写出了悲剧英雄强有力的独特个性,也写出了他们所代表的普遍意义;其精神超越时空,而行动又必在时空限定内进行,这就决定了其悲剧本质。他们不仅是作家的影子,也是人类理想永远面对无奈结局的写照,其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同样困扰着生活中的每个人。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莎士比亚的悲剧是跨越时空的旷世杰作,他所有的作品都来源于现成的题材,但
5、却在作家手中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B. 莎士比亚将悲剧升华至历史哲学的高度,虽有悲惨的结局却打着明显的乐观主义烙印,体现了真正的悲剧精神。C.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代表着他戏剧创作的高峰,他借助哈姆莱特悲剧人物的命运揭示了人类理想无法实现的永恒必然性。D. 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的那些悲剧英雄有着强有力的独特个性,又是人类理想永远面对无奈结局的写照,这就决定了这些人物的悲剧本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二、三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了莎士比亚的悲剧逐步发展成熟并最终走向顶峰。B. 文章对莎士比亚悲剧先谈题材来源,再谈思想内涵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普遍
6、意义和永恒价值。C. 文章列述了多部莎士比亚作品的内容,有力地证明了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困扰着生活中的每个人这一中心论点。D. 文章第三段介绍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为了说明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在思想精神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奥赛罗写一个轻信和嫉妒者的悲剧。作家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冒险精神赋予主人公伊阿古,可他由于缺乏对世道人心的理解而走向毁灭。B. 裘力斯凯撒并不能完美的体现莎士比亚悲剧艺术的成熟,但作品的创作成功能够表明莎士比亚对古罗马精神有着极其深切的理解。C.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最出类拔萃者,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为阴谋、背叛、邪恶与黑暗所替代,
7、主人公不由自主地被拖向悲惨的境地。D. 麦克白是一部野心家的悲剧。功勋卓著的将帅大臣缺少良知和仁爱,虽然谋害国君登上王位,却惶恐自责,最终众叛亲离,殃族灭顶。【答案】1. C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题干指定材料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A项,“他所有的作品都来源于现成的题材”说法有误。原文中只是说“莎士比亚的悲剧的题材,有当时或之前的史书记载,有流行于世的
8、意大利小说,有古代剧作或诗文片段,也有可做蓝本的现成喜剧”,“所有的作品都来源于现成的题材”的说法过于绝对。B项,“虽有悲惨的结局却打着明显的乐观主义烙印”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纵观莎士比亚的悲剧,早期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打着明显的乐观主义烙印”,打着明显的乐观主义烙印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选项扩大了范围。D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的那些悲剧英雄有着强有力的独特个性,又是人类理想永远面对无奈结局的写照,这就决定了”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其精神超越时空,而行动又必在时空限定内进行,这就决定了其悲剧本质”,选项中“这”的指代内容错误。故选C。【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
9、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有力地证明了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困扰着生活中的每个人这一中心论点”说法有误。“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困扰着生活中的每个人”是文章结尾作者总结莎士比亚悲剧特征时得出的结论,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
10、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这类题目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项,“作家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冒险精神赋予主人公伊阿古”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奥赛罗作家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冒险精神赋予主人公,可由于缺乏对世道人心的理解而导致毁灭。其艺术成就还表现在塑造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阴谋家从另一体系具有时代精神的黑色巨人伊阿古”,伊阿古不是主人公。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
11、)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还需仔细甄别。(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补天(节选)鲁迅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格外的娇嫩。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
12、有再向下滑的形势。但伊又觉得水和沙石都从背后向伊头上和身边滚泼过去了,略一回头,便灌了一口和两耳朵的水,伊赶紧低了头,又只见地面不住的动摇。幸而这动摇也似乎平静下去了,伊向后一移,坐稳了身子,这才挪出手来拭去额角上和眼睛边的水,细看是怎样的情形。情形很不清楚,遍地是瀑布般的流水;大概是海里罢,有几处更站起很尖的波浪来。可是终于大平静了,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伊正向海上看,只见几座山奔流过来,一面又在波浪堆里打旋子。伊恐怕那些山碰了自己的脚,便伸手将他们撮住,望那山坳里,还伏着许多未曾见过的东西。伊将手一缩,拉近山来仔细的看,只见那些东西旁边的地上吐得很狼藉,似乎
13、是金玉的粉末,又夹杂些嚼碎的松柏叶和鱼肉。他们也慢慢的陆续抬起头来了,女娲圆睁了眼睛,好容易才省悟到这便是自己先前所做的小东西-先前用泥造的人,只是怪模怪样的已经都用什么包了身子,有几个还在脸的下半截长着雪白的毛毛了,虽然被海水粘得像一片尖尖的白杨叶。“上真救命”一个脸的下半截长着白毛的昂了头,一面呕吐,一面断断续续的说,“救命臣等是学仙的。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现在幸而遇到上真请救蚁命并赐仙仙药”他于是将头一起一落的做出异样的举动。伊都茫然,只得又说,“什么?”他们中的许多也都开口了,一样的是一面呕吐,一面“上真上真”的只是嚷,接着又都做出异样的举动。伊无法可想的向四处看,便看见有一队巨鳌
14、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由得喜出望外了,立刻将那些山都搁在他们的脊梁上,嘱咐道:“给我驼到平稳点的地方去罢!”巨鳌们似乎点一点头,成群结队的驼远了。伊嘘一口气,心里较为轻松了,再转过眼光来看自己的身边,流水已经退得不少,处处也露出广阔的土石,伊又仰了脸去看天。天上一条大裂纹,非常深,也非常阔。伊站起来,用指甲去一弹,一点不清脆,竟和破碗的声音相差无几了。伊皱着眉心,向四面察看一番,又想了一会,便拧去头发里的水,分开了搭在左右肩膀上,打起精神来向各处拔芦柴:伊已经打定了“修补起来再说”的主意了。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当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纯青石的
15、,然而地上没有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有时到热闹处所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伊于是只好掺些白石,再不够,便凑上些红黄的和灰黑的,后来总算将就的填满了裂口,只要一点火,一熔化,事情便完成,然而伊也累得眼花耳响,支持不住了。这时昆仑山上的古森林的大火还没有熄,西边的天际都通红。伊向西一瞟,决计从那里拿过一株带火的大树来点芦柴垛。伊回手便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烧着的大树来,要向芦柴堆上去点火。伊就去点上火,而且不止一地方。火势并不旺,那芦柴是没有干透的,但居然也烘烘的响,很久很久,终于伸出无数火焰的舌头来,一伸一缩的向上舔,又很久,便合成火焰的重台花,又成了火焰的
16、柱,赫赫的压倒了昆仑山上的红光。大风忽地起来,火柱旋转着发吼,青的和杂色的石块都一色通红了,饴糖似的流布在裂缝中间,像一条不灭的闪电。风和火势卷得伊的头发都四散而且旋转,汗水如瀑布一般奔流,大光焰烘托了伊的身躯,使宇宙间现出最后的肉红色。火柱逐渐上升了,只留下一堆芦柴灰。伊待到天上一色青碧的时候,才伸手去一摸,指面上却觉得还很有些参差。“养回了力气,再来罢”伊自己想。伊于是弯腰去捧芦灰了,一捧一捧的填在地上的大水里,芦灰还未冷透,蒸得水澌澌的沸涌,灰水泼满了伊的周身。大风又不肯停,夹着灰扑来,使伊成了灰土的颜色。“吁!”伊吐出最后的呼吸来。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
17、在荒古的熔岩中。这时候,伊以自己用尽了自己一切的躯壳,便在这中间躺倒,而且不再呼吸了。有一日,天气很寒冷,却听到一点喧嚣,那是禁军终于杀到了。他们左边一柄黄斧头,右边一柄黑斧头,后面一柄极大极古的大纛,躲躲闪闪的攻到女娲死尸的旁边,却并不见有什么动静。他们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他们检选这些事是很伶俐的。【注】大纛(do),古代军队里的大旗。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女娲一舒臂揪住了山峰,一伸手撮住那些山,回头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大树,这些情节想象大胆,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B. 女娲的形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是对当时“五四精
18、神”的一种具体展示,它给予人们真实动人的鼓舞力量。C. 女娲为人类炼石补天,到热闹处去寻石头,有些人看见又是冷笑,又是痛骂,还咬女娲的手,揭露了人类自私、狭隘的一面。D. 文中写女娲炼石补天疲惫不堪,甚至最后劳累而死,体现了女娲为人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大光辉形象5. 请概括小说中女娲的形象特点,并谈谈小说是如何塑造女娲形象的。6. 鲁迅先生的小说主题深刻而丰富,他能洞察并揭示社会、人性最深刻的东西,让人警醒。你能从文中读出哪些丰富的主题?请结合小说分析。【答案】4. A 5. 形象特点:勤劳、善良,具有担当和献身精神的人类圣母形象。塑造方法:正面描写,主要通过对女娲的动作、心理等的具体描写
19、塑造人物形象。环境烘托,文中炼石补天时和补天成果后的景物描写都烘托了女娲的形象。小人物的衬托,通过人类的渺小、脆弱、昧、自私衬托女娲形象的高大。 6. 赞美了女娲勤劳、善良的品质和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精神。批判了民众的愚昧、自私、忘恩负义。通过揭示民众的愚昧、自私,表现出女娲的孤独、无人理解,表达了对奉献者的同情。对封建帝王妄求长生的荒诞行为的讽刺对反动统治者贪天之功,窃夺政权,霸占历史话语权的批判。【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A项,“现实主义风格”错,小说
20、情节充满想象力,是浪漫主义风格。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把握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分析塑造人物,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形象特点:“伊已经打定了修补起来再说的主意了”“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当初本想用和
21、天一色的纯青石的,然而地上没有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养回了力气,再来罢伊自己想”“这时候,伊以自己用尽了自己一切的躯壳,便在这中间躺倒,而且不再呼吸了”等句子可以看出女娲勤劳、善良,具有献身精神(担当)的人类圣母形象。正面描写:“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女娲圆睁了眼睛,好容易才省悟到这便是自己先前所做的小东西-先前用泥造的人”“伊无法可想的向四处看,便看见有一队巨鳌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由得喜出望外了,立刻将那些山都搁在他们的脊梁上,嘱咐道:给我驼到平稳点的地方去罢”“伊
22、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等。侧面烘托:环境烘托方面,“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格外的娇嫩。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小人物烘托方面,“上真救命一个脸的下半截长着白毛的昂了头,一面呕吐,一面断断续续的说,救命臣等是学仙的。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现在幸而遇到上真请救蚁命并赐仙
23、药”“有时到热闹处所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伊于是只好掺些白石”“有一日,天气很寒冷,却听到一点喧嚣,那是禁军终于杀到了。他们左边一柄黄斧头,右边一柄黑斧头,后面一柄极大极古的大纛,躲躲闪闪的攻到女娲死尸的旁边,却并不见有什么动静。他们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他们检选这些事是很伶俐的”。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都烘托了女娲的形象;小人物的衬托,通过人类的渺小、脆弱、愚昧、自私衬托女娲形象的高大。【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和把握主旨的能力。文本主题需要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情节发展,把握时代背景和环境描写,理解小说标题和整体思想等进行分
24、析概括。女娲是一个勤劳、善良,具有献身精神(担当)的人类圣母形象,在天地分崩之时,凭借一己之力炼石补天,救助渺小的人类,从女娲的角度,作者赞扬了女娲的努力实干、赈济天下苍生的品质,赞美了女娲勤劳、善良的品质和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遇到危难时,民众去向女娲求救,在女娲补天时却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在女娲补天逝世后,民众“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他们检选这些事是很伶俐的”,批判了民众的愚昧、自私、忘恩负义,从“小人”们的角度来看,作者讽刺了自私自利的修仙者,对现实漠不关心的“包布”小人,以及满口仁义道德的虚伪之人。同时,本文通过民众的行为,表现出
25、女娲炼石补天时的孤独、无人理解,表达了作者对奉献者的同情。言之成理即可。【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若问的只是“特点”,则略等同于形象特点。步骤二: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者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后月
26、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
27、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
28、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29、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
30、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节选自汉书李广苏武传)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宜皆降之 降:使投降B. 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肥沃C.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收藏D 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穷:贫困8. 下列对文中及出处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通史,作者班固,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B. 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后土
31、被奉为社神。中国古代有“皇天后土”的说法。C. 汉节,使臣所持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苏武“杖汉节牧羊”体现出对国家的忠贞不渝。正由于使臣持节,故此“使节”联称,延用至今。D. 阳陵,县名,因县东有阳陵故名,阳陵是汉景帝的陵园。古代帝王的墓叫陵,圣人的墓叫林,贵族、有身份的人的墓叫冢。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B.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C.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
32、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D.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当虞常等七十余人准备行动时,中间有人告密,于是单于的子弟调集部队围剿了谋反的虞常等人,缑王等人战死,虞常被活捉。B. 单于让卫律审理虞常等人谋反案,并让卫律把受牵连的汉使苏武等人招来接受审判。苏武认为这样会给国家带来耻辱,于是举起佩刀自杀。C. 卫律投降后,匈奴给他荣华富贵,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说苏武,苏武却毫不动摇,怒斥卫律。卫律益发
33、想让苏武投降,于是把苏武囚禁起来,关在大地窖里面,断供饮食。D. 李陵劝苏武投降的理由有三个:一是苏武的大哥和弟弟皆无辜而死,母亲已去世,妻子改嫁,儿女生死不明;二是人生苦短,不必自苦如此;三是朝廷法令无常,朝臣安危难料,皇帝不值得效忠。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答案】7. D 8. A 9. B 10. C 11. (1)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我要见你干什么?(2)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解析】【7题详解】
3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D项,穷:失意。穷厄:陷于困境。句意:丁令部落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困顿。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通史”错,汉书是断代史。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
35、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句子的大意是: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功德”是“亡”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位列将”“爵通侯”是两个主谓结构的短语,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
36、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C项,“卫律益发想让苏武投降”错,原文“单于愈益欲降之”,是说单于益发想让苏武投降。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畔,通“叛”,背叛;何以为,固定结构,为什么呢?(2)空,白白地;信义安所见,宾语前置,信义
37、表现在哪里。【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
38、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参考译文: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
39、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敲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苏武的伤
40、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
41、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独匈奴未受惩罚。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
42、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另外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掘野鼠、收草实来吃。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擅长结网和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部落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
43、入穷困。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
44、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
45、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声声慢秋声蒋捷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
46、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彩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注蒋捷:宋末元初词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后,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本词作于宋亡之后。二十五点:指更点。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所以叫更点。丽谯:华丽的高楼。蛩:俗名蟋蟀。12.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词通篇咏秋声,由“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十个“声”字,以“声”字为韵,一韵到底,层层铺叙,谱写了一曲悲凉凄婉的交响曲。B. “黄花”即“黄菊”,开头三句点明这
47、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深秋时节,“凄凉”是把词中各种声音串联起来的线索。C. 下片“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用时间的悄然流逝和军营中人马骚动暗示了有外敌人侵,国家战事紧急的现状。D.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彩哝、多少蛩声”,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秋虫伴着那捣衣的女子整夜“碎哝哝”地诉着愁,曲折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愁苦。13. 本词以秋夜中的数种声音入笔,意味独特。词人以秋声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心声?请联系全词概括并分析。【答案】12. C 13. 对故友亲人的思念。故人不在,思念中恍惚错把“檐玲声”当成故人腰间的佩玉声;邻家未熄的灯火处又传来捣衣声,砧声入耳勾起对亲人的思念。对故国家园的难忘。时
48、值秋日,北雁南飞,“雁声”悲切,横空而过,引起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对国家灭亡的伤痛。秋夜漫漫难捱直至曙光渐现,“豆雨声、风声、更声、铃声、彩角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这些凄凉秋声,声声入耳,层层紧逼,特别是“彩角声”、“胡笳声”更是刺耳惊心,亡国之痛无处诉说。【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
49、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暗示了有外敌人侵,国家战事紧急的现状”理解错误,这些声音表明,元朝已经统治了全国,暗示了国破家亡。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首先分析题干“词人以秋声写出
50、了自己的心声”,其实就是分析情感。回答此题,抓住意象及其特点是关键。这首词写了“雨声”“风声”“更鼓声”“檐铃声”“彩角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等九种“秋声”。把“檐铃声”想象成故人腰间的佩玉声,是通过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砧声”,邻家未熄的灯火处又传来捣衣声,砧声代表对亲人的思念;“彩角声”“笳声”,代表战乱,结合注解可推知词人所表达的是亡国之痛,这些征战之声写出了时代动乱的局势,勾起了自己的亡国之痛;“雁声”,如要把愁绪分一半给“雁声”,时值秋日,北雁南飞,“雁声”悲切,横空而过,“雁声”引起了对故国的怀念,是通过拟人表达亡国之苦无处诉说的凄凉,借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等。【点睛
51、】正确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感情,首先要求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其次要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和词性,有时还要注意词句的修辞。一般的解题思路:1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2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3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直抒胸臆,化繁为简,用“_,_”浓缩了诗人晚年所有的凄苦、孤独和无奈。(2)辛弃疾登上北固亭,赞叹刘裕北伐时叱咤风云、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赫赫
52、战功的诗句是:“_,_”。(3)苏轼在赤壁神游故国,想想周瑜,看看自己,不由发出了“_,_”的叹息,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却早已年华逝去的伤感。(4)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公而忘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他向自己的门客解释说:“_,_”,后世的范仲淹也表达过这种高尚的情怀。(5)柳永在雨霖铃中用“_,_”感慨深秋季节自己和恋人分别时的悲苦,并在俯仰古今中,写出了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答案】 (1). 这次第 (2). 怎一个愁字了得 (3). 金戈铁马 (4). 气吞万里如虎 (5). 多情应笑我 (6). 早生华发 (7). 吾所以为此者 (8).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9). 多情自古伤离
53、别 (10).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情景默写,作答时注意认真审题,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第、得、戈、华、那、堪”等字。【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与文化常识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只有
54、一个错误的一组是( )A. 提(d)防 供(gng)给 亲眷(jun) 鹬(y)蚌相争B. 罪愆(qin) 埋(mi)怨 驽(n)马 莼(chn)鲈之思C. 属(zh)文 煞(sh)尾 逾侈(ch) 鳏(gun)寡孤独D. 阏(yn)氏 倨(j)傲 盗跖(zh) 古陌(bi)荒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识记字音要讲究方法。1.据义定音,古人认为“音生于义,义著于形”,也就是所谓的音义相关原则。对多音字来说,往往是由于同一个字有了不同的意义才有了不同的读音,所以我们应在把握字义的基础上来认定多音字的读音。2.词性定音。有许多多音字在不同的词性中
55、有不同的读音,因此根据意义和词性来确定读音是辨析多音字读音的一种重要方法。3.语体辨音。有许多多音字在书面语体中可能是一种读音(这时它往往作为复音词的词素存在),在口语语体中可能是另一读音(这时它往往是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词存在)。4.抓住“另类”。另类之一是古汉语的遗留,这在成语中表现明显。另类之二是不少多音字存在某一读音少而另一读音多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记少不记多”的简便记忆法。识记字音,平时一定要注意分类归纳,反复记忆。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只有一个错误的一组”。A项,全部正确。B项,“埋”应读作“
56、mn”;“驽”应读作“n”。C项,“煞”应读作“sh”。D项,“倨”应读作“j”;“陌”应读作“m”故选C。16.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A. 萧瑟 参差 叠巘 残羹冷灸B. 蝥贼 凝噎 遥岑 苌虹化碧C. 螺髻 恓徨 维幄 一蓑烟雨D. 暮蔼 发掘 料峭 理尚往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辨析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字形的能力。首先要注意以下两点:1.辨识错别字的前提是自己不写错字或尽量少写错别字,平时错别字连篇却要看出别人有没有写错字,是办不到的;2.平时写字写文章要认真对待,注意辨识容易混淆的音近字、形近字,通过辨识字词的意义去辨识字形,不要想当然,不要养成随手
57、写错,一错再错的坏习惯。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字义、字音、语境来辨析汉字是否书写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A项,“残羹冷灸”应写作“残羹冷炙”;B项,“蝥贼”应写作“蟊贼”,“苌虹化碧”应写作“苌弘化碧”;C项,“恓徨”应写作“恓惶”,“维幄”应写作“帷幄”;D项,“暮蔼”应写作“暮霭”,“理尚往来”应写作“礼尚往来”。故选A。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B. 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
58、。C.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D. 画家能否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解答此类题目,应先采用语感直觉法,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采用结构分析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此外可再辅以类比法或逻辑分析法进行判断。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A项
59、,“经历任务”搭配不当,应该为“执行任务”;“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定语语序不当,应为“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B项,“通过作为参照”搭配不当,应改为“把作为参照”;“获得方向”搭配不当,应改为“辨别方向”。D项,“能否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可将“能否”删掉。故选C。1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翻译家,主要著作有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晚年被尊称为“美学老人”。B.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曲四大家之一。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一楔子。C.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
60、、左冯翊、右扶风),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在今西安附近。D. 六艺,一指古代儒家要求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还有一种说法指六经,也有将诗经风、雅、颂、赋、比、兴称六艺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与此处说的“六艺”不同。故选D。1
61、9.下列填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 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 的手法,将显隐明暗组合起来,北极的天幕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 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纷至沓来的游客。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 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A. 不绝如缕 出神入化 名闻遐迩 坚贞不屈B. 不绝如缕 鬼斧神工 名噪一时 坚贞不屈C. 源源不断 鬼斧神工 名噪一时 坚定不移D. 源源不断 出神入化 名闻遐迩 坚定不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62、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此题题干要求“下列填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依据语境,所填成语前面的词语“科学数据”可知,需要一“连续不断”之意的成语,无“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之意,故句应填“源源不断”。据此可排除AB两项。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
63、达到的。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若从语意的角度考虑,这两个成语都合语境,但从搭配的角度考虑,“鬼斧神工”不适合做修饰成分,此成语适合做谓语,故此处填“出神入化”更合适。名闻遐迩: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此成语侧重于“名声在各地都很大”。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此成语侧重于“某一时期名声传扬”。依据语境“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 的观光胜地”可知,句子语意强调瓦尔登湖在各地都有名声,不是某一时期,故应填“闻名遐迩”。坚贞不屈:意志坚定,决不屈服。此成语侧重“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侧重“不改变自己的想法”。依据语境,“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
64、对美好梦想没有 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可知,此处语意强调“稳定坚强,毫不动摇的想法”,故应填“坚定不移”。故选D。20.阅读下面小故事,完成后面的问题。主人宴请四位客人,开宴时间已过,到了三位,有一人未到。主人有点急:“怎么搞的,该来的还不来?”听了这话,其中一位客人心想:“该来的没来,那么我可能是不该来的吧。”于是起身告辞而去。主人很后悔自己说错了话,忙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位客人心想:“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走了,看来我是该走的。”也告辞而去。剩下的那位看主人很尴尬,就好意劝他:“以后说话要注意些,不要让大家会错意了。”主人辩解道:“我又没说他们!”那位一听这话,马上面红耳
65、赤,心想:“没说他们!那就是说我了!”于是离席而去。主人因为不会说话,得罪了所有客人。请你按下面的要求把主人的话修改一下,使之符合主人的意思又不使客人会错意。“该来的还不来”的“的”改为_;“不该走的又走了”句中去掉_字就可以了;“我又没说他们”改为“_。”【答案】 (1). “该来的还不来”的“的”改为“了”; (2). “不该走的又走了”句中去掉“的”字就可以了; (3). “我又没说他们”改为“我不是这个意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文体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
66、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核的是一词多义现象,放置到病句题里属于表意不明产生歧义。说话有说话的技巧,假如出口不够谨慎,没有顾虑到听者的立场,就很容易在无意中伤害别人,而产生一些不必要误会。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就是这个道理。(1)“该来的”表达上有歧义,可以是没来的那个人,也可以是已经来的人,文段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产生了歧义,若把 “的”改为“了”则消除歧义。时间上应该到,还没有到。(2)“不该走的”表达上也有歧义,说话者表达的意思是这个人不应该走,而坐在那里的人理解的意思是那个人不该走,我应该走。去掉“的”就可以消除歧义,他(走的那个)不应该走。(3)“我又没说他们”言外之意是我
67、没说走的那俩人,而在座的却想到,没说他们,那说的就是“我”了,从而产生了歧义和误会,改为“我不是这个意思”就可以消除误解。21.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引出甲、乙两方辩题。要求:双方辩题语言要简洁,具有可辩性,各不超过10字。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景:一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向另一面墙壁荡过去,在将要接近那面墙壁的那一刹那,它掉了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甲说:“可敬的蜘蛛,你怎么那么自信而执着!我是人,难道不如一只蜘蛛吗?我要振作起来!”乙说:“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变一下爬行的方向,就可以成功。我是人,不是
68、蜘蛛,我要重新选择方向!”(1)甲方辩论题目:(2)乙方辩论题目:【答案】甲方:面对挫折要坚持不懈 乙方:面对挫折要重新选择(大意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回答问题时,注意:甲方要从面对挫折自信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着眼,乙方要从面对失败不应一意孤行,而要重新改变行动策略的角度着眼。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2.下面是鲁迅祝福中的情节。请用三段论的形式写出四叔是如何认定祥林嫂是谬种的。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
69、见是一个谬种!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答案】好人不会选择在祝福这么重要的日子里死掉。祥林嫂偏偏要在祝福这一天死去。可见祥林嫂不是好人,是一个谬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指定形式改写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表达运用E级。本题要求以“三段论”的形式进行逻辑推理。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实际上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读所给文段,理解内容,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根据三段论的结构形式,抓住关键词语,梳理出与之对应的语句;最后按要求整理出所写语句
70、。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推理的结论应是“祥林嫂是谬种”。“谬种”是詈词,指坏东西、坏蛋。然后,阅读并分析所给文段。解答四叔认定祥林嫂是谬种的原因,关键是理解“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中“这”的指代内容,即“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结合祝福原文的内容可知,文段中“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指的是祥林嫂死的事。“这时候”指的是“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日。四叔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里,认为好人是不会选这一天死的,这是一般性的原则,作为大前提;而祥林嫂不早不迟偏死在祝福日,这是特殊化的小前提;所以四叔才得出“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的结论。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对应写出
71、正确语句即可。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瓣花代表一个梦想,每根刺昭示一种现实。阿尔弗雷德德缪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习近平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例文为梦想而奋斗梦想如同玫瑰花瓣,若想让梦想之花如夏花般绚烂绽放,唯有奋斗。但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故只有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方能化茧成蝶。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都怀有梦想,为达理想奋斗不止。越王勾践为实现富国大业甘为阶下囚。他的忍
72、辱负重、卧薪尝胆,是朝着目标奋进的最震撼人心的宣言。一个人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在奋斗的过程中不经过挫折,不花费较大的功夫是不可能成功的。艰难困苦甚至失败打击固然会留下难以忍受的痛楚;但也正是在这种痛楚才孕育出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海伦凯勒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悲惨而伟大的在命运的戏弄下,她并不甘心被阻挠,奋力拼搏,她挑战了生命的极限,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尽管这一路经历了千辛万苦。安徽省的无臂学生代军颂,用行动书写着自已的传奇。当月光还未归去的时候,他就凭着自已的毅力踏上了去学校的路。他几年如一日的刻苦学习,也挺过了高考。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手臂的人怎么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那种无奈至极的生活是无法用
73、文字所描述的,即使他心中拥有着坚定的大学梦,付出此常人百倍的努力,可能还会不及常人,毕竟不是每个残疾人都能成为霍金的,但却可以在成为史铁生。这些足以说明: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通过艰苦奋斗拼搏出来的。理想的阶梯属于不懈奋斗、迎难而上的人!相信奋斗的力量,因为奋斗可以改变命运,奋斗可以实现梦想!故我们可以说,奋斗是人身处逆境,面对考验时的时候的一种拼搏精神,是人的一种可贵品质。奋斗中的挫折才能塑造崇高的灵魂,磨砺坚强的意志。而那些人生无挫折的人们,面对彩灯闪烁的世界时便会迷惘,在葡萄美洒夜光杯中陶醉,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堕落。无法再想触摸诗的轮廓,手心的雪花不会含苞欲放,梦想的枝头也不会缀满星
74、光,朝霞从此褪色,人生从此黯淡。于是懂得,奋斗中的挫折是对我们人生最好的礼物,这也是一份永恒的礼物,不会因斗转星移而磨损其棱角,也不会因暮鼓晨钟而侵蚀其光泽,它会存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给我们以奋斗的动力。【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个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则名言构成,对于由两句名言构成的材料,材料的意思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相反的。对于相同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同法;对于相反意思的名言,我们要用求异法。此题两则名言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考生立意时可选择每一则名言立意,也可选择它们的共性立意。写好这道题,要对所给的材料进行思考。梳理其关键词“梦想”“现实”“奋斗”“挫
75、折”,对这些词语进行分析、组合,从而提出广大青年在青春时代,要敢于面对生活,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又要有奋斗的情怀,即使在奋斗的路上有坎坷挫折,也永不言败。解读名言警句:第一则名言蕴含着一个关系性话题:梦想与现实。材料用花瓣和花刺来比喻梦想和现实的关系,引发我们的深刻思考。第二则名言是习近平深情寄语青年的名言,“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告诫青年奋斗会有诸多困难,青年要学会面对现实,要树立“自找苦吃”的想法,要不怕坎坷挫折。这样才能在荆棘坎坷中砥砺前行;“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同时也勉励青年要“志存高远,循序自然”,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
76、弄潮儿。当沉下去时,决不沉沦;当浮上来时,更不轻浮!选择立意角度:第一则中“生活如同一朵玫瑰”,缪塞用玫瑰比喻生活。他之所以把生活比作玫瑰,那是因为他认为生活中有梦想,有现实;梦想像玫瑰花瓣,现实如玫瑰花刺。因此,作如下立意:既要有梦想又要立足现实(依托现实)。若抓住“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这句,可侧重“梦想”,作如下立意:让梦想照亮(改变)现实,要知道越是现实如刺,越需要有梦想来激励自己指引自己。或者说,现实难免让人沉沦,只有心怀梦想,才能拥有一个美丽人生。若抓住“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 这句,可侧重“现实”,作如下立意:立足现实或依托现实,才能实现梦想。梦想再美好,如不立足现实,梦想只能是
77、镜中花,水中月。或者说,人只有经受严峻现实的考验,才能开出最美的人生之华。也可作如下立意:对生活要有一个豁达乐观的心态;人类要学会自省,要有自我批判的精神。若选第二则,则可作如下立意:青年奋斗会有诸多困难,青年要学会面对现实,要树立“自找苦吃”的想法,在奋斗的路上虽有坎坷,也要披荆斩棘,永不言败。若从两则名言的共性立意,则可作如下立意: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奋斗者,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但奋斗更需要有战胜坎坷和挫折的勇气。作文立意:1.既要有梦想,又要立足现实。2.青年奋斗会有诸多困难,青年要学会面对现实,要树立“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在荆棘坎坷中砥砺前行。3.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
78、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4.理想的阶梯属于不懈奋斗、迎难而上的人!5.相信奋斗力量,因为奋斗可以改变命运,奋斗可以实现梦想!作文结构示例:作文标题:“为梦想而奋斗”,标题就是作文的观点。文章第一段:引用材料,后开门见山提出作文观点。“但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故只有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方能化茧成蝶”。(提出观点)文章第二段:进一步不阐释观点,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进一步阐释观点)文章第三段: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列举外国例证,举例论证分析“个人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在奋斗的过程中不经过挫折,不花费较大的功夫是不可能成功的”。(分析问题)文章第四段:站在现实的高
79、度,列举身边的例子,进一步分析论述,(继续分析问题)文章第五段:对上文进行总结,使文章结构紧凑。有说服力。文章第六段:进一步升华主题,总结“奋斗是人身处逆境,面对考验时的时候的一种拼搏精神,是人的一种可贵品质”。此文段给人此文立意高远之感。震撼人心。文章的结尾:再次点明观点,既照应标题和开头,又扣住了主题,又展现了写作者的才情。作文素材积累:1.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2.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将激情定。3.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
80、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4.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5.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6.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7.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8.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而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则可能是青年顶过压力、发
81、展成才的重要支点。9.青年要顺利成长成才,就像幼苗需要精心培育,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10.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1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12.俞洪敏也有自己的梦想,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他两次高考失败,但他并没有气馁,奋力拼搏,从失败中反弹回来,终于,高考三年,梦圆北大。13.一位好心的老人,在草地上看到一只蝴蝶蛹,
82、便把它带回家精心保护起来。过了几天,蛹里的幼蝶拱破了一道缝,可挣扎了很久总出不来,老人急了,便为他做了个“手术”,用剪刀将蛹剪开,帮助蝶蜕壳而出,蝶是出来了,但幼蝶是病态的,翅膀干瘪无力,总也飞不起来,不久就夭折了。这时,老人才明白,原来幼蝶必须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直到双翅足够强壮是,才能破茧而出,这是它生命的一个过程,缺少了这个过程,它就丧失了生命力。14.人生就像蝶一样,要经过努力奋斗才能破茧而出,只有在失败和挫折中把羽翼练得坚硬了、丰满了才能向着梦想展翅高飞。古今中外奋斗拼搏、勤学苦读的例子枚不胜举: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夜读、司马光警枕励志、孔夫子韦编三绝。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身受宫刑、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完成了千古史记,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