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1932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5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课后练习: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第12题。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A.东亚季风B.气压带、风带C.海陆间水循环D.冰岛效应解析第1题,从沙石、水、昼夜环境、测定温度推断,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海陆热力差异。第2题,东亚季风是由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答案1.C2.A2018年8月11日9时第8号超强台风“玛莉亚”在福建省连江县沿海登陆,闽浙沿海多地狂风巨浪,损失严重。据此完成第34题。3.下列表示台风“

2、玛莉亚”的天气系统正确的是()4.台风“玛莉亚”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是()A.大雪、冻雨B.寒冷、干燥C.狂风、暴雨D.扬尘、风沙解析第3题,“玛利亚”台风是北半球的气旋,气流呈逆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垂直方向气流上升。第4题,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故C项正确。答案3.D4.C下图为某月近地面部分气压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5.图示月份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6.甲、乙、丙、丁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是()A.甲高温多雨B.乙低温少雨C.丙炎热干燥D.丁寒冷湿润解析第5题,图中气压带向北移,表示北半球夏季,可能是7月,C项正确。第6题,甲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

3、,高温多雨,A项正确;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高温少雨;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温和湿润;丁是极地高气压带,寒冷干燥。答案5.C6.A(区域认知)某旅行者在下面图1地区旅游,发现甲地分布着以泥土混合茅草盖成、圆形墙体厚达80厘米的“蜂巢屋”(下面图2)。当地居民说:“土塔每半年便要修补一次,要不然会溶掉的。”据此完成第78题。7.对当地土塔“溶掉”起重要作用的大气环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盛行西风带C.东北信风带D.西南季风8.“蜂巢屋”“圆形墙体厚达80厘米”的主要目的是()隔热,降低夏季室内温度御寒,抵御冬季严寒防潮,保持夏季屋内干燥加固,抵御雨水侵蚀A.B.C.D.解析第7题,造成土塔溶解

4、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水汽。该地位于地中海东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故“土塔”应在冬季溶解较快,因为冬季地中海气候区受盛行西风影响,B项正确。第8题,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较厚的墙体主要是在炎热的夏季隔热降低室内温度,正确。冬季当地降水较多,土制建筑容易受到雨水冲刷侵蚀。加固可抵御冬季雨水侵蚀,正确。该地位于亚热带,冬季气候温和,无须御寒,错误。夏季炎热干燥,无须防潮,错误。故选C项。答案7.B8.C(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下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5、。9.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10.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A.晴,西南风B.阴,西北风C.晴,东南风D.阴,东北风解析第9题,立夏之后罕降暴雪,说明受到冷锋影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气旋中心附近,形成锋面气旋,甲地位于冷锋锋后,因此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甲地。乙地位于冷锋锋前,丁地为暖锋锋后,天气晴朗;丙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第10题,读图可知,我国南方戊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5月6日我国南方夏季风逐步增强,即该地吹东南风。答案9.A10.C(综合思维)下图为世界四个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11.若只考

6、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则四地由北到南的排列顺序为()A.甲、乙、丁、丙B.乙、丙、甲、丁C.丙、甲、乙、丁D.丁、甲、丙、乙12.对四地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B.乙地河流汛期集中在冬季C.丙地的典型植被为硬叶林D.丁地气候类型仅分布在北半球解析第11题,甲地为北半球的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20N30N;乙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分布在30S40S;丙是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丁是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40N65N。所以四地由北到南是丁、甲、丙、乙。故选D项。第12题,结合四地气候特征知,甲地可能位于大陆西岸或内陆,降水稀少;乙地冬季降水丰富,为河流汛

7、期;丙地的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丁地气候类型南北半球都有分布。故选B项。答案11.D12.B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13.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水汽输送B.降水C.植物蒸腾D.下渗14.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可以()减少内涝发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江河水位加剧热岛效应A.B.C.D.解析第13题,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减少了地表水下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不影响水汽输送、降水、植物蒸腾环节。第14题,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将雨水存储起来,可以减少内涝发生;绿地的灌

8、溉用水充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可能降低江河水位;绿地得到发展,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答案13.D14.A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15.该河流位于()A.亚热带季风区B.我国西北地区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16.该河流最有可能是()A.珠江B.塔里木河C.淮河D.松花江解析第15题,通过该图可以得出,河流在7月、8月流量最大,3、4月份为小汛期,在1月流量较小。根据中国的气候特点,夏季多雨,河流流量大,应该为季风气候,根据我国雨带的推移,7、8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3、4月份多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春汛,故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

9、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C项正确。第1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存在两个汛期夏汛和春汛,属于东北地区河流的特点,故选D项。答案15.C16.D(综合思维)读下图,完成第1718题。17.甲、乙洋流的流向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A.甲向南流,增温增湿B.乙向南流,降温减湿C.甲向北流,降温减湿D.乙向北流,增温增湿18.a、b两地的气候特征是()A.a地夏雨冬干,冬寒夏热B.b地夏雨冬干,冬暖夏凉C.a地全年多雨,四季如春D.b地全年少雨,终年炎热解析第17题,读图,甲洋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是寒流,甲向南流,降温减湿,A、C两项错。乙洋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向南流,降温减

10、湿,B项对,D项错。第18题,结合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a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A、C两项错。b地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终年炎热,B项错,D项对。答案17.B18.D(区域认知)图1为北太平洋局部海域图。读图1、图2,完成第1920题。图1图219.若以洋流模式图(图2)来表示该海域洋流分布状况,则甲、乙、丙、丁四图中表示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20.观测数据表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了0.10.2米,下列措施有利于抑制海平面升高的是()A.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B.改变农业耕作方式C.大规模砍伐森林资源D.过量使用煤炭资源解析第19题,图1中海域为北太平

11、洋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的洋流,所以洋流流向为顺时针,为日本暖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为北太平洋暖流,为北赤道暖流。第20题,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19.C20.A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某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第2122题。21.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A.火山活动B.溶洞塌陷C.地壳下陷D.岩石崩塌22.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D.“浮石”源于岩浆

12、喷发解析第21题,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口湖,形成源于火山活动。故选A项。第22题,浮石属于岩浆岩,其空隙源于岩浆冷凝时气体逸出形成。答案21.A22.D(2019全国卷,911)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2325题。23.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24.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

13、因素有()河水流量支流汇入沿岸地貌两岸岩性A.B.C.D.25.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解析第23题,堆积性游荡河道,必须要具备含沙量大、冲淤变化显著等特点。含沙量大为淤积提供了基础条件,流量季节变化大为冲淤的季节变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只有冲淤不断变化,才能导致河道的游荡(改道)。因此D选项正确。第24题,若河流处于深、窄的地形中,且两岸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则河道游荡范围会受到限制,反之河道游荡范围会扩大,因此C选项正确。河水流量和支流汇入在不同河段

14、差别不大,因此可以排除其他选项。第25题,主汛期,流量和含沙量较大的渭河汇入黄河小北干流的下游,会导致下游水位抬高,进而导致黄河小北干流上游河段落差减小,流水受阻(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水位会抬升,泥沙淤积增强。答案23.D24.C25.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2分)2018年12月24日,全国各地出现大幅度降温。读该日2:00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l)按气压状况分,A处为中心,该系统的形成切断了(气压带)。(2分)(2)按气流状况分,B处天气系统为,甲、乙两地中,天气晴朗的是地,气压明显升高的是地。(3分)(3)杭州和北京两城市比较,风力较大的是,判断理由是。未来几天

15、,北京可能出现(灾害性)天气。(5分)(4)图中M点的风向是。(2分)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处中心气压数值大,为亚洲高压,该系统的形成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第(2)题,读图可知,B处按气流状况为气旋,乙地在暖锋锋后,天气晴朗。甲地位于冷锋锋后,气压将明显升高。第(3)题,读图可知,杭州和北京两城市比较,北京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未来几天,北京有冷锋过境,可能出现寒潮天气。第(4)题,图中M点的风向可依据风向的画法判断。答案(1)高压副极地低压带(2)气旋(锋面气旋)乙甲(3)北京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寒潮(4)东北风(偏北风)27.(区域认知、综合思维)(12分)根据

16、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探究课题:非洲西海岸洋流形成及对环境的影响材料准备: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距离海岸(千米)052104208312416520624728水温()14.716.417.418.419.119.120.320.821.2甲19S非洲西海岸剖面图乙非洲南部示意图探究过程:(1)结合上表,描述非洲西海岸沿19S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4分)(2)该地区盛行风向为,受此风的影响,海水会发生运动,在甲图上画出该海域海水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示意图。(4分)探究结论:(3)根据前面的探究,判断该洋流的性质为,并在乙图上画出该洋流的流动方向。(2分)拓展运用:(4)分析该

17、洋流对沿岸气候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有何影响。(2分)解析第(1)题,依据表格数据,离海岸距离越远,表层海水温度越高。第(2)题,结合纬度位置判定。第(3)题,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在大洋东岸为寒流。第(4)题,该处受离岸风的影响,会形成上升流,易形成渔场。答案(1)离海岸距离越远,海水表面的温度越高。(2)东南风图略。(3)寒流图略。(4)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上升流使鱼类饵料丰富,易吸引鱼类形成大渔场。 28.(2019全国卷,3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

18、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4分)(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3分)(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3分)(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2分)解析第(1)题,板块运动(挤压)导致地形隆升并形成山脉,使得里海逐渐与地中海分离,形成内陆湖盆。山脉的隆升,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导致汇水面积缩小,来水

19、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的隆升,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汽的输送,会导致气候更加干旱,湖泊水量减小,水位下降,湖泊水不能外流,会逐渐形成内陆湖。第(2)题,末次冰期晚期,气温开始回升,湖泊北方大陆冰川融水量增加,导致湖泊淡水补给增多,而此时气温相对还比较低,湖面蒸发较弱,淡水的补给大于蒸发,湖水盐度较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第(3)题,要抓住时间节点: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也就是气候进一步变暖,里海北方冰川大幅消退时。答题时抓住三个关键:一是要说明盐分的来源(由北方大陆冰川融水补给,改为冰川消退后的河流补给),河流带来盐分;二是要说明盐分无法随径流排出(无出水口),只能在湖泊积累;三是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蒸发

20、而排出。第(4)题,由以上题目可知,里海成为内陆湖的起因来自地壳运动导致的山脉隆升,因此需要具体分析板块的运动状况,即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北移。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29.(综合思维)(14分)读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1、(1)图中河流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河流的最大补给水源是。(4分)(2)近年来图中河流下游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推测其可能的人为原因。(4分)(3)图中城市发展较快,近年来内涝严重。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6分)解析第(1)题,水循环的类型包括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图中显示的水循环涉及海洋和陆地,说明是海陆间循环。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第(2)题,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主要的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人口增加,围湖造田,导致泥沙淤积,湖泊调蓄能力下降。第(3)题,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植被减少,城市地面硬化,导致下渗量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径流量增加,城市中经常出现内涝现象。答案(1)海陆间循环雨水(大气降水)(2)河流上游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调蓄作用减弱。(3)城市范围内植被减少,调蓄水源能力下降;城市地面硬化后,雨水下渗量减小,地表径流量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