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487KB ,
资源ID:1218974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1897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陕西省汉中市2021届高三生物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陕西省汉中市2021届高三生物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1、陕西省汉中市2021届高三生物第一次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SARS病毒、新冠病毒和肺炎双球菌都可引起肺炎的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病毒属于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B. SARS病毒、新冠病毒和T2噬菌体都可以寄生在肺炎双球菌中C. 这三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由4种核苷酸构成的D. 三者的结构不同,也都没有核糖体【答案】C【解析】【分析】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都是R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RNA和蛋白质构成。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本质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没有核仁、染色体和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遗传物质

2、是DNA。【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B、SARS病毒、新冠病毒可以寄生在人体细胞中,T2噬菌体专门侵染大肠杆菌,B错误;C、SARS病毒、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由4种核糖核苷酸构成,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C正确;D、由分析可知三者的结构不同,但肺炎双球菌有核糖体,D错误。故选C。2.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检测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甘蔗、甜菜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无色,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检测实验B. 检测脂肪的实验中必须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C. 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

3、生砖红色沉淀D. 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检测的理想材料【答案】D【解析】【分析】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脂肪可与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甲液和乙液混匀,倒入待测试剂,后5065水浴检测。这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详解】A、甘蔗、甜菜都含有较多的糖为蔗糖,蔗糖为非还原性糖,不适合用于还原糖鉴定,A错误;B、鉴定脂肪的实验,可以制作脂肪匀浆进行鉴定,无需显微镜下观察,若制成切片,则需显微镜下观察,B错误;C、酒精灯加热受热

4、不均匀,一般用5065水浴加热,C错误;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一般稀释后进行蛋白质检测,D正确。故选D。3. 某研究者将细胞磨碎后置于离心管内进行高速旋转离心,离心结果如图所示,检测发现第层中有较多有氧呼吸的酶。则在第层中最可能含有的细胞器是()A. 线粒体B. 内质网C. 高尔基体D. 核糖体【答案】A【解析】【分析】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细胞中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详解】题意显示,第层中有较多有氧呼吸的酶,而有

5、氧呼吸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因此第层中最可能含有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即A正确。故选A。【点睛】4. 2020年中秋时节,家住汉中患糖尿病的李奶奶,因食用“无糖月饼”而被“甜晕”,还好抢救及时,脱离危险。目前很多广告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你认为正确的是()A. 运动型饮料可为人体提供水和无机盐B. “ABC牌”奶粉,含有宝宝生长发育需要的20种必需氨基酸C. 大棚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D. 无糖月饼没有甜味,属于无糖食品【答案】A【解析】【分析】“无糖月饼”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不甜的月饼,并不代表不含糖。【详解】A、运动型饮料中一般都含水和无机盐,A正确;B、奶粉中

6、的蛋白质不会含所有20种必需氨基酸,而且婴幼儿的必需氨基酸还有组氨酸,应为21种,B错误。C、蔬菜由多种化合物组成,含有C、H、O、N、P等多种元素,C错误;D、没有甜味不代表没有糖,并不是所有的糖都有甜味,D错误。故选A。5. 某同学在缺少实验仪器的情况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生鸡蛋大头的蛋壳去掉,保留壳膜完好,将小头打破,让蛋清和蛋黄流出,如下图所示。然后,在蛋内灌上清水,把它放在浓度为0.3 gmL1的蔗糖溶液中,并且用铅笔在鸡蛋壳上标上最初的吃水线,半小时后,他发现鸡蛋壳上浮,原吃水线高出水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壳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 壳内清水通过壳膜渗透进入蔗糖溶液,壳内水减

7、少,重量减轻,蛋壳上浮C. 如果蔗糖溶液换成0.2 gmL1蔗糖溶液,蛋壳将会下沉D. 如果蛋壳里面是蔗糖溶液,外面是清水,蛋壳将会下沉【答案】C【解析】【分析】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2、分析题图,制作的这个装置,相当于渗透装置,壳膜相当于半透膜,在蛋内灌上清水,把它放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壳膜内外形成浓度差,壳内清水通过壳膜渗透进入蔗糖溶液,壳内水减少,重量减轻,因而鸡蛋壳上升。【详解】A、壳膜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B、由于壳膜内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壳内清水通过壳膜渗透进入蔗糖溶液,导致壳内水减少,重量减轻,所以鸡蛋壳上浮

8、,B正确;C、如果蔗糖溶液换成0.2 gmL1的蔗糖溶液,其浓度仍然大于蛋内的清水,蛋壳将会上浮,C错误;D、如果蛋壳里面是蔗糖溶液,外面是清水,壳外清水通过壳膜渗透进入壳内的蔗糖溶液,壳内水增加,重量增重,蛋壳将会下沉,D正确。故选C。6.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B. 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5分钟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采用的对比实验法是科学研究常用方法之一D. 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红细胞形态变化是因变量【答案】B【解析】【分析

9、】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详解】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可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B、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将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前,需先分别将它们放在等温的水浴锅中保温,然后再混合,B错误;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采用了有氧和无氧条件进行对比实验,C正确;D、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自变量,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是因变量,D正确。故选B。7. 下列关于人体中

10、细胞分化、衰老及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期,细胞衰老与凋亡发生在老年期B. 衰老细胞会出现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变大等现象C. 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 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基因活动状态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它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中。成熟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

11、、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沉积;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详解】A、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在胚胎期达到最大程度;细胞衰老与凋亡也发生在整个生命历程中,A错误;B、由分析可知,衰老细胞的新陈代谢速率减慢,会出现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变大等现象,B正确;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基因的活动状态不同,D正确。故

12、选A。8. 科研人员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培育转基因烟草,如图为两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随机整合在染色体上的三种转基因烟草的体细胞示意图。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植株自交后代中有一半个体散发红色荧光B. 植株的花粉细胞中都含有1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C.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有4条染色体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来自植株D.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可能含4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细胞来自植株和【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

13、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图分析:植株相当于是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1/2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植株相当于是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纯合子,其产生的配子均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植株相当于是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3/4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详解】A、植株相当于是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1/2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因此,植株自交后代中有3/4个体散发红色荧光,A错误;B、植株相当于是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纯合子,因此其产生的花粉细胞中都含有1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B正确;C、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有4条染色体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来自植株,植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

14、后期时有两条染色体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C错误;D、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有和,D错误。故选B。【点睛】9.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实验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噬菌体复制扩增时,利用细菌的遗传物质指导合成外壳蛋白C. 用含有32P或35S的大肠杆菌来培养普通噬菌体,从而使噬菌体被标记D. 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搅拌离心后在沉淀物中一定检测不到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

15、;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因此该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B、噬菌体复制扩增时,利用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遗传物质指导合成外壳蛋白,B错误;C、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野生型的噬菌体在侵染细菌之前,用含有32P或35S的大肠杆菌来培养普通噬菌体,从而使噬菌体被标记,C正确;D、用35S标记的噬菌体

16、侵染细菌,搅拌离心后,噬菌体外壳仍有可能吸附在细菌上,没有分离,所以有可能检测到放射性,D错误。故选C。10. 如图甲表示某原核细胞中一个基因进行的某项生理活动,图乙是图甲中C部分的放大,若该基因中碱基T为m个,占全部碱基的比值为n。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显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正在表达,最终可得到3条相同的多肽链B. 图乙所示核苷酸共有8种,与的区别是所含的五碳糖不同C. 图乙所产生的上有起始密码子,中胞嘧啶的个数有()D. 图甲所示反映出了中心法则的所有内容,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有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图甲表示某原核细胞中一个基因进行的表达过程

17、,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分析图乙:图乙表示转录过程,其中为转录形成的mRNA,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详解】A、图甲为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A错误;B、图乙为转录过程,共有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它们所含的五碳糖不同,B正确;C、该基因中碱基T为m个,占全部碱基的比值为n,则该基因中碱基总数为m/n,含胞嘧啶数目为(m/n-2m)1/2=m/2nm,但无法判断该基因中一条单链上的胞嘧啶数目,因此也无法确定中胞嘧啶数目,C错误; D、图甲所示并没有反映出中心法则的所有内容,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有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18、,D错误。故选B。11. 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图, 其中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若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可能是其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X染色体未正常分离C. 3与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8种基因型D. 1与2生一个正常儿子的概率3/1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分析甲病:3与4正常而儿子7患甲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故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分析乙病:由于1和2个体不患乙病,而1患乙病,所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

19、又由于1患乙病,而父亲不患乙病,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详解】A、根据分析,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若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因为2患甲病,则其基因型为XaY,其X染色体来自于其母亲(1),其母亲基因型为XAXa,若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X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则产生XAXaY的子代,其子代应为正常,但是2患病,应该为减数第二次分离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B错误;C、3与4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所以3与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24=8种基因型,C正确;D、1的基因型未BbXAXa,2基因型为BbXaY,生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

20、3/41/21/2=3/16。故选B。12. 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的高蔓对矮蔓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且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需要用到花药离体培养技术B. 所示的过程是杂交育种,F2中高蔓抗病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9/16C. 的作用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点不能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 过程育种的原理与无籽西瓜育种原理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是杂交,是自交,是连续自交,表示杂交育种,其原理为基因重组;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是秋水仙素处理,表示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

21、体(数目)变异。【详解】A、获得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需要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植株才能产生可育后代,故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用到花药离体培养技术,A错误;B、所示的过程是杂交育种,F2中高蔓抗病植株占9/16,高蔓抗病纯合子占1/16,故高蔓抗病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9,B错误;C、的作用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正常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正常分裂,C错误;D、过程育种的原理与无籽西瓜育种原理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故选D。13. 有关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生物受环境影响而引起的变异都是不可以遗传的C. 隔离是物种形

22、成的必要条件D. 自然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发生进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B、变异能否遗传关键是看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环境改变了,遗传物质可能发生改变

23、,也可能不变,故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可能遗传,也可能不遗传,B错误;C、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D、自然选择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因此能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D正确。故选B。14. 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某些蛋白质的合成、麦芽糖的水解可以发生在丙中B. 人体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分布于丙C. 甲中的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至少穿过4层磷脂分子层进入丙D. 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血浆,乙表示淋巴,

24、丙表示组织液。【详解】A、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中,麦芽糖不会进入血浆中,A错误;B、糖原是人体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分布在人体的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B错误;C、血浆中的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中,至少穿过一层血管壁细胞,穿过4层磷脂分子层,C正确;D、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是分泌到消化腔中,不是通过血浆运输的,D错误。故选C。【点睛】15.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机体会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同时可能出现发烧等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烧患者若持续高烧在385,则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 机体清除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C. 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后,需要

25、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将其清除D. 感染病原体后,人体浆细胞增殖产生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1、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时,产热等于散热;体温升高过程中产热大于散热。2、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防卫功能包括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

26、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裂解靶细胞。【详解】A、发烧患者持续高烧,体温维持在385,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正确;B、防卫是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监控和清除是指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自身癌变细胞的能力,因此机体清除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B正确;C、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后,需要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原体,然后由抗体起作用,因此该过程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

27、同作用,C正确;D、人体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D错误。故选D。16. 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茎的背地性、顶端优势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 若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远地侧浓度小于MC. 若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近地侧浓度大于iD. 若向光性幼苗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浓度大于m【答案】BCD【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据图分析可知,0-i浓度下,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均表现为促进,0-g浓度下,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增强,g-i浓度下,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

28、,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详解】A、茎的背地性只表现出促进作用,A错误;B、由于重力的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即远地侧浓度小于M,B正确;C、由于重力的影响,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近地侧,根对生长素敏感,则表现为近地侧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若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近地侧浓度高,浓度范围应大于i,C正确;D、向光性的原因是由于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一侧,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若向光性幼苗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浓度为大于m,D正确。故选BCD。17.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如图表示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29、. bd年,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B. b点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最小C. de年,种群数量不再变化D. 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0a年时=1,种群数量不变;ac年时1,种群数量减少;在ce年时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详解】A、bd年时值从小于1增加到2,则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A错误;B、b点时1,种群数量继续下降,因此,b点时种群数量不是最小,B错误;C、de年时值=2,种群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种群呈现J型增长,C错误;D、是当年种群数量和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在0a年时=1,种群数量不变,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正确。故选D。【点睛】18

30、.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不断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 流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 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构成D.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数量越少【答案】A【解析】【分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人工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还包括人工投入的能量。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构

31、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详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所以不断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A正确;B、流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工投喂饲料中的化学能之和,B错误;C、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食物网)构成,C错误;D、一般来说,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数量越少,但是有特例,例如,树虫,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19. 下面甲图表示某植物部分细胞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af代表O2或CO2;乙图表示20时光照强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测定的CO2吸收量

32、与CO2释放量为指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叶绿体中的ADP从_向_上移动。(2)乙图C点时,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3)在甲图中,af中可以代表氧气的是_。(4)乙图中,当把E点的光照强度提高到D点的光照强度时,短期内C3的含量会_,C5的含量会_(填“增加”或“减少”)。(5)乙图D点时,该植物总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_倍,若该植物长期处于B点的状态,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_(填“增加”或“减少”)。【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类囊体薄膜 (3).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4). a、c、f (5). 减少 (6). 增加 (7). 5 (8). 减少【解

33、析】【分析】甲图细胞中左边结构为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右边结构为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分析可知图中a、c、f代表氧气,b、d、e代表二氧化碳;乙图中,当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A点值代表呼吸速率,为1.5mg/h,A点到C点之间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C点以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D点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D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横轴以上的数值代表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详解】(1)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合成ATP,场所在类囊体薄膜,运输到叶绿体基质,在暗反应阶段分解为ADP和Pi,ADP和P

34、i又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移动;(2)乙图C点时,细胞内既进行呼吸作用又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3)在甲图中,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a、c、f代表氧气,b、d、e代表二氧化碳;(4)乙图中,当把E点的光照强度提高到D点的光照强度时,光反应阶段加快,产生的ATP和H增加,C3的还原速率加快,短期内C3的含量会减少,同时CO2的固定不变,短期内C5的含量会增加;(5)乙图中D点时,净光合速率为6.0 mg/h,呼吸速率为1.5mg/h,总光合速率为7.5 mg/h,此时该植物总光合速率是呼吸

35、速率的5倍,图中B点状态为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消耗的有机物比产生的有机物多,有机物积累量为负值,长期处于B点的状态,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减少。【点睛】此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难度不大,在理解甲图和乙图的基础上,就能解决,需要注意的是,乙图中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速率在增加,但是整个过程中呼吸速率是不变的。20. 冬泳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冬泳时,人体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有关问题:(1)冬泳时,寒冷刺激机体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入_形成冷觉。同时,寒冷时,正常人的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散热,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2)寒冷时,下丘脑通

36、过分泌_(激素)最终实现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但不至于过高,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还存在_调节机制。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_分泌增加,共同促进机体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增加产热,这体现了激素之间具有_作用。(3)冬泳过程中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多,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_,胰岛素的作用是_。【答案】 (1). 大脑皮层 (2). 神经调节 (3).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 负反馈(反馈) (5). 肾上腺素 (6). 协同作用 (7). 胰岛B细胞 (8). 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解析】【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

37、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冬泳时,寒冷刺激机体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形成冷觉,形成“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该过程经过了完整的反射弧,属于神经调节。(2)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后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但不至于过高。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机体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增加产热,在寒冷时,二者

38、分泌量增多,体现了激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3)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的功能。【点睛】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结合题干内容,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1. 藏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生理机制如下图甲所示。为探究藏报春花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及比例如图乙所示:(1)根据图甲和图乙杂交结果说明两对基因遵循_定律。(2)F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种群中黄花基因型有_种。F2白色花中表现型能够

39、稳定遗传的比例是_。(3)上述F2部分白花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欲判断这样个体的基因组成,有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根据相关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有各种基因型纯合的植株可供利用)。让能够发生性状分离的(这样的)个体自交;分析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结果预测:如果_,则该植株基因型为_;如果_,则该植株基因型为_。【答案】 (1). 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AaBb (3). 2 (4). 3/13 (5). 白花:黄花=13:3 (6). AaBb (7). 白花:黄花=3:1 (8). AAB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40、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图分析:图甲为基因A与B的作用机制,其中基因A能控制某种酶的合成,这种酶能促进白色素合成黄色素,但基因B抑制基因A的作用,因此黄色报春花的基因型为A_bb,其余基因型均为白色,即开白色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_、aabb;图乙中,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133,说明子一代是双杂合子AaBb,则亲本白花为aaBB,黄花为AAbb。【详解】(1)根据图甲和图乙杂交结果,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133,是9331的变形,说明两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

41、合定律定律。(2)结合分析可知,F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种群中黄花基因型有2种,分别为AAbb和Aabb。F2中白花基因型为A_B_、aaB_、aabb,一共有7种,共占13份,其中A_BB(3份)、aaB_(3份)、aabb(1份)能稳定遗传,占F2代白花藏报春的3/13。(3)上述F2部分白花个体自交,其中AaBb、AABb自交则会发生性状分离,出现黄花。欲判断这样个体的基因组成,可以让能够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自交;然后分析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如下:如果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则后代中白花黄花=133;如果该植株基因型为 AABb,则自交后代中的性状分离比为白花黄花=31。【点睛

42、】熟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中相关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鉴别基因型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22. 某一草原生态系统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如表1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2表示部分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字母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值。种群甲乙丙丁戊同化能量(KJ)1510852107241091810873106表1各种群的同化量 (1)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_。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种群乙在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_营养级。(2)为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人们需要根据草场的_(“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

43、息传递”)特点,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草原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畜产品,还能调节气候,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3)图2中,M2表示_,c属于_同化的能量。若小型肉食动物的同化量为e,则从草食动物到小型肉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100。【答案】 (1). 生物群落 (2). (3). 第三 (4). 能量流动 (5). 间接价值 (6).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7). 草 (8). e/M1【解析】【分析】分析表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丙是第一营养级,甲和丁都处于第二营养级,乙处于第三营养级,戊处于第四营养级,

44、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为:。分析图2,M1表示食草动物的同化量,P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M2表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R表示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详解】(1)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其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分析,食物网为,种群乙在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第三营养级。(2)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人们需要根据草场的能量流动特点,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以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3)

45、通过分析可知,M2表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是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草同化的能量。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小型肉食动物的同化量为e,草食动物的同化量为M1,因此从草食动物到小型肉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M1100。【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能根据能量传递效率进行相关计算。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23. 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时间,降低处理成本。科研小组欲分离及培养若干种微生物用于对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的

46、处理。请分析回答:(1)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对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是_,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_。(2)培养过程需要向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目的是使菌体充分接触_和_,促进细菌生长繁殖。(3)科研小组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需要将其接种到仅含有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制作鉴别培养基选用_染色,通过是否产生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要知道鉴别培养基中是否存在尿素分解菌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_指示剂;如果有尿素分解菌存在,则培养基中该菌落的周围会出现红色。(4)纤维素酶是一种_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细菌、真菌和某些动物等生物体

47、中;因此,卫生纸类垃圾可采用_(选填“回收利用”“卫生填埋”“垃圾焚烧”或“堆肥”)方式,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答案】 (1). 高压蒸汽灭菌法 (2). 消毒 (3). 营养物质 (4). 溶解氧 (5). 纤维素 (6). 刚果红 (7). 透明圈 (8). 酚红 (9). 复合 (10). 卫生填埋【解析】【分析】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2、 尿素分解菌能够产生

48、脲酶,在脲酶的作用下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pH升高与酚红指示剂反应呈红色。刚果红染液可以与纤维素反应呈红色,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将纤维素分解而出现无色的透明圈。【详解】(1)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操作者受到伤害。(2)进行培养的微生物大多为需氧型,在培养过程向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并搅拌,可以增加溶氧量并使菌体充分接触营养物质,以促进细菌生长繁殖。(3)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需要使用以纤维素作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色法,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鉴别

49、尿素分解菌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尿素分解菌代谢会产生氨,使pH升高,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4)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卫生纸类垃圾不可回收且富含纤维素,可采用卫生填埋的方法,利用环境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将其降解,可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及鉴别方法,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微生物的基本方法的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4.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血红蛋白-肽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导致功能异常。请回答下列问题:(1)异常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改变的根本原因是编码血红蛋白基因的_序列

50、发生改变。(2)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导入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可以合成正常的血红蛋白达到治疗的目的,此操作_(填“属于”或“不属于”)蛋白质工程。(3)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血红蛋白时,可先提取早期红细胞中的_,以其作为模板,在_酶的作用下反转录合成cDNA;cDNA与载体需在限制酶和_酶的作用下,拼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用_(方法)导入受体菌后进行表达。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反转录产物,常采用_技术。(4)检查受体菌是否已合成血红蛋白,可从受体菌中提取_,用相应的抗体进行_杂交,若出现_,则表明该受体菌已合成血红蛋白。【答案】 (1). 碱基对(脱氧核苷酸) (2). 不属于 (3). mRNA (

51、4). 逆转录酶(反转录酶) (5). DNA连接酶 (6). Ca2+处理法(感受态法) (7). PCR扩增 (8). 蛋白质 (9). 抗原-抗体 (10). 杂交带【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

52、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也就是说,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是包含多学科的综合科技工程领域。【详解】(1)题意显示,患者的血红蛋白多肽链中,一个谷氨酸

53、被缬氨酸替换,此氨基酸的变化是由于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DNA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了mRNA上密码子的改变,即根本原因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序列改变。(2)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导入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可以合成正常的血红蛋白达到治疗的目的,该过程没有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因此此操作不属于蛋白质工程,属于基因工程。(3)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血红蛋白时,可以利用反转录法获得目的基因,即先提取早期红细胞中的mRNA,用早期红细胞的mRNA做模板,在逆转录酶酶的作用下反转录合成cDNA片段,cDNA与载体需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拼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用感受态细胞法导入受体菌后进行表达。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反转录产物,常采用PCR扩增技术,即体外扩增DNA技术。(4)检查受体菌是否已合成血红蛋白,需要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特异性杂交,若出现杂交带,则表明该受体菌已合成血红蛋白。【点睛】熟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其操作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