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38KB ,
资源ID:1221820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2182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doc

1、辽宁省大连市一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 共30题 总分60分)1、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这表明他主张A. 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 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C. 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 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韩非子解老:“

2、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由此可知A. 法家思想力图以变法推动社会进步B. 法家思想中存在着民本成分C. 法家思想阻挠变法以维护自身利益D. 法家思想重稳定而不重变革4、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A. 人情关系 B. 道德规范 C. 法制建设 D. 礼仪秩序5、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

3、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体现了()A“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为政以德”6、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儒家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7、在宋代理学兴起的过程中,出现了尊孟排荀的思潮,宋代学者,特别是理学家对荀子多持否定态度。这是因为A理学家以孔子儒学为正宗 B两者对人性的认识不同C佛教思想影响了理学形成 D荀子主张把握自然规律8、史载,清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多次在经

4、筵讲学(大臣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的活动)中对程宋理学提出质疑;在刊印儒学经典时,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这反映出乾隆时期A. 皇帝推动儒学复兴 B.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 思想领域渐趋保守 D. 君主意图控制思想9、明朝思想家李贽说:“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李贽A. 反对以君主言行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B. 倡导“农商并重”的新经济理念C. 认为社会发展中没有统一的是非标准 D. 主张“与世推移”的时代发展观10、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陈确说:“真正无欲

5、者,除是死人。”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费密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禁。”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A. 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 B. 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C. 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 D. 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新思想11、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A. 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 分封制度走向崩溃C. 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D. 存在土地买卖现象12、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新令规定:一夫一妇为一床,交纳租粟三石,调绢一匹(四丈

6、) 或布一端(五丈)、绵三两或麻三斤。这表明隋朝的租调制度A.与均田制度相配套 B.促进了隋朝经济繁荣C.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D.征税标准以人丁为本13、宋代苏辙在蚕市一诗中写道:“倾困(圆形谷仓)计口卖佘栗,买箔还家待(蚕)种生。不惟箱筐供妇女,亦有鉏鎛(chubo农业生产工具)资男耕。”此诗说明A. 宋代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 B. 小农生产离不开市场调节C. 自然经济开始遭到了破坏 D. 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14、铜矿开采在明代属政府管辖,民间开采须经官府批准,并缴纳一定实物明代后期,民间铜矿产量大大超过朝廷,据嘉靖年间记载,朝廷铸币铜不够,“照例行户部买办”这一现象表明明代A政府重农又重商

7、 B民间铸造技术高于朝廷C生产技术进步税费低D铜矿开采政府亏本民间盈利15、据记载,宋代有很多“不得已而粜者”的现象:“一谷始熟,腰镰未解,而日输于市焉。” 明代也有类似现象,“一有收熟,视米谷如粪土,变谷为钱,又变钱以为服食日用之需”。这些现象普遍出现表明A农业面向市场 B政府不抑兼并C阶级矛盾尖锐 D商品经济发展16、早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政府就将部分税粮折为白银征取;正统二年(1437年),朝廷被迫宣布“弛用银之禁”,于是“朝野率用银,其小者乃用钱”。这一现象说明A.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 经济发展促进政府政策的调整C. 税制改革推动白银普遍化 D. 明政府改变了传统的

8、经济政策17、康熙年间,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白海边的渔民、乡民,这些地方逐渐成为摆卖鱼虾、桨橹等商品的圩市,房屋店铺逐渐成行成市,称力“移民市”。后来清廷为安抚民心,改“移”为“宜”,并刻“宜民市”石匾(如下图)。宜民市的设置源于A. 南方工商业市镇全面繁荣 B. 康熙帝重视缓和满汉矛盾C. 海禁政策使大量渔民内迁 D. 广州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18、诗经卫风氓中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没有自由 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 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 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

9、缚人们思想19、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这反映了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抑商观念发生改变C.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 区域经济繁荣发展20、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A. 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B. 农民的购买力低下C.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 长途贩运呈现萎缩21、下面是近代上海部分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

10、世界市场 B.上海逐渐成为全国的商贸中心C.中国进口货物贸易额呈增长趋势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22、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局厂中,设立了总办、会办、提调若干人,并且受总督、巡抚的监督和总理衙门的节制。这表明A. 洋务企业已经完成了近代转型 B. 洋务企业具有封建衙门性质C. 洋务企业已从封闭走向开放 D. 洋务企业培养了科学技术人才23、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反映了A代表了西方人对中国发展的态度 B

11、可佐证中国军事近代化起步C他对中国逐步崛起的担忧 D肯定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24、1918至1922年,江南造船所在美国提供材料、图纸和工程师的情况下,为美国政府先后建造了四艘万吨级舰船,这是当时远东地区所造最大吨位的船舶。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1919年,福建船政局制造了我国第一批飞机。这表明A我国的重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结构趋于合理C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特征明显 D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工业成就巨大25、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

12、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26、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 D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27、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了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A

13、. 这是中体西用的最初思想渊源B. 清朝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C.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 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28、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说:“若使地球未辟,泰西不来,虽后此千年率由不变可也。”他这样说的真实意图是 A.阐述历史进化的必然性 B.论证维新图强的必要性 C.说明中华文明的停滞性 D.批驳革命共和的荒谬性29、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14、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30、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表中反映出的三类译书比例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晚清自救的需要 B经济发展的需要C社会改造的需要 D全盘西化的需要二、材料题(共3题 40分)31、(12分)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

15、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6分)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3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

16、”和“惠商”的关系(3分)32、(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中国资本家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已于1887年运到宁波。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

17、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以及日本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材料三 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以及日本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摘编自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大城市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8分)(2) 材料二中的“公司”使用的设备和机器都是外国制造,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公司濒于停业的原因。(6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

18、认识?(4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评析,史论结合。)(10分)2020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 共30题 总分60分)1、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这表明他主张A. 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 知识分子应

19、参与政治C. 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 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由此可知A. 法家思想力图以

20、变法推动社会进步B. 法家思想中存在着民本成分C. 法家思想阻挠变法以维护自身利益D. 法家思想重稳定而不重变革4、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A. 人情关系 B. 道德规范 C. 法制建设 D. 礼仪秩序5、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体现了()A“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为政以德”6、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

21、末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儒家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7、在宋代理学兴起的过程中,出现了尊孟排荀的思潮,宋代学者,特别是理学家对荀子多持否定态度。这是因为A理学家以孔子儒学为正宗 B两者对人性的认识不同C佛教思想影响了理学形成 D荀子主张把握自然规律8、史载,清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多次在经筵讲学(大臣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的活动)中对程宋理学提出质疑;在刊印儒学经典时,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这反映出乾隆时期A. 皇帝推动儒学复兴 B.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 思想领域渐趋保守 D. 君主意图控制思想9、明

22、朝思想家李贽说:“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李贽A. 反对以君主言行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B. 倡导“农商并重”的新经济理念C. 认为社会发展中没有统一的是非标准 D. 主张“与世推移”的时代发展观10、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费密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禁。”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A. 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 B. 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C. 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 D. 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新

23、思想11、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A. 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 分封制度走向崩溃C. 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D. 存在土地买卖现象12、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新令规定:一夫一妇为一床,交纳租粟三石,调绢一匹(四丈) 或布一端(五丈)、绵三两或麻三斤。这表明隋朝的租调制度A.与均田制度相配套 B.促进了隋朝经济繁荣C.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D.征税标准以人丁为本13、宋代苏辙在蚕市一诗中写道:“倾困(圆形谷仓)计口卖佘栗,买箔还家待(蚕)

24、种生。不惟箱筐供妇女,亦有鉏鎛(chubo农业生产工具)资男耕。”此诗说明A. 宋代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 B. 小农生产离不开市场调节C. 自然经济开始遭到了破坏 D. 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14、铜矿开采在明代属政府管辖,民间开采须经官府批准,并缴纳一定实物明代后期,民间铜矿产量大大超过朝廷,据嘉靖年间记载,朝廷铸币铜不够,“照例行户部买办”这一现象表明明代A政府重农又重商 B民间铸造技术高于朝廷C生产技术进步税费低D铜矿开采政府亏本民间盈利15、据记载,宋代有很多“不得已而粜者”的现象:“一谷始熟,腰镰未解,而日输于市焉。” 明代也有类似现象,“一有收熟,视米谷如粪土,变谷为钱,又变钱以为服

25、食日用之需”。这些现象普遍出现表明A农业面向市场 B政府不抑兼并C阶级矛盾尖锐 D商品经济发展16、早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政府就将部分税粮折为白银征取;正统二年(1437年),朝廷被迫宣布“弛用银之禁”,于是“朝野率用银,其小者乃用钱”。这一现象说明A.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 经济发展促进政府政策的调整C. 税制改革推动白银普遍化 D. 明政府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政策17、康熙年间,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白海边的渔民、乡民,这些地方逐渐成为摆卖鱼虾、桨橹等商品的圩市,房屋店铺逐渐成行成市,称力“移民市”。后来清廷为安抚民心,改“移”为“宜”,并刻“宜民市”石匾(如下图)。宜民市的设置

26、源于A. 南方工商业市镇全面繁荣 B. 康熙帝重视缓和满汉矛盾C. 海禁政策使大量渔民内迁 D. 广州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18、诗经卫风氓中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没有自由 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 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 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们思想19、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这反映了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抑商观念

27、发生改变C.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 区域经济繁荣发展20、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A. 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B. 农民的购买力低下C.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 长途贩运呈现萎缩21、下面是近代上海部分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上海逐渐成为全国的商贸中心C.中国进口货物贸易额呈增长趋势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22、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局厂中,设立了总办、会办、提调若干人,并且受总督、巡抚的监督和总理衙门的节制

28、。这表明A. 洋务企业已经完成了近代转型 B. 洋务企业具有封建衙门性质C. 洋务企业已从封闭走向开放 D. 洋务企业培养了科学技术人才23、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反映了A代表了西方人对中国发展的态度 B可佐证中国军事近代化起步C他对中国逐步崛起的担忧 D肯定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24、1918至1922年,江南造船所在美国提供材料、图纸和工程师的情况下,为美国政府先后建造了四艘万吨级舰船,这是当时远东地区所造最大吨位的船舶

29、。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1919年,福建船政局制造了我国第一批飞机。这表明A我国的重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结构趋于合理C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特征明显 D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工业成就巨大25、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26、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的表述,反映

30、了当时的士大夫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 D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27、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了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A. 这是中体西用的最初思想渊源B. 清朝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C.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 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28、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说:“若使地球未辟,泰西不来,虽后此千年率由

31、不变可也。”他这样说的真实意图是 A.阐述历史进化的必然性 B.论证维新图强的必要性 C.说明中华文明的停滞性 D.批驳革命共和的荒谬性29、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30、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表中反映出的三类译书比例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晚清自救的需要 B经济发展的需要C社会改造的需要 D

32、全盘西化的需要31、(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2)观念: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3)关系: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在某些时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32、(1)原因: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背景: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影响: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中国的近代化。(2) 问题:

3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设备、技术等方面依赖于外国。原因:规模小,资金少,经营管理落后,以及外国资本主义的竞争。(3)认识: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经营方式落后,规模较小,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发展困难重重。33、答案一: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答案二: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

34、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当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答案三:若认为“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从答案一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应角度给予否定。【示例】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来看,在 1856-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894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 救民族危亡;1900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 的朝廷” ,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综上所述,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