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1919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大连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 23 题,共 150 分,共 8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 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礼与法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不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了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很多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如果我们对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

3、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 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

4、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礼治与以个人好恶维持的所谓的“人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思想家王夫之曾感叹说: “人死于法犹有人怜,死于礼其谁怜之。”可见礼的内在性力量和社会道德舆论的压力是多么大,违法

5、的不一定违反礼。而礼是更为人们所认同,所不可逾越的规范。 回到费孝通的礼的概念,我觉得他说的“礼”在某种程度上是道德的仪式化,其实包含了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在西方文化里,没有“礼治”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费孝通的独创,但不能很好地区别出道德与“礼”,这两者都在演变,符合礼的是否就符合道德?不符合礼的是否就不符合道德?这些显然与一个社群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有关。 (摘编自陈心想走出乡土对话费孝通) 材料三: 费老在乡土中国中对礼治与法治、法治与人治的概念进行区分时,他所谈及的是狭义的礼,即儒家意义上的“礼”,而“礼治社会”也便成了与法治社会相对立的“无法”社会。他提出,以“人治”的概念与“法治”相对应

6、是不妥帖的,因为法治其实也是“人依法而治”。与“法治”相对应的概念应是“礼治”,二者的区别在于维持秩序时所依靠的力量。 但是,当费老进一步说明乡土社会中“礼治”的自主性和自足性时,他又在礼与传统之间划上了等号,认为“礼是传统”。而所谓传统就是社会所累积起来的经验,它一代一代地进行传承,以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显然,费老这时所言之“礼”已非儒家之“礼”,而是社会人类学意义上的“乡土文化”。由“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到“礼是传统”,费老相应地把礼的含义由狭义的“克己复礼”之“礼”,转变为广义的文化传统意义上的“礼”,“礼治社会”的概念也随之由“无法”社会转为指称人类学意义上的传统社会,即依

7、靠传统有效地应对生活的社会。 在“安土重迁”的乡土社会中,传统的确构成了乡民几乎全部的生活方式。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礼治社会就是“无法”的,因为广义的“礼”作为一种地方性、规范性的知识,不仅包括了乡民对于表现为等级序列和纲常伦理的儒家之“礼”的认识,而且也应该包括他们对于已经衍化为其一般行为准则的“法”的理解。而且,所谓“礼治社会”也不可能是超脱于国家法律之外的存在。费老的本意是想强调乡土社会凭借传统便足以应对生活,但当他同时又在狭义的含义上使用“礼”这一概念时,便把“礼治社会”置于与“法治社会”对立的一面,认为它是“无法”的。这是他的“礼治社会”引起人们误解的症结所在。 (摘编自董建辉“礼治”

8、与传统农村社会秩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费孝通认为礼与法的区别在于维持规范时所依靠的力量,法需要依靠国家权力推行,而礼则需要依靠传统来维持。 B.对于安土重迁的乡土社会而言,由社会累积的经验而形成的传统,足以解决所有生活问题,乡民不必知之,只要照办。 C.乡土社会的人们迷信思想严重,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创造了普通所谓的“仪式”,也就是礼。 D.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惩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而失德、失礼更多的就是受到内心的谴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们的行为看似不受规律拘

9、束而自动形成秩序,这只是礼治的表象;孔子一再地强调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非天然形成。 B.“人死于法犹有人怜,死于礼其谁怜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在乡土社会,礼比法更深入人心,被视为不可逾越的规范。 C.费孝通认为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因此礼治社会是“无法”的社会,法治社会也不需要“礼”的存在。 D.从三则材料来看,不同的人对于“礼”的内涵的认识是不完全一致的,礼与法、礼与道德的分界线向来也不十分清晰。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费孝通关于“礼”的阐述的一项是(3 分) A.礼是一种行为规范。 B.礼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C.礼是道德的仪式化。 D.礼是

10、传统。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法治”下一个定义。(4 分) 5.陈心想和董建辉都对费孝通定义的“礼”提出质疑,请结合材料阐明他们质疑的焦点各是什么?(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月夜的美感 日本 高山樗牛依我所见,构成月夜美感的要素,似乎有三:一是月光,二是这光所照耀的夜的世界,三是夜的光景在观者心中所引起的联想。 月光被视为一种色彩的时候,和青最相近。月色的青,虽不如海和空的青,然其根色是不失为青的。我们如果在海或空的色中加入若干的暗或淡,就容易想象月光了。既然认为月光的色是青,我们就有把一般的青的色相和感情来一说的必要。 如

11、果说黄近于赤,那青似乎可以说近于暗了。在色彩中,青也多少有些力,但其力不像别的色彩那样是积极的、使人心昂奋的,倒是消极的、使人心镇静的。对于黄、橙或赤等热色,青可谓是寒色。其所表达的感情,是冷,是静,是安慰,是寂寞。在其光力强的时候,一见也非没有稍微的快爽之趣,但终究无昂奋吾人的感情的力。到了第二刹那,它所引导我们去的地方,仍是沉思之境、冥想之域。更进一步,就在人心里,给予一种幽邈难名的忧郁的润色了。因此,青所表示的感情,或可以说是关于人心的消极的半面,也就是悲哀的情绪。 在另一面,青又似乎和“无限”的观念有着最密切的关系。据我所见,青似乎像暗黑的光辉,似乎像带有无穷的远距离或无限的夜空的色相

12、,略夸张地说,好像“无限”“永远”“神秘”等不可思议的存在,因为要显现它的存在,所以故意用这色相来呈现。我们对这色相,在情的一面起沉静安慰之感,同时在知的一面生幽邃深远之想。这时吾人心中不会起像渴望那样和意志有关系的活动,因为在感情的一方已使意志沉没了,于是生出纯粹的认识,就是摆脱了意欲的束缚,意欲的主体“我”等于被消灭,这就是佛家所谓无念无欲的境界、物我同体的意识了。 其实,要达到这意识并非要待在月夜。望青天、眺沧海的时候,因了观者的心情状况,似乎也可以得此境地。不过,白日晃晃之下,人又在现实世界的重围中,要想有这样纯粹的观念,究不是容易的事。 那么,月光的青又如何?它有两点和普通的青不同:

13、第一是光力的弱,换言之,就是比普通的青色多一分暗;第二是其色的淡,换言之,就是略带朦胧感。凡暗色或黑色,所表示的是不可理解的秘密,是沉静的极致。青中加一分暗,自然使其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神秘和寂寞了。所以月色的青,其所表示的沉静、安慰、冥想,较之普通的青,更有深度。至于其色的淡,就是在其色中加入了白的意思。白是证明一切色的不存在的,是无体无相的极致,简言之,就是“非实在”的标号。青中加一分白,就是进一步向“非实在”去,即在“实在”的青里,加入了假象性。如果以大鼓之响比赤,以横笛之音比普通的青,那么可以把月光比作洞箫之音了。这样,月光的青色,一面因为暗而把沉静之情加深,一面又因为淡而把实在之性减浅。

14、 构成月夜美感的要素,其次当推夜的世界。其对于月夜美感的构成,从相反情形一想就会自然明白。假定月光所照的世界,是像日中那样的活动的世界,月的青白光无论怎样幽丽,其及于吾人的影响,果能那样幽妙吗?青虽原是沉静之色,但对于意欲强盛的人,效果极薄。夜的世界是意欲竞争告休止的世界,这时将退而求精神上的安慰。夜是静思之时,是安慰之时。夜的世界自身,其及于人心的影响,正是月夜美感的主要的素地;如果无此素地,月光虽有庄严的色彩,其效果的贫弱,也可想象的。 可是,于月光的色和夜的世界之外,还有所谓联想的第三个要素。因有此要素,月夜的美感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到。夜的世界和月光的色相,其在人心中所引起的感情,于内容虽

15、为沉思悲哀,但其形式是无定的。不过因开发所至,结局非得一个具象的形式不止,给予这无定的感情以具象的形式的,就是联想。 联想也有种种的种类,因了观者的性格阅历境遇,原不一样。常人一般所能在心头浮出的,大概是自然和人生的对比。一与无始无终的自然的大观相接触,就会觉得人生的事业是怎样的贫弱;名利、得失、成败、生死,觉得用了叶末之露似的五十年的短生命,在烟火巷中龌龊悲喜,实是滑稽的事了。 除此之外,过去的追忆,远人的思慕,这大概是一般人们所都有的月夜的联想吧。这联想和精神全体沉郁的背景相应,有使月夜的感慨加深之力。 (有删减)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青亦可予人快爽

16、之趣,但终无昂奋人心之力,它所引导的是沉思、冥想之境域,在人心里播下的是一种幽邈难名的忧郁。 B.望青天、眺沧海和在月夜同样可以达到青所带来的“无念无欲的境界、物我同体的意识”,三种情境应该说毫无差别。 C.像渴望这类情感是意欲强盛的表现,在月夜这意欲竞争告休止的世界里,一般不会出现渴望那样和意志有关系的活动。 D.月光的青较之普通的青,因为多了一分暗而更加神秘和寂寞,又因为多了一分淡,也就略带朦胧感,少了一些实在性。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由对青色以及月光的青色的深入剖析,升华到由色彩诱起的感情上,解开了一般人对月夜美感内涵的认知困惑。 B.作者

17、在分析夜的世界构成月夜美感要素的原因时,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切入,阐释夜的安静之于体会月的青白光的重要意义。 C.作者运用比拟手法,将赤色、青色和月光的青色分别比作大鼓之响、横笛之音和洞箫之音,使读者对月光的青色有更形象的理解。 D.整篇文章思路简洁清晰,叙述详略有度,在语言表达上,则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与所述月夜美感之内容相得益彰。 8.作者认为月夜美感的第三个要素便是这月夜的联想,请从琵琶行或赤壁赋中选择作者因月或月夜而产生联想的一个句子,并结合文本加以赏析。(4 分) 9.联系荷塘月色记承天寺夜游等散文,分析本文与一般写月的散文有何不同?(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

18、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

19、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郑燮题画 注濑(li):沙滩上的流水。幽阒(q)辽夐(xi

20、ng):幽静辽阔。齐云、落星:均为古代名楼。井干、丽谯:亦为古代名楼。 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比屋皆然 然,与“輮使之然也”中的“然”都解释为“这样”。 B.雉堞圮毁 圮,意为“毁坏,倒塌”,常见组词有“坍圮”“颓圮”。 C.公退之暇 暇,与“奔走不暇”“目不暇接”中的“暇”皆为“空闲”之意。 D.磨墨展纸 展,与“展颜一笑”“一筹莫展”中的“展”皆为“展开”之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周易,又名易经,六艺之一,相传系周武王所作,包括经传两部分。 B.骚人,屈原创作离骚,因被称为骚人,后泛指文人雅士,

21、尤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C.翰林,我国古代官名,其由来可追溯至唐朝,历代沿袭,但职能范围却不尽相同。 D.除日,旧指黄道吉日中的一个日子,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此日晚上称为“除夕”。 12.下列对黄冈竹楼记一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竹建屋乃黄冈特色。黄冈当地多竹,且大者粗如椽子,竹工处理之后以代陶瓦;黄冈家家建竹屋,因竹瓦价格便宜又省工。 B.作者深得竹楼之妙。竹楼观景,别有洞天;竹楼听雨听雪,似瀑布像碎玉;竹楼鼓琴、咏诗、围棋、投壶皆有不同寻常之妙。 C.作者享受竹楼生活。竹楼里“焚香默坐”“送夕阳,迎素月”的清闲雅致的生活,让作者在谪居岁月中体味到了生活之乐。

22、D.作者不忧竹楼易朽。竹瓦建屋,虽然最多只可用二十年,但作者四年五地为官,早已乐天安命,所以并不担忧竹楼容易朽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2)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14.两篇小文虽皆关乎“竹”,但似乎又皆意不在竹,请概述两篇小文各自的主旨。(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注造口,今江西

23、省万安县西南。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时,途经造口,想起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南下一直深入到造口,给人民带来无尽苦难,因写此词,题于壁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郁孤台”虽是地名,但“郁”“孤”两个字却自然给人沉郁和孤高之感。 B.“长安”是唐代的都城,在这里借指北宋都城汴京,古诗中多有此类借代。 C.“可怜”一词,与“可怜九月初三夜”句中的“可怜”皆有“可爱”之意。 D.“鹧鸪”这一意象多见于古诗词中,其叫声嘶哑,常被借以表达哀怨之情。 16.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句句写景,处处兴寄”,也就是说作者在景中是有所寄托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词中寄

24、寓了词人哪些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指出空想不如学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与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精神内涵相似的两句是“ , ”。 (3)杜甫登高中“ , ”两句,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蕴了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今天,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车窗全部紧闭着,旅客在昏黄的灯光下喝茶、看报,没有

25、人向窗外瞥一眼。那些眼熟的、常跑这条线的人们,似乎也忘记了台儿沟的姑娘。 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香雪系紧头上的紫红色线围巾,把臂弯里的篮子换了换手,也顺着车身不停地跑着。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车上一直没有人发现她,她却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如果不是隔着玻璃,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我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

26、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她不知走了多远,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在鸣叫着提醒她。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D.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19.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或情感,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修辞进行简要分析。(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的出现,使她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双手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这样表达似乎更简洁,作者为何不采用这种表达呢?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

27、准确流畅。(4 分) 语汇本身包涵着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传统、社会风土人情以致人们的心理特征和思维习惯。既然这些方面的知识不够,对许多词的运用和领会就必然产生困难。在中国举行文艺晚会,大家请某人弹奏一曲,或者唱一首歌,或者朗诵一首他本人写的诗,表演后大家鼓掌,他答谢时可能说:“胡弹乱唱,请斧正。”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 个字。(5 分) 2020 年 11 月 1 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这意味着全国 700 多万名普查员将在这天走入千家万户开展普查登记。今年入户普查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直接实时上报数据。通过细致划分

28、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查准查实人口总量、结构等重要信息,将为编制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科学制定人口、经济、民生等各领域政策提供翔实的人口数据资料。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经过高中半年的学习和生活,相信你对阅读的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悟。现在如果初中母校(启迪中学)邀请你做个演讲,希望你为存在读书困惑的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并谈谈你对读书的认识。你会从哪些方面与他们进行交流呢? 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面向母校学弟学妹们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读书,从当下开始”,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

29、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大连市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3 分)A(B 项,“足以解决所有生活问题”,表述绝对;C 项,“乡土社会的人们迷信思想严重”于文无据,“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在原文是一种假设情况,而非事实表述;D 项,“失德、失礼更多的是受到内心的谴责”表述不符合原文,原文表述为“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 2.(3 分)C(“法治社会也不需要礼的存在”,原文并没有这层意思) 3.(3

30、分)C(不是费孝通的看法,是陈心想的看法) 4.(4 分)法治是在变迁很快的社会中,依靠国家权力维持法律推行以合作应付共同问题的秩序形态。(答案要点:变迁很快的社会、依靠国家权力、合作应付共同问题、秩序形态) 5.(6 分)陈心想质疑的焦点是费孝通没能很好地区别出“礼”与道德,费所谓的“礼”其实包含了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而陈认为两者都在演变, 其关系受到社群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的影响。(2 分) 董建辉质疑的焦点是费孝通所使用的的“礼”的概念的范畴。(2 分)费在使用狭义上的“礼”这一概念时,将“礼治社会”与“法治社会”对立起来,认为它是“无法”的;而他所使用的广义上的礼,在董看来应该是包括儒家之

31、“礼”和已经衍化为一般行为准则的“法”。正因为对“礼”的概念使用范畴前后不一致,从而引起人们对所谓的“礼治社会”的误解。(2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3 分)B(“毫无差别”说法绝对) 7.(3 分)C(“比拟”有误,运用的是对比和通感) 8.(4 分)示例: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句,诗人的离别之愁与眼前月夜之境因联想而勾连在一起,更增添了一种悲哀之情。 赤壁赋中引用的“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诗句,在月夜的江面上划船逆流而上,这月光的色相,使人生幽邃深远之想,引发苏轼对“美人”的思慕之情。 赤壁赋中

3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由月的时圆时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与永恒。(点明诗句 2 分,鉴赏分析 2 分) 9.(6 分)一般写月的散文多为写景抒情或引申某种哲理,重点在于描摹月光、月色之美,进而抒发由月引起的各种情感或哲理。(2 分)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散文,作者没有去描摹月光、月色之美,而是推论月为何会给人美的感受,进而引领我们更深刻地体会月夜之美。文章推理严密,但并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在逻辑思维中辅以形象思维,理性与美感兼收。(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3 分)D(“一筹莫展”的“展”,为“施展”之意) 11.(3 分)

33、A(周易相传系周文王所作) 12.(3 分)D(文中并无乐天安命之意,更非作者担忧竹楼易朽的原因) 13.(8 分)(1)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幸”“嗣”“葺”各 1 分,句意 1 分) (2)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固定的法则;但情趣在法则之外,则是灵活机变。难道仅仅作画是这样吗!(“法”“独”各 1 分,句意 2 分) 14.(3 分)黄冈竹楼记通过描绘竹楼的特点以及作者寓居竹楼所领略到的独特风光和雅趣,抒发了自己飘泊无定、仕途失意之叹;同时也传达出作者身处逆境而庄重自持的思想情操。(2 分)题画通过写画竹之过程,总结了创作的一

34、般规律。(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3 分)C(本词中“可怜”为“可惜”之意) 16.(6 分)写“清江水”中包含无数“行人泪”,追忆当年造口事,寄寓悲愤之情; “望长安”“无数山”,写北望遇阻,暗示北伐受阻,寄寓愤懑之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暗示信心所在,寄寓希望之情;“山深闻鹧鸪”句,以鹧鸪悲切之声,喻示北地父老的声声召唤,寄寓功业未就、壮志未酬的失落苦闷之情。(每点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6 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5、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8.(3 分)B 19.(4 分)用描摹人的神态、动作的“叹息”一词描摹火车停车时发出的沉闷刹车声,又辅之以“抱怨”,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之寒冷;(2 分)用描摹人的态度的词语“冷漠”一词写火车,更形象地突出了天气之寒冷。(2 分) 20.(4 分)改句删掉了一些词语,简则简矣,表达却不具原文所具有的表现力。原句“心跳着”,用动词独立成句,有强调意味,改句删掉了“心跳着”,句子看起来简洁,但人物激动的心情却无法突出表达。“再也”“紧紧扒住”等修饰词语生动地体现了人物挂在火车上的状态,以及不放弃的心理活动;改句虽简,却失去

36、了原句的表现力;“装有吸铁石”体现出铅笔盒的特征,“一只铅笔盒”采用重复,有强调作用,表现了香雪对铅笔盒的向往痴迷之情。(总括 1 分,每点 1 分) 21.(4 分)将“以致”改为“以至”。 将“既然”改为“倘若”。 将“运用和领会”改为“领会和运用”。 将“斧正”改为“献丑”或“见笑”。 22.(5 分)2020 年 11 月 1 日,正式开启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获取信息,将为编制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科学制定各领域政策提供人口数据资料。(每点 1 分,表达通顺 1 分) 四、写作(60 分) 23.(60 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指导】 写作要求以“热爱读书,从

37、当下开始”为主题,面向学弟学妹们,谈自己高中半年学习后对读书的认识思考、希望与建议,学生应该是有话可说的。可以从书目选择、阅读方法,阅读目的,阅读感悟等方面来谈读书的意义。功利地说对提高语文成绩、通过各级各类考试有帮助;从更广泛的角度看,读书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而有意义。如能指出阅读问题,比如部分学生把消遣作为唯一的读书目的、或者把网络碎片化阅读当作真正的读书等,且能辩证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可适当增加赋分。 另外,行文中要注意措辞、语气的把握与拿捏,有对象意识,同时注意演讲稿的书写格式。 (具体评分标准参照高考评分细则) 【参考译文】 1.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

38、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于是就地建造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

39、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 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井干、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妓女,安顿歌姬舞女,那就不是文人雅士的所作所为了,我也不屑于去做。 我听竹匠说过,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承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2.在江边的私塾,每逢清秋,早晨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实际上,这时在心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因而磨墨并展开画纸,落笔之时突然又变了样子,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心里所想的竹子了。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固定的法则;但情趣在法则之外,则是灵活机变。难道仅仅作画是这样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