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7页,第卷8至14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或答在答题卷其它题的答题区内均为无效答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
2、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孟子有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材料表明春秋一书 A政治立场的保守性 B维护了周王的绝对权威 C体现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 D提出的治国理念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25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士族垄断仕途 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C选官方式多样 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26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
3、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 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 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27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28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闭关锁国政
4、策的推行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29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了 A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30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民兵、妇救会、工作组、农村诊所等社会组织大量出现;群众大会、劳动模范、冬学识字、破除迷信、诉苦、村选、平等、翻身等等前所未闻的事物大量涌现。这种现象 A表明敌后战场实行正确的抗战路线 B有利
5、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表明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D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31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已,时称个体户。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 A都属于私有经济 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 C都属于商品生产 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 321953年“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1979年“人大选举法”进行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这一变化 A有利于公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B保证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不受干预 C表明我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说明
6、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进程33某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自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 A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 B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 C公民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D排斥私有财产制度34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权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构的审批或核淮,企业就可以设立。这主要反映了 A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加快 B生产发展促使生产组
7、织形式的变化 C科技进步改变了国家的经济职能 D生产发展推动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35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 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B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D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 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6题,共135分)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
8、总统民主党人杜鲁门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美国要担当“世界警察”的责任,“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杜鲁门主义”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为贯彻杜鲁门主义的原则,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导致中美关系紧张。 材料二 1969年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关国总统时
9、,美国二战后两度介入战事的恶果在国内日益突显,再加上美苏争霸的态势以及世界局势的变化,迫使60年代末的美国对外战略已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出访途中提出美国在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第一篇国情咨文中,把只是针对亚洲的新政策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宣布要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作为尼克松主义的“三个支柱”。其内容是: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通过对话和谈判稳住苏联;
10、承认西欧、日本同美国的“伙伴关系”,来获得盟国的支持,牵制苏联,达到战略收缩的目的;同时利用中苏矛盾,制约苏联,使美国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并指出,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平安、张仲明等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的异同。(11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影响。(14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0年代,我国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流观点是:地主阶级的“自救”
11、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加强与外国侵略者勾结,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带有崇洋媚外的特点,具有官僚资本的性质,本质属于封建官办工业的继续和发展,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流观点是:地主阶级“师夷长技”的改革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强”、“求富”,以维护封建统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客观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说明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12分)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
12、生在第42、43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请考生在第44、45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金世宗完颜雍,金灭北宋统治北方黄河流域后第四代皇帝。金世宗即位前,其哥哥完颜亮当权。完颜亮穷兵赎武,发动对南宋的战争。结果兵败被杀,金朝统治陷于混乱,皇室内部争夺皇位,境内各族人民掀起反抗斗争,南宋又对金展开大反攻,女真贵族统治摇摇欲坠,在内外交困中即位的金世宗,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因金世宗年号大定,
13、历史上称“大定之治”。 金世宗大力整顿军队,击退南宋对金的进攻,并与南宋签订新的和议,和议规定在金宋边境设立更多的贸易市场,便利双方的贸易活动,使宋金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交往局面。内政方面,金世宗打破以往重用皇室子弟的旧例,破格重用许多北方的汉人、契丹人担任高级官吏,形成了多民族精英组成的领导核心。针对金灭辽后女真贵族掳掠大量汉人、契丹人为奴隶的现象,金世宗下令将一些被掠为奴的汉人、契丹人释放为平民,还下令允许女真贵族召集汉人、契丹人“租佃”土地,经营农业生产。针对金朝建立以后乱征赋税的现象,金世宗重新制定了统一的征税标准,要求各地严格按照土地、人口、财产多少征税,对隐瞒土地、财产逃税的女真
14、贵族严厉打击。文化方面,金世宗十分担忧女真贵族汉化的趋势,下令禁止女真族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并规定女真贵族不会阅读女真文经典者不能继承贵族爵位。 摘自百度金世宗改革 (1)依据材料,概括金世宗改革的主要目的。(5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金世宗改革在历史上所起的双重作用。(10分)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排满思潮,是1900到1911年这个时期具有重大革命意义的社会政治思潮。“排满革命”是当时社会最具号召力的革命口号。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章太炎,于1901年在国民报第四期发表正仇满论,具体阐述了他的排满思想。他认为,关外为满洲之地而关内为汉人分地,“今日逐满,亦
15、犹田园居宅为他人所割据,而据旧时之契约碑界以收复吾所以固有而已,而彼东三省犹为满洲之地。故曰逐满,而不曰歼灭满人。”1908年,章太炎在排满平议中更加鲜明指出:“排满者,排其皇室也,排其官吏也,排其士卒也。”“非排一切政府,非排一切满人,所欲排者为满人在汉之政府。” 武昌起义爆发后,西方列强妄图出兵镇压辛亥革命。当时满洲留日学生,惊恐万状。有人主张向日本借兵扑灭革命。在新形势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提出了五族共和的主张,即:中国境内汉、满、蒙、回、藏等各民族应联合起来建立大中华的民主共和国。章太炎在致留日满洲学生书中说,若革命军“北定宛平,贵政府一时倾覆,君等满族,亦是中国人民,农商之业,任所欲为,选举之权,一切平等,优游共和政体之中,其乐何似?我汉人天性和平,主持人道,既无屠杀人种族之心,又无横分阶级之制,域中尚有蒙古、回部、西藏诸人,既皆等视,何独薄待满人哉?” 摘编自肖中云章太炎排满思想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章太炎排满革命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章太炎的排满革命思想的变化。(7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