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A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D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解析:“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是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故选B项。答案:B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是()A决定为刘少奇平反昭雪B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D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解析:据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故选D项。答案:D3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
2、“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主要目的是()A强调亟须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解析:据题干材料“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可知邓小平强调了建设和完善法律体系的重要性,故选A项。答案:A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其中被誉为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解析:紧扣
3、题干“改革开放”“民主与法制建设”“治国安邦总章程”,可以判断为1982年宪法,故选C项。答案:C5“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称呼来源于农村,虽然名称不同,但性质一样,都是村务监督机构。这反映出()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健全B依法治国理念深入广大农村C基层民主制度逐步走向完善D村民已真正实现了自治解析:“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都是基层民主制度的体现,这说明基层民主制度逐步走向完善,故选C项。答案:C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各地造反派到处揪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
4、酷的人身迫害在动乱中,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材料二见下图。(1)材料一反映出一些什么重要问题?(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哪部法律文献制定后的变化?这部法律对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到材料二所反映的民主法制建设的变化是什么?你能得出什么认识?答案:(1)我国的民主法制尚不健全;“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影响: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3)变化: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认识:我国的民主
5、法制建设同步进行,在“依法治国”方略下,民主制度更加真实、广泛。基础巩固1下表是部分全国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面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一届人大19541959年二届人大19591964年三届人大19641975年四届人大19751978年五届人大19781983年54115A.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B第二届全国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工作受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干扰D第五届全国人大期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解析:观察表格,可知恰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第三、四届人大任期不正常和召开会议次数少,说明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6、干扰,故选C项。答案:C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十年“文化大革命”充分说明()A脱离党的组织和人民群众必然会受挫B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C“红卫兵”“四人帮”是罪魁祸首D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都是“走资派”解析:从决议对“文化大革命”的定性看,“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说明民主法制建设是必要的也是艰巨的,故选B项。答案:B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小学校园里课间经常响起“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开始”的声音,今天学生们听到的则是“眼保健操开始”。这一变化反映了(
7、)A中外意识形态分歧消除B新时期革命意识形态色彩相对淡化C技术手段不断革新D新时代学生要求发生根本性变化解析:由题干材料前后对比可知,学校眼保健操的开始语言逐渐淡化革命意识形态,故选B项。答案:B4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决议,接受华国锋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等辞去副总理职务,聂荣臻、刘伯承等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的请求。这一决议()A废除了干部职务终身制 B有效解决了个人崇拜的问题C推进了国家领导体制改革 D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解析:据题干可知,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辞去重要职务,为废除国家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答案:C51986年后
8、,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这表明我国()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B法制建设的任务已经完成C建立起了完备的法律体系D开始纠正“左”倾错误的影响解析: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重视法律制度的重建,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中国逐步走向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故选A项。答案:A6据报道,2014年11月19日,记者从湖北省纪委监察厅获悉,大悟县有关部门查处了一起吕王镇杨山村“两委”换届选举贿选案件,涉案人员受到了严肃处理。材料中所述贿选案件()A摧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影响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C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D破坏了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在当地的有效实施解析:题干材料涉及“杨山村两委换届”,反映了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故选D项。答案:D7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解析:改革开放新时期,从1982年修改宪法到相继出台多部法律法规,说明中国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选C项。答案:C8北京青年工人遇罗克认为,对于改造思想来说,出身好的青年比出身不好的青年并没有任何优越性。他希
10、望一切青年都享有平等的社会政治权利。结果,他在1970年因“思想反动透顶”“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的罪名被处以死刑。他的悲剧说明了()A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C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D“文化大革命”导致社会秩序大乱解析:题干中北京青年工人遇罗克的遭遇,说明“文化大革命”时期没有民主言论自由,没有法制的约束,故选C项。答案:C能力提升9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A人民民主原则B依法治国原则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解析:本题考查对依法治国
11、原则的理解。从材料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是法制。答案:B10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进行修宪,有代表提出将全国人大分为两个院,分别叫作“地区院”和“社会院”。北京、上海等14个地方赞成设两院,认为这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使人大审议决定问题更加慎重、周到。河北、山东等11个地方不赞成设两院,认为这种体制集中意见很麻烦,不适合现实国情。这说明()A两院制会降低全国人大的地位B大多数地区反对实行西方的两院制C政治体制改革呈现活跃的局面D一院制才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原则解析:材料“14个地方赞成设两院”“11个地方不赞成设两院”反映了政治体制改革呈现活跃的局面,故C项正确。答案:C1119862000年
12、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B加强了立法工作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是“最重要的作用”,一系列法律的颁布,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故选A项。B、D两项也是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C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答案:A12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完善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13、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材料反映了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村委会的换届选举。“海选”的做法充分体现了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完善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故C项正确。答案:C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材料三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
14、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2)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3)说明材料三对中国法制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图片从普选、一届人大角度归纳答案;第二小问
15、从民主政治建设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1967年可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从民主法制被破坏角度回答。(3)依据材料三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角度回答。答案:(1)成就:实现了第一次全国普选;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意义: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民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2)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陷入大动荡。问题: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国家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3)影响: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民主
16、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材料二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材料三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
17、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在新时期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解析:第(1)问,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史实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材料体现出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同时进行,民主制度不断健全、丰富等特点。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重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立法,制定了大批法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实施基层民主选举,实行村民自治。(3)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