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214.50KB ,
资源ID:122114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2114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1、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第卷(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西周时期的姬姓诸侯国往往建立在交通要冲地带,它们不仅承担控制四方、拱卫王室的任务,而且在空间上对非姬姓封国形成分割之势,监视并牵制非姬姓封国。这表明,西周A. 血缘政治高于地缘政治B. 王权衰微的趋势日益明显C. 极力控制诸侯争霸局面D. 消除了地方分权割据隐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姬姓诸侯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承担着分割、监视并牵制非姬姓封

2、国的重任,这说明西周血缘政治高于地缘政治,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地方诸侯国威胁中央,王权衰微;C选项错误,这一分布特征在西周分封制实行初期已经存在,并非为控制诸侯争霸的局面而设立;D选项中“消除了”一词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兼并现象,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 井田制度松动B. 世袭制度解体C. 抑商政策弱化D. 礼乐制度崩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3、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到世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3.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内容可知,刘得仁和李洞虽贵为皇亲国戚或宗

4、室子弟,但他们都未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一样会面临屡试不中,由此可说明科举考试体现了一定公平公正的原则,故选D项;诗赋是唐朝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故排除A项;刘得仁和李洞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说明并没有阻断贵族入仕,且科举只是入仕的途径之一。排除B。材料未涉及贵族特权,事实上唐代宗室可以通过科举以外的其他途径入仕,仍然享有一定特权,排除C项。4.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A. 宋朝城市管理

5、水平落后于唐朝B. 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C. 商业发展必然严重影响城市交通D. 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可以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政府被迫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管理制度,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时期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旧时日中为

6、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5. 明末清初有人这样安排生计:“瘠田十亩,自耕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足供赋税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这说明明清时期A. 重农抑商政策废除B.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表明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项,中国古代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废除,排除

7、;C项,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排除;D项,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中的时间“明末清初”不符,排除。6. 梁发芾在晚清百姓为什么不那么爱国一文中讲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珠江北上之时,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这主要反映了A. 清政府的统治腐朽不得民心B. 近代中国国民国家意识淡薄C. 小农意识深厚不谙熟世情D. 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可知,中国国民对英国侵略中国

8、反应淡漠,说明近代中国国民国家意识淡薄,故选B;AC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材料反映中国国民国家意识淡薄,这与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7. 1882年,英商魏特模等拟在上海设立纺纱厂,总理衙门明确指出:机器织布系中国创办之举,予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是故不准华商另行设厂,然则何能反而允许洋商设厂欤!这表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A. 具有垄断性与排他性B. 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C. 抵制了西方列强侵略D.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予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是故不准华商另行设厂,然则何能反而允许洋商设厂欤”,可知洋务运动

9、排斥民族资本与外来资本设厂,因而具有垄断性与排他性,故答案为A项;材料表明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不利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排除B项;C项说法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8. 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A. 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民生主义B. 孙中山为其博爱思想寻求历史依托C. 孙中山完全寄希望于博爱实现D.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西方社会政治学

10、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和儒家的社会思想是相通的,为其博爱思想寻求历史依托,故B正确;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民权主义,A错误;C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信息与新三民主义无关,排除D。9. 史料:10月31日,镇江关税务司戴乐尔给安格联写信:城内简直无人居住,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老百姓逃走了,只有几家小食品店还开张营业。道台衙门里除了道台和大约四个职员外,再没有别人,所有书办和文案几乎都跑光了。该史料最可能出自于A. 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B. 甲午战争:一个意大利人的记述C. 天朝的崩溃:鸦

11、片战争D. 百年五四: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某年的 “10月”底,镇江官民大量从城中逃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是辛亥革命首义成功,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及其缺乏群众基础的表现,A项正确;甲午战争主要在辽东和山东半岛进行,其影响限于中国北方,B项错误,鸦片战争时,镇江等地还没有外国人出任税务司,C项错误;五四运动中广大的市民、学生和工人阶级参与进来,不会出现城中空虚的情形,D项错误。10. 据20世纪初我国海关统计: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海关两,

12、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B.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收回C. 和平稳定国内环境D. 民国政府鼓励大量出口【答案】A【解析】根据“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可知,一战期间中国进口货物价值减少,出口货物价值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这和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有关,故A正确;B不符合史实,排除;一战期间,中国国内环境并不稳定,C错误;D不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排除。11. 下面为近代中国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这一战争A.

13、 表明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B. 行动上实践了新三民主义思想理论C. 成为敌后根据地抗战中的光辉典范D. 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战争形势图反映出战争以广州为起点,一路向北,攻克汉口、合肥等地,这符合北伐战争形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下的军事行动,其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选项B正确;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时间是1931年,与北伐战争时间不符,排除A;百团大战是敌后抗战的典范,与北伐战争时间不符,排除C;渡江战役中推翻了南京国民党专制统治,与北伐战争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根据战争出发地在广州,攻克汉口、九江等地,推断这是北伐战

14、争。12.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A. 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B.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 有意抬高毛泽东政治地位D. 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黄仁宇认为,毛泽东的成功是根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所确立的中国式革命道路的成功,所以材料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性。因此B选项正确。A、C选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15、,错误;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国民党对农村统治的情况。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3. 山西省阳泉市有一座战争纪念碑,主碑高40公尺,寓意战争发生的年份;主碑与副碑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箭头,直指正太(石太)铁路,寓意当年这场战争以破袭该铁路拉开序幕。此战役A. 根本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B. 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战役C. 取得了自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D.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 “主碑高40公尺”“ 直指正太(石太)铁路”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故B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

16、,并非初期,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是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排除C项;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是淞沪会战,排除D项。故选B。14.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的该主张A. 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B. 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C.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D.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可知毛泽东主张,全面抗战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可以并存与合作。这有

17、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故答案为B项;二者是求同存异,并非是回归,排除A项;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始终存在,无法消除,排除C项;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排除D项。【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15. 逄先知、金冲及的毛泽东传中讲到:“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开始,到四月二十四日结束,(毛泽东)共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毛泽东在建国后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周密而系统的经济工作调查。”毛泽东通过这一调查A. 积累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经验B. 致力于理顺经济

18、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C. 总结了近代以来革命斗争中的重大问题D. 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和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开始”“毛泽东在建国后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周密而系统的经济工作调查”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致力于理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故B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起步,此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都已经结束,如果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和基本线索把握不清,容易误选A、C两项;材料侧重于经济调查而非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排除D。16. “十年文革不

19、讲法制,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1980年邓小平提议修改宪法。1982年12月,全国人大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学者称“八二宪法”是建国后“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宪法”。该学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八二宪法”A.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B.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C.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D. 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新时期经济建设需要法律保驾护航,为此对1954年的宪法进行修订,产生了修订的1982年宪法,故C项正确;“八二宪法”主要是为改革开放服务,五四宪法主要是为三大改造服务,二者的性质并不是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

20、;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是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故C项错误;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项错误。17. 1985年,羊城晚报记者刘婉玲以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文章,报道了许多工程师周末下乡镇企业“走穴”的情况。这是这个群体第一次被定义。材料中的“走穴”现象说明A. 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B. 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C. 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D.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答案】C【解析】“星期六工程师”,主要指上世纪80年代初,那些在国企捧着铁饭碗尚觉“吃不饱”的工程师们,每逢周末就到外地挣外快的情景。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受到冲击,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

21、0年代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错误;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错误。18. 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1979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4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南方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共十四大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A. 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经有了定论B. 在80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 在90年代初我国己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 对市场经济的认

22、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的起始时间是1979年,“文革”时间是1966-1976年,故A项错误;1984年提出“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没有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B项错误;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从1979年到1992年十四大,中共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这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故D项正确。19. 面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定,江苏省委抓住机遇,果断决策,把“加快发展沿海、重点发展沿江”的战略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并着重制定了开发建设沿江经济带的总体规划。党中央、国务院

23、的“重大决定”应该是A. 创办第一批经济辞区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 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外开放,解题的关键是“八五计划”,根据所学推断八五计划是1991年1995年,故A选项、B选项和D选项在时间不符合,开放经济特区的时间是1980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提出的时间是1984年,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是2001年,故排除;浦东开发是9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符合材料和史实,故C选项正确。20. “商业战争和政治摩擦在七年战争(1756-1763)中达到顶峰。七年战争是一场全球性冲突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帝国大战。七年战争是国际事务紧密相连

24、的,成为不列颠帝国150年世界霸权的奠基石。”对这场“帝国大战”理解正确的是A. 荷兰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B. 欧洲国家力量对比更加失衡C. 工业革命强化英国战前实力D. 大英帝国已经成为世界霸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1756-1763年”、“七年战争”,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争夺殖民霸权而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失败、英国胜利而告终,为英国成为殖民帝国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欧洲国家力量对比更加失衡,故B正确;17世纪中期第一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荷兰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排

25、除D。21. 2019年英国首相约翰逊提出议会休会五周请求,得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但是随后最高法院判决约翰逊此举违反法律,认为这是在英国“脱欧”之前的关键时期“阻止议会履行职责”,裁决要求议会上下两院议长自行决定下一步行动。这说明英国A. 最高法院是最高权力机关B. 政府权力已经高于议会C. 国王仍然掌握着行政实权D. 政府方案需经议会批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英国首相提出议会休会五周,但是被最高法院判决违反法律,因为按照规定政府是对议会负责的,因此政府方案要经过议会批准,故答案为D;最高权力机关是议会,A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B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女王是象征性的国家

26、元首,没有实权,C 错误。22. 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据此可知美国()A. 行政权高于立法权B. 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C. 国会权力至高无上D. 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可知,美国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美国实行行政权(总统)、立法

27、权(国会)、司法权(法院)三权分立与制衡,每一项权力都受到其他两项权力的制约。故答案为D项。美国实行行政权(总统)、立法权(国会)、司法权(法院)三权分立与制衡,排除AC项;美国总统选举是介于间接选举与直接选举之间的一种选举制度,不是由国会选举产生,而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排除B项。【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23. 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追求一种效率和安全之间的平衡,不唯人民的意志是瞻,对民主层层设防,充分利用民主,同时

28、又对民主加以控制”。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对民主加以控制”的是A. 众议员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B. 总统对国会议案有否决权C. 参议员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D. 最高法院大法官两届任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代表人民的意志,而总统对国会议的否决可体现“对民主的控制”,B选项符合题意;众议员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参议员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体现了人民主权而非对民主的限制,AC选项排除;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终身任职,D选项排除。24.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

29、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A. 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感到担心B. 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 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 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世纪”、“英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该加拿大游客认为英国工业产生的烟雾是舒服的,“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表明她对工业革命的赞赏和肯定,反映了她对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她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担心;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得出该游客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该表述过于绝对;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该

30、游客羡慕英国的环境,认为家乡的环境“单调”,并未对本国空气感到自豪。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5. 19世纪70年代末,英国人发明了托马斯一吉尔克里斯特炼钢法,随后在欧洲大陆被广泛采用,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企业家才用它替代了传统的炼钢技术;自动纺织机也是由英国人发明的,但将其第一次投入大规模商业生产的却是美国的德雷珀父子公司。这些现象说明英国A. 企业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B. 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C. 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D. 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英国人的发明经过很长时间才被应用,甚至被外国首先应用,说明英国企业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不注重新技术新发明的应用,故A

31、正确;英国开展了两次工业革命,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对技术发明的态度,无法体现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英国是否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排除D。26. “3月10日,游行人数增至25万人。几乎所有工厂都停工,连商店也关了门。成千上万各色衣着的人涌上彼得格勒街头。最令人注目的是,众多的大学生、知识分子、小官员甚至军官们,也加入了游行队伍第二天,首都市区开始爆发战斗,革命队伍越来越壮大了。”材料所述事件A.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B. 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C. 开创了俄国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D. 成功推动俄国的民主化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二月革命

32、中各阶层联合暴力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场景,说明二月革命推动了俄国民主化历程,故D项正确,B项排除;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开创了俄国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均与十月革命有关,排除AC两项。故选 D。27. 列宁告诫全党:“资产阶级一到决定关头,他们就会用暴力保卫自己的特权,这不但是可能的,甚至是极其可能的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形势,发挥工人阶级先锋队坚韧不拔的精神,准备力量举行武装起义。”这一告诫( )A. 推动了十月武装起义的爆发B. 促成了两个政权的并立C. 完全符合四月提纲主张D. 加速了二月革命的爆发【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资产阶级一到决定关头,他们就会用暴力保卫自己的特权”并结

33、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七月流血事件,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要用武力手段推翻资本主义统治。A正确;促成了两个政权的并立的是二月革命,B排除;四月提纲表示要用和平方式过渡,不符合题意,C排除;沙皇在一战中的失败加速了二月革命的爆发,D排除。故选A。28. 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在此期间37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1930年动工等。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A. 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 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

34、C. 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D. 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在美国“大萧条”时期,胡佛修建了公路、国家公园、水坝等公共工程。B项,罗斯福新政时期兴建了大量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因此,胡佛兴建公共工程的做法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重要借鉴,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故B项正确。A项,材料反映了危机期间胡佛政府兴建公共工程的做法,不体现胡佛总统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面对危机,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不断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并没有赢

35、得美国民众的广泛认可。故D项错误。29. 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联合决议,宣布废除公私债务中的“黄金支付条款”,一切债务均可用“法定货币”偿还,债权人必须接受禁止在任何契约中使用黄金支付。这一措施A. 解决了债务危机B. 刺激美国商品的出口C. 恢复了银行信用D. 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1933年6月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材料反映罗斯福新政的金融措施,即放弃金本位制,增发大量的货币,一切债务均可用“法定货币”偿还,恢复了银行信用,故C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无法体现解决了债务危机,排除A;实行美元贬值有利于刺激美国商品的出口,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

36、体系,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30. 面对战后西欧经济困境和社会危机的困局,德国社会民主党响亮地提出了“尽一切可能开展竞争,按一切需要实行计划”的口号,结果60年代就形成了高税收支持高福利、高福利刺激高税收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源在于A. 自由主义的应用B. 混合经济的减少C. 凯恩斯主义的扩大D. “新经济”的出现【答案】C【解析】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主张用消费推动经济发展,这种模式会导致高税收支持高福利、高福利刺激高税收的恶性循环,故C正确;自由主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运用,故A错误;混合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实行;“新经济”的出现是20世纪90年代实行。第卷(40分)二、材料解析题:结

37、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回题(本部分共4题,共40分)。31.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材料二 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

38、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2)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

39、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3)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答案】(1)影响: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减轻皇帝负担;职责无所不统,影响皇权专制。中央官制: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2)三省宰相共同议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实施);宰相拥有较大决定权;皇帝批准决策:决策需要统治集团的支持与参与。(3)原因:元朝丞相跋扈的教训;出生社会底层的自卑;胡惟庸之狱。(4)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

40、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回答。(2)依据所学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机构以及决策方式回答即可。 (3)依据材料三“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的信息归纳回答。32. 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

41、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王章辉工业化历程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

42、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答案】(1)理由: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因素:议会立法。(2)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3)推

43、动: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4)关系:横向关系: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纵向关系: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 “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的信息从圈地运动是暴力使农民离开土地,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的角度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英国议会立法的视角去分析原因。第(2)问从材料二中“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促进乡村银行的发展,为棉

44、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原料、资本、市场以及劳动力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3)问对应材料三,据材料进行概括,材料三中“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大农场,农业机械日益增多”等信息从生产关系变革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等视角概括答案。第(4)文属于开放型试题,回答时依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围绕“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的信息,还要注意“横向”是指不同行业的关系;“纵向”是指不同时期的联系及主线,依据这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作答即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圈地运动)。33. 阅读下列材料:1

45、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

46、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

47、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和对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的认识。第(1)问根据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创办官立事业”等可以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第二小问,要根据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特别是省略号前后和两个省略号中间的第(3)问主要考查从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得出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的国度。根据材料主要吸取成功的经验和总结失败的教训。3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历时八

48、年兵燹之劫,苍生涂炭,今乱贼虽已荡平,寰宇大致底定,然疮痍尚未全复,朕坚拒臣工奏请上朕功德尊号。盖三藩之乱实因朕之误判形势而起,朕断不诿过他人。朕讵料俟准吴三桂撤藩之请,彼竟于康熙十二年背恩反叛。朕更未虑及吴三桂伪檄一出,各省兵民相率背叛。史景迁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材料二 1670年康熙制定圣训十六条,体现了其社会控制的思想。十六条的基本内容有:“敕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成积春论康熙的社会控制思想材料三 然而,以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

49、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在?实际上,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康熙帝拒绝大臣奏请功德尊号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康熙帝怎样的精神品质?(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熙帝为实现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三作者否定康熙帝的理由。【答案】(1)原因:三藩之乱因康熙自己误判引起;战争导致社会动荡,

50、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品质:善于反思、勇于承担责任、胸怀天下百姓。(2)方式:规范伦理道德;加强文化控制;控制社会经济;加大法律惩戒;加强社会治安。特点:德法并重。(3)理由:康熙帝注重对内控制;拒绝改革;强化封建统治,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解析】【详解】1)原因:由材料“今乱贼虽已荡平,寰宇大致底定,然疮痍尚未全复盖三藩之乱实因朕之误判形势而起”可知,康熙皇帝拒绝大臣奏请功德尊号的原因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叛乱虽已平定,但战争导致的社会动荡,经济凋敝没有完全恢复;二是三藩之乱因康熙自己误判引起。品质:从材料中康熙帝对平定三藩之乱后的反思和拒绝大臣奏请功德尊号这一做法中可

51、以看出,康熙帝具有善于反思、勇于承担责任、胸怀天下百姓的品质。(2)方式:由材料“敕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可归纳为规范伦理道德;由材料“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可归纳为控制社会经济、加强文化控制、加大法律惩戒;由材料“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可归纳为加强社会治安。特点:由上一问概括出的方式可推导出其特点为德法并重。(3)理由:由材料二中康熙帝控制社会的方式及材料三中“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的描述可知,康熙帝注重对内控制,拒绝改革,强化封建统治,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