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步步高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线索归纳练63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2421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步步高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线索归纳练6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步步高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线索归纳练6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步步高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线索归纳练6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步步高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线索归纳练6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步步高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线索归纳练6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新步步高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线索归纳练6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新步步高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线索归纳练6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新步步高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线索归纳练6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训练目标1.历程:战国时期萌芽秦代确立西汉巩固隋唐进一步完善北宋加强元代发展明清空前强化。2.趋势:皇权不断强化;中央严格控制地方。3.加强方式:调整中央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注重对官吏的选拔和监察加强思想控制。1(2015淄博期末)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2(2015昆明一模)汉书严助传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

2、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武帝采取以上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地方 B削弱相权C选拔人才 D监察百官3史载: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景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把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提升为王。对这段故事理解正确的是()A兄弟情谊 B爱屋及乌C分割实力 D分封爵位4隋唐时,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这意味着()A三省六部制遭

3、破坏 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C科举制下选人之盛 D集思广益民主决策5(2015长沙一中月考)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多且宽敞。而宋代以后,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下列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后国力渐趋衰弱B唐代建筑技术已达巅峰,后代难以超越C宋以后坊市制崩溃,无力维修城郭街道D宋代以后财政集权于中央,地方经费困窘6(2015济南一模)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筅库,悉隶三司

4、。”这里“抑又甚焉”主要指()A相权进一步被削弱B皇权进一步加强C分化事权,导致“冗官”D宋代进一步完善了唐制7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宋代“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藩镇割据出现 B科举制完善C分割事权 D重武轻文8(2015衢州五校期中)“南渡明宰”余端礼是衢州市的一位历史名人。据其墓志铭记载:“召为吏部尚书,除同知枢密院事。改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除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据此可以判断余端礼生活在()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9(2015乌鲁木齐二模)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前代的尚书行台等,都是暂设的,以应付临时之事,事定即撤。元朝却于

5、中原之地,设行中书省十,行御史台二,以统辖路府州县。可见行省制度()A源于唐朝的三省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主要功能是对地方巡察D形成了地方割据10(2015菏泽二模)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11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A扩大行省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地

6、方监察12(2015龙岩期末)“出将入相”意思是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它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丞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是()A西汉设“中朝”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宋朝设参知政事 D清朝设军机处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材料二中国帝

7、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材料三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8、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4(2015南通一模)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

9、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3)据材料

10、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答案精析1D题干中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因此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可知郡县制依然存在弊端,不能实现大治,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可知不能重新恢复分封制,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可知作者强调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天下才能大治,故D项正确。2B材料的意思是:郡国荐举贤良,汉武帝认为严助的对策最

11、好,因此特意提拔严助为中大夫,后来屡次荐举更多的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平民出身,官至丞相,上朝见到天子,谈论国家利益所在,汉武帝命严助等人与大臣辩论,大臣们多次被驳倒。从而得知材料体现了汉武帝利用贤良文学之士打压以丞相为首的大臣,本质上是削弱相权,故B项正确。3C汉景帝把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表面上是施恩,实际上分割了王国的实力。4B古代中国专制集权之下,呈现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分化事权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方式,材料体现宰相之权被分割,“行宰相之权”体现了相权被严重削弱。5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和以后的明朝、清朝也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唐代建筑技术已达

12、巅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宋代以后坊市制崩溃,但不影响维修城郭街道,故C项错误;宋朝时把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收归中央,地方财政匮乏,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6A根据材料“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悉隶三司”可知该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宰相权力的削弱,故A项正确。7C为防止权臣篡权,宋代采取了分割事权的策略,加强对官吏的监督,这在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的同时,导致了北宋行政效率的低下。8C汉朝无参知政事和枢密院官职,故A项错误;唐朝枢密院一般由宦官掌握,故B项错误;参知政事为宰相副职,枢密院掌握军权,综合两个官职的特征可知应当在宋朝,故C项正确;元朝不设参知政事,故D项错误。9B唐朝

13、的三省是中央机构,而元朝的行省是地方管理机构,二者之间没有继承关系,故A项错误;前代的尚书行台是临时有事才设的,而元朝的行省是常设机构,说明对地方的管理更加严格,因此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行省管理地方的政治、军事、经济事务,并不仅仅是巡察,故C项错误;行省权力虽大,但行使权力时必须受中央的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10B秦朝开始正式设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形同虚设,三公无法分割相权,故A项错误;“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说明枢密院掌管军政,“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说明当时还有丞相,从朝代可判断是宋朝,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三省,故C项错误;清朝时没

14、有设立丞相,故D项错误。11C从材料本身来看,中央的中书省批评了各行省的事事禀报,强调一般问题自行解决,由此可以看出目的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故答案选C项;材料强调重要事情依然要及时禀报,可见并未扩大行省权力,故排除A项;材料无从体现强化君主专制,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监察制度,故排除D项。12D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提拔了一批低级官吏为郎,加以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头衔,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决策机构“中朝”,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秩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B项错误;参知政事是为了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而增设的,故C项错误;宰相制在明太祖时就

15、已经废除,故清朝没有宰相一职,故D项正确。13(1)先秦时期的“宰相”既执掌国政,又掌管家务,是一个官职的通称,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职名称,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2)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国家决策上的失误;使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专制。(3)皇权专制空前加强。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来归纳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3)问,考查中国的封建君主专

16、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君权和相权的斗争。14(1)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级考核。 (2)制度:郡国并行制。 理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 (3)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制;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于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认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解析(1)从材料一中“任免权集中于中央”得出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得出郡县官员分工负责,据“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得出郡县

17、官吏必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据“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得出定期实行分级考核。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可看出是郡国并行制;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等几个角度归纳即可。 (3)依据材料三中“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演变线索、行省制概念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4)必须综合以上材料,根据问题(2)“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问题(3)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可知制度的继承和发展;从材料中“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来概括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