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能自由组合D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解析:选DF1(YyRr)自交时,可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目很多,且雄配子的数目远多于雌配子的数目。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2金鱼草正
2、常花冠对不整齐花冠为显性,高株对矮株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杂合状态是粉红花。三对性状独立遗传,如果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齐花冠植株杂交,在F2中具有与F1相同表现型的植株的比例是()A3/32 B3/64C9/32 D9/64解析:选C假设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基因型是AABBCC,纯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齐花冠植株基因型是aabbcc,F1基因型是AaBbCc,自交后F2中植株与F1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3/43/41/29/32。3人类多指 (T)对正常指(t)为显性,正常(A)对白化(a)为显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
3、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和患两种病的概率分别是()A1/2、1/4 B3/4、1/4C1/2、1/8 D1/4、1/8解析:选C先推导父母的基因型为TtAattAa,患两种病(Ttaa)的概率是1/21/41/8,不患病(ttA_)的概率是1/23/43/8,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1/83/81/2。4现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在自然状态下,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1/2 B1/3C3/8 D3/4解析:选C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所以两个
4、品种各自只能自交,同时题目中又给出“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相同”即11,所以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1/21/21/21/213/8。5现有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表所示:品系隐性性状均为显性残翅黑身紫红眼相应染色体、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型()A B C D解析:选D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规律,故选或。6已知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ABb与aabb杂交,后
5、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BAABB与aabb杂交,所得F1再自交,F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C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D如果后代中表现型比例接近111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和aabb解析:选D如果后代中表现型比例接近111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和aabb,也可能为Aabb和aaBb。7(2016全国丙卷)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
6、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解析:选D本题的切入点在“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上,相当于测交后代表现出13的分离比,可推断该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设相关基因为A、a和B、b,则A_B_表现为红色,A_bb、aaB_、aabb表现为白色,因此F2中白色植株中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4种;控制红花与白花的两对
7、基因独立遗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二、非选择题(共22分)8(10分)“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实验过程中恰当地应用了假说演绎法等科学方法。结合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下图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及现象,补充完成下列图解。 ()图中代表的过程为_,可用符号_来表示,表示的性状为_。(2)假设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则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3)中的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比例是_。(4)孟德尔对图中实验现象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时,_
8、。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_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_种。(5)以上的解释是否正确呢?孟德尔设计了_实验进行验证,即让子一代(F1)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解析:图中展示的是实验过程,分别考查了对于杂交实验过程中的专业术语的掌握情况。是黄色圆粒,基因型有YYRR、YyRR、YYRr、YyRr 4种,且比例为1224。是绿色圆粒或黄色皱粒,其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比例是21。孟德尔的假说演绎过程是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提出了假说,然后通过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了验证。答案:(1)自交F2黄色圆粒(2)YYRRYYRrYyRRYyRr1224(3)21(4)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
9、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416(5)测交9(12分)小麦种子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P、p控制),抗锈病与感锈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R、r控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植株(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得F2,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丁的基因型是_。(3)F1形成的配子有_种,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4)F2中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
10、所占的比例为_,光颖抗锈病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5)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比例是_。解析:(1)由于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植株(丙),所以毛颖、抗锈病为显性性状,光颖、感锈病为隐性性状。(2)甲、乙为纯种,基因型分别为PPrr、ppRR,所以F1的基因型为PpRr,与丁杂交后,抗锈病与感锈病之比为31,毛颖与光颖之比为11,所以丁的基因型为ppRr。(3)由于F1的基因型为PpRr,因此可以形成4种配子。(4)F1(PpRr)丁(ppRr)产生的F2中,ppRR的个体占1/21/41/8,光颖抗锈病植株(ppR)占1/23/43/8。(5)F2中,与甲(PPrr)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1/21/41/8,与乙(ppRR)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1/23/43/8,所以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1/2。答案:(1)毛颖抗锈病(两空可互换)(2)PPrrppRRppRr(3)4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4)1/83/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