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粤教版高中语文传记欣赏第三单元子刘子自传徐霞客传谭嗣同传同步训练一、基础训练1.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A.檄文脉搏扶危济困晶莹寥若辰星B.内禅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讪笑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主簿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解析:A项中“辰”应为“晨”;B项中“幅”应为“副”;D项中“幅”应为“辐”。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留在曹禺记忆之中最让他魂牵梦萦的,显然是王右家与罗隆基一度闹得的传奇爱情。 (2)近年来各地“道德讲堂”如,文明创建更是深入人心。 (3)他状态很好,从来不理会外面的。最近他在忙着新片美人鱼,更无暇理会外面的世界。 A
2、.流言蜚语春风化雨满城风雨B.满城风雨春风化雨流言蜚语C.流言蜚语满城风雨春风化雨D.春风化雨流言蜚语满城风雨解析:“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从语境来看,(1)处选“满城风雨”。“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从语境来看(2)处应用“春风化雨”。“流言蜚语”指风传的话,没有根据的话。从语境看,(3)处应选“流言蜚语”。答案:B二、延伸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6题。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
3、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
4、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
5、卿,谥文庄。(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B.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C.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D.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解析:联系上下文,把握整体意思,理清句子关系。答案:B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精神的继承和学习。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
6、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丧,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解析:“除三人名”中的“除”在文中是削除、罢除的意思。答案:D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B.罗洪先犯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
7、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解析:文中并没有说请求皇帝让位的事。答案:B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_(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_参考答案:(1)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罗循改变奏折。罗循
8、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关键词“趣”“迟”“谢”)(2)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关键词“挽”“拟”“假”)参考译文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恰逢考核选拔武官,有二十多个指挥平素出自刘瑾门下,罗循罢除其管事。刘瑾愤怒地骂尚书王敞,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罗循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罗循历任镇江、淮安两府的知府和徐州兵备副使,都有治政的名声。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并喜欢上它,想前往拜师求学,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于
9、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嘉靖八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修撰,马上请求辞官回家。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有幸我的女婿成就了大名声。”罗洪先说:“儒学之士的事业有比这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没什么值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父亲每次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依次给客人斟酒、拂扫座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过了两年,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才去任职。不久遭遇父亲的丧事,寝苫枕块,吃素食,不回家中,这样过了三年。接着又遇上母亲的丧事,也如此守丧。十八年选拔东宫的官员,召任春坊左赞善。第二年冬天,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上疏请求来年朝贺正旦日后,皇太子出宫驾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
10、贺。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降下亲手写的一百多字的诏令责备他们,于是削除三人的名籍。罗洪先回到家中,更加寻求王守仁的学问。甘于淡泊,锻炼于寒冬酷暑,策马腾跃,拉引强弓,查考地图翻阅历史,从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打仗的阵法和攻守方式,下至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至于人才、吏治之事、国家大计、百姓的情况,都用心咨询访问。说:“如果身在其位,都是我的事。”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请求有关部门均衡处理,有关部门就交托他来处理。罗洪先细心考察,积弊马上除去。收成不好,他转交书信到郡县,得
11、到粮食几十石,都是友人亲自拿出救济的。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官惊慌失措。罗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去。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的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当初,请假回家,经过仪真,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乔在盐运司任职,分管仪真。有富人犯罪定为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为自己开脱罪名,罗洪先拒不同意。项乔暗示劝告,他严厉地说:“您没听说有志之士不忘记身处沟壑吗?”江水上涨,毁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为他营造,他坚决推辞不同意。隆庆初年死去,赠官光禄少卿,谥号文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
12、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13、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景德元年
14、,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因请帝幸澶州。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节选自宋史列传四十,有改动)注:郎中是官,直学士是职,吏部东铨是差遣,有实际职责。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准辄引帝衣引:拽住。B.太宗以问沔,沔
15、顿首谢谢:谢罪。C.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简:挑选。D.其见重如此重:重要。解析:重,重视。答案:D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B.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C.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D.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解析: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断句。“自唐末”是时间状语,单独断开;蕃户、温仲舒为名词,领起一个短句,其前断开;下面是两个动宾式短语构成的短句,分别断开。答案:C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16、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寇准年少有才且诚实。他通晓春秋三传,19岁就考中进士;有人建议他面见太宗时不妨虚报年龄,以免被太宗认为年少而除去功名。寇准却认为欺君不妥。B.寇准为官耿直执着。与皇帝谈论国事意见不合,使得皇帝非常生气而要离开,寇准牵扯皇帝衣服不让其离去,直到有了决断才让其离开。C.寇准精通天数。淳化二年天大旱,寇准认为与朝政得失有关,于是对皇帝指出法度有不公平之处,于是说出祖吉、王淮枉法受贿之案件。D.寇准抗击契丹显出谋略。他通过分析,及时训练、调遣军队进行防御,而且请得皇帝驾临澶州提高官兵士气,最后大败契丹军队。解析:“精通天数”错,是借机说案而已。答案:C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7、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_(2)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_解析:(1)诏,诏集;陈,陈述。(2)致,导致;稔,酿成。参考答案:(1)正赶上皇帝召集百官讨论国事,寇准极力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皇帝更加器重他。(2)唐朝宋璟不赏赐边地战功,最终取得开元时的太平。边疆大臣想要求取战功以致酿出祸患,很是值得警戒啊。参考译文寇准,字平仲,是华州下邽人。寇准年轻时才智超群,精通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时考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面试,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我寇准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被录取
18、,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连续升职担任殿中丞、郓州通判。皇帝在学士院将他招来考试,授予寇准右正言、直史馆的职位,作为三司度支推官,转任盐铁判官。正赶上皇帝召集百官讨论国事,寇准极力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皇帝更加器重他。把他提升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兼任吏部东铨。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相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因此皇帝赞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征一样。”淳化二年春天,大旱,太宗向亲近的大臣询问时政失误的地方在哪里,大家都说旱灾是天命。寇准回答说:“洪
19、范里说:天和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大旱的征象,是因为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太宗很生气,起身回到宫中。过了一会儿,召见寇准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寇准说:“希望把二府的官员召来,我就说。”皇上下令召二府的官员来,寇准于是说:“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触犯法律接受贿赂,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政王沔的弟弟,收受钱财千万,只受杖刑,仍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是什么?”太宗问王沔这件事,王沔叩头谢罪,于是皇上严厉批评了王沔,并且知道寇准可用。当即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自唐朝末年,蕃户就有居住在渭水以南的,温仲舒管理秦州时,把这些蕃户驱赶到渭水以北,构筑堡栅以限制他们
20、往来。太宗看过奏章不高兴,说:“古代的羌戎少数民族尚且杂居在伊川、洛水,那些蕃夷人愿意流动难以安定,一旦有调集入侵发生,将要严重困扰我们关中了。”寇准进言:“唐朝宋璟不赏赐边地战功,最终取得开元时的太平。边疆大臣想要求取战功以致酿出祸患,很是值得警戒啊。”皇帝于是任命寇准出使渭北,安抚蕃户,又调温仲舒到凤翔。真宗当上皇帝后,寇准升迁为尚书工部侍郎。咸平六年,调任兵部,为三司使。当时合并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委派寇准裁定事务,于是任命六个判官分别掌控,烦琐简约才适度。景德元年,契丹族入境侵袭,放纵游动的骑兵侵袭深州和祁州一带,稍有点不利就退却,徘徊往来(好像)没有打仗的意思。寇准说:“这是迷惑我们啊。请朝廷训练军队,任命大将,挑选精悍的部队,据守要害的地方,防备敌人。”这一年冬天,契丹族果然大举入侵。寇准趁机请求皇帝到澶州去。高琼指挥卫士让皇帝乘上车子前进,皇帝就渡过了黄河,坐临澶州的北城门楼上,远近的人们看见皇帝车上的伞盖,跳跃着欢呼,声音传到几十里以外。契丹兵士相互看看,感到惊慌害怕,连阵势都排不成了。天禧三年,真宗得了风疾,刘太后在内宫干预朝政,把寇准降为太常卿,管理相州,又调任安州,贬为道州司马。真宗当初不知道这事,有一天,问到身边的人:“我好久没有见到寇准,为什么?”左右没有人敢回答。真宗驾崩时也还是只相信寇准与李迪是可托付之人,他被重视到这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