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综合思维)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B.C.D.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D.雨
2、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3.“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A.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温度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D.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解析第1题,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地面接收热量后,向外辐射的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B项正确。第2题,晴朗且大风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
3、,易形成霜,B项正确。第3题,增加“烟气”就相当于增加了云层厚度,云层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D项正确。答案1.B2.B3.D下图表示30N某沿海地区夜晚陆地与海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5题。4.上图中四地气压最高的是()A.B.C.D.5.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是()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以及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垂直方向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排除;处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压,处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压,因此气压最高的是,故选A项。第5题,据题干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合力的影响下向右偏,结合图示方向判断
4、此时近地面风向为西北风,故选A项。答案4.A5.A(综合思维)读图,完成第67题。6.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状况是()A.PaPb;TaTbB.PaPb;TaTbC.PaTbD.PaPb;Ta乙丙丁B.乙甲丙丁C.甲乙丁丙D.甲丙丁乙9.若ad为不同气压值,则由热力环流的规律可知下面各项中错误的是()A.气流方向:乙甲B.气流方向:丙甲C.气温:甲乙D.气压:甲丙解析第8题,依据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可知,乙处气温高于甲处,故气压值甲乙;高空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故气压值甲乙丁丙。第9题,依据图示等压面分布,甲为低压,气流上升,乙为高压,气流由乙流向甲,气温甲
5、高于乙。同一地点,越往高处,气压越低,故气压甲高于丙。答案8.C9.B10.(综合思维)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所代表的辐射名称。;。(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数码是。(3)运用图示,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相互关系可判断是太阳辐射,是地面辐射,是大气辐射,是大气逆辐射。第(2)题,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返还给地面,减少了地面热量散失,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所以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数码是。第(3)题,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天气晴朗,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答案
6、(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2)(3)沙漠地区白天天气晴朗,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能力提升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米的高度。据此完成第12题。1.城市绿化部门给城区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A.防治牲畜啃食,保护树木B.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C.杀菌、杀虫,防冻害D.防止火灾的发生2.树木涂白后()A.夜晚树干散热量增加B.白天树干吸热量减少C.夜晚树干吸热量增加D.树干的昼夜温差增大解析第
7、1题,城市绿化部门给城区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杀菌、杀虫,防冻害。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等,没有营养,不能防止火灾的发生。第2题,树木涂白后,反射阳光性能增强,白天树干吸热量减少,B项对。树干温度较低,夜晚树干散热量减少,A、C两项错。树干的昼夜温差减小,减少树干冻裂,D项错。答案1.C2.B(综合思维)小明暑假时发现自己学校一楼大厅虽然没有空调,但白天因有“穿堂风”而感觉凉爽,下图为学校布局图。据此完成第34题。3.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A.热力环流B.大气环流C.温室效应D.季风环流4.此时,“穿堂风”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由西向东B.由东向西C
8、.由北向南D.由南向北解析第3题,由于地表性质的差异,大厅南北两侧气温存在差异,从而产生气压差异,形成“穿堂风”,这一过程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第4题,白天时,大厅南侧水泥操场吸热快,气温高,形成低压;大厅北侧植被吸热较慢,气温较高,形成高压,风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北向南形成“穿堂风”。答案3.A4.C(综合思维)读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图,完成第56题。5.甲地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6.观测发现A、B、C、D四地中,A地的风力最大,这主要是因为()A.A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B.A地的地转偏向力最大C.A地的摩擦力最小D.A地的气压值最小解析第5题,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
9、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据此判断甲地的风向为西北风,B项对。第6题,观测发现A、B、C、D四地中,A地的等压线最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A项对。答案5.B6.A7.(地理实践力)读北京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图甲)和北京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图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观察图甲,归纳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主要分布特点并简析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2)观察图乙,在图中线段上加上箭头完成城市热岛环流;你认为北京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乙三地中的地。在此植树造林对北京市环境治理的最主要作用是(选择填空)。A.美化环境B.净化空气C
10、.保持水土D.涵养水源(3)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弱城市热岛效应?解析第(1)题,由图甲观察得知,市区气温高,郊区气温低;市区气温高主要从人口、工业、交通、下垫面状况分析。第(2)题,由于城市地表气温高,气流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近地面为高压,故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向城市;由于林地处在城市热岛环流之中,清新空气可以由郊区流向北京城区,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第(3)题,措施可从产生原因入手进行分析。答案(1)分布特点:气温从市区向郊区降低。主要原因:城区人口和生产活动过于集中;生活和生产消耗能源多,排放的人为热量多;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建筑物密集,绿地太少导致调节作用减弱。(2)B(3)将部
11、分工业和人口迁往郊区,控制中心城区的规模;加大技术投入,节能减排,减少“人为热”的排放;合理规划,加强城区绿地、湿地建设,增强调节作用。8.读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2)图示地区位于半球。请说明判断依据。(3)图中三处,风力最大的是,理由是。(4)在图中箭头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5)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解析依据图示风向可知,M、O为低压中心,P为高压中心;风向相对于气压梯度力右偏,为北半球;处等压线最密集,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等压面在低压处下凹、高压处上凸。答案(1)P(2)北水平气流向右偏转。(3)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4)略。(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