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2429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士人的担当古代的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分工”和“职业身份”。所谓“士农工商”,农是庄稼人,工是手艺人,商是生意人,士是读书人。要求最严的时候,士人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外,不能从事别的行业。当然,躬耕于陇亩,是可以的。但耕是副业,读是主业。耕读为本,是因为国家重农;诗书传家,才是命脉所系。亲自到地里耕种,带有“体验生活”的性质。所以,士人可以不耕,不能不读。开作坊,做生意,就更不行了

2、。读书做官,则理所当然。做官以后,也还要读书,有的还写写诗,做做学问。这就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其中的“优”是优裕的意思,即做官轻松自如,就做点学问;治学精力过剩,就当当官员。这是古代士人的最佳状态。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典型的士大夫。这样的人,今天恐怕不多。今天受过高等教育者,即广义的知识分子,其实未必都读书。教科书当然是要读的,但那叫“学习”或“上课”,不叫“读书”。毕业以后,也未必都要做官,更很少有人再去务农。读书,则只是他们业余爱好。因此,我们很难从职业、身份,来认定谁属于士,谁不属于士。实际上,士或士人在古代,既是一种“职业身份”,又是一种“文化精神”。狭义的知识分子,则是士人

3、精神的再传承。因此,这里所说的士人,也包括其他,都是指某种精神类型、气质类型或人格类型,甚至只是一种“文化符号”。比如梅兰芳,职业虽是艺人,却不但成就极高,更在抗战时期,表现出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气质。因此,文化界普遍视他为士人,尊称为梅先生。士人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是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为有风骨;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可杀不可辱,是为有气节;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是为有担当。担当是广义的,包括“好汉做事好汉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有此一条,即可无愧为“士”。但严格意义上的“士”,还得有“天下之担当”。这种担当,古之士人,一般都有。但如果是“国士”,则“

4、必须有”。刘备寄居刘表时,就曾当面痛斥一个名叫许汜的人,说他明知天下大乱、国难当头,却居然“求田问舍,言无可采”,真是徒有国士之名,当为士林不齿。可见古人心目中的国士,必须能够“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至于“无双国士”,则恐怕只有像诸葛亮那样才行。可惜这样一位难得的士人,却被三国演义歪曲为自命清高、忸怩作态的酸腐文人,做够了秀才出山,实在让人忍无可忍。诗人和学人,则可以不必有此担当。真正的诗人,当然也都是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他们的作品,也一定是人民的心声。但这是“反映”,不是“担当”。同样,学人也可以撰写时评,发表政见,以天下为己任。但这时,他已经是士人了。或者说,是具有士人精神的学人。纯粹

5、的学人,完全可以“两耳不闻天下事”。正如纯粹的诗人,天下和国家,是可以管,也可以不管的。只要为社会和人类,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和艺术作品,就是真正的学人和诗人。(选自易中天斯文: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士人读书做官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做官以后,也还是读书,有的还要写诗作赋,做做学问,这就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B. 士人可以不耕,但不能不读,但耕是副业,读是主业。亲自到地里耕种,带有“体验生活”的性质,读书传家,才是其命脉所系。C. 古代士人原本是一种“社会分工”和“职业身份”,他们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之外

6、,除躬耕外绝不能从事别的行业。D. 古代士人的最佳状态是如果做官轻松自如,就做点学问;如果治学精力过剩,就做做官员,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典型的士大夫。2. 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符合“士人的担当”的一项是( )A.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自南阳出山之后,南征北战,终其一生,为辅佐蜀主刘备、后主刘禅父子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官职,归隐田园,乐享闲适隐逸的生活,创作的大量质朴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歌。C. 刘备寄居刘表时,当面痛斥一个名叫许汜的人,说他明知天下大乱国难当头,却居然“求田问舍,言不可采”,徒有国士之名。D. 武松得知千方百计杀害自己的蒋门神

7、和张都监之后,就直奔张府,怒杀狗官,蘸血在墙上写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毕业以后未必都要做官,更很少有人再去务农,读书只是他们业余爱好,很难认定谁属于士,谁不属于士。B. 梅兰芳作为一名职业艺人,凭借艺术上的极高成就和在抗战时期传统士大夫精神气质的表现,被文化界普遍视为士人,备受尊重。C.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可杀不可辱,始终仁以为己任,这就是士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D. 真正的诗人和纯粹的学人应该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其诗歌创作和时评撰写,都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作品。

8、【答案】1. C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绝不能从事别的行业”表述不当,原文是“要求最严格的时候,士人不能从事别的行业”。出题人设置的干扰项是以偏概全。故选C。【2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B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官职,归隐田园,乐享闲适隐逸的生活,创作的大量质朴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歌。”这个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但是依据原文判断,陶渊明创造的诗歌只是他的隐逸生活的“反映”,不符合“士人的担当”的内容。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项张冠李戴,原文为“诗

9、人和学人,则可以不必有此担当。”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也一定是人民的心声,但这是“反映”,而不是“担当”。纯粹的学人,完全可以“两耳不闻天下事”。故选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石魂杨建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山上随意滚下的一块石子,六爷看了,都像遇见宝贝似的,原本无神的眼睛便慢慢放出光来,那张打满皱纹的脸上,就像菊花瓣一样舒展开来。他近摸摸,远瞧瞧,左量量,右敲敲。不几日,那石头就不是石头了,变成了谁家摆放着的器物石磨、石磙、石臼、石杵、石猪槽。古朴,粗粝,简陋。六爷人很怪,别家工匠上门,得有酒伺候,他不喝人家一滴,就开工前,用一小盏酒,

10、恭恭敬敬浇在那块要开凿的石头上。我问:“六爷,您自己咋不喝呀?”六爷不理睬我。别家工匠打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好再雇他上门,六爷不这样,人家不小心碰坏一个角,六爷会咕哝你半天。我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再使您的手艺嘛!六爷还是不理睬。人怪,做出的东西就特别。石臼本是方形或圆形的,六爷却打造成树杈筑鸟窝形状,就是那简陋粗重的石磙,六爷也会在两头刻上飞禽走兽。只是这些雕刻的线条太粗糙,造型也粗劣,在我看来有点不伦不类。有一回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儿有何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浆呀。”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瞧我。六爷因有了这一门手艺,村上无论长幼

11、,见着都会打心眼儿里敬着叫声“六爷”,那时候村里人穷,家用的器物,尽是木匠做的,篾匠打的,石匠凿的。六爷的活儿,一年到头就满满的了。再忙,六爷也不会为赶工把活儿做粗了,我每回看到他,他都是满身尘土,石雕般的脸上滚着大颗的汗珠,不紧不慢地凿着,磨着。那姿势,曾经让我很是着迷。村主任看六爷手头活儿多,忙不过来,就劝他收个徒弟,六爷也不想让手艺断在自己手里,就收了一个。那徒弟脑门活络,在入了门道那会儿,东家里来了一个看风水的先生,六爷的徒弟看那风水先生耍耍嘴皮子就来钱,就问风水先生收不收徒弟呀,第二天,六爷就让徒弟收拾东西走人了。六爷从此再也没有收过徒弟。手上凿出这么多的石具,他已经很知足。村人们一

12、边捣臼一边拉呱儿的场景,会让六爷露出孩子般的笑。六爷从十八岁开始学艺,锤子凿子的跟了他五十年,没停歇过一天。就是到了花锤举不高钢钎拿不住的岁数,也没有歇手的打算。只是,六爷觉得请他的东家越来越少了,他凿的东西越来越没用场了,村里丢弃的石具也越来越多了。“你六爷是不是不中用了?”六爷抬起无神呆滞的双眼,这样问我,有好多次。那时,我常常看到六爷站在石器旁,那些有的被置于阴暗的旮旯儿,任灰尘飞落,有的被弃于屋檐甚至露天处,凭风吹日晒,他时而深情抚触,时而愣愣发呆。好些年过去,六爷都这个样子。那一年,村里开始有古董贩子走动,有人竟盯上六爷凿的那些笨家伙,有的人家还真拿它卖了钱。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13、六爷知道有人在卖他凿的石器,跳也似的扛上把锄头,横立村口,怒目圆睁,就是不放古董贩子出村,弄得买卖两家都下不了台。我看了这架势,就劝六爷:“六爷,让他们拉走吧!好歹也有人当宝贝疙瘩藏着,总比让人敲了当墙脚石好呀!”六爷这才极不情愿地挪开身子。随着最后一件石器被运出村去,六爷就大病一场,躺在床上半月起不了身。我六奶奶抹着泪说:“这老头,这关怕是挺不过去了!”病了多天的六爷,忽一日猛地从床上一弹而起,搬出他那已经锈迹斑斑的钎锤,上了南山石场。我六奶奶满脸惊慌:“这老头莫非是石魂附身了?”村里人也惊奇不解:“六爷这是要干啥去呀?”几天后,我上山来到石场里,看到六爷正在夕阳的余晖下,神情肃穆地挥锤凿石

14、。他那躬身举锤凿石的姿势,在余晖里投下个硕大而凝重的身影。我在远处默默地看了好一会儿,我想,如果能把六爷这个造型凝固下来,那也是一件绝好的石艺品啊!十天以后,大伙儿没见到他下山来,上山寻找时,见到六爷安然地伏倒在他那尊石雕上。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未到跟前,我就被那尊石雕惊住了,六爷雕刻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余晖下,心无旁骛挥锤雕出的造型!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标题“石魂”虽然语言简洁,但震撼读者心灵。一个“石”字表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个“魂”字则体现了主人公醉心于石艺的献身精神。B. 小说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15、手法塑造了一位传统匠人的典型形象,生动表现出人物性格的独特神韵。C. 小说中以别的工匠与六爷进行对比,别的工匠得有酒伺候,且打的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但六爷完全相反,从而衬托了六爷的高尚品质。D. 小说中写“我”多次与六爷进行对话,但他对“我”所说的话总是不予理会,这体现了六爷的个性古怪偏执,令人难以亲近。5. 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小说的结尾意蕴丰富,试结合全文进行探究。【答案】4. D 5. “我”是小说的线索,通过“我”将六爷给人凿石、痛心石器被弃被卖、为自己凿石像等情节串联起来,使情节集中紧凑。“我”是六爷人生际遇的的见证者,“我”的叙述增强了小说故事情节的真实

16、性。“我”的见闻、感受,烘托六爷精湛的技艺和淳朴高尚的品质,凸显了六爷对石艺的痴迷和献身精神,深化小说的主旨。 6. 小说结尾通过写“我”看到六爷雕刻的自我形象时的震撼,来表现对六爷毕生追求石刻艺术的敬佩之情。小说结尾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心无旁骛挥锤雕凿的造型,正是六爷对石艺喜爱甚至痴迷的表现,凸显六爷对石刻艺术的执著。结尾未完成的石雕体现作者对传承传统工艺的呼唤,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深化小说的主旨。【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

17、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表现了六爷个性偏执、难以亲近的性格特点”错误。结合“我问:六爷,您自己咋不喝呀?六爷不理睬我”“我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使您的手艺嘛!六爷还是不理睬”“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有何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浆呀。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瞧我”等分析,主要是表现了六爷高贵的品质和精湛的技艺。故选D。【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从小说结构、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来分析,常见的思考角度有: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贯穿全文,

18、作为线索;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次要人物如果是“我”,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结合我和六爷的对话,以及文末我见证的六爷的石雕等分析,“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串联文本的故事情节,使行文更紧凑。结合“我问:六爷,您自己咋不喝呀?六爷不理睬我”“我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使您的手藝嘛!六爷还是不理睬”“有一回,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有何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浆呀。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瞧我”等分析,以我和六爷的对话,表现六爷的淳朴和对石头雕刻的痴迷,精益求精等。结合“我常常看到六爷站在石器旁,那些有的被置于阴暗的旮旯,任灰尘飞落,有的被弃于屋檐甚至露天

19、外,凭风吹日晒,他时而深情抚触,时而愣愣发呆。好些年过去,六爷都这个样子”“我看了这架式,就劝六爷:六爷,让他们拉走吧!好歹也有人当宝贝疙瘩藏着,总比让人敲了当墙脚石好呀!六爷这才极不情愿地挪开身子”“我上山看到那凸凹不平的石场里,六爷正在夕阳的余辉下,神情肃穆地在挥锤凿石。六爷赤着上身,那古铜色的皮肤在夕阳下油亮油亮的”“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未到跟前,我就被那尊石刻惊住了,六爷雕刻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余辉下,心无旁鹜挥锤雕凿的造型”等分析,“我”见证石刻手艺的衰落,见证了六爷的失落,“我”看见那尊“六爷”石雕,凸显了六爷对石艺的痴迷和献身精神,深化小说的主旨。

20、【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小说结尾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联系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结合“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余辉下,心无旁鹜挥锤雕凿的造型”分析,正是六爷对石艺喜爱甚至痴迷的表现,是六爷对传统工艺的传承。结合开头“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及标题“石魂”分析,照应开头及标题,使文章结构紧凑。结合文本后半部分内容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石雕技艺一步步在消退,渐渐淡出人们的视

21、野,六爷以这样的形式走完自己的人生,引发人们的思考,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如传承传统工艺、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手艺人等。“他在夕阳余辉下,心无旁骛挥锤雕凿的造型”,正是作者呼吁传承保护传统工艺的心声。【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

22、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二、古代诗文阅读(57分)(一)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本题共5小题,15分)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视为止,行为迟B. 虽然,每至于族C.

23、依乎天理,批大郤D. 未尝见全牛也【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A项,“行为”在文中为两个词,“行”意为“动作”,“为”是介词,意为“由于,因为”;今义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B项,“虽然”在文中是两个词,“虽”意为“虽然”,“然”是代词,意为“这样”;今义为转折连词。C项,“天理”在文中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指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D项,“未尝”意为“不

24、是”,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故选D。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中经首之会 会:节奏B.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C. 虽然,每至于族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D.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善:好的,锋利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D项,“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中“善”如解释为“好的”,在语法上是错误,此处的“善”为动词,通“缮”,擦拭。故选D。9.对下列句中“焉”

25、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斯天下之民至焉A. 用法相同,用法相同B. 用法相同,用法相同C. 与用法不同D. 用法全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中焉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焉”的用法,然后根据“焉”在句中的位置和“焉”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盘盘焉,囷囷焉”中“焉”是词尾,的样子;“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中“焉”是语气词;“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中“焉”是兼词,于此,在这里;“斯天下之民至焉”中“焉”是代词,这里。由此可

26、知,四个选项的判断中,只有C项的判断是正确的。故选C。10.对下列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覆压三百里,隔离天日”用了夸张的手法。B.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没有运用修辞手法。C.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B项,“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意思是每隔五步或十步,就有一座楼或阁,这里使用互文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亭台楼阁之多,可见

27、使用了修辞手法。故选B。1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B. 善哉!技盖至此乎!C.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D.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理解能力。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本题考查文言文里的通假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A项,向响;B项,盖盍;C项,善缮。故选D。【点睛】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

28、,“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

29、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出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底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乃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扰,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宜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来袝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之祭。震因言:“王制:“丧三

30、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褅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良,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九十四,有删改)【注释】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袝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做道者的牌位。明堂: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类的场所。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和社稷的典礼。褅:一种祭祀大典。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

31、/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量无状者/一切罢去/B. 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C. 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D. 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更/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擢”是古代官职升降用语之一。“擢”是由选拔而提升,表提升的还有拔、升

32、、迁等用语B. “社稷”中的“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C. 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尚书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D. “除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也先后不一。1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高宗,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B. 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C. 朱

33、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D. 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答案】12. B 13. C 14. C 15. (1)这时,虔州(很多)百姓做盗贼,皇上对这付事感到担忧,于是挑选优秀的太守前往虔州以安抚当地百姓。(2)(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国家恩典,授职为太子洗马

34、。【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断句完毕,再回读一遍审查。“则”“虽”常用在句子开头,“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是两个句子,中间需要停顿,排除CD项。根据句子特征看,“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量无状者”是定语后置句,“有贪量无状者”是后置定语,不能和前面内容断开,排除AD项。梳理文意,应该是:朱霞对皇上说:“如

35、果让当官的人康洁奉公而不侵扰百姓,那么百姓自然安定,即使引诱他们当盗贼,他们也不会当的。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就把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将他们)全部罢免。”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辨析。C项,“是我国古代阐释尚书的著作之一”理解有误。公羊传是我国

36、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之一。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即选“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C项,“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错,据文章可知,是让新太守到任后,让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替代本都及属县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故选C。【15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

37、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难点字多根据字形和语境推断,平时训练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以下关键词的解释:(1)是时,这时候;以为,以为;良太守,优秀的太守;慰抚,安抚。(2)诏书,特指皇帝的命令;特下,特地下达;拜,授予官职;郎中,官职名称,保留不译;寻,不久;除,授予官职;洗马,官职名称,不译。【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

38、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参考译文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政和年间应试考中进士,在州县任职时以廉洁著称。胡安国一见到他就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高宗,高宗征召他为司勋员外郎,朱震称病没有赴任。恰逢江西制置使赵鼎进入朝中担任参知政事,皇上向他询问当世的人才,赵鼎说:“臣所了解的朱震,学问渊深广博,清廉正直,恪守正道,在读书人中首屈一

39、指,如果让他担任讲读的职位,一定会对陛下有所裨益。”皇上于是下令召见朱震。朱震到了以后,皇上用易春秋的意旨来问他,朱震都用自己的所学来答对。皇上(听了之后)很高兴,提拔朱震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朱震于是上书说:“荆、襄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余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召集流落逃亡的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不超过三年,军粮就会自足自给。(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席卷黄河以南,这是以逸待劳。万无一失的计策。”(不久)朱震升任秘书少监兼御前侍讲。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百姓

40、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度州(很多)百姓做盗贼,皇上对这付事感到担忧,于是挑选优秀的太守前往度州以安抚当地百姓。在新太守将要赴任时,朱霞对皇上说:“如果让当官的人康洁奉公而不侵扰百姓,那么百姓自然安定,即使引诱他们当盗贼,他们也不会当的。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就把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将他们)全部罢免。听凭百姓自己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担任官职),有政绩的人加以优待莫励。”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按照先例,皇上正逢丧期不能参加祭祀庙堂的礼节。当时徽宗的灵位还没有归祭祖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皇

41、上举行明堂祭祀。朱震于是上书说:“王制中说:(天子)居丧时三年内不举行祭礼,(期间)只有祭祀天地和社稷可以在服丧期间参加行祭。春秋上写着:夏五月乙西这一天是吉日,大祭庄公,公羊传解释说:这是讥讽开始不实行三年的丧制啊。本朝景德二年,真宗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一个月之后就除去了丧服。(因为)当时没有实行三年的丧制,专门实行以一天代替一月的制度,在今天来实行就不对了。”景德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请求担任官观官,不久任礼部贡举,之后生病而去世。(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我与使君

42、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注释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16.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B.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C. 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D.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

43、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17. 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答案】16. D 17. 因伤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过了”,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因飘泊异乡而愁。本词为诗人被贬异乡时所作,诗人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词人由逝去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手

44、法的综合赏析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D项,“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理解有误,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是直接抒情,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语言含蓄隽永,婉转缠绵”的语言风格的分析也错,“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明白如话。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或情感时,

45、往往运用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手法。解答此类题目,要先对诗歌内容准确把握、正确理解,再从分析意象或表达情感的词语入手,最终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本题要求简要赏析“诗人的愁从何而来”,就是分析作者复杂的具体的愁情。词的上片开篇“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说“春天过去了,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寻春,也不可能了”, 在贬所惠州,也是一个春季过去了(“九十日春都过了”),即风华正茂的时候过去了,我闲置无所事事了(“贪忙何处追游”),无须“贪忙”、“追游”了。“三分春色一分愁” 言春暮人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意思是“ 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

46、风吹得到处翻滚”,写景寄情,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他很快意识到,大自然的春天很快消失,自己的青春很快消失,如“雨翻榆荚阵”,如“风转柳花球”,没有多少留恋,有的是终身遗恨,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还有结合背景可知作者是被贬到惠州,他看到“ 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时,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所以上片写春过春愁,伤春惜时,有伤春惜春之愁,也有年华易逝之愁,还有飘泊异乡之愁。下片“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年少风流”说“我和知州您都是白发老人了,再不要说以前的年少风流往事了”,惜青春已逝,风流不再,我们已是苍颜白发,还谈什么昔日风流,这意味着一代人的结束。用直抒

47、胸臆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写出了“水光清凉,山色美丽,总是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感叹”。这正是词人在惠州感情上发生了变化,审美移情发生了变化,所以山光水色也变得“愁”容起来;从而暗示着词人晚年人生暗淡无光了。下片作者写白首眉愁,伤感人生,有青春不再、年华易逝之愁。根据以上分析,分条作答即可。【点睛】解答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

48、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小题,13分)18.(1)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2)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_,_。(3)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_,_。(4)陆游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_,_。(5)阿房宫赋中描写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秦被灭亡,阿房宫被焚烧的诗句是:戍卒叫,函谷举_

49、,_!(6)阿房宫赋中作者讽谏时弊以秦朝灭亡为借鉴的诗句是:秦人不暇自哀,_。_,_。【答案】 (1). 酌酒以自宽 (2). 举杯断绝歌路难 (3). 映阶碧草自春色 (4). 隔叶黄鹂空好音 (5). 三顾频烦天下计 (6). 两朝开济老臣心 (7). 楼船夜雪瓜洲渡 (8). 铁马秋风大散关 (9). 楚人一炬 (10). 可怜焦土 (11). 而后人哀之 (12).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3).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

50、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酌、碧、鹂、频、渡、炬、鉴。三、语言运用(10分)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一个多年不见的老乡,给我捎来了不少家乡的土特产,我不好推辞,只有笑纳。B. 我这次遇到了难题,多亏您帮忙,尽管是绵薄之力,但您也是全力以赴,我真心地感谢您。C. 您是我校语文教学的泰斗,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D. 您的稿子非常不错,但是可能是一时疏忽,稿子中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

51、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A项,“笑纳”是敬辞,只能用在别人身上;B项,“绵薄之力”是谦辞,只能用在自己身上;D项,“斧正”是敬语,请人修改文章。故选C。20.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 )广大干部应积极主动想办法,打通政务公开的“最后一公里”,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添砖加瓦。飞机上的乘客和机组人员看到突然昏厥的外籍女子终于苏醒过来,都拍手称快,用掌声向参与救治的三名中国乘客致敬。设立科普公众开放日,让更多的人领略科学的奥秘,从而激发公众对科学奥秘的探索兴趣,我们的创新能力才会青云直上。“国学大师”冯其庸,书画、诗词、摄影、

52、戏曲评论、红学研究等涉足领域之广、造诣之深,后学均难以望其项背。汪曾祺谈吃的散文颇有情趣,从狮子头、东坡肉到家乡高邮的鸭蛋,从各种鱼的吃法和滋味,到荠菜、马齿苋的做法,不厌其详。腼腆和含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品质,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点,与我们的视听习惯休戚相关,与我们的心存敬畏紧密相连。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添砖加瓦:比喻做一些工作,尽一点力量;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以消除,褒贬错用;青云直上: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用错对象;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背部

53、,比喻赶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不厌其烦:不嫌详细,指越详细越好;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用错对象,适用于人与人。故选C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城市绿化是以栽种植物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中绿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城市绿化好,城市的生态系统就一定很好,居民各方面的生活环境也就一定很好。好的生活环境一定能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也就意味着这个城市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化好,城市的生态系统不一定就很好。_【答案】 (1). 城市绿化好,居民各方面的生活环境不一定就很好 (2). 好的生括环境不一定就能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实

54、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表述绝对的句子“好的生活环境一定能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也就意味着这个城市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一个年轻人拜船工为师学划船,船工要求他先学会游泳。年轻人问为什么,船工说,如果你不会游泳,那么你在划船时就会担心失足落水,而一旦有了这个担忧,就难于专心致志地划船了。年轻人说,我不会游泳,学划船时就会心怀忧虑,小心翼翼,不敢犯错 ,这样不是会学得更快更认真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幼鹰在学

55、习飞翔时是临着万丈深渊的,战战兢兢的心态促使求生的信念化作震动双翅的力量,坠崖的幼鹰终于在一瞬开始了它天空王者的征程,排种成行的嫩柏生长在岩石的缝隙间,磕磕绊绊的处境让它选择深深扎根,绝壁的嫩柏才能成就它的郁郁葱葱。因此有安乐鲜有登顶峰,无忧患无以启新生。摆脱绝境,减少忧患是人的本能,人们总希望人生路一帆风顺,然而绝境和忧患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成功之后也要保持战战兢兢的心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才能少犯错误,这样更能激发出人的潜能与专注。志之学者以绝境为勉,存忧谨慎定成优学。因而即使我们成功之后,我们依然要保持忧患的意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倘若学船者先会水,他不惧失船入水,又何

56、以从船技为首学。唯有有了失船则命忧的顾虑,才能加快学船的速度,扎实年轻人学船的功底。存忧患,如临深渊,才能更加谨慎地思考。秦国从不被东方六国瞧得起的地处西域边陲的小国成为统一天下的秦王朝,山川险固,人才济济,然而成功之后的秦始皇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从此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他没有想到的是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草民在被押解做苦力的路上,揭竿而起,掀起了推翻秦王朝的洪流。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震慑华夏大地的秦王朝瞬间如大厦倒塌,人们的震惊之余也明白了张瑞敏的话:深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处绝境,如履薄冰,才能激发潜力。正所谓 “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古之惊世出奇

57、之战多成于此。官渡一役,曹者甚稀,然绍之众兵狼狈而归,何以?背水一战,全心尽力,置绝境于身后,留生路在向前。正是绝境激发出了寡兵小众的潜力,才爆发出了以一挡十的勇气,和以一敌十的力量。士兵们正是看到了前面的深渊薄冰才能奋发于绝境,唯是而已。去偏僻的深山中探游攀险峻崎岖的小路,领路的向导往往不会让你轻装上阵,而会让你在背上背上自家烧火的柴火,并叮嘱你不要弄掉柴木。背上无柴木者,纵使老而经验丰富也不保全自身稳越山林,而背上背了柴木的人即便只是山外的游客,也定能穿过险象叠生的小径。这这是当地的规矩。只因人的背上有了忧患,脚下便有了重量,有重量的脚自然踏实稳健。保持战战兢兢的心态,弱者往往能急中生智,

58、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进而解决问题。强者能守住家族,绵延万年。具有忧患意识的人们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弱点,不会任由弱点继续发展,从而保持旺盛的斗志而不断进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

59、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审题: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抓住材料中有价值的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中,“先学游泳”“专心致志”“不会游泳”“心怀忧虑”“更认真”等为重要信息。先学游泳再学划船,可理解为“有备无患”;“专心致志”可理解为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心怀顾虑;“心怀忧虑”“更认真”可理解为如临深渊,才能做事谨慎,少犯错误。因此立意时,可从船工和年轻人两个角度构思立

60、意。立意:(1)有备方能无患,要有忧患意识(2)专心致志做事,心怀顾虑,难以专心(3)做事谨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才能少犯错误(4)心存后顾之忧,就不能勇往直前素材:1把青蛙冷不防扔进油锅里,青蛙能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而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2.“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说明。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催他奋起的结果。3.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大功告成。新官僚把起义时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

61、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这正是生于忧患的表现。4.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员工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微软公司还有三个月就要倒闭!”这似乎是杞人忧天、令人费解的。其实不然,盖茨这样说是要求员工都要有忧患意识,要不断进取。5. 在日本,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举国一致的“忧患意识”,无论是政治家,还是老百姓,都经常说:“日本没有土地,没有资源,有的只是阳光和空气”,“日本人一天不拼命地干,第二天就没有饭吃”。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国民对本国国情了如指掌,因此都具有忧患意识。正是这种意识,给日本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并创造了今天的奇迹。层次结构:文章从意象入手,比喻的修辞手法,引出观点“无忧患无以启新生”。强调做事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人的潜能与专注。从材料入手,肯定年轻人的观点。接下来使用大量的例证法和理论论据,明确我们要保持忧患的意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文章说理透彻,结构紧凑,语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