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汉中市部分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交卷时只交答題纸。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
2、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体现在红色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
3、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
4、“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而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总之,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绝不违背清廷
5、禁律。B. 文中援引徐珂清稗类钞服饰、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是为了说明“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C. 贾宝玉作为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体现在红色上,红色可谓他情感内涵的象征符号。D. 仅从“通灵宝玉”“寄名锁”“护身符”这些为保证宝玉安全的佩饰物上,我们就可看到他作为贾母、王夫人的掌上明珠、贾府宠儿的特殊地位。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红楼梦对人物的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既有对贾府宠儿宝玉所佩戴饰品的精细刻画,也有对落魄文人贾雨村衣着特点的准确概括,还有对尊贵皇妃元春服饰的“不写之写”。B. 王熙凤盛装出场见客时外罩“
6、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套上“青缎灰鼠褂”,可见“褂子”是清人在正式场合加于袍外的礼服。C. 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代名词,红色也正是“怡红公子”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因而曹雪芹笔下的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D. 曹雪芹不仅用服饰突出人物外貌和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也通过服饰反映了人物际遇处境,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伦理尊卑。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中的服饰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曹雪芹根据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季节轮换、地位尊卑的需要,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精华融为一体,运用到小说的描写之中。B. 看破红尘出家时,宝玉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7、。这红色是他反抗封建礼教,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C. 服饰彰显人物的地位。邢岫烟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黛玉进贾府时也略去对黛玉的服饰描写,都显出她们贫穷窘迫、寄人篱下的困境。D. 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却不细写她的服饰,因为无论穿什么都不足以标榜其尊贵,便索性不写。这不写之写更能引起人种种美的联想,比详写更经济,更含义深远。【答案】1. D 2. C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考查考生对“礼”这一概念相关表述的理解。D项,“通灵宝玉”不是保证宝玉安全的佩饰物。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
8、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中,“因而曹雪芹笔下的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强加因果,原文并无此意。【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
9、“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C项,黛玉进贾府时略去对黛玉的服饰描写,并不是为了显示贫穷窘迫中寄人篱下的困境。(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洼坑中落成启用。不同于其他观测宇宙天体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肉眼看不到的射电波。虽然近年我国已建成5座口径从25米到65米不等的
10、射电望远镜,但是,与美国的305米口径和德国1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相比,我们的观测能力还非常有限。FAST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探测异常灵敏。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相比,其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约10倍,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它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FAST可以观测到更暗弱的天体和天体现象,通过观测到的现象来分析它的物理本质,分析宇宙起源,宇宙演化和未来。这也意味着,FAST建成之后,我国可以正式收听来自太空深处的无线电波,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不过,从某一点看宇宙,视野有限,望远镜要形成阵列才能发挥更强威力。
11、FAST将和我国其他5座射电望远镜组成“天眼”群,从而更好地获取天体超精细结构。摘编自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今天正式启用央广网2016年09月25日材料二FAST的建成使用同时意味着中国天文学也有自主知识产权。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是由南仁东主导的FAST最大创新点之一,FAST的反射面要进行大范围的运动,每一个单元反射面的作用是要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主动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与传统射电望远镜采用独立分块反射面单元技术不同,FAST主动反射面的主要支撑结构采用了创新性的索网技术。但索网的制造和安装难度都很大,尤其是钢索结构超高疲劳性能的要求非常高。FA
12、ST对钢索结构的性能要求远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规范,因此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提供相关产品,南仁东等人只能将方向转向钢索的研制中。在两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近百次的失败,几乎每一次的实验,南仁东都亲临现场,沟通改进措施。他们请来上海、南京等地的十几家单位以及国外索结构的顶级专家一起评审,同时也幸运地找到一家既懂技术、又有经验,同时愿意配合的厂家,在工艺控制上为FAST提供经验和产品,最终成功研制出钢索结构。(摘编自吴丽玮“天眼之父”南仁东:梦想与坚守,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41期)材料三10月10日,FAST团队在京举行发布会表示,“中国天眼”探测到优质脉冲星候选体达数十个,其中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
13、星达6颗。FAST超乎寻常的表现一举实现了中国在脉冲星发现领域“零的突破”,为世界射电天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研究表明,新型天体脉冲星是一种高速自转的中子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其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重达上亿吨,一块方糖大小就相当于地球上一万艘万吨巨轮的重量。脉冲星的自转周期极其稳定,其稳定度比目前最稳定的氢原子钟还要高1万倍以上,被誉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天文时钟,而精准的时钟信号是为航天器导航的必要前提,因而脉冲星也被称作人类星际航行的“灯塔”。此外,由于脉冲星是在蹋缩的超新星的残骸中发现的,对它们的观察研究有助于人类了解星体蹋缩,揭示宇宙诞生和演变的奥秘。摘编自(张保淑“中国天眼”
14、捕捉宇宙“脉冲”,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0-1408版)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在FAST之前建成的5座射电望远镜,综合观测能力与美国和德国的射电望远镜存在明显差距,而FAST改变了这一状况。B. FAST采用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主要支撑结构采用创新性索网技术,这一技术能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球面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C. “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接收的是射电波,目前已经探测到被称作人类星际航行的“灯塔”的脉冲星。D. 新型天体脉冲星是一种中子星,密度非常高,它以目前已知的最稳定的周期在高速自转,被誉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天文时钟。5
1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FAST能探测到我国之前5座射电望远镜探测不到的宇宙深处,它的建成使用,将让我国天文学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B. 因为FAST的索网技术对钢索结构的性能要求特别高,当时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所以FAST必须从头开始解决材料问题。C. FAST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许多难题,但南仁东敢于创新、迎难而上,为FAST的建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被人称为“天眼之父”。D. FAST投入使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已取得突破性成就,为我国探秘宇宙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射电天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6. FAST的建设和使用,对中国天文学有何重
16、要意义。请结合上述三个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B 5. A 6. 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拥有世界最大单口径,是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观测能力领先世界。拥有一系列自主创新技术,让我国天文学也具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主动反射面的主要支撑结构采用了创新性的索网技术。实现了我国在脉冲星发现领域“零的突破”,使我国也可以探秘宇宙:对FAST捕捉观测到无线电波如脉冲星进行观察研究,可以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
17、,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项,“这一技术能将球面改成抛物面”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将球面改成抛物面”的是“每一个单元反射面的作用”。故选B。【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将让我国天文学在未来1
18、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偷换概念,文中“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约10倍,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保持领先地位的是“综合观测能力”。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要求结合上述三个材料简要分析FAST的建设和使用对中国天文学有何重要意义。据材料一“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
19、镜”“探测异常灵敏。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相比,其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约10倍,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概括出拥有世界最大单口径,是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观测能力领先世界,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据材料二“FAST的建成使用同时意味着中国天文学也有自主知识产权。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是由南仁东主导的FAST最大创新点之一”“FAST主动反射面的主要支撑结构采用了创新性的索网技术”,概括出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主动反射面的主要支撑结构采用了创新性的索网技术,一系列自主创新技术这让我国天文学也具有了自主知识产
20、权;据材料三“FAST超乎寻常的表现一举实现了中国在脉冲星发现领域“零的突破”,为世界射电天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脉冲星对它们的观察研究有助于人类了解星体蹋缩,揭示宇宙诞生和演变的奥秘”,可见FAST实现了我国在脉冲星发现领域“零的突破”,使我国也可以探秘宇宙,同时对FAST捕捉观测到无线电波如脉冲星进行观察研究,可以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桥边的老人海明威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
21、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
22、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
23、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
24、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选自人教版小说阅读选修教材)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
25、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以战争为题材,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质朴清新,反对战争的深刻主题得以体现。B. 小说以“我”为全知视角,讲述了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故事,“我”的出现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亲切感。C. 老人多次说猫会照顾自己,经两次劝告始终没有挪动离开,意在表现他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D. 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表现人物心理,虽然没有一句情绪化的语言,但老人的内心之痛却细致入微的体现出来。8. 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概括。9. 小说为什么以“桥边的老人”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7. D 8. 年迈体弱,疲惫不堪;充满爱心,淳朴善良
26、;热爱家乡,厌恶战争。 9. 题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要人物,引发阅读兴趣;明确典型的环境和场景,展现了人民因为战争而颠沛流离,美好家园被摧残的景象;有利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老人最终选择留在桥边,是对命运的绝望,是对战争的控诉,使小说主题深刻,震撼心灵。【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错误。原文是“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法西斯正在
27、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B项,不是“全知视角”,而是“有限视角”;“讲述了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故事”说法不正确,原文是“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C项,“意在表现他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说法错误,原文大意是表现老人最终选择留在桥边,是对命运的绝望,是对战争的控诉。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
28、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年迈体弱,疲惫不堪”“充满爱心,淳朴善良”“热爱家乡,厌恶战争”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结合文中“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等分析,这几处肖像描写表现了老人的年迈体弱,疲惫不堪。结合文中“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等分析,这几处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人充满爱心,淳朴善良。结合文中“政治跟我不相干”“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
29、,微笑了”“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等分析可知,这几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老人热爱自己的家乡,厌恶战争。【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标题的作用的能力。对小说标题作用的分析做到五看: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是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主要事件;二看与主旨的关系:可否作为文眼,能否揭示小说主题,是否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否是作者的情感的触发点;三看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四看手法: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五看与情节的关系:是否起到线索作用。答题时,要联
30、系人物、情节、环境和主旨来分析。标题是文章的文眼,本文以“桥边的老人”为题,“桥边”交代了小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老人”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利于刻画人物性格,引发阅读兴趣。小说小说选取“浮桥”这一特定场景,写在“涌过桥去”的逃难人群中,一个老人却因眷恋故土和心爱的动物而不忍离去,展现了战争造成人们美好家园被毁、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景象。小说的主要情节是通过“我”与“桥边的老人”的对话完成的,“我”问故乡,问动物,问政治以及老人的对答,揭示出了老人的善良、无助,从而揭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那浮桥仿佛一个窗口,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小说的结尾老人最终选择留在
31、桥边,是对命运的绝望,是对战争的控诉,使小说主题深刻,震撼心灵。【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
32、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
33、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
34、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 ,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注释:釐( x):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
35、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10.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时贾生年二十 /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 /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B.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 /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C. 是时贾生年二十 /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D.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 /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36、一项是 ( )A. 秀才: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文中指优异的才能。B. 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 超迁:越级提拔。迁,在古代指官职升迁。与“拜”“擢”“拔”“除”等词语同义。D. 改正朔:改用新的历法。正朔即正月初一。夏商周以来,每更换一个朝代,也相应地改变一次历法,故有“夏历”“周历”之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37、B. 贾谊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诽谤,说他年轻学浅,总想擅权弄事。C. 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D. 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
38、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2)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文帝的宠爱,而且爱读书,(文帝)因此派贾谊担任他的老师。【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是时贾生年二十馀”中的“
39、年二十馀”是说当时贾谊二十多岁,所以应在“年二十馀”之后停顿,排除AC项。“贾生尽为之对”的意思是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其中“对”是说贾谊为他们应答,并不是应答“人人”,所以应在“对”之后停顿,排除B项。疏通语意为: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们都无法应对回话,而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们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故本题选D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
40、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错在“迁,在古代指官职升迁。”“迁”字解释错误。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故本题选C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
41、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奉命制定”理解有误。原文是“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所以选B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既”:“已经”;“卑”:“地势低洼”;“谪”:“被贬谪”; “不自得
42、”:“心情抑郁,不愉快”。第二句关键点:“梁怀王,文帝之少子”,判断句,“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爱”:“受宠爱”;“傅”:“担任老师”。【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
43、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衙门任职,特别器重他。孝文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而且旧时和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向孝文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很精通诸子百家的书。孝文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们都无法应对回话,而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们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
44、不上他。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破格提拔他,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贾谊认为汉朝从建立到孝文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正是应该修正历法、变易服色、制订法令截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皇帝刚刚即位,多谦让而无暇变法改制。但后来各项法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就任等,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议的。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绎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皇帝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45、就派他去担任长沙王太傅。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因为是被贬离开,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有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召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为有惑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时移动座席向前靠拢。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最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
46、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就要从此兴起了。贾谊又多次上奏疏给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孝文帝不肯听从。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岁暮白居易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注】 爇(ru):焚烧。 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
47、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1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阴”。B. “雁默线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C. “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D. 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诗一贯的风格。1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它又是怎样体现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盛年不再的
48、感叹:时光易逝,年老多病,青春不再。拟人,以“催”、“去不回”形象地写出来时光不再和易逝。有才无法施展的感叹,有才而无用武之地(怀才不遇)愤懑:积极施展才能而引火烧身,不积极表现又被打压。用典雁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面对祸福,借酒浇愁的苦闷之情(无奈之情)或命运无常的愁苦.无奈。心理和动作描写,“细寻”、“进”表达愁苦之情。【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
49、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妒忌而先被淘汰”错。结合注释内容“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不才”分析可知,应是“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故选B。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50、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它又是怎样体现的”,需要结合抒情方式分析具体情感。“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催”运用拟人手法,结合“壮齿韶颜”的“去不回”分析可知,青春一去不回;“穷阴急景”,写出时光飞逝的感慨。“旧病重因年老发”,写出了诗人年老多病,引发许多愁绪。结合注释内容及“多事”“不才”分析,运用典故,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被淘汰,写出了有才而无用武之地愤懑。“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运用心理、动作描写,人生祸福难以说清楚,命运无常,只能把这一切寄托在酒中了,借酒消愁,来排遣内心的苦闷之情。(三)名篇名
51、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对此有直接描述,这个句子是:_,_。(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韵的两句诗是:_,_。【答案】 (1). 弟子不必不如师 (2). 师不必贤于弟子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别有幽愁暗恨生 (6). 此时无声胜有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
52、,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贤”“常作”“幽”“生”“声”,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荀子是中国第一个写了一篇较有系统的美学论文乐论的人。他有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_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地表现生活。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由于“全”,才能做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统一,
53、才能完成艺术的美与表现。但“全”和“粹”是_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似乎就不应“拔萃”,( )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_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所正确_的那样。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类比 相互冲突 浪漫主义 提出B. 运用 相互冲突 形式主义 指出C. 运用 相反相成 浪漫主义 指出D. 类比 相反相成 形式主义 提出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矛盾之中,很难又全又粹。B. 又全又粹,那就必然陷入矛盾
54、之中了。C. 矛盾之中,哪能做到又全又粹呢?D. 又全又粹,这不矛盾吗?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B.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形成艺术的表现,完成艺术的美。C.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美,形成艺术的表现。D.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与艺术的美。【答案】17. B 18. D 19. 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理解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本题中,第一处:美学和艺术美学
55、,是总体及其具体分支的关系,用“运用”较为合适。第二处:该句转折,提出问题,只提到了“全”与“粹”矛盾的一面,没有提及统一的一面,所以应是“相互冲突”而非“相反相成”。第三处:浪漫主义,指一种运用想象、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与原文内容不匹配;形式主义,指一种脱离现实内容,只关注表现形式的艺术思潮,符合原文中过于讲求“抽象”“提炼”的意思。第四处:提出,语气普通,强调观点从无到有生成的过程,这并不是原文特别想强调的:指出,则强调观点及其方向立场上的正确性,观点的权威性更强,因此更符合文章末尾收束的意图。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
56、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该句用到两处“似乎”,表意模糊,用以提出问题,留待后文反驳,故不可选B和C两个不留余地断言。先有“全”和“粹”两个关键点,与“又全又粹”的要求,其并行兼有之后才产生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故顺序上应是“又全又粹”在前,照应“全”“粹”,将条件更进一步,“矛盾”在后,抛出结果与问题。D项表达与衔接恰当。故选D。【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
57、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本题中,“美”与“表现”不能用同一个动词恰当地搭配,需要拆开分述;“完成”某项工作,可与“表现”搭配;“形成”某种抽象结果,可与“美”搭配;“美”应是最后结论,放在“表现”之后。故选 A。【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
58、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剧作本身的角度分点概括平凡的世界受到好评的原因。(不超过40字)相比以“狗血”话题为宣传噱头,并以收视率为商业目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以孙家两兄弟为中心的众多鲜活形象,讲述了人物间朴实真诚的情感经历和他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以其独一无二的厚重历史感,将城乡的发展历史真实地体现出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该剧采用直接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当代农村的生活百态,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用沉稳的故事节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能够平心静气调慢节奏的净土,在浮躁喧嚣的电视
59、圈中给观众注入一剂强有力的镇定剂。【答案】人物形象鲜活;历史感厚重(真实体现城乡发展历史);叙事风格直接;故事节奏沉稳【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逐句归纳压缩法,首先压缩各句意思,然后再根据题干“从剧作本身的角度”的提示分析“平凡的世界受到好评的原因”。比如,从“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以孙家两兄弟为中心的众多鲜活形象”一语可归纳出“人物形象鲜活”的特点;从“该剧以其独一无二的厚重历史感,将城乡的发展历史真实地体现出来”一语可归纳出“历史感厚重”的特点;从“该剧采用直接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当代农村的生活百态”一语可归纳出“叙事风格直接”的特点;从“用沉稳的故事节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能够平心静气调慢节奏的
60、净土”一语可归纳出“故事节奏沉稳”的特点。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1.张明读大学时,曾收到一位家乡长辈的资助,下面是他给这位家乡长辈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其中有5处用词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家乡特产我只好笑纳。看到这些东西,我又忆及您对我这位小辈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至于您托我为犬子联系租房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答案】(1)笑纳,用于请求别人接受自己的馈赠,这里用错了,改为:接受(2)爱戴,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这里用错对象,改为:爱护(3)犬子,谦辞,用错了,改为:令郎(
61、4)鼎力相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改为:尽力而为(5)惠赠,一般说,承蒙某某人惠赠,这里也不当,改为:敬赠【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笑纳”,客套话,用于请求别人接受自己的馈赠,不能用于自己,这里用错了,改为“接受”。“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这封信是张明写给家乡长辈的,所以文中“我又忆及您对我这位小辈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用错对象,可改为“爱护”。“犬子”谦辞,指对
62、自己儿子的谦,不能用于称别人的儿子,所以可改为“令郎”。“鼎力相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尽力而为”。“惠赠”一般说承蒙某某人惠赠,这里也不当,不能说“惠赠给您一件礼物”,可改为“敬赠”。【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
63、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人认为,成功由己不由人;郑板桥说:“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既靠天,也靠地,还靠自己。”以上这些说法,引发你哪些联想?或
64、让你回忆起哪些故事?或触发你哪些感悟?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明确;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答案】 成功靠自己辽阔苍穹中飞翔的老鹰,必是经历了母鹰无数次摔下山崖的痛苦,才锤炼出一双凌空的翅膀。一颗璀璨无比的珍珠,必然经受过蚌的肉体无数次蠕动以及无数风浪的打磨,才能熠熠生辉。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是在无数次的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史铁生摔了一跤,没有了双腿,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去表达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贝多芬双目失明且耳聋,但他依然写出了英雄命运等
65、大量音乐作品,在人生的不幸中,他顽强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这些都是曾经摔过跤的人,但他们却都坚强地站了起来,与命运、与不幸抗争,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摔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从此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所以我们每个人面对不幸时都不能一蹶不振,因为我们都有可能在改变心态后,握住生命的任何一根链条。 因为生活是我们自己的,命运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我们的心态、我们的选择,决定了人生的方向。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促使你成功的一剂良药,不经历风雨的花儿,怎么会绚烂?不经历磨难的
66、人生,怎么会发出炫目的光彩?就像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洪战辉所说:困难,我们有责任去面对它,解决它。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明白摔跤并不可怕,就像我们总是有勇气唱起这首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要说,不经历一次次摔跤和一次次跌倒后又站起,人怎么能长大?摔跤也是一种幸福,风雨正是雨后彩虹的前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作文要想正确立意,先要仔细阅读材料。所给的材料有三则,第一则是引用荀子在劝学中说的一句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第二则引用的是郑板桥的一句话:“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第三则材料是
67、引用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一句话:“既靠天,也靠地,还靠自己。”针对三则材料,有一种看法是成功由己不由人。的确,成功靠自己的努力,但是也需要外在因素,比如:客观环境、他人的帮助,等等。文章可以有以下立意:成功靠自己;如果一个人处处依赖他人,总是靠别人来约束,就不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会有自己独立的行动。 堂堂男子汉就应该靠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改变现状和格局,没有什么事情是你自己不能干的,也没有哪件事情是别人有义务要帮你干的,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做。指望别人,终有一日会成空。还可以辩证立意:成功不仅仅靠自己的努力,还有其它因素能够加快成功的到来。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
68、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
69、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