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年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题课练 24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1599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题课练 2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题课练 2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题课练 2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题课练 2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题课练 2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题课练 2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题课练 2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题课练 2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题课练 2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练24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的气温与裸地的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单位:)变化如下表。据此回答12题。月份123456789101112月均温差值0.130.100.180.160.130.250.430.400.200.100.110.221.探究结果表明()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B林地的年温差大,裸地的年温差小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D林地的年均温比裸地低2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减弱噪声 吸烟滞尘 防风固沙A BC D答案:1.D2.C解析:第1题

2、,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信息可知表中数值表示“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单位:)变化”,如果是正值则表明林地月均温高于裸地,反之林地月均温低于裸地。11、12、1、2、3这几个月差值为正,说明林地月均温高于裸地,月份对应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冬季林地气温高于裸地,故学校所在地位于北半球;林地的冬季月均温高,夏季月均温低,故年温差小,裸地的年温差大;该地位于北半球,7、8月份月均温较高;计算可得,林地的年均温比裸地低。第2题,据材料可知林地位于“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因此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减弱噪声、吸烟滞尘方面。大气降落的雨水或雪水中,一部分通过蒸发回到大气,另一部分渗透到地下成

3、为地下水,其余的1/3水体形成地表片状水流。片状水流方向受地面起伏影响大,无固定流向,为网状细流。据此完成35题。3当降水量相同时()A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慢B地表物质疏松,坡面容易被侵蚀C岩体破碎多,坡面径流大D降水强度大,坡面下渗多4片流对地表形态影响最显著的地形区是()A东南丘陵 B黄土高原C塔里木盆地 D华北平原5治理坡面片流最有效的措施是()A筑坝淤地 B修建水平梯田C种植植物篱 D建设草方格答案:3.B4.B5.C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影响坡面片流的因素。片流的侵蚀强度主要受降水量、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坡面组成物质和植被等的影响。 当降水量相同时,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快,故A错;地

4、表物质疏松,坡面容易被侵蚀,片流的侵蚀作用强烈,故B对;岩体破碎多,利于地表水下渗,坡面径流小,故C错;降水强度大,流走得快,不利于坡面水流下渗,故D错。第4题,本题考查片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东南丘陵植被覆盖率高,片流对地表形态影响小,故A错;黄土高原地表植被稀疏,且地表坡度较大,土质疏松,片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显著,故B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片流影响小,故C错;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坡度小,片流影响小,故D错。第5题,本题考查治理坡面片流的有效措施。 由图可知,筑坝淤地的坝址应选择在沟谷地带,不是整个坡面,故A错;图示坡面坡度较大,不适宜修建水平梯田,故B错;沿坡面按一定的间隔种植植物篱,植物

5、根系深扎土壤,有利于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有效防治片流对坡面的侵蚀作用,故C对;建设草方格为治理风沙的主要措施,不适宜坡面治理,故D错。渭河发源于甘肃省鸟鼠山,自由向东流经甘肃、陕西两省,于陕西潼关入黄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西部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流经关中平原,南岸支流来自秦岭山地,北岸支流来自黄土高原区。读19601990年渭河下游河槽内泥沙累计冲刷和淤积量变化图,回答68题。6渭河干流含沙量最大的月份集中在()A13月 B46月C79月 D1012月7一年中渭河下游河槽泥沙冲淤的速度()A汛期变快 B全年都快C全年变化不大 D枯水期变快8导致泥沙在渭河加速淤积的人类活动是()A上游

6、植树造林 B上游水土保持C下游修建水库 D下游疏通河道答案:6.C7.A8.C解析: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渭河干流流经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越大,流水的侵蚀作用越强,被带到河流中的泥沙越多,河水含沙量越大,因此渭河干流含沙量最大的月份在79月。第7题,河流含沙量越大,河槽泥沙冲淤速度越快,汛期河流流量大,则汛期河槽泥沙冲淤的速度快。第8题,植树造林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河水泥沙含量;下游修建水库,使其上游流速减小,会加速泥沙淤积;下游疏通河道,会加快河流流速,减小其上游泥沙淤积。(改编题)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表示气候的干燥程度。可能蒸发量

7、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的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我国部分区域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911题。9据图分析甲处干燥度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 B气温C地形 D降水10图中乙区域土地利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土壤次生盐碱化 水土流失 土壤板结A BC D11关于该区域干燥度分布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40N纬线由西向东气候干燥程度逐渐升高B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化慢C本区域干燥度自南向北递增D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答案:9.C10.A11.D解析:第9题,本题考查影响干燥度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受

8、海陆位置影响,等值线应与海岸线走向一致,故A错。甲处等值线弯曲是局地现象,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处为大兴安岭,因此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故C对。地形差异导致气温、降水产生差异,气温、降水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B、D错。第10题,本题考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读图,图中乙区域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土地利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对。 乙位于河套平原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对。区域内降水少,水土流失和土壤板结不是主要问题,错。所以A对,B、C、D错。第11题,本题考查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形态及影响因素。根据图示等值线数值,该区域沿北纬40度纬线由西向东数值减小,

9、说明气候干燥程度逐渐降低,故A错。乙处比丙处干燥度数值差值大,说明干燥度变化快,故B错。读图判断干燥度等值线数值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故C错。该区域干燥度分布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差异,说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故D对。二、综合题(共46分)12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沙雅县(如下图),地域辽阔,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塔里木河自西向东在沙雅县中部偏北横贯全县,将本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渭干河冲积扇平原和塔里木河河谷平原,是沙雅县农业及人口聚居的地方,约占总面积的19.6%;南部为沙漠,约占总面积的80.4%。沙雅县境内塔里木河两岸保存有最完好的、世界最大的“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

10、不烂”的沙漠英雄树胡杨林,如今正面临面积锐减、碎片化趋势严重和质量下降等问题(见下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4分)表19892009年沙雅县胡杨林面积变化年份 面积/km2 斑块数量/个 斑块平均面积/km21989223015114.772009183313213.89(1)指出导致19892009年沙雅县胡杨林面积减小、碎片化严重及质量下降的原因。(2)分析沙雅县分布并保存有最完好的、世界最大的胡杨林的原因。(3)简述近几十年来沙雅县的灾情变化。(4)你是否赞同该县实施退耕扩林,解决日益凸显的荒漠化问题?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1)盲目开荒和过度放牧;农田灌溉使林木水分补给减少;乱

11、砍滥伐和工程建设。(2)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冲积平原广,沙土土质疏松,利于根系发育;临近塔里木河,水源条件好;位置偏远,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且有国家政策保护。(3)极端天气出现概率增加,泥石流和风沙灾害频率和危害程度加大。(4)赞同。理由:既可防止南面风沙侵袭,又利于保护北面农牧业的发展;依托世界胡杨森林公园,并与沙漠、雪山等组合,开发其旅游价值;利于保护古“丝绸之路”通道及其多元文化。不赞同。理由:耕地面积小,但供养的人口多;扩林的方向应是“沙退林进”;荒漠化问题之源是流域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解析:本题考查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危害,农业区位条件及影响。(1)主要从沙雅县位置和气候方面

12、分析胡杨林面积减小的原因,碎片化严重的原因主要从人为原因角度分析,如乱砍滥伐、工程建设、过度放牧等。(2)胡杨林生长的区位因素可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人类活动等方面来回答。(3)灾情可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方面来回答。(4)赞同的理由主要从农牧业发展、旅游业开发和保护多元文化角度阐述;不赞同的理由从人口、耕地、荒漠化、林地面积扩大的后果等角度分析。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下面图a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b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材料二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方案1: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打坝淤地

13、等)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方案2:以植树造林为治理侵蚀的主要措施;并与修建梯田、打坝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1)简述黄土高原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2)据图说明土壤侵蚀强度与植被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系。(3)请你在图示甲、乙两地中任选一地,选择治理该地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并阐明选择该措施的理由。答案:(1)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原因:由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2)年降水量小于300 mm时,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水土流失较轻,土壤侵蚀强度较弱;年降水量为300450 mm时,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侵蚀强度随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年降水量为45

14、0600 mm时,植被覆盖率随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年降水量的增加(或植被覆盖率的增大)而迅速减弱;年降水量大于600 mm时,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较弱且变化不大。(3)甲地:方案2。理由:甲地年降水量超过450 mm,提高植被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年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或乙地:方案1。理由:乙地年降水量为300450 mm,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较差,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年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地更适宜。解析:第(1)题,从图a中年等降水量线递增(或递减)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黄土高

15、原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受夏季风影响大的地区降水多,所以距海近的地区降水多。第(2)题,可将土壤侵蚀强度曲线分四段(年降水量在300 mm以下、300450 mm、450600 mm、大于600 mm)来描述年降水量、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关系。第(3)题,由图a可以看出,甲地年降水量超过450 mm,乙地年降水量为300450 mm;再由图b可知,年降水量超过450 mm的地区,提高植被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故甲地采用方案2合理;年降水量为300450 mm的地区,植被生长条件差,土壤侵蚀强度大,故乙地采用方案1合理。刷题加餐练(2014新课标全国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

16、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面13题。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

17、291.421.58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A B C D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答案:1.A2.D3.D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获取数据信息能力。依据表中植株数量一栏信息可知,灌木植物数量没有变化,但草本植物数量有明显增加,则植株密度改变,依后面两个地上、地下生物量可看出生物量总体提高

18、,故正确,即A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获取数据信息能力。表中地下生物量一栏显示:灌木植物数量逐年减少,而草本植物数量逐年增加,呈现此消彼长态势。故D项正确。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看出,总体上草本植物越来越繁茂;而灌木植物呈现地上增加、地下减少态势,且总量无增加,则未来可能出现萎缩,故D项正确。4(2016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如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

19、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或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若赞同,其理由可从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旅游开发能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若反对,其理由可从旅游开发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并会导致污染等方面来回答。

20、5(2014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答案:(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

21、;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解析:(1)冬春季起沙的原因可从地表裸露及风力强劲角度分析。(2)注意从铁路和列车两个角度分析危害。(3)可从“阻沙”和“固沙”两个角度分析。6(2018辽宁本溪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森林覆盖率在85%左右,其最大河流拉让河在泗务以下河段可通航大型轮船,但陆地交通依然比较落后。沙捞越州的拉让河流域伐木业和农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今,泗务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硬木出口基地

22、之一。材料二2016年开始,沙捞越州利用其丰富的农业生物质资源,以及蓬勃发展的农业,将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定为拉让河流域的重点综合开发方向。下图为拉让河流域简图。(1)分析泗务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的硬木出口基地的自然区位优势。(2)简述伐木业发展对沙捞越州的影响。(3)指出拉让河流域重点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的意义。答案:(1)森林覆盖率很高,林木资源极为丰富;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河流汇水面积较大,径流量大;泗务以上河段落差较大、流速快,可将硬木顺流冲到泗务;泗务以下河段地势平坦,可通过大型轮船连通海洋,将硬木运往世界市场。(2)有利:直接获得木材销售的收入;促进林业发展,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不利:使植被

23、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等,生态环境变差。(3)利于拓展农业产业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利于发挥农业对常规能源的支持作用,缓解区域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解析:第(1)题,硬木出口的自然区位优势可以结合资源、运输等进行分析。第(2)题,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回答,有利影响包括增收、调整产业结构,不利影响主要为破坏环境。第(3)题,可以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图a和图b是我国某地区近二十年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读图回答79题。7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C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24、8从图a可知,该地早期土地利用导致的生态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地次生盐碱化 D湿地锐减9该地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是()A湿地的保护 B红壤的改良C盐碱地的治理 D风沙的治理答案:7.C8.B9.B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的特征。读图可知该区域分布有常绿植被,南方地区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故C正确。第8题,本题考查生态问题。该区域早期种植业占的比重大,特别是山区的种植业产值比例与平原相当,说明山区存在过度垦荒的问题,那么在南方地区就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故B正确。第9题,本题考查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南方地区主要是土壤的肥力较差,要可持续发展

25、就要对其进行改良,故B对。其他三个治理措施不适于该区域。对治理生态问题的措施掌握不够(2018广东广雅模拟)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水源,湖区盛行西北风。过去几十年,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据此回答1012题。1020世纪70年代末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主要原因是()A湖区西部地壳断裂上升B入湖水量减小,湖水水位下降C流水侵蚀作用强烈D引湖水灌溉,耗水量大11湖区东岸N地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堆积 B风化作用C风力堆积 D湖水堆积12关于东岸N地沙丘的移动方向及为遏制其移动可采取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26、()A向东沙丘间洼地利用营养土坨栽植沙棘B向西沙丘间洼地利用营养土坨栽植沙棘C向东日月山山麓地带利用营养土坨栽植沙棘D向西日月山山麓地带利用营养土坨栽植沙棘答案:10.B11.C12.A解析: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貌变化的原因。湖区西部地壳并没有出现断裂上升的情况;由岛屿变成半岛,流水侵蚀明显较弱;周围地区引入湖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小,湖泊水位下降、湖床外露,导致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青海湖湖水为咸水,不适宜引水灌溉。第11题,湖区盛行西北风,将西岸和北岸沙粒向东南方向搬运,受日月山阻挡后沉积,在东岸滨湖平原形成沙丘。第12题,湖区盛行西北风,东岸沙丘在常年西风作用下会向东面移动,B、D错;在沙丘东部的日月山山麓地带种植植被,即在下风向种植植被,无法阻挡风力,达不到防风固沙的效果,C错;植被起阻挡沙丘前进的作用,因此需要在上风向种植,即沙丘间洼地种植,A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