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其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B. 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命系统C.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D. 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答案】D【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据此分析。【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正确;B、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态系统中的非生
2、物的物质和能量,而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B正确;C、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C正确;D、细胞学说的创立是由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D错误。故选D。2.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罕见细菌,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下列有关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 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 由该细菌可知,细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也可以是生产者D. 该菌是光能自养细菌,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答案】
3、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该细菌含有集光绿色体,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故该细菌可进行光合作用,但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等结构。【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A错误;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线粒体,B错误;C、据题意可知,该细菌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细菌,故细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也可以是生产者,C正确;D、细菌没有叶绿体,之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细胞中含有叶绿素,D错误。故选C。3.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结合水B. 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C. 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
4、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D.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其中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而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细胞中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其功能主要有: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详解】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A错误;B、纤维素的组成元素是C、H、O,
5、不含有无机盐,B错误;C、无机盐对于维持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渗透压,进而影响细胞吸水或失水,C正确;D、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D错误。故选C。4.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B. 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有葡萄糖缩合而成C. 淀粉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的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D. 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多【答案】D【解析】【分析】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脂肪和糖类的组成元素都是C、H、O,而脂肪中氢的含
6、量远远高于糖类,而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多。【详解】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胆固醇等,其中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也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它们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B正确;C、淀粉和脂肪都是由C、H、O组成,彻底氧化分解的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C正确;D、同质量脂肪和糖类相比,H元素含量多,O元素含量少,故脂肪耗氧多,产生能量多,糖类耗氧比脂肪少,产生能量少,D错误。故选D。5.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利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B.
7、 西瓜汁中虽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但不适于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C. 在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需要滴12滴质量分数为50%的盐酸洗去多余的染料D. 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答案】C【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看到的是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看到的是亚显微结构,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属于亚显微结构;还原糖的检测中,为避免颜色干扰,通常要选择浅色的材料,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在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用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去浮色;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出现紫色反应。【详解】A、利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需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A正确;B
8、、西瓜汁中虽然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但是西瓜汁含有色素,会干扰还原糖鉴定中的颜色反应现象,不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B正确;C、在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应该用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染料,C错误;D、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D正确。故选C。6.某多肽长链分子式为C42H65N11O9,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如下3种氨基酸,则此多肽中含有赖氨酸的个数为A. 2个B. 3个C. 5个D. 8个【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这三种氨基酸中都含有一个羧基,形成多肽时每个肽键中含有1个氧元素,一端含有
9、一个羧基,故肽键数=92=7,因此共含有8个氨基酸组成,由于只有赖氨酸含有两个氨基,其余都含有一个氨基,即赖氨酸分子式中含有两个氮元素,因此赖氨酸的个数为118=3(个),故B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脂肪和蛋白质C. 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具
10、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 所有细胞的边界都是细胞膜,但植物细胞的大小由细胞壁决定【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构,使内皮素失去作用”,可知内皮素只有与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来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详解】A、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A正确;B、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B错误;C、据分析可知,材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D、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边
11、界都是细胞膜,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植物细胞的大小由细胞壁决定,D正确。故选B。8.为了研究细胞核的作用,一位生物学家研究了100个细胞,他把每个细胞都分成含有细胞核和不含细胞核两个部分,然后把这些细胞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结果如下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时间(天)123456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816220000细胞有核部分的存活个数797877746765A. 可以证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B. 表中数据说明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C. 有核部分的细胞个别死亡最可能是由于人为伤害或凋亡D. 本实验选用100个细胞使实验偶然性小,实验数据较可靠【答案】B【解析】细胞核是细胞
12、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表中数据显示,细胞核的有无与细胞存活有关,故可证明细胞核有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功能,但不能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9.构成细胞器膜具有的共同点是A. 结构特点相同B. 都附着有核糖体C. 脂质和蛋白质的比例相同D. 都可以转化成细胞膜【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细胞器中具有膜结构的有双层膜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单层膜的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和溶酶体,它们都属于生物膜,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详解】A、细胞器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均有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覆盖、镶嵌和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其中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都是可以
13、运动的,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B、只有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它细胞器没有,B错误;C、不同细胞器膜的脂质和蛋白质的比例不同,代谢旺盛的膜结构上蛋白质含量较高,如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含量较高,C错误;D、内质网膜和细胞膜是直接相连的,高尔基体膜可以转化成细胞膜,但是其它细胞器膜不能转化,D错误故选A。10.用特异性的酶处理某一生物细胞的最外面部分,发现降解的产物主要是葡萄糖,进一步分离该细胞的某种细胞器进行分析,发现其含有尿嘧啶,据此推测,这种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化反应是(反应都在相关酶的催化下进行)A. CO2H2O(CH2O)O2B. 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H2OC. C3H4O3(丙酮
14、酸)3H2O3CO210H能量D.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该细胞最外面的结构处理后得到葡萄糖,说明该细胞很可能为植物细胞。该细胞中某细胞器含有尿嘧啶,尿嘧啶是组成RNA的碱基,推测该细胞器可能是线粒体或叶绿体或核糖体,据此分析。【详解】A、CO2H2O(CH2O)O2表示光合作用过程,据分析可知,该细胞器可能是叶绿体,A不符题意; B、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H2O表示脱水缩合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B不符题意;C、C3H4O3(丙酮酸)3H2O3CO210H能量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C不
15、符题意; D、C6H12O66O26CO26H2O能量表示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第二和第三阶段,有氧呼吸过程不完全在线粒体中完成,D符合题意。故选D。11.如图所示,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甲中处溶液浓度小于处溶液浓度,渗透平衡后,乙漏斗内外溶液浓度相同B. 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C. 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略高于其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
16、察一段时间发现其发生了质壁分离,而后自动复原D. 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表示烧杯中液体,表示漏斗内液体,表示半透膜,乙图表示发生渗透作用后,漏斗内液面上升;依次是细胞膜、细胞膜与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液泡膜,共同组成了原生质层;图丁中曲线显示,细胞的体积一段时间后有所减少,后保持不变。【详解】A、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漏斗内的液面上升,说明图甲中处溶液浓度小于处溶液浓度,但达到平衡后,乙漏斗内外溶液浓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B、图甲中有半透膜,图丙中的依次是
17、细胞膜、细胞膜与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液泡膜,共同组成了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甲中的半透膜没有选择性,而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使其具有选择透性,B正确;C、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略高于其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则细胞会因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后,由于细胞主动运输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正确;D、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失水,导致细胞体积减小,符合图丁所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的相关
18、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2.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同一种酶是不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 低温时酶活性低的原因并非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C.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 酶既可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答案】A【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
19、,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细胞呼吸酶存在于所有细胞中,A项错误。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抑制酶的活性,而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稳定没有被破坏,B项正确。酶的作用机理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C项正确。酶是蛋白质或者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RNA酶催化分解,D项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的知识,识记酶的概念、本质和特性是解题的关键。13.下列涉及ATP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苯和乙醇的跨膜运输都不需要消耗AT
20、PB. 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C. 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 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为放能反应,此反应正常进行需要ATP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详解】苯和乙醇通过自由扩散出入细胞,其跨膜运输都不需要消耗ATP,A项正确;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B项正确;所有生物均以ATP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C项正确;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为吸能反应,D项错误。14.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B.
21、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由丙酮酸转化而来C.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D. 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减少酸味的产生【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糖酵解,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第二阶段丙酮酸氧化分解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乳酸;马铃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据此分析。【详解】A、马铃薯块茎细胞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经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乳酸,A正确;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反应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第二阶段中丙酮酸转化成乳酸,B正确;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生成少
22、量ATP,C错误;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抑制无氧呼吸,有利于减少酸味的产生,D正确。故选C。15.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B.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 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 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答案】A【解析】【详解】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吸收光谱就是通过不同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的,B正确;
23、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色素对光的吸收会直接影响到暗反应阶段对CO2的利用,所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C正确;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正确。【点睛】不熟悉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是对A、D选项误判的主要原因。16.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B. 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C. 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 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
24、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分布情况。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N是蛋白质和DNA共有的元素,若用15N代替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则其蛋白质也会被标记,不能区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A错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噬菌体的DNA做模板,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原料编码合成,B错误;子代噬菌体DNA合成的模板来自于亲代噬菌体自身的DNA,而合成的原料来自于大肠杆菌,C正确;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17.下列关于探索
25、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 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答案】C【解析】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提出转化因子是什么,A错误;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是将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正确; 32
26、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有的带有32P标记,有的不带有32P标记,D错误。【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要求学生理解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8.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B. 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C. 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D. 经半保
27、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双链DNA碱基A数目等于T数目,G数目等于C数目,故(A+C)/(G+T)为恒值1,A错。A和T碱基对含2个氢键,C和G含3个氢键,故(A+T)/(G+C)中,(G+C)数目越多,氢键数越多,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B错。(A+T)/(G+C)与(A+C)/(G+T)两个比值相等,这个DNA分子可能是双链,也可能是单链,C错。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是双链DNA,(A+C)/(G+T)=1,D正确。【点睛】明确双链DNA的碱基互补配对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19.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28、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B. 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C. 转录和逆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都是核糖核苷酸D. 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以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DNA复制和逆转录都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前者需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后者需逆转录酶,产物都是DNA;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需RNA聚合酶,产物为RNA。【详解】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A正确;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B正确
29、;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是核糖核苷酸,而逆转录所需的反应物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D正确。故选:C。【点睛】要注意中心法则的细节:(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3)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即RNA复制,从RNA流向DNA,即RNA逆转录。20.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 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 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
30、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 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能会由于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导致身高不同,反之,基因型相不同的两个人,也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导致身高相同,A正确;在缺光的环境中,绿色幼苗由于叶绿素合成受影响而变黄,B正确;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均为ii,两者均为纯合子,所以后代基因型仍然为ii,表现为O型血,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由于亲代是杂合子,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错误。【点睛】结合“基因型+环境=性状”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时,注意各项描述个体
31、间的异同是基因型决定的,还是环境变化引起的。2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A. 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 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 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代性状
32、分离比为3:1,A正确;若子一代雌雄性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3:1,C错误;若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则表现型比例为3:1,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弄清楚子一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子二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成立的前提条件。2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夫妻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这对夫妻如果生育后代,则理论上()A. 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B. 儿子和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都为1/2C. 女儿正常,儿子中
33、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D. 儿子正常,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及概率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是:(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3)女性患病,其父亲、儿子一定患病;(4)男性患病,其母亲、女儿至少为携带者;(5)男性正常,其母亲、女儿一定表现正常。【详解】据题意夫妻表现型正常,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故丈夫的基因型是XBY,妻子的基因型是XBXb,生育后代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A错误;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0,B错
34、误;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C正确;儿子正常概率为1/2,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0,D错误。故选C。【点睛】关键要据题干的条件,夫妻表现型正常,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推出丈夫的基因型是XBY,妻子的基因型是XBXb。2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 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 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
35、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两种类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孕,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可育的
36、二倍体,且肯定是纯种,C正确;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错误。24.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B. 染色体上不含致病基因的个体不可能患遗传病C. 染色体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没有影响D. 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解决植物远缘杂交所得杂种不育的问题【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有:重复,缺失,倒位和易位,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
37、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A错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染色体上不携带致病基因,B错误;染色体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但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变异,C错误;当植物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或同源染色体组数是奇数时,杂交不育,可以通过诱导染色体组加倍的方法培养出新类型的多倍体,解决植物远缘杂交所得杂种不育的问题,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
38、异常遗传病的区别和联系,再根据题意作答。25.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P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它标志新物种的形成D. 若两个动物交配后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4、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详解】图中P表示自然选择,决定生
39、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正确;若两个动物能自由交配且交配后能产生可育后代,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两个动物交配后能产生后代,若后代不育,则它们不属于同一物种,如马和驴,D错误。故选D。26.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 不受激素影响C. 不存在信息传递D. 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影响,神经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神经递质类似于激素,也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详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基
40、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错误;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C错误;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以后,在病毒或病菌刚侵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过程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27.“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
41、泪!”醉驾容易导致交通事故,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出走路不稳、呼吸急促、语无伦次,人脑中受影响的生理结构依次是A. 大脑、脊髓、脑干B. 大脑、脑干、脊髓C. 小脑、脑干、大脑D. 大脑、小脑、脑干【答案】C【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上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详解】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走路不稳、呼吸急促、语无伦次,说明酒精过量影响了人的躯体平衡中枢、呼吸中枢和语言中枢的功能,因此人脑中受影响的生理结构依次是
42、小脑、脑干和大脑,C正确。故选C。28.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高能化合物B.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 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 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激素调节及其实例(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理清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功能、血糖调节过程、激素调节的特点是正确分析各选项的关键。【详解】人体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43、引起心律加快,增加心输出量,进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可见激素不是高能化合物,而是信息分子,A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相应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促进靶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及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等生理过程而降低血糖浓度,但其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青春期,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
44、的形成,D正确。【点睛】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29.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 血浆渗透压升高B. 产生渴感C.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值和温度,其中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水分的流失相当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增加。【详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浓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人体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
45、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还会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使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B、C正确;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D错误。30.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A. 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B. 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C. 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D.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温调节的理解与运用。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如下: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46、,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稳定。【详解】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会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正确;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可以通过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进而使机体散热减少,B正确;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下丘脑的冷觉感受器会感受到温度下降并发送信息,C正确;寒冷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D错误。 故选:D。【点睛】关键要掌握和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否则误认为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会下降。3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47、 所有植物激素作用特点都具有两重性B. 植物激素的抑制作用不等同于不生长C. 生长素在根部极性运输是由根尖端向根近茎端运输D. 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比用天然生长素更长效【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植物激素的作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所有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不一定都具有两重性,A错误;植物激素的抑制作用是指针对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物而言,用一定浓度相应激素处理的植物,其生长速度较慢,不等同于不生长,B正确;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是由根尖端(形态学的上端)向根近茎端(形态学的下端)运输,C正确
48、;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易被分解,较天然生长素的效果稳定,因此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比用天然生长素更长效,D正确。3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B. 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C.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D.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
49、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新捕获的标记个体数。【详解】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但所计算的数值为估算值,A错误;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也应如实记录,不应舍弃,B错误;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长,标记个体可能会死亡,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C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以保证重捕时被标记个体与不被标记的个体被捕获的几率相同,D正确。故选D。33.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
50、后能演替为森林。在此过程中A. 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 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 群落的优势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 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逐渐消失【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主要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弃耕的农田演替成森林的过程中,生物种类逐渐增多,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A正确;弃耕的农田含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属于次生
51、演替,B错误;群落演替的过程中,草本逐渐取代苔藓、灌木逐渐取代草本、乔木逐渐取代灌木,由此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C错误;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并没有消失,D错误。34.我国的许多谚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诗词或言语所涉及的生态学观点不正确的是A. “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的功能D.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52、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两者都是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渠道流动的,而且能量流动必须伴随着物质循环来进行;两者的不同之处是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物质是周而复始地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详解】A、“一山不容二虎” 揭示了生物为了争夺资源,食物和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较少,其个体数量也就越少,A正确;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草原生态系统具
53、有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的是微生物对植物的残枝落叶的分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C正确;D、“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指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D正确。故选B。35.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 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 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 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 激怒
54、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正确;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光,这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因此会对其进行愤怒地啄击扑打,C正确;由B选项可知,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故选:D。【点睛】生态系统的传递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
55、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二、非选择题36.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分析回答:(1)图甲细胞的子细胞名称是_和_;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细胞(填标号)。(2)如果图乙中完成了图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_。图甲中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_。(3)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4)若某二倍体生物的卵细胞中含有36条染色体,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_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_个四分体。【答案】 (1). 卵细胞 (2). (第二)极体
56、 (3). (4). a (5). 2、0、2 (6).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7). 144 (8). 36【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和图示信息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1)在图甲中,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是每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其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因此为次级卵母细胞。综上分析,细胞在减数分裂结束后产生一个
57、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细胞。(2)图丙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增加至2,其形成的原因是发生了DNA 的复制。图乙中由的过程中,a的数目不变、c的含量增倍、形成了b,说明发生了DNA 的复制,据此可推知:a柱表示染色体,b柱表示染色单体,c柱表示核DNA。可见,如果图乙中完成了图丙中AB段的变化,则表示染色体数目的是a。图甲中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内,a(染色体)、b(染色单体)、c(核DNA)的数量分别为2、0、2。(3)图丙中CD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2减少至1,说明姐妹染色单体消失,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4)卵细胞中含
58、有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中的一半。若某二倍体生物的卵细胞中含有36条染色体,则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为362=72条;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最多,为722=144条。由于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36对同源染色体,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36个四分体。【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图甲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明辨图乙中a、b、c柱所示的含义,能结合图丙准确判断曲线中各段形成的原因及对应的细胞类型与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59、。37.某植物夜间可以通过气孔吸收CO2,并把CO2经一系列反应合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液泡中的苹果酸可以运送至细胞质基质,经过反应产生CO2,进而参与卡尔文循环(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叶绿体中的类似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光。叶绿素b呈现_色,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_(填“大于”或“小于”)胡萝卜素的溶解度。(2)该植物细胞进行卡尔文循环的具体场所是_。参与卡尔文循环的CO2直接来源于_过程和_过程,被固定后生成的化合物是_(填“C3”或“C5”)。(3)经研究发现,该植物夜晚虽然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原因是_(4)根据题干信息可以推测,该植物很有可能生活在_(填“湿润
60、多雨”或“炎热干燥”)的环境中。【答案】 (1). 蓝紫 (2). 黄绿 (3). 小于 (4). 叶绿体基质 (5). 苹果酸 (6). 细胞呼吸/有氧呼吸 (7). C3 (8). 夜晚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9). 炎热干燥【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该植物夜间吸收二氧化碳,与PEP结合,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液泡中的苹果酸进入细胞质基质产生丙酮酸参与细胞呼吸,或者产生二氧化碳参与卡尔文循环。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详解】(1)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b呈黄绿
61、色,在层析液中其溶解度小于胡萝卜素,位于滤纸的最下端。(2)图中该植物细胞的卡尔文循环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据图分析可知,卡尔文循环需要的二氧化碳可以来自苹果酸的分解,也可来自于主要发生在线粒体的有氧呼吸。(3)夜晚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所以该植物虽然夜晚能吸收二氧化碳,却不能合成(CH2O)。(4)由题意可知,此类植物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二氧化碳生成的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由此推测其生活在炎热干旱的环境。【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明确夜间该植物特殊的固定二氧化碳的方式,并与白天对比分析,根据提示回答问题。38.玉米(2N20)是雌雄异花、雌
62、雄同株的作物。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在植株间相互传粉,也可以同株异花传粉(自交)。请回答:(1)在杂交过程中,玉米相对于豌豆可以省去_环节,在开花前直接对雌、雄花序进行_处理即可。(2)玉米某正常细胞着丝点已分裂且细胞内含有20条染色体,某同学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他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3)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研究一纯合高茎玉米植株的果穗上所结子粒是全为纯合子、全为杂合子还是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两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一代植株的性状,子一代全为高茎,他就判断该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合子,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理由是_
63、。请以该果穗为实验材料,写出科学的实验思路:_。预期现象及结论:_;_;_;【答案】 (1). 去雄 (2). 套袋 (3). 该细胞着丝点已分裂,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其染色体数目应该为40 (4). 选择的样本太少,实验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 (5). 用该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一代植株的高茎、矮茎个体数量 (6). 若子一代全为高茎,说明该玉米果穗所有子粒全是纯合子 (7). 若全部亲本的子一代都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该玉米果穗上的子粒全是杂合子 (8). 若部分亲本的子一代全为高茎,另一部分亲本的子一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该
64、玉米果穗上的子粒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解析】【分析】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人工杂交实验过程中需要在母本花蕾期去雄,基本操作如下:开花前去雄套袋传粉套袋;根据题意,玉米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共20条染色体。【详解】(1)玉米(2N20)是雌雄异花植物,因此在杂交过程中,玉米相对于豌豆可以省去去雄环节,在开花前直接对雌、雄花序进行套袋处理即可。(2)玉米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共20条染色体,玉米某正常细胞着丝点已分裂且细胞内含有20条染色体,该细胞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其染色体数目应该为40条,故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研究一纯合高茎玉米植株
65、的果穗上所结子粒是全为纯合子、全为杂合子还是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两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一代植株的性状,子一代全为高茎,他就判断该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合子,但由于选择的样本太少,实验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故其结论不科学。为减少实验的偶然性,可设计实验如下:用该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一代植株的高茎、矮茎个体数量。预期现象及结论:若子一代全为高茎,说明该玉米果穗所有子粒全是纯合子;若全部亲本的子一代都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该玉米果穗上的子粒全是杂合子;若部分亲本的子一代全为高茎,另
66、一部分亲本的子一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该玉米果穗上的子粒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能力,依据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根据实验目的,推出合理的实验结论。39.回答下列与人体的体液调节相关的问题:(1)与激素一样,CO2也可以作为体液调节因子,参与体液调节,支持这一观点的事实之一是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_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的含义是_。(2)盐酸不是体液调节因子,其原因是胃腺分泌的盐酸进入胃腔后,参与食物消化,且在这个过程中,胃腺分泌的盐酸经过导管到达胃腔不经过_运输的过程。胃腔属于_ (填“外环境”或“内环境”)。(3)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67、_(答出三点即可);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的特点是_ (答出三点即可)。【答案】 (1). 血液(体液) (2). 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 (3). 血液(体液) (4). 外环境 (5). 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6). 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慢,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解析】【分析】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神经调节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神经调节的速度快、准确,作用时
68、间短,体液调节由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到内环境,经体液运输到全身,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故所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但作用范围广泛。【详解】(1)与激素一样,CO2也可以作为体液调节因子,参与体液调节,支持这一观点的事实之一是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因此,体液调节的含义是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2)盐酸不是体液调节因子,其原因是胃腺分泌的盐酸进入胃腔后,参与食物消化,且在这个过程中,胃腺分泌的盐酸经过导管到达胃腔不经过体液运输的过程。胃腔属于外环境。(3)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的特点是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慢,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点睛】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体液调节的概念、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