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2331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线上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命题人一、单选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是A. 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B. 德奥为了加强同俄法的对抗缔结军事同盟C. 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D.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答案】D【解析】【详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从而使得各国矛盾加剧,疯狂扩军备战,并结成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故选D;ABC都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

2、2.下列属于1916年发生在西线的战役是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俄军攻入东普鲁士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16年发生在西线的战役有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正确,故选D;马恩河战役时间是1914年,俄军攻入东普鲁士是东线的战役,排除,故排除ABC。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其主要依据是A. 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B. 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主要矛盾C. 主要交战国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D. 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答案】C【解析】【详解】为了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矛盾激化,爆发

3、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故选C;帝国主义战争是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瓜分世界、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战争,ABD都不是主要依据,排除。4.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A. 欧洲电力系统瘫痪B. 欧洲中心地位丧失C.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 资本主义制度崩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战的理解。由“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得知这主要反映了格雷认为一战后欧洲中心地位将丧失。其它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B。5.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的表现为A. 沙文主义B. 泛日尔曼主义C. 泛斯拉夫

4、主义D. 资本家的利益是全民族利益【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的表现为泛日耳曼主义,以操德语或日耳曼语的居民实现政治统一为目标的理论和主张,后来发展为反映德国大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扩张野心的沙文主义思潮和运动,故B项正确。沙文主义是指极端的、不合理的、过分的爱国主义,不是德国极端民族主义,排除A。泛斯拉夫主义产生于19世纪初,最早出现于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的知识分子中,与题意不符,排除C。D项说法错误,资产阶级具有利己性,与题意不符,排除D。6.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A. 严格限制德国的军备B. 向德国索取巨额赔款C. 分割德国的海外殖民地D. 重

5、新划分德国的疆界【答案】C【解析】【详解】巴黎和会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列强分配战争赃物的会议,在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德国海外殖民地被英美等国瓜分,体现了其分赃的实质,故选C;ABD不能体现“分配战争赃物”,排除。7.下列关于国际联盟及其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最初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B. 其运行机制是“全体一致”原则C. 苏俄是常任理事国之一D. 在一定时期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国际联盟是一战结束后不久成立的一个国际组织,英、法、意、日为常任理事国,C表述不符合国际联盟,符合题意,故选C;国际联盟最初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其运

6、行机制是“全体一致”原则,在一定时期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ABD不符合题意,排除。8.“一战”后初期,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霸斗争中矛盾最突出的国家是A. 美日B. 英日C. 美英D. 英法【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战后美日作为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所以矛盾最突出的是美日两国,故选A;英法在一战中都遭受重创,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势力大减,故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9.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是A. 凡尔赛和约B. 洛迦诺公约C. 拉巴洛条约D. 非战公约【答案】D【解析】【详解】非战公约全称为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公约

7、,该公约第一次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故D符合题意;凡尔赛和约是一战中战争国处置战败过的条约,排除A;洛迦诺公约是一战中的欧洲协约国与中欧及东欧新兴国家尝试确认战后领土界线,并争取与战败的德国恢复正常关系的公约,排除B;拉巴洛条约是德国和俄国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而且,两国同意外交正常化并“友好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的条约,排除C。故选D。10.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共同原因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束缚 经济危机打击军国主义、专制主义的浓厚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凡尔赛合约束缚了德国,华盛顿会议束缚了日

8、本,符合题意;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日,两国因此走上法西斯道路,而且两国都有浓厚的君主专制传统,因此符合题意。故选A,排除BCD。11. 下列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英法绥靖政策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B. 都具有中立自保的性质C. 都加速了战争的爆发D. 都具有对外扩张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作为大国不采取措施制止,却采取中立自保的利己措施,结果是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损害了遭受侵略的弱小民族的利益,加速了战争的爆发,A、B、C三项表述都正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具有对外扩张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1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根本

9、原因是A. 美国利益受到法西斯侵害B. 中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D.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德日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严重损害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因此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组成了反法西斯同盟,故选C;ABD都推动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但不是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排除。13.在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中,中国政府和其他国家联合发表的是联合国家宣言 开罗宣言 雅尔塔协议 波茨坦公告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政府和其他国家联

10、合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符合题意,故选A;雅尔塔协议是在雅尔塔会议上发表的,雅尔塔会议的参会国是美英苏,中国没有参与,不符合题意,排除BD;C项概括不全,排除。故选A。14.二战后,盟国在东京设立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在纽伦堡设立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审判。对东条英机、戈林等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律依据是A. 洛加诺公约B. 国联盟约C. 联合国家宣言D. 非战公约【答案】D【解析】【详解】1928年由63个国家参加签订的“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条约。亦称非战公约。二战后,对德日的审判法律依据就是该条约。故D正确。15.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是美苏实力势均

11、力敌的产物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A. B. C. D. 【答案】D【解析】主要考查雅尔塔体系。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的是华约组织建立,雅尔塔体系只是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础,故排除。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 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 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 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 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17.古

12、巴导弹事件的结局反映出()赫鲁晓夫外交上的冒险政策 苏联军事力量与美国的差距缩小 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冷战”政策的结束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古巴导弹危机事件的结局是美国威胁下,苏联撤走了布置在古巴的导弹,这说明赫鲁晓夫的外交举动有一定的冒险性,故符合题意;苏联敢于把导弹布置在美国南面的古巴,这是与美国对抗的一种表现,本身就证明苏联的军事力量与美国的差距在减小,故符合题意;最终在美国的压力之下,苏联撤走导弹,本身说明优势暂时在美国,故符合题意;但是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而冷战结束于1991年,故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的选项。故选B。18. 20世纪60

13、年代的美国和80年代的苏联都调整了对外战略。其相似之处是( )A. 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B. 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C. 美苏对抗转为战略合作D. 从美苏战略合作转为对峙【答案】B【解析】本题是对美苏争霸中相互关系的考查。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1969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80年代中期起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以摆脱力不从心的军备竞赛。B正确。故本题选B。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冷战”中出现了热战。下列对热战的最准确理解是A. 第二次世界大

14、战后美苏“冷战”中的局部战争B. 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C. 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力量之间的武装冲突D. 美国发动的维护其世界霸权的战争【答案】A【解析】“热战”的发生是以冷战为背景的,它体现了以美苏代表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力量在基本没有发生直接对抗的情况下,小范围内发生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热战”的两个代表事例,事例不能替代概念的含义。故排除BCD,选A。20.1981年10月,率先实现与以色列与解的埃及总统萨达特被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枪杀;1995年11月,对中东和平做出很大贡献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暗杀。两位政治家的遭遇主要说明A. 中东和平进程破灭B. 中

15、东和平进程艰难曲折C. 阿以矛盾不可调与D. 犹太人抵制和平进程【答案】B【解析】两位致力于和解的政治家被暗杀说明了中东和平进程艰难曲折,故B项正确;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东和平进程的破灭,故A项错误;也不能说明阿以矛盾不可调和,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犹太右翼势力抵制和平进程,不是犹太人,故D项错误。21.美国一些报刊对两伊战争发表评论说,如果战争再拖下去,“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明亮”。这句话说明A. 世界石油越来越少B. 战争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C. 战争拖延的时间太长D. 纽约灯火受到战争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伊战争中双方都把袭击和摧毁对方石油基地和设施作为

16、主要打击手段,致使两国的石油工业遭到极大破坏,战争期间两国的石油出口急剧减少,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故B项正确;战争导致两国的石油出口减少,排除A项;C项符合史实,但材料没有涉及到两伊战争的时间,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故D项排除。22.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相同点是对伊拉克发动的局部战争 美国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体现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是对伊拉克发动的局部战争,在这两场战争中美国发挥了核心作用,各种高科技战争手段被应用在战争中,体现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符合题意,故选

17、B;海湾战争得到了联合国授权,伊拉克战争没有得到授权,与题意不符,排除ACD。故选B。23. 联合国的国徽(如右图)是从地球的北极方向勾勒世界地图的形象: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5个同心圆组成,两根橄榄枝衬托着整个地球。对此图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 它标志着联合国是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B. 它反映了五大洲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C. 它确立了“五大国一致原则”,共同维护“集体安全”D. 它象征着联合国的根本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和图示,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从地球的北极方向勾勒世界地图的形象,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五个同心圆组成,标志着联合国是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18、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两根橄榄枝衬托着地球,象征着联合国的根本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反映了五大洲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故BD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联合国确立了“五大国一致原则”,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24.反战和平运动由来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有以反核运动为中心参与阶层主要是学生具有全球性特征由分散走向统一A. B. C. D. 【答案】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以反核运动为中心;具有全球性特征;由分散走向统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是世界各国各界人士参加的,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不仅仅只有学生

19、参加。故选组合,选D。25.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有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势力分裂势力和极端势力A. B. C. D. 【答案】C【解析】当今世界很不安宁,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西方国家对这些纠纷插手和利用、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都是人类面临的和平与安全的挑战,故正确,故选C。26.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

20、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西周严格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B. 旨在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C. 西周金属冶炼业发达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A【解析】根据天子、诸侯、大夫、士在用鼎制度上的层层递减的差异,揭示出西周奴隶社会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故A项正确。B、D与材料无关,C项表面现象。点睛:解题关键是紧扣“本质问题”这个关键信息点。27.“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三公九卿制【答案】C【解析】【详解】“齐”、“鲁”、“楚”都是春秋战国时期

21、分封制下封国的国号,“齐人”、“鲁人”、“楚人”等表述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说明分封制被废除,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因此出现了题意中表述的变化,故选C,排除A;宗法制反映的是学院宗族关系,三公九卿制属于中央官制,都与题意不符,排除BD。故选C。28. 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 )A. 秦朝三公九卿制B. 西汉中朝制度C. 唐朝三省六部制D. 清朝军机处【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其分工体现了民主思想,

22、“三省”有一定的权力,但最后的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这充分体现了这种民主实质是“皇权下的民主”,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29.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 秦朝郡县制B. 西汉郡国并行制C. 元朝行省制D. 清朝军机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汉初戒于“亡秦孤立之败”,分封一些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但“有心裁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这些诸侯国的势力膨胀,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A、C、D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均可排除。故选B。考点: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点评: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

23、“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其结果导致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削弱,无力与中央相抗衡,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从而完成了汉代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30. 下列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造成的影响是 ( )A. 城邦制度的形成B. 海外贸易的繁荣C. 民主政治的确立D. 法律体系的完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山多地狭,海港众多有助于形成独特的海洋文明而非农耕经济,D项是古罗马的成就。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31.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

24、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 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 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 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D. 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材料“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是对雅典民主实质的描述,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雅典民主的方式,与材料无关,排除;BD选项体现的是雅典民主范围的狭小,与材料无关,排除。32.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

25、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 不重视私有财产保护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答案】B【解析】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不符合十二铜表法的规定(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罚金),就输掉了官司。这正好说明了当时罗马法律的形式主义(呆板、教条)的特点33.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意义在于A. 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B. 使议会获得全部统治权C. 保障工人权利和确立民主共和制度D. 国王没有权利了【答案】A【解析】【详

26、解】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在法律上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君主立宪制形成,故选A;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还保留一定的行政权,议会没有获得全部统治权,排除BD;权利法案保障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不是工人阶级,而且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不是民主共和制,排除C。故选A。34.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A. 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B. 不具有普适性C.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 具有借鉴意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

27、题干关键信息“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可以看出托克维尔认为,美国联邦宪法不适用于其他国家,故B项正确;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项的意思与材料意思相反,故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二、材料题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早在1937年,英国内阁大臣哈里法克斯便对希特勒说:“凡尔赛强制条约的错误必须加以纠正。英国过去本着这种现实主义精神也始终表现了自己的影响。”材料二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张伯伦俨然凯旋的英雄回到伦敦。他对前来迎接的群众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体面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来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材料

28、三 慕尼黑会议后,法国右派政治家蒂埃里穆尼埃说,对德开战“不仅法国可能战败和遭受蹂躏,而且法国的战败也会意味着一种可信赖的制度的瓦解,这种制度是防止共产主义革命、也许还是防止欧洲立即布尔什维克化的主要堡垒”。材料四 同样对于慕尼黑协定,丘吉尔则说:“我们遭到了一场全面的失败我们正处在第一等的大祸之中到多瑙河的门户到黑海的门户已经洞开了。所有中欧和多瑙河流域的国家将一个接一个落入以柏林为中心的庞大的纳粹政治体系中不要以为这是结尾,它不过是开始。”材料五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0世纪30年代末期,它有1500万人口,其中德意志人320万。该国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生产在资

29、本主义世界排为第七;拥有比较发达的军事工业和完善的国防体系,且有35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陆军师。(1)阅读材料一、二、三,分析英、法对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慕尼黑协定的签署有什么后果。【答案】(1)原因:一些人认为,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处置过于严厉,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绝对和平主义思想泛滥;对战胜法西斯没有信心,反对共产主义,防止本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或仇视共产主义。(2)后果: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改变欧洲格局,加速大战的爆发。助长德国的侵略气焰,增强德国的实力,提高希特勒的权力和威望。削弱英、法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地位,给苏联集体安全政策打击,苏

30、联对英、法信任度下降。【解析】【详解】(1)根据“凡尔赛强制条约的错误必须加以纠正”得出一些人认为,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处置过于严厉,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根据“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得出绝对和平主义思想泛滥;根据“不仅法国可能战败和遭受蹂躏,而且法国的战败也会意味着一种可信赖的制度的瓦解种制度是防止共产主义革命、也许还是防止欧洲立即布尔什维克化的主要堡垒”得出对战胜法西斯没有信心,反对共产主义,防止本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或仇视共产主义。(2)根据“我们遭到了一场全面的失败我们正处在第一等的大祸之中”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后果是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根据“所有中欧和多瑙河流域的国家将一个接一个落入以柏林为中心的庞大的纳粹政治体系中”、“拥有比较发达的军事工业和完善的国防体系,且有35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陆军师”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慕尼黑协定的签订还主张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增强了德国实力和提高了希特勒政权的威望,削弱了英、法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地位,打击了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使苏联对英、法信任度下降,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