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2048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8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第12题。1.下列能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A.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侵蚀B.地壳运动褶皱凹陷流水侵蚀C.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沉积D.地壳运动褶皱凹陷流水沉积2.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A.渭河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台湾海峡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地壳运动导致宁夏平原两侧岩层抬升,中部岩层下降,形成低地;在黄河及其支流影响下,泥沙沉积形成平原。第2题,宁夏平原地质构造为断层中的地堑,和其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渭河平原。答案1.C2.A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

2、造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3.图中()A.断层形成时间早于地层B.形成的内力作用相同C.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断裂之后相对下降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处的石灰岩形成雅丹地貌解析本组题考查内力作用与地貌的相关知识。第3题,由图可知,断层贯穿地层,因此形成时间晚于地层,故A项错误。形成的内力作用不相同,为变质作用,为岩浆侵入作用,故B项错误。为岩浆喷出地表后形成的火山锥,故C项错误。相对于断层面左侧,同一岩层右侧位置下降,故D项正确。第4题,a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封闭性好,适于储油气,故A项正确

3、。b处为喷出岩,多气孔构造,故B项错误。c处有断层,地基不稳,不适宜建坝蓄水,故C项错误。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故D项错误。答案3.D4.A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完成第5题。5.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形成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由图中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图可以看出,此山属于岩浆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由玄武岩构成,在海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平顶,其随着板块的移动而没入水下,形成平顶海山。答案D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

4、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地壳抬升形成。完成第67题。6.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7.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6题,地质构造的类型主要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据图可知,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即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故为向斜构造。河流阶梯状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包括侵蚀作用、堆积作用)、地壳抬升形成的。此河段阶地主要由地壳抬升形成。读图可知,与东侧相比,西侧同一阶地位置高,说明

5、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第7题,图中甲为黏土,乙为沙、卵石,丙为页岩,丁为石灰岩。据题干中信息“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故最可能在乙处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答案6.C7.B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下面图1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月后首次醒来。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据此完成第89题。图1“玉兔号”挖坑“睡觉”后醒来图2地球表面大气热量交换过程示意图8.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

6、”接收到的辐射对应图2中的()A.B.C.D.9.月球表面昼夜温差为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A.强,强B.强,弱C.强,强D.强,弱解析第8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为。第9题,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地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气温低。答案8.B9.D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迎岸风。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第1011题。10.中,形成原因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是()A.B.C

7、.D.11.下列关于风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关系密切B.乙附近地区受影响,降水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丰富C.丙地在盛行的季节,草木茂盛D.丁地全年受的控制,光热充足解析第10题,图中的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它们都是三圈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故选A项。第11题,甲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是地形、信风和洋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受来自陆地干燥的影响,乙地附近地区降水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少;盛行的季节是丙地的干季,草木枯黄;丁地全年受的控制,形成了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且纬度较高,光热并不充足。故选A项

8、。答案10.A11.A(2019全国卷,68)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第1214题。12.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13.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14.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解析第12题,考查

9、热力环流。气流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水汽凝结成积云;气流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天气晴朗。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不能连续分布,而形成间隔团块状,C项正确。第13题,考查降水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热带雨林带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积云。其他地带上升气流发生的频率较低,形成积云频率较低,D项正确。第14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下垫面温度越低,对流运动形成积云的高度越低,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故A项正确。答案12.C13.D14.A(2019全国卷,911)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

10、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第1517题。15.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16.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17.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解析第15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材料显示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说明山前平原主要是由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B项正确。第16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该地区主要为半干旱区,风力作用强烈,断流期间山前平原失去了水的来源,土

11、壤干燥,受风蚀作用形成洼地,C项正确。第17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风蚀洼地增加,风蚀产物搬运到周边地区沉积下来,出现土地沙化现象,C项正确。答案15.B16.C17.C2019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9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第1819题。18.此时我国()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19.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解析第18题,此时,A项描述过于绝对,且与等压线图不符,应该

12、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强大高压脊控制;寒潮来袭,对于北方原来较为寒冷干燥的地区,不一定能形成降水,所以B项错误;三亚等压线明显比昆明稀疏,风力较小,所以C项错误;上海、北京两地等压线方向基本相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也基本相同,所以风向基本相同,故D项正确。第19题,上海、成都纬度相差不大,在同一次寒潮中,上海气温比成都低,说明上海受寒潮影响大。上海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且四周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小,故 A项正确。答案18.D19.A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第2021题。20.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

13、使水循环环节()A.a增强B.b增强C.c减弱D.d减弱21.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解析第20题,据图可知,a代表蒸发,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增强,b减弱,c增强,d增强,故A项正确。第21题,植被浅沟是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其主要目的是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故B项正确。答案20.A21.B读某河流中游湖泊在一次洪水过程中,入、出湖径流量变化统计图,完成第2223题。22.体现湖

14、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A.B.C.D.23.随着退耕还湖面积的扩大,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湖泊径流变化应是()A.湖泊峰值水位变高B.出湖流量峰值提前C.入湖流量峰值增大D.出湖流量峰值增大解析第22题,湖泊蓄洪时段,入湖径流量大,出湖径流量小。根据图示曲线,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时段,C项正确。时段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是湖泊补给河流,A、B、D错误。第23题,随着退耕还湖面积的扩大,湖泊蓄洪能力增强,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湖泊峰值水位变低,A项错误;出湖流量峰值滞后,B项错误;蓄洪能力增强,入湖流量峰值增大,C项正确;出湖流量峰值减小,D项错误。答案22.C23.C下图是某地区20 (年平均

15、气温)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425题。24.下列有关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区洋流自南向北流B.海区洋流有增湿作用C.地区地形为山间盆地D.地区地形为高原25.海域有大范围渔场,图中用洋流剖面示意图(A、B图)和表层洋流分布图(C、D图)来解释其成因,表示正确的是()解析第24题,由图中海陆轮廓与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北美洲的美国和墨西哥西海岸,海区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海水自北向南流。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年平均气温比两侧地区高,地势低。第25题,海域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海洋表层没有两股洋流做相对或相反的运动。海域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常年盛行东北信风,此处的东北信风为离岸风

16、。答案24.C25.A二、综合题(共50分)26.(2019全国卷,3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4)指出黑

17、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解析第(1)题,板块运动(挤压)导致地形隆升并形成山脉,使得里海逐渐与地中海分离,形成内陆湖盆。山脉的隆升,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导致汇水面积缩小,来水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的隆升,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汽的输送,会导致气候更加干旱,湖泊水量减小,水位下降,湖泊水不能外流,会逐渐形成内陆湖。第(2)题,末次冰期晚期,气温开始回升,湖泊北方大陆冰川融水量增加,导致湖泊淡水补给增多,而此时气温相对还比较低,湖面蒸发较弱,淡水的补给大于蒸发,湖水盐度较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第(3)题,要抓住时间节点: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也就是气候进一步变暖,里海北方冰川大幅消退时。答题

18、时抓住三个关键:一是要说明盐分的来源(由北方大陆冰川融水补给,改为冰川消退后的河流补给),河流带来盐分;二是要说明盐分无法随径流排出(无出水口),只能在湖泊积累;三是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蒸发而排出。总之,就是要把水盐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分析清楚。第(4)题,由以上题目可知,里海成为内陆湖的起因来自地壳运动导致的山脉隆升,因此需要具体分析板块的运动状况。必须是板块挤压,才能导致山脉隆升。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

19、给大于蒸发。(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27.(14分)下图是两大洲气候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其成因分别是;。(2)图中两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同,但气候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3)两地同属热带雨林气候,但面积大小不同。试从大气环流、地形两方面作简要解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的成因、分布等。根据轮廓特点可判断两个大洲分别为大洋洲和南美洲。地位于2535的大陆东岸,应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地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

20、,应为地中海气候,两地同位于西风带,但由于地形的阻挡,差别较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虽然同属热带雨林气候,面积相差悬殊。从大气环流上看,地受东南信风影响,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从地形上看,地位于大分水岭迎风坡,平地小,位于亚马孙平原上,面积广阔。答案(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2)地形的阻挡(3)地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平地狭小。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处于亚马孙平原,面积广阔。28.(12分)读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地面气压(单位:百帕)形势图,完成下列各题。(1)此时A地处于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

21、图中B地处于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2)a、b、c处能否形成锋面?若能,说明各自锋面的性质。(3)图中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地,判断的理由是。(4)根据上面的气压形势图作出的天气预报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天气晴朗B.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C.内蒙古高原东部为阴雨天气D.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5)如果该天气形势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和等灾害性天气。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的气压最高,且周围等压线闭合,为高压中心(反气旋),中心附近气流下沉,所以天气晴朗。B处的气压最低,为低压中心(气旋),中心附近气流上升,多出现阴雨天气。第(2)题,a处为高压脊,不能形成锋面。c处

22、为冷锋,b处为暖锋。第(3)题,等压线稠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就大。第(4)题,要作出正确的天气预报,一要准确定位,二要准确地判断天气系统。第(5)题,此时我国西北地区受高压控制,华北地区有冷锋过境,由于春季干旱,故有寒潮及沙尘暴天气。答案(1)高晴朗低阴雨(2)a不能形成锋面,b处为暖锋,c处为冷锋。(3)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4)C(5)寒潮沙尘暴29.(10分)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图中洋流的名称。(2)结合图中洋流,说明洋流对甲、乙两地气候的影响。(3)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当航行至丁海峡时,其航行速度会,请说明原因。(4

23、)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为南美洲的南部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为秘鲁寒流,为巴西暖流。第(2)题,寒流对沿岸的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对沿岸的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第(3)题,根据洋流流向判断轮船前期和后期航程顺洋流航行,航速快。当航行至丁海峡时速度变慢是因为逆西风漂流航行。第(4)题,丙处为秘鲁渔场,受秘鲁寒流(上升流)影响。答案(1)为秘鲁寒流,为巴西暖流。(2)洋流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洋流促使了乙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3)快减慢因为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4)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