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无为仓头中心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6周周测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清实录中关于“国体”有不同的记载。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制”;而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体”内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B.历史学家对“国体”的解读前后矛盾C.“国体”的内涵因政权更替而发生变化 D.清实录中“国体”内涵与国际接轨2.清朝名臣张廷玉居官五十年,兢兢业业、廉洁奉公,深受器重,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曾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在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期间,他可以A
2、监察地方各级官员B协助皇帝上传下达C独立处理军国大事D直接掌管中央六部3.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阁臣拥有“批红”权力C.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 D.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4.中国古代某位皇帝下诏书说:“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署,分理天下庶务,大权一归朝廷,立法至为详善。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敢以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 与材料相符的史实是A.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 B.宋太祖设参知政事,罢黜宰相C.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D.清雍
3、正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 5.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6.明代御瓷的烧造,即以全部官搭民烧计,也只占民窑生产能力的0.8%;在丝织业中,民间机户至少是官局工匠的3倍;在冶铸业中,即使朝廷铸币,也仰仗民铜。该材料体现了A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 B海禁政策造成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改变 D私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7.乾隆年间,一份由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的开荒执照上写有:“滇省山多田少,水陆可
4、耕之地俱经垦开无余,嗣后山头地角,水滨河尾,俱着听民耕种。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此材料反映出A.由于长期开发,西南地区耕地减少 B.当时政府重视本业,鼓励开垦荒地C.边疆地区农业经济发达,超过内地 D.乾隆时期西南地区已得到充分开发8.明代冯梦龙和凌蒙初在“三言”、“二拍”中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也不再是为富不仁的不义之徒,而是表现出了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这反映出A.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创新 B.文学创作摆脱了理学的束缚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D.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9.滇南本草(成书于1436年)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是
5、明朝两部医药著作。滇南本草的一个版本中有“玉米须”的记载,有学者据此推断玉米在哥伦布1492年到达美洲之前就为中国人所知。而该书的另一版本中出现了“本草纲目曰”的字样。由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A玉米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就已经传入中国西南B本草纲目是中国最早记载玉米药用价值的著作C滇南本草书中参考了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 D滇南本草不应作为研究玉米传入中国的第一手材料10.李贽提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黄宗羲认为所谓天下的公利,无非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上述主张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 B.目的是发展私有制经济C.是对社会现象的理性分析 D.
6、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颠覆11.曾国藩评价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王阳明“开出新风气”的思想是A.“罢默百家,表彰六经” B.“理”是万物的本原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天下为主,君为客”12.文学折射时代。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诗经收录了宗庙祭祀的歌词,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B.离骚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C. 汉赋和唐诗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 D. 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均为满足市民阶层文化生活而作13.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
7、,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A. 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B. 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C.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D. 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14.康熙帝亲政后,在养心殿近侧特意选了一个房间,作为学习教室,请讲官讲解满汉文化和儒家经典,还请西方传教士讲解自然科学知识,并购置了大批科学仪器。这说明康熙A.学习西方,应对边疆外来威胁 B.安定民心,解决满汉民族矛盾C.顺应时代,萌生师夷长技思想 D.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能力 15.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是第
8、二次,即西学东渐。”下列科技成就体现了梁启超所说的第二次接触的是A.玄奘大唐西域记 B.王祯农书C.李时珍本草纲目 D.徐光启农政全书二、 非选择题(共55分)16.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20分)材料1793 年,英王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在谒见皇帝的礼仪上被中方要求其像藩属国一样三跪九叩,马戛尔尼表示可以像觐见自己国王那样行礼,这个答复使乾隆断然拒绝接见该使团。后来,马戛尔尼向乾隆施行的礼仪应该就是“长跪请安”的旗礼形式。同治十二年(1873 年),总理衙门与各国公使商定的觐见礼单中表明公使的觐见礼仪为五鞠躬。但是“此次觐见的礼仪规定被强调是一次清帝因各国需呈递国书
9、而准许的特殊优待礼节,仅是一次特例而已,各国使臣以后不得援引为惯例,再行渎请”。1891年,光绪皇帝接见六国公使。据晚清重臣荣庆记载,“总理衙门带使臣一员及翻译一员入,两大臣带引于前,自东门入,去帽一鞠躬,十二步二鞠躬,至主位三鞠躬,呈国书。”此次的觐见没有再像同治十二年一样进行几个月之久的礼仪交涉,而是作为无需商议的惯例来照行了。 摘编自韩鼎赢传统长幼相见礼仪的终结与现代重建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清朝时期外国使节觐见礼仪的发展变化。(8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7.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
10、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
11、度史(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18.材料一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此外,在富者或大资本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享有安全,而且随时都可能被下级官吏借口执行法律而强加掠夺的国家,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
12、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在各种行业中,压迫贫者必然使富者的垄断成为制度。富者垄断行业,就能获得极大的利润。 摘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 贡德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中指出:直到180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在世界上具有异乎寻常的、巨大的和不断增长的生产能力、技术、生产效率、竞争力和出口能力,这是世界其他地区都望尘莫及的,以致中国能够把世界生产的白银(当时的世界货币)的一半吸引了去。评材料中关于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
13、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 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
14、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
15、运不同的原因。(10分)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5 ABCCD610 ABDDC1115 CCDDD16.变化:由跪拜礼到鞠躬礼;由经常争论到成为定制。(2分)原因:鸦片战争前,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将西方国家视为蛮夷之邦,因而要求西方使节在觐见时使用跪拜礼。(1分)鸦片战争后,中外战争打破了清朝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外交往增多,中国向西方学习,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不断传入,因而在使节觐见清朝皇帝时逐步改为鞠躬礼。(3分)总述:清朝时期外国觐见礼仪的变化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反映,也是中西交往不断深入的反映,也是中国社会逐步近代化的反映。(2分)17.(1)原因: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
16、;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顿整治。(8分)作用: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抵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7分)18.观点一:中国经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中国明清时期闭关自守,对外贸易得不到发展;封建的法律制度束缚了经济发展;普通老百姓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妨碍了资本的投入;官僚、贵族的行业垄断影响经济发展。(12分)观点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明清时期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农业经济发达,农业产量和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传统手工业技术先进,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城市发展,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商品经济繁荣。(12分)19.(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10分)(2)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