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A.先从树突传向细胞体再传向轴突B.通过电荷流动来实现的C.由突触小体来完成的D.单向的【解析】选D。突触处信号传递是从轴突传向树突或细胞体,A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的,B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C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正确。【易错提醒】突触突触小体 (1)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
2、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处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B.突触后膜兴奋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纤维外膜接受刺激,引起Na+内流,膜外形成负电位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解析】选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A项错误。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传来的化学信号,使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发生化学信号
3、电信号的转化,B项错误。神经纤维外膜接受刺激,引起Na+内流,膜外形成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C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由未兴奋部位传向兴奋部位,D项错误。3.如图所示为神经冲动在离体的轴突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膜内外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相反B.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双向的C.d区域主要是K+内流形成的D.a区域与c区域为静息状态【解析】选C。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以膜内外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相反,A正确;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正确;d区域为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C错误;a、c区域电位为内负外正,是静息状态,D正确。4.如图
4、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bd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D.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则c点将下移【解析】选B。ab段未受到刺激,此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A项正确;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B项错误;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会使Na+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增大,则d点将上移,C项正确;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使膜内负电荷增多,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则c点将下移,D项正确。【互动探究】(1)上题图中ab段时,神经细胞膜
5、上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分别处于何种状态?提示:钾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通道关闭。(2)若加入呼吸抑制剂,上题图中d点所对应的膜电位是否发生变化?试解释原因。提示:基本不变。d点所对应的膜电位为动作电位,其形成主要是Na+内流,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5.如图是一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处只要受到刺激,便能引起的反应B.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的反应属于反射C.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D.a处和c处的传导分别是生物电传导和化学物质传导【解析】选D。反射需要适宜的刺激,若刺激强度太弱,不能引起感受器的兴奋,A错误;反射活动需通过完整的
6、反射弧来实现,因此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的反应不属于反射,B错误;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时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因此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增大,C错误;由图可知,a处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是生物电传导,c处是突触,依靠神经递质传递兴奋,D正确。【互动探究】 (1)上题图中神经元之间所形成的突触数是多少? 提示:3个。 (2)刺激上题图中所产生的兴奋,经b传至的时间比直接由a传至的时间长,请解释其原因。 提示:兴奋经b神经元传至所经过的突触较多,突触中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耗时较长。6.如图表示神经元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
7、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B.在、任何一个部位给予适宜的刺激都可产生兴奋C.当处兴奋时,该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若该神经元处于离体状态,刺激处,则其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是单向的,只能向右传导【解析】选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A正确;在、任何一个部位给予适宜的刺激都可产生兴奋,B正确;当处兴奋时,Na+内流,该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C正确;在离体条件下,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在同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7.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下面A、B、C、D均
8、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若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正确的是()【解析】选C。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所以要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且电流必定是从膜外流向膜内。当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或膜内时,由于两电极间无电位差,指针不偏转。二、非选择题(共28分)8.图1为某高等动物中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的连接结构与突触结构相同,图2表示突触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共有_个突触结构,刺激_(填“能”或“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刺激_(填“一定”或“不一定
9、”)能引起肌肉收缩。(2)图2中所示突触小体结构复杂,D代表_,由图可以看出,D的形成与_直接有关。(3)突触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已知某种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兴奋,但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无影响,则导致兴奋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_的结合,此现象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解析】(1)分析图1,与肌肉的连接部位可看作突触,表示感受器,不以突触结构的形式与肌肉相连,所以图1中共有4个突触结构。刺激能引起肌肉收缩,但是刺激时,需要考虑来自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因此不一定能引起肌肉收缩。(2)图2中A、B、C、D分别代表高尔基体、线粒体、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由图可知突触小
10、泡是由高尔基体膜突起包裹神经递质形成的。(3)兴奋的传递与神经递质的产生、分泌及与受体结合有关,由排除法可推知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突触传递兴奋。答案:(1)4能不一定(2)突触小泡A高尔基体(3)神经递质与受体信息传递【补偿训练】突触前抑制指一个突触前神经元(c)轴突末梢兴奋而抑制另一个突触前神经元(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导致突触后神经元(b)出现抑制效应。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神经元c与神经元a之间的突触类型为_(填“轴突-轴突”“轴突-细胞体”或“轴突-树突”)型。若给神经元c施加适宜刺激,神经元b上_(填“能”或“不能”)测得动作电位,理由是_。(2
11、)若只在神经元a上某处施加适宜刺激,则该处细胞膜对_通透性增强,产生神经冲动,该神经冲动可单向传递给神经元b,其原因是_。(3)若先后给神经元c和神经元a施加适宜刺激,则神经元a、b间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所发生的变化是_。【解析】(1)由图可知,神经元a与神经元c突触类型为轴突-轴突型,神经元c的轴突未与神经元b构成突触,故给神经元c施加适宜刺激,不能传递给神经元b。(2)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此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由题意可知,神经元c兴奋,可抑制神经元a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导
12、致神经元b出现抑制效应,即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仍为静息电位。答案:(1)轴突-轴突不能神经元c与神经元b之间不能形成突触(2)Na+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仍为静息电位 (10分钟30分)1.(5分)神经细胞可以利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信息。如图a、b、c、d依次展示毒品分子使人上瘾的机理。据相关信息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神经冲动经此类突触可以双向传递B.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会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分子的重吸收C.据c图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D.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吸收,愉
13、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解析】选A。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神经冲动经此类突触只能单向传递,A错误;毒品与多巴胺转运分子结合,阻止突触前膜重吸收多巴胺,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量增加,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B、C正确;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吸收,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D正确。2.(5分)(不定项选择)如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结构,其中腓肠肌既与传入神经相连,又与传出神经相连,且传出神经末梢与腓肠肌细胞接触部分类似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故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B.突触中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
14、号电信号”的转换C.刺激腓肠肌,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D.刺激M点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解析】选B、C。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A错误;兴奋传递到突触前膜时,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传递到突触后膜时,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B正确;刺激腓肠肌传入神经大脑(神经中枢)M点电流计左电极(指针偏转一次)电流计右电极(指针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腓肠肌,因此,该过程中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C正确;刺激M点,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错误。3.(5分)(不定项选择)人用手提着不同质量的重物时,上肢肌肉的长度不变,而肌肉的张力不同。科研人员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
15、肌标本,研究电刺激坐骨神经对肌肉张力的影响。已知腓肠肌每个肌细胞至少受 1 个运动神经末梢的支配,运动神经元兴奋时,其支配的肌细胞一定能兴奋且都达到最大张力。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刺激强度/V0.170.190.210.230.250.270.29张力/g0.000.402.119.2511.5412.0012.00A.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产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持续增加B.引起每根神经纤维产生兴奋的最低刺激强度是相同的C.给予 0.27 V 的刺激强度时,腓肠肌所有肌细胞均已兴奋D.若将该标本放于较高 Na+浓度溶液中并给予 0.29 V 的刺激,则肌肉张力大于 12.00 g【解
16、析】选A、B、D。由题表可知,当刺激强度为0.27 V、0.29 V时肌肉张力相同,说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产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不一定增加,A错误;当刺激强度为0.17 V时,没有肌细胞收缩,当刺激强度为0.19 V时,肌肉张力为0.40 g,说明有肌肉细胞发生收缩,当刺激强度为0.21 V时,肌肉张力为2.11 g,说明有更多肌细胞发生收缩,综上说明每根神经纤维产生兴奋的最低刺激强度是不相同的,B错误;给予0.27 V的刺激强度时,张力已达到最大,故腓肠肌所有肌细胞均已兴奋,C正确;0.27 V的刺激强度时,已经达到最大张力,故即使将该标本放于较高Na+浓度溶液中并给予0.29 V的刺激,肌
17、肉张力也不再变化,D错误。【补偿训练】如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图2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M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N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B.图2中处膜外为负电位,而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 C.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D.图2中处Na+通道开放,处K+通道开放 【解析】选B。据图1分析,图示K+从N侧运输到M侧是通过离子通道完成的,所以M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N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A错误;图2中处膜外为负电位,Na+浓
18、度膜外大于膜内,B正确;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C错误;图2中处为静息电位恢复过程,K+通道开放,K+外流,处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Na+通道开放,Na+内流,D错误。【实验探究】4.(15分)阿尔卡尔松等人发现帕金森综合症患者 (机体不自主震颤)体内的神经末梢中,“多巴胺”缺乏,但“多巴”是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现已知“多巴”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多巴胺”,而一种名叫“利血平”的药物可以耗尽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对帕金森综合症的病因提出了多种假设,你认为最可能的假设应该是_。(2)请根据以下的材料和用品,设计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完成对假
19、设的验证。材料和用品:小白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和多巴胺溶液,注射器等。实验思路:_。实验结果:_。【解析】(1)由题意可知,最可能的假设应该是多巴胺的缺乏是引起帕金森综合症的原因。(2)实验设计时应该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而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结合题意,实验的自变量应为多巴胺的有无。因为假设的是多巴胺的缺乏是引起帕金森综合症的原因,所以实验结果应为甲组小白鼠在注射了利血平溶液后出现了不自主震颤,当注射多巴胺溶液后,运动恢复正常;而乙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作为对照,一直表现正常运动。答案:(1)多巴胺的缺乏是引起帕金森综合症(机体不自主震颤)的原因(2)实验思路: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若干,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白鼠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乙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相同条件下培养,并观察记录其运动情况;一段时间后,给甲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多巴胺溶液,给乙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继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其运动情况实验结果:甲组小白鼠在注射了利血平溶液后出现了不自主震颤,当注射多巴胺溶液后,运动恢复正常;而乙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表现正常运动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