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原因(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_野心膨胀。(2)导火线:朝鲜_起义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2过程(1)爆发:1894年7月,在丰岛海面偷袭_运兵船。(2)决战:1894年9月,中日在_决战。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内容割辽东半岛、_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_等地为新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2)干涉还辽:在列强的干涉下,交还中
2、国的辽东半岛。4影响(1)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_。(2)外国_挤压,阻碍中国_发展。(3)巨额_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4)拉开了列强_的序幕。(5)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了_。(6)各阶层展开了_的斗争。思考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原因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直接原因:外国教会势力猖獗。(2)性质:反帝爱国运动。(3)活动提出“_”口号,势力遍及_地区。阻击八国联军进攻_。进攻北京_使馆和_教堂。思考2如何理解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4)结果:_发布“剿匪谕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5)意
3、义体现了中国人民_的斗争精神。打击了_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_运动。2八国联军侵华(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2)爆发:1900年6月,_率领八国联军进犯_。(3)结果: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_。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以_、盐税作抵押。设使馆区,允许外国_保护。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_”等。思考3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是怎样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影响:_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税收被列强控制,_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思考4近代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探究一中日甲午战争1材料“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
4、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问题此诗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试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 慈禧太后2材料1894年11月7日,日军攻陷大连的当天,迎来了慈禧的六十大寿。慈禧在颐和园受贺,自大内至园,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问题依据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问题观察上图,试判断漫画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现象?对中国政局有何影响?探究二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运动1材料下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向中国开战。问题列强“向中国开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画了这幅漫画扯线木偶。问
5、题你从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是什么?3材料下文是出自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其故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雪耻,以积愤思报怨,其处也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问题 作者是如何评价义和团的?这种评价客观吗?为什么?典型例题八国联军侵华同两次鸦片战争相比,其相同点有()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其直接原因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A B C D思维流程审题答案B解题技巧比较型选择题的一般解法:比较式选择题一般冠以“相同点”、“不同点”“相似之处”等限制词
6、或者是“A与B相比,其突出的”、“A与B相比,最重要的”。解题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要确立比较项,找准比较的角度。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依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变式训练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解析】课前准备区一、1.(1)侵略扩张(2)东学党 2(1)清军(2)黄海 3(1)台湾全岛重庆 4(1)腹地(2)资本民族资本主义 (3)战
7、争赔款(4)瓜分中国 (5)军事改革(6)救亡图存二、1.(3)扶清灭洋京津北京东交民巷西什库(4)慈禧 (5)反侵略帝国主义改革 2(2)西摩尔北京(3)辛丑条约关税驻兵首祸诸臣 (4)巨额赔款使馆区思考1(1)原因: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解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转嫁危机。(2)影响: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军事改革。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2(1)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带有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
8、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3(1)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影响: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列强重新确定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其在华的代理人,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1)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具体表现为:剥夺了无数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
9、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经济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2)列强侵华的同时,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迈向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其影响下加速瓦解,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等都是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课堂活动区探究一1中日甲午战争。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是其根本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为日本提供了借口。2(1)客观上: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实力强于中国;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日本。(2)主观上:清政府统治腐败,没有认真准备,一味妥协退让;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危难,大搞万寿庆典;有些清军将领贪生怕死,腐败无能。3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的现象。影响:(
10、1)日本的“胜利”刺激了西方列强,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激发了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的热情;清政府也开始变革军事。探究二1根本目的:是把中国变为列强的殖民地。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2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一样,逐步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3认为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正确,但肯定了义和团的反抗精神,这种评价是基本客观的。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及被统治阶级利用,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其抗击外国侵略具有重大意义。解题方法探究变式训练C从材料中的“台民”“台湾全输之倭奴”等信息,可以判定此战争为中日甲午战争,根据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