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新闻阅读(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2402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新闻阅读(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新闻阅读(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新闻阅读(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新闻阅读(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新闻阅读(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语文: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新闻阅读(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语文: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新闻阅读(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语文: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新闻阅读(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语文: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新闻阅读(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语文: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新闻阅读(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语文: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新闻阅读(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语文: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新闻阅读(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语文: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新闻阅读(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语文: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新闻阅读(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新闻阅读(1)1.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14题。(18分)港人的骄傲 祖国的英雄香港义工黄福荣玉树地震灾区舍己救人纪实 “香港英雄”、“港人之光”、“香港人的骄傲”、“伟大的志愿者”连日来,随着青海地震的消息牵动港人,香港货车司机黄福荣舍己救人的事迹更让港人感动和自豪。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正在当地一间“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志愿服务的黄福荣带着孩子们从摇晃的建筑物中跑出,没有受伤。但是,废墟下还掩埋着3个孩子和3个老师,阿福和其他人立即冲回废墟营

2、救他们。大约10点多钟,刚刚救出3个孩子和1个老师,还在救援另两位老师时,6.3级的余震突然发生,阿福不幸被废墟掩埋。人们将阿福和两位老师救出来,两位老师安全获救,但阿福却身受重伤,当地医生现场急救亦回天乏术,半小时后,阿福去世了。大约下午2点,“西部爱心公益”在网上发布信息悼念阿福,将阿福遇难的消息公布开来。黄福荣是一个普通香港人,曾与朋友合伙开过运输公司,后来转行做货车司机,4月8日刚刚抵达玉树,到当地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工作;他长期患有糖尿病,需要定时服药,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为灾区运送赈灾物资来回多次,又在灾后重建时奋战汶川震区三个月,并获当地颁授志愿者荣誉证书;他曾徒步穿越中国大江南

3、北为中华骨髓库募捐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阿福。 黄福荣参加义工活动,源自自己对人的热诚关爱。据香港货柜车主联会负责人称,黄福荣20岁前入行,为人热心公益,在1991年华东水灾期间,香港货柜业发起筹款,黄福荣知道后义不容辞,宁愿放下工作,四处向司机筹款。后来,黄福荣受一本书触动,开始亲身到内地参与义工活动。 2001年,38岁的黄福荣在书店买到一本名为挑战死亡白血红心走天涯的书,作者是原解放军广州通信学院教官隋继国。这个患有白血病的军人从北京天安门骑自行车出发,走遍全国,为无偿捐献骨髓作宣传,两人通过编辑部结识后在湖南会面,成了莫逆之交,黄福荣说,正是隋继国的举动感动了他,“过去我常讲做善事,但是都只

4、是口头上的,这次我要把它变成行动”。2002年1月,黄福荣接过隋继国的旗帜,从香港徒步行至北京,全程2800多公里,历时3个月,继续为中华骨髓库的扩容,为挽救更多的白血病患者不辞辛苦地募款。湖北一对受助于黄福荣善行的谢氏兄弟,在致谢信中表示:“你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奉献!” 命运弄人,隋继国病逝后,黄福荣也患上了肺结核和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但是他没有消沉。今年4月,他到青海玉树的孤儿院做义工,这家孤儿院有1名院长、1名义工,4位老师和22个孩子,他帮助孤儿院运送物资。没料到,这成了阿福最后的行善之旅,抵达玉树县不足一周便遇上地震。黄福荣生活在香港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父亲与癌症缠斗了半年之后去世

5、,老母亲现已年逾八旬。父亲往日的教导和其在朋辈及邻里之间尽心助人的榜样,自小在五姐弟心中植下了根。姐姐在丝绸之路、云南及四川等地多次背囊旅行也影响到他的志趣。黄福荣有着丰富的义工经历,屡次前往西部青海、西藏、四川的偏远落后地区。他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对当地人热诚关爱。阿福做事低调,脚踏实地。兰州义工李义是阿福的好友,在4月1日接待了远道而来的阿福,“他们怎么样,他们怎么样,我不要紧是阿福常说的一句,他总是关心别人,一向少说话多做事,只会用实际行动去表达自己。” 46岁的黄福荣至今单身,有好友爆料阿福曾经“自嘲”地说:“我估计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很难找到一个愿意嫁给我的人,这样也好,我去一个地

6、方做事情就没有牵挂了。”高&考%资(源#网 (选自2010年4月19日人民网,记者 李海元 刘韬)1文章第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2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一下黄福荣做过哪些义举?(4分)3你认为黄福荣“甘于奉献”的可贵品德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5分)4文中多处引用了他人对阿福的评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给你哪些启发?(5分)答案:1(1)第一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一是点题(或扣题),二是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领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第一段在内容方面的作用:一是高度评价黄福荣的事迹,二是表达对黄福荣的崇敬之情。 (共4分,每条2分,每个点1分

7、,意思对即可)21991年放下工作为华东水灾四处向司机筹款;2002年徒步穿越中国大江南北为中华骨髓库募捐(或“从香港徒步行至北京为中华骨髓库募捐宣传”);2008年汶川地震时为救灾和灾后重建而辛勤工作;到青海玉树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3黄福荣可贵品质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家庭的影响父亲往日的教导及尽力助人的榜样;榜样的影响隋继国事迹的感召;他自己心底对人的热诚关爱。4文章共有三处引用阿福的好友和被他帮助的人对他的评价,通过别人对阿福的评价,属于侧面描写的方法,这种方法更能表现阿福奉献精神的可贵。(2分)启发如下:(1)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效果会更好;(2)用过人物的语言描

8、写来表现人物更能体现真实性原则;(3)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积累,尤其是人物语言方面的积累。(3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博士越多越好吗?记者 肖舒楠 实习生 刘跃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329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1的人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参与调查的人中,本专科学历、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者分别占到51.0、27.1和11.2。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去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透露,2008年中国大陆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超过310所,美国只有253所。2007年,我国博士人数超过5万人

9、,2008年这一数字继续上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据了解,随着博士生教育的迅猛发展,如今除高校教职岗位、科研机构的研究岗位需要从业者有高学历之外,其他一些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岗位也“水涨船高”,纷纷提高学历门槛。比如有的地方招聘处级干部,就明确提出应聘者学历须为博士;还有的地方,在人才晋升中,学历也是明文或者不明文的重要标准。有人指出,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些人仅仅为找好工作或者为晋升而读博,使得培养研究型顶尖人才的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读博功利化现象突出。北京市某高校教师李晓霞坦言,自己读博就是为了评职称。上世纪90年代进入高校工作的李晓霞,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

10、,近年来她发现,新同事都是清一色的博士,学校也开始把博士学历作为评职称的必须条件。这个现实逼得她不得不在临近40岁时重回课堂,读起了在职博士。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此次调查中,5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是为了在评职称和晋升上更有竞争力。“一些单位不应惟学历取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道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如今部分单位,比如高校在录用教职人员时都会盯着博士,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王义遒说,哈佛大学虽然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高校,但它的教职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并不高。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调查甚至将哈佛大学的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排在全美最后一位。“不

11、过,这和我们的一些评估体系有关系,高校需要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为学校出成果,加分数。但一些实践能力强,技术高明的人才高校也很需要。”调查中,43.5的人认为,人们选择读博是因为找工作不顺利,通过读博推迟就业;3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只是为了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的“敲门砖”。“每个导师最多带3个人比较合理”有学者用“大跃进”“泡沫化”形容当下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及博士生质量下降的情况,认为博士生作为学历教育的“塔尖”,其教育水平不仅反映一国最高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影响着一国知识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准。长此以往,不仅难以保证博士生的质量,还会带来博士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高学历,低就业”现象。而近年

12、来屡见不鲜的博士论文抄袭现象,更是加剧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忧。去年9月,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一直以来都令社会不齿甚至愤怒的“学术不端行为”,分别有39和23的博士认为是“值得同情”和“可以原谅”的。这种“宽容”实在令普通人感到难以理解。此次调查中,44.1的人对博士生的印象是“抄袭严重,水分很多”。此外,56.8的人认为一心为搞研究读博士的人太少了;50.6的人感到现在的博士越来越多,已经不稀罕了;还有29.0的人对博士的印象是“书呆子,创新能力较弱”。“现在我们很多博士论文都能上国际前沿杂志,这在10年前是很难想象的。所以从我个人看来,现在的博士水平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王义遒告诉记

13、者,他在参与北京大学博士生论文答辩时发现,很多博士论文质量远超过10年前的水平,加之现在国内的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已经和国际接轨,博士生的眼界和能力也大大提高,“不过各个大学的情况不一样,博士生教育也存在优劣。不过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博士太多,师资不够”。据调查,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使得当下我国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58名博士研究生,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2至3名学生的比例。“每个导师最多带3个人比较合理。”王义遒曾问某高校领导“学生的论文情况如何”,那个博导很坦率地告诉他,自己没有看学生的论文,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论文框架,“像这样的情况,据我所知不在少数。”

14、王义遒说,我们国家需要大量的博士人才,但现在的增长速度太快了,“我很赞同博士生教育回归精英教育的说法”。(选自文萃2009年第12期,有删节)(1)下列对这篇调查报告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A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对此,作者持反对态度。B作者认为,随着博士生教育的迅猛发展,人们读博只是为了在评职称和晋升上更有竞争力。C读博功利化现象突出,具体表现是:多数人都在为评职称、晋升和推迟就业、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的“敲门砖”而读博。D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及博士生质量下降,将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是

15、:不仅难以保证博士生的质量,还会带来博士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高学历,低就业”现象。E王义遒认为,现在的博士水平很好,不过各个的大学的情况不一样,博士生教育也存在优劣。(2)怎样理解“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的含义?(6分) (3)本文谈到了我国博士教育中的诸多问题,请结合本文,谈谈本文涉及了博士教育中的哪些突出问题?(6分) (4)本篇调查中,包括一些专家和学者在内的76.1的调查对象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请结合本文和你的体会,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8分) 答案:(1)CD解析:A“作者持反对态度”错,作者并未发表反对的意思。B这不是作者的看法,

16、是多数被调查者的看法。E“水平很好”绝对化,应是“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 (答对一项2分,全对5分)(2)一些人仅仅为找好工作或者通过读博推迟就业而读博。一些人为职称晋升或者为了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而读博,读博已经成为“敲门砖”。人们都是为了某种功利目的去读博,而不是真正的为了知识和学术去读博。(每一小点2分。意思对即得分)(3)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当下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博士论文抄袭现象等学术不端行为,加剧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忧。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博士生导师所带学生过多。(每一小点2分,意思对即可)(4)示例:赞同。一、博士教

17、育回归精英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博士质量,也是进一步拓宽博士就业渠道和机会的需要。二、博士教育精英化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的关键问题,如读博的功利化色彩可以得到控制,挤掉博士培养中的泡沫和水分,有效地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等。因此,我认为博士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不赞同。一、我国国情和美国不一样,我们的人口基数大,博士生比例相同的话,我们在人数上自然要超过美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向美国看齐,以他为标杆。二是我们国家急切需要大量的博士人才,时不我待,只要注意质量监控,宽进严出,保证质量的同时也可以讲求数量。所以,博士教育不应回归精英教育,可以讲求数量上的优势。(观点1分,分析每一小点3分,结论1分,意思对即可

18、得分,观点明确,分析必须客观、公正、有说服力)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端午节来源:K ( 2008年6月4日14:30,著名学者纪连海接受中国文明网专访,就如何传承端午节习俗等问题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主持人(以下简称“主”) 中国自古就是个尚“礼”的国家,各种典礼和仪式都是组成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部分,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不可能通过提倡重新举办大规模的典礼来宣传传统节日,但没有了先人最朴素的崇拜感和庄严感,传统节日就很容易变淡、变味了。您怎么看“过节的概念已经很淡化了”这样的现象?纪连海(以下简称“纪”)我觉得是这样,过节的概念淡化了,是因为他不了解我们的节日,如

19、果他了解了我们的端午节,那么他一定不会淡化。比如说中华民族这么多的节日,除了给神和鬼过的以外,给人过的其实就是端午节。当然这个端午节真的就是给屈原过的吗?历史不是这么简单,我们中华民族的端午节真正的起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起源于吴越,今天的江苏和浙江地区在几千年前就创造了龙,他们认为自己是龙的子孙,那么我们如何和自己的祖先进行交流呢?这样就有了最早意义上的端午节。我们现在都会说我们是龙的子孙,那么你的纪念和你的仪式在哪里呢?比如说我们现在是划龙舟,划龙舟代表我们是龙的子孙。现在包粽子是给人吃的,过去是给蛟龙吃的,是我们祭祀祖先的一个方式。过去过端午节的时候南方比较普遍。过去南方过端午节的时候都缠

20、五色丝,因为龙有龙纹,过去花和尚鲁智深就是因为他身上纹着花才得名。后来这个纹身比较痛苦,就衍变成为系五色丝以代表我们是龙的传人的后代。过这种端午节本身就有回味祖先的意思。 主:传统文化教育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部分,像端午节也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节日,您是如何看待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 纪:端午节有两个源头,最后这两个源头落脚点是在屈原这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了很多人,有的人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荆楚地区的人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等到了宋朝的时候却把这个节日划定成为我们的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为什么呢?从宋朝到现在一千年,屈原的诗,屈原的离骚在我们印象里比较深。为什么我们要纪念屈原呢?中国的老百姓说

21、要纪念屈原,其实并不是屈原投江自杀,而是他那种精神,面对着国家、民族的灾难,我要起身抗争,我要保持一种民族的气节,我要保持一种清白。那么屈原说的话,不是像我们老百姓这么容易理解,那就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屈原。就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维护。所以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一个端午节,人为地和屈原联系起来。其实我们中国人过端午节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比屈原早多了。吴越划龙舟划了3000多年,中原像我说的挂艾蒿这种东西也有3000年了,都比屈原要早上1000年。主: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发现有这样一种

22、现象:那就是越是封闭落后的地区的传统文化保存的越是完整,内容和形式也越丰富;相反,越是发达和现代化的地区的传统文化越单薄和冷淡。您怎么看这样的现象?纪:这种现象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这个现象在过去应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越落后、越封闭的地区传统的文化保护得更好,而越开放、越发达的地区这种民族节假日的味越淡,越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没有时间过节。第二、随着我们中西交流的增加,很多人会去过西方的一些节日,所以看起来传统节日的味道就淡一些。第三、由于我们前面诸多的原因,再加上我们近一百年来对这种节日的宣传和了解比较少。端午节原来从中医药的角度来讲是一个防病治病的,

23、这样的话,你还会不过吗?这两年,每当中华民族节日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网友在网上纪念,你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所有节日都有一批人在推广,他们是义务的,他们就是在推广中国人要过中国节。这就是因为当一个民族足够强大的时候,一定会问三个问题:第一、我是谁?第二、我从哪里来?第三、我去向何方?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龙的传人,我要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改变、影响整个世界,所以不要说我们的发达会让我们的文化消失。恰恰相反,在发达地区,我们传统的文化之所以淡化恰恰证明了我们这个发达还不够发达,如果我们再发达一点,我们都会说:我们中国人的端午节会更加有意思。主:您觉得有给其他人物设立纪念日节日的必要吗?纪:我觉得这个人必须

24、是独一无二的,屈原就是独一无二的,屈原之后有千千万万的屈原,但是屈原之前没有。我们可以看到有哪一个人是官吏?是伟大的诗人?既是文人又是官吏,为国忧国忧民,最后又在国破家亡之际投江自杀呢?如果我们真的能讨论出来有这样的人的话,也未尝不可,但是这个人一定是中华民族公认的。比如说我们讲屈原,我们讲中华民族周围的很多的国家都是要过端午节的,如果我们找出一个人也能有这么广泛的认知度我是赞成的。(1).下列对文本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5分)A.人们的传统节日意识之所以淡化,是因为传统节日都是为鬼神过的,端午也不例外。B.历史真是不简单,人们为和祖先交流就产生了最早意义上的端午节,真的是为纪念屈原。C

25、.人们在端午节纹身,后改为系五色丝以示自己是龙的传人,都有回味祖先的意味。 D.这篇访谈有一个亮点就是:主持人巧妙的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过传统节日的话题联系起来。E.被访谈者认为:屈原的独一无二是因为他独特的身份,历史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诗人兼官吏。 (2).以“端午节”为话题,主持人提了四个问题,请概括这四个问题的要点,并归纳概括访谈的主题。(6分)来源:K(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我们传统的文化之所以淡化恰恰证明了我们这个发达还不够发达,如果我们再发达一点,我们都会说:我们中国人的端午节会更加有意思”,这句话的理解。(6分) (4)纪连海先生认为: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端午节是为屈原设立的,而

26、且也只有屈原才有资格达到这样一个被以节日的形式来纪念的高度,其他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以这样的形式来纪念的,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本探究。(8分)答案:(1). CD (2)过传统节日的意识淡化。(1分)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有机结合。(1分)发展经济与传承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1分)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1分)这四个问题的核心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2分)(3) 一个民族真在正强大的时候,势必会用他们优秀的文化去影响、改变世界的。(2分)来源:K一个真正发达的民族,应该是最具凝聚力的民族,民族的凝聚力必将来自于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展示这种文化的传统节日 (2分)当一个

27、民族真正发达的时候,民族意识才会强烈,展示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才会在现代文明社会异彩纷呈。(2分)(4)纪连海先生认为: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只有端午节是为屈原设立的,而且也只有屈原才有资格达到这样一个被以节日的形式来纪念的高度,其他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以这样的形式来纪念的,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本探究。观点一:赞同:屈原是独一无二的,他是我们这个民族面对灾难保持民族气节的精神化身。(2分)理由:屈原有诗人兼官吏的身份,他有别于众多的民族英雄,他的代表作离骚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融合的一座高峰。(2分)屈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楷模,影响深远。(2分)屈原以他独特的行为方式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的

28、深刻内涵。(2分) 观点二不赞同:民族精神应是一个集合体,它是千百年来中国千千万万的民族精英们的精神的积淀,像孔子就应该以设置节日方式来纪念。(2分)理由: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仅成为中国文化与精神的源头,而且还形成了亚州文化圈,今天,在世界各地有涌现了一大批孔子学院,足见其影响之深远。(2分)儒家文化中的“治国齐家兼天下” 的思想应是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2分)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需要新儒学。所以为孔子设立节日来纪念,也是有必要的。(2分)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此生惟愿长报国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记者:顾瑞珍 吴晶晶 胡浩经历了入秋以来最强寒流的北京,空气清冷,落叶

29、遍地。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生生不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听到钱老逝世的消息,84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庄逢甘院士十分悲痛。“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1947年,庄逢甘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

30、了一切优越的条件。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1958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一书被译成中文出版,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稿酬加上奖金,共计115万元。在一次亲自到

31、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授课时,钱学森发现,许多听课学生家庭贫困,连必备的学习用具都买不起。于是,这115万元被钱老悉数捐出,用于给力学系的学生买学习用具。在“万元户”还是绝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年代,钱老已捐款上百万元。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港元;2001年,他又获得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奖金也是100万港元。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老就让他的秘书代他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在将奖金捐出时,钱老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钱老“不爱钱”,也不爱所谓的“名誉”“地位”和“待遇”当年他毅然决然挥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美国海军炮

32、火研究所顾问等职,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名扬四海后,他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任何顾问或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单位要为他建房他坚决不同意,报刊上颂扬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为止”“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钱学森在多个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1991年,他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然而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在涂元季记忆中,钱老一生就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1955年,钱老把自己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老师对他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

33、了我。钱老看到自己为中国人争了气,非常激动。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钱老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激动得睡不好觉。第三次是钱老得知中央组织部决定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位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他的心情也十分激动。”也许,这三次激动时刻正是一位科学泰斗对祖国、对人民热爱之情的独特表达。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钱老这么说着,也这么做着。涂元季说,钱老晚年不提过去的事情,不写回忆录,“他常说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节选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9年11月

34、)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二段中“科学泰斗”与“静静”、“悄然”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人们对钱老崇敬以及对他去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之情。B文章第三段起到了总括全文的作用,其中以“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几个字概括了钱老的一生。C“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一节内容既不属于钱老的科学成就,也与他的爱国情怀无关,因此脱离了文章的中心。D这篇人物访谈通过庄逢甘院士和涂元季的回忆从侧面介绍了钱老,以小见大、真实可感,让我们对钱老有了更感性的认识。E钱老一生中的三次激动,表明了一位科学泰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切热爱。而这也是他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2)文章第一

35、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3)“此生惟愿长报国”是对钱老一生的高度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的?请分条陈述。(6分) (4)钱老去世后,网络上有人将他和在科学史上同样作出过巨大贡献却加入美国国籍的科学家杨振宁作对比,认为钱老更高尚,你是否赞同,请简述理由。(8分)答案:(1)C D两项为错误项。(C错在“脱离了文章的中心”,其实没有脱离,正因为钱老不爱钱,淡泊名利,才会把全部精力奉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D错在“人物访谈”,本文是一篇通讯。) (2)(6分)作用是:(1)交代了钱老去世的时间、地点;(2)渲染了清冷、哀伤的气氛,为下文的缅怀做铺垫;(3)表达了人们对钱老去世的深切哀痛与

36、惋惜之情。(答对一点2分) (3)(6分)“此生惟愿长报国”体现在文章中有以下方面: (1)钱老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献身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或献身科学事业方面) (2)他淡泊名利,毅然将自己的所得无私捐献给祖国或需要帮助的人。 (3)他谦虚谨慎,从不考虑自己的过去,只考虑祖国的未来。(或他为自己能为祖国争光,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十分激动。)(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4)(8分)不论赞同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如果赞同,需扣住文本,围绕钱老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品质来作分析。(2)如果不赞同,则可围绕尽管价值观不同,但都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点

37、来展开分析。(观点2分,理由4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2分)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西方对中国三大偏见不攻自破来源:高&考%资(源#网【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5月19日文章】题:西方对中国的偏见曲解未来(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基肖尔马赫布巴尼)我们正在进入世界历史的新时代。西方对世界历史主导的终结,意味着我们需要丢掉西方文化视角来理解这个新时代。这将需要改变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西方人士的思维。而由于头脑中充斥着偏见,他们得出的往往是错误的看法。我将提出三个西方对中国存有偏见的例子来加以证明。西方对中国想当然的第一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中国最终会像其他所有成功的发达国家一

38、样加入大西方计划,并且变得“与我们一样”。他们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政府无法继续存在下去,“玫瑰”或“橙色”革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西方的人口加起来约为8.6亿,而中国的人口有13亿。对历史傲慢的人才会以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同化中国文明。事实是,中国拥有属于自己十分发达而独特的文化,因此不会被西方同化。西方对中国想当然的第二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如果不成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国家,中国就会崩溃。在此次金融危机高潮时,西方对中国政权将会崩溃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有过最明显的流露。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西方媒体的报道声称中国经济增长的崩溃如何导致了4万多起抗议活动,并预测这些抗

39、议将升级并把政府推翻。几乎没有西方分析家指出这其中显而易见的破绽:它所依据的是这样一种成见,即中国人民会愚蠢到仅仅因为1年糟糕的经济表现而推翻一个给他们带来了30年世界最快经济增长的政权。同样,几乎没有人能想到,中国政府在处理经济危机方面表现得比西方国家能干得多。西方想当然的第三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中国无法和平崛起。他们认为正如19世纪欧洲新列强的崛起导致战争和冲突一样,亚洲新强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对任何地区来说,经济危机才是真正的压力测试。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08年-2009年的大衰退是世界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经

40、济危机。倘若亚洲地区已经存在随时可能爆发的地缘政治对立,最近的金融危机本应已经点燃了导火索。事实刚好相反,什么也没有发生。原因何在?因为亚洲国家有一种较强的政治共识,认为如果卷入地缘政治对立的零和游戏,它们就将放弃最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尽管存在对立,但所有国家都学会了如何处理。因此,中国的和平崛起既非侥幸,也非暂时现象,它是中国领导层高超的地缘政治处理能力的结果。(选自参考消息2010年5月21日第8版)1下列对“西方对中国的偏见”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终结了西方对世界历史的主导,但由于西方人士头脑中的偏见,他们得出的往往是错误的看法。B西方认为中国最终会变得和西方一样,“玫瑰”

41、或“橙色”革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C西方认为中国如果不成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国家就会崩溃。D西方认为中国无法和平崛起,崛起过程中会导致战争和冲突。2下列有关“西方认为中国会崩溃”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认为,中国人口比西方多几亿,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政府无法继续存在下去。B有不少西方媒体预测,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崩溃而导致的抗议活动的升级会把政府推翻。C中国人民不会因为一时糟糕的经济表现而推翻一个给他们带来了长期的世界最快经济增长的政权。D中国政府比西方国家在处理地缘政治方面表现得能干得多。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认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同化中国文明。B亚洲新

42、强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战争和冲突。C2008年2009年的大衰退是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D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亚洲国家尽管存在对立,但所有国家都学会了如何处理地缘政治。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对世界历史主导的终结,意味着我们要从新的视角来理解这个新时代。来源:高&考%资(源#网B中国人口比西方多,中国拥有属于自己十分发达而独特的文化,由中国历史上蒙古族、满族等的汉化可知,西方是有可能被中国同化的。C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可在2008-2009年在大衰退中,亚洲地区没有发生战争和冲突,说明经济危机可能导致战争和冲突,但没有必然性。D中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特别是在20082009年的大衰退中没有和其它亚洲国家爆发地缘政治对立,说明中国是能够和平崛起的。答案:1A(原文并没有说是“中国终结了西方对世界历史的主导”)2B(A项前后两句没有必然联系;C项“一时”应为“一年”,“长期”应为“30年”;D项“地缘政治”应为“经济危机”)3D(A项是“对历史傲慢的人”的观点;B项是西方的偏见;C项缺少限定语,应在“世界”后加“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遇到的”) 4B(原文没有提到“蒙古族、满族等的汉化”问题,也没有谈及“西方是否可能被中国同化”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