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1.08MB ,
资源ID:12153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1534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长:90分钟一、选择题 1.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史料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郑子产作丘赋(军赋制度),国人谤之”。这反映出该时期A. 当政者均重视社会舆论导向B. 国人的意见对施政有制约作用C. 原始民主左右了国家的决策D. 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的色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国人意见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人意见

2、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并非强调统治者重视社会舆论导向,A排除;“原始民主左右了国家的决策”的说法夸大了“国人”的作用,不符合史实,排除C;近代民主的特点是代议制民主,D不符合史实,排除。2.如表:内容刻石名称“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泰山刻石“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普施明法,经纬天下”之罘刻石“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碣石刻石“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絮(洁)诚”“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会稽刻石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如表是刻石部分内容。据此可知,秦朝A. 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B. 注重社会行为规范建设C

3、. 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D. 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普施明法,经纬天下;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禁止淫泆,男女絮(洁)诚”“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可看出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故B正确。材料中的信息并不是全部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排除A。据材料可看出,秦始皇对齐楚之地主要是以恩为主,没有体现威的内容,排除C。材料没涉及神权问题,排除D。3.下图是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其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铭文虽然简略,但日期(甲子日)时间(早晨)等都与典籍记载完全一致,证明了典籍

4、记载武王克商的牧野之战确为信史。这说明A. 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B. 解释历史需要不断更换视角C. 确认历史事实需要多重证据D. 考证史料需图片文献相结合【答案】C【解析】【详解】青铜器属于原始历史遗迹,是第一手史料,典籍记载属于二手史料,二者相互印证历史的真实性,C正确;历史研究通过多重史料验证可以还原历史真相,A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研究历史要变换历史的视角,B错误;考证史料需要验证历史的真伪性,并不是图片文献相结合,D错误。【点睛】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历史的史料根据形式可分为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和出土文物等);文献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和报刊杂志等);口述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

5、故事和话本等);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图片、记录片和影视资料)。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在历史资料研究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实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高考中常出现的诗歌、传说、竹枝词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4.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A. 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政治需要B. 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

6、消亡C. 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D. 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答案】D【解析】【详解】君主专制制度自秦朝确立后不断加强,从材料中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以看出,言谏制度的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故答案为D项。从“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来看,A项错误,排除;言谏制度的消亡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无关,排除B项;C项中的“有效”说法绝对,从言谏制度的结果来看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排除。【点睛】本题的解答必须将材料信息反映的言谏制度的发展过程及结果,与教材所述我国古代专制制度的发展历程结合起来。联系所学可知,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过

7、程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受到削弱,直到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因此与材料反映的言谏制度的发展过程不同。5.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A. 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B. 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C. 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D.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可知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相对中原落后。根据材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可知楚、吴、越等国

8、认同中原文化,说明华夏文化圈向外扩展。正确答案为B;周王室当时地方实行分封制,还没有实现中央集权,A错误;宗法制分封制已经瓦解过于绝对,C项错误;春秋时期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才出现兼并统一战争,D与史实不相符,排除。6.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出处记载田舍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史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A.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B.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诸庶人有

9、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体现的是唐朝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D选项符合题意;唐朝时期对土地的买卖是限制的,A选项排除;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是在宋朝,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士农工商社会结构的变化,C选项排除。7.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这一规定意在A. 抑制商业经济发展B. 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C. 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D. 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由“巧手供内”者不 “纳资”的规定仍在,可知供应皇室的官营手工业优先无偿使用优秀手工业者,得出C项正确

10、;因为当时雇佣工匠比较普遍,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而官府使用“雇佣工匠”普遍和唐代私营手工业发展起来的史实,证明B项错误;这项规定限制了部分手工业者的自由和实利,D项不符合题意。8.明代思想家王艮认为,政治思想应该是“百姓日用之学”,百姓为国家之本,草莽匹夫亦应关心国家天下大事,追求尧舜时代那样的理想政治。“道”不应远人,其核心是“百姓日用”,其检验标准同样是“百姓日用”。该思想A. 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B. 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色彩C. 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D. 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王艮的中心思想为“百姓日用”,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所以认为王艮的思想具有平

11、民意识的色彩,故选择B选项;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民阶层的逐渐兴起,选项A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选项;明朝的官方主流思想为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也、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与材料思想不符,故排除C选项;传统儒学的价值观核心为“仁”,材料的“百姓日用”思想并没有颠覆其价值观,故排除D选项。9.两宋时期商人捐纳买官日益增多,对此一官员上奏称“一州一县无处无之,已仕者约以千计是皆豪猾兼并之徒,屠酤市贩之辈”。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两宋时期A. 平民阶层上行流动的路径畅通B. 商人阶层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不对等C. 庇商恤商的社会风气已然形成D. 商品经济繁荣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巨变【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两

12、宋时期,“商人买官”跻身官吏队伍的现象已经十分常见,但还是会遭到不满和抵制。这从根本上说明在重农抑商的社会氛围里,商人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即便进入统治阶层也不被认可,不受尊重,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A项中的“畅通”之说与本题材料不符,C项中的“庇商恤商”的社会风气当时并没有形成,D项中所说的“社会结构的巨变”,材料中无从体现,并且与史实不符。10.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A.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 人与自然的和谐

13、共处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说明了人要适应自然的发展,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C项正确;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是道家的主张,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不符合是荀子,故B项错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道家和儒家的共同主张,解题的关键是找出选项中各自的个性,进行排除即可。11.史学家柳翼谋说:“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下列表述与此观点不符的是A. 出击匈奴、巩固边疆B. 设置郡县、管辖地方C. 以

14、吏为师、以法为教D. 控制思想、文化专制【答案】C【解析】【详解】“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指的是汉承秦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秦朝的法家治国思想,而汉初信奉的是“黄老之学”,汉武帝以后是儒学治国,故C项不符合观点,但是符合题意;匈奴在秦朝就威胁北部边境,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巩固了边疆,故A项符合观点,但不符合题意;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汉代继承下来,故B项符合观点,但不符合题意;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控制思想、文化专制,故D项符合观点,但是不符合题意。12.下图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示意图,该技术的使用A. 推动灌溉技术的发展B. 反映播种技

15、术的进步C. 促成小农经济的形成D. 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代田法,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故D正确。图中是耕作方法,而非灌溉技术,故A错误。材料中“沟”“垄”反映了代田法,没有涉及播种技术,故B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到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故C错误。13.东京梦华录载:“每日如宅舍宫院前卖铜铁器、衣箱、磁(瓷)器之类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十字街南去

16、,姜行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徐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马行(街)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傅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材料主要体现了北宋A. 长途贩运繁荣B. 彩瓷交易频繁C. 商帮经营兴盛D. 市场分布类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十字街南去,姜行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徐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马行(街)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傅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说明北宋东京的“市”已经打破了空间限制,并且不同地区卖不同的商品,即市场分布类化,故D正确。长途贩运盛行于明代,故A错误。彩瓷出

17、现于清朝,故B错误。商帮盛行于清代,故C错误。14.“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言情,一是调和情理。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这表明明清文学()A. 具有离经叛道的时代特色B. 以张扬个性为其主要目标C. 仍然受到理学的较大影响D. 以传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答案】C【解析】【详解】“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说明明清文学有张扬言情的倾向,但是始终摆脱不了理学的影响,即仍然受到理学的较大影响,故C项正确;“时而偏向载道”

18、表明明清文学没有突破理学的束缚,反映不出离经叛道的特色,故A项错误;明清文学有张扬个性的倾向,但不是主要目标,故B项错误;明清文学以小说作为主要的表现的形式,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透过现象本质的能力,本题材料反映的现象是明清文学时而张扬言情,时而明道,这从实质上说明明清文学没有完全突破宋明理学的束缚。15.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A. 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B.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C. 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D.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答案】C【解析】【详解】理学推崇重

19、义忘利,但从材料信息来看,知识分子经商现象普遍,说明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故答案为C项。材料只反映出“士商相混”,不能反映四民社会瓦解,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政策的变化,排除D项。16.1876年,中日两国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对答一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李:此是谬论,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对答二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综合两则对答可知A. 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B. 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

20、系C. 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D. 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可知,李鸿章运用条约体系维护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故B正确;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材料信息无法体现1876年中日两国就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排除A;日本主张“不必尽依条约”,C错误;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国家利益之争,D错误。17.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

21、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C. 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D.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是阶级矛盾,而义和团运动时期是民族矛盾,由此出现材料中对待西方文明不同的态度,故A项正确;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和对待西方文明的不同态度无关,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体现不出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和保守性,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已经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18.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

22、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戊戌变法D. 义和团运动【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指的是甲午战争虽然是中国之巨祸,但却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故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精神上的强击”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把握关键信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由此定位甲午战争。19.

23、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奖励民间开矿、制定火轮车、轮船及其他“器皿技艺”,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其意在A.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 维护广大民众利益C. 获取西方国家支持D. 解决太平天国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1859年,太平天国面临深刻的统治危机,为了重振太平天国,挽救统治危机,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故选D;由材料“准富者请人雇工”等,可知洪仁玕提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它是为挽救统治危机服务的,故A不符合题意;发展本主义不符合农民阶级的利益和愿望,故B不符合题意;西方国家要获得在华利益的最大化,不会支持陷入困境 的太平天国,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C。20.下

24、表为北洋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时间外交活动结果1917年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声明废除与德、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执行1919年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失败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再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达成部分目标1924年中苏签订中苏协定,规定了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内容苏联未认真执行1925年北洋政府向国联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案,开展废约外交失败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洋政府A. 开启了中国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B. 努力通过外交维护国家利益C. 盲目追随欧美国家外交立场D.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取消

25、特权等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修改不平等条约”可以看出,当时北洋政府还是在各种外交场合想极力通过外交行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特征。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开启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应该是清朝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盲目追随欧美国家的特点,排除;D项,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极大提高,排除。21.1862年,清政府怵于中英天津条约中“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遇有文字难辩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等规定,正式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肇始中国官办英(外)语教学。这反映了清政府A. 形成新的外交理念B. 迎合列强的侵略要求C. 全面推

26、动洋务运动D. 探索开启教育近代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目可知,在中英天津条约条款规定下,中国开始官办英(外)语教学,是清政府开办近代教育的开始,故D项正确。题目主要是外语教育及其开办的原因,未涉及外交理念,故A项错误。题目体现的是面对新情况进行教育改革,不是迎合列强的侵略要求,故B项正确。题目与洋务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所以选D。22.下列材料摘编自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时间条例名称主要内容1939年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直接干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1941年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

27、分企业收归国有据此推断这一时期A. 政府注重轻、重工业协调发展B. 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没有停止D. 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全面控制【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直接干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收归国有”等信息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加强抗战的经济基础,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全面控制,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问题,故A项错误;此时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随着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停止,故C项错误。23.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

28、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并宣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A. 民族烟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 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C. 英美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D. 民族主义影响大众消费心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进行销售并扩大了市场,这里南洋公司利用的是国人的民族主义心理来进行销售,故D项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民族工业在此期间的迅速发展,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出现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一战期间英美忙于一战,

29、当时主要的侵略国家是日本,故C项错误。24.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后来清政府发现有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于是在1906年,于驻日使馆内设游学监督处,加强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管理。这说明A. 留学教育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B. 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C. 明治维新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D. 留日学生受到清廷的有效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目可知,不少留日学生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可见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已失去部分人士的支持,故B项正确。题目未涉及留学教育中的民主观念,故A项错误。明治维新成就与题目无关,故C项错误。是“排满反清”问题出现后,清政

30、府才设立游学监督处来加强管理,但其管理效果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所以选B。25.在万隆会议讨论最后公报时,针对有些国家反对使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为这是共产党的语言,周恩来指出可以采用联合国宪章中所用的“和平相处”(livetogetherinpeace),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加。这体现出A. 亚非国家的分歧不可调和B.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外交上孤立中国C. 部分亚非国家的观念落后D. 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用联合国宪章中的语言来表述和平共处体现出原则性,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修改,数目可以增加体现出灵活性,故D符合题意;亚非国家有分歧但

31、并非不可调和,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提及美国在外交上孤立中国,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部分亚非国家的观念落后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26.荷马史诗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在公元前6世纪汇编成册。从公元前5世纪起,每逢雅典四年一次的泛雅典娜节上,都有朗诵荷马史诗的节目。在现实生活中,古希腊人从荷马史诗中摘章引句,用以解答有关道德与行为的问题,甚至在城邦间的领土纠纷中引用荷马诗句来作为自己的有力证据。这表明荷马史诗A. 成为了共同历史文化心理的源泉B. 提供了政治准则和日常生活的样板C. 植根于城邦民主政治的时代潮流D. 铸就了全希腊的宗教政治道德宪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

32、知,古希腊人对荷马史诗的复述和代代相传中包含了对其中价值的认同和传承。故选A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希腊从王政时代走向政体多元化,例如雅典民主制、斯巴达贵族制等,希腊社会从政治生活到日常生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提供“样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荷马史诗先于雅典民主政治潮流的诞生,故排除C项;荷马史诗的确在宗教、政治、道德等方面发挥了重大影响,但无法上升到“宪章”的高度,D项说法过分扩大了荷马史诗的作用,故排除。27.罗马人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概念,贯穿了罗马历史的始终。所有的执政者都要以罗马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他们的盟国被称为“罗马人民之友”,政治对手被宣布为“罗马人民公敌”,这说明A.

33、 罗马执政者没有掌握实权B. 人民对权力行使实施监督C. 罗马人民拥有最高决策权D. 国家主权名义上属于人民【答案】D【解析】【详解】罗马所有的执政者都要以罗马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说明国家主权在名义上属于人民,执政者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故D正确;罗马执政者以罗马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掌握着实际权力,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人民监督“权力行使”,排除B;材料反映执政者以罗马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执政者掌握最高决策权,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所有的执政者都要以罗马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28.在雅典城邦中,每一个要成为公民的人,必须要举行宣读公民誓词的仪式,谨记对城邦共

34、同体的忠诚、对城邦共同神的虔敬以及理性服从、遵守法律等。这一做法A. 有利于增强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B. 有效防止雅典人对民主政治的破坏C. 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生活的优越D. 有助于雅典人参政能力的较大提升【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每一个要成为公民的人,必须要举行宣读公民誓词的仪式,谨记对城邦共同体的忠诚,对城邦共同神的虔敬以及理性服从、遵守法律等”可以看出,该做法有利于增强雅典公民对于城邦的集体意识,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生活的优越,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雅典人参政能力的变化,排除D项。29.有学者认为,雅典公民大会在理论上享有最高权威,但在

35、实践上陪审法庭可以通过违法法案诉讼程序推翻公民大会的决定,还可以通过检举案件的审理、公职资格审查等公共程序行使部分行政管理权,对政治军事领导人及各级官吏直接控制。该学者意在指出雅典民主A. 具有多元分权特色B. 法治色彩比较浓厚C. 运行成本比较昂贵D. 存在权力交叉制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公民大会虽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也要受到陪审法庭的限制,同时陪审法庭也具有部分行政管理权,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存在权力交叉制约,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权力的交叉制约,并非主要体现分权的特色;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雅典

36、民主权力的交叉制约,并非主要体现浓厚的法治色彩;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雅典民主的运行成本。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0.成立于1600年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特许了如下条件-如果公司破产、欠债,不管出多大事儿,股东的损失仅限于在公司的投资,不牵连其他责任。由此奠定了有限公司制度,影响至今。这一制度A. 奠定了大工厂制的基础B. 保证了王室的尊贵地位C. 确立了财产私有的原则D. 激发了人们的投资热情【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中“有限责任公司”,“不牵连其他责任”等关键信息,重点诠释了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对于市场与投资产生的影响。根

37、据所学知识可知,有限责任限制了风险,激发了人们投资的热情,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在市场上冒险,故D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奠定大工厂制基础的并非有限责任制度,而是工业革命,A错误;虽然题干出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但是材料的侧重点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王室的尊贵地位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财产私有的原则并非从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开始确立,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后的相关立法,影响了私有财产的原则的确立,C错误。31.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它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000家中小公司消失,

38、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A. 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B. 悖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C. 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 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生产大工厂制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形成;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企业兼并和行业垄断的出现是自由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悖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垄断组织通过优胜劣汰实现优化组合,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2.下列表格中的现象,说明了1935

39、年5月27日最高法院扼杀了3项“新政”立法,其中包括全国工业复兴法1936年1月6日最高法院以6对3票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1936年6月1日最高法院以5票对4票判决纽约州的一项规定妇女与儿童最低工资的法律违宪A. 美国民主运行机制弊端显现B. 最高法院缺乏与时俱进理念C. 最高法院非常时期过度集权D. 宪法至上原则得到充分彰显【答案】D【解析】表格信息是罗斯福新政期间,最高法院否决了多项国会立法,这反映出最高法院对议会的制约,是宪法至上原则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体现不出弊端,故A项错误;否决立法和与时俱进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议会和总统,故C项错误

40、。二、主观试题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顺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量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摘编自郇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

41、演进材料二 晚清的阅读革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酝酿期。新式媒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类书刊的增加,为阅读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条件,但并未使潜在的阅读革命转化为现实。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图存,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键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正悄然兴起。摘编自闾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阅读革命”兴起的原因。(3)综

42、合上述材料,指出晚清士大夫阅读与古代民众阅读的主要不同。【答案】(1)特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内容逐渐丰富;以“仕”为主体,人数逐渐增多;以仕进为主要目的,致力于求取功名。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的推行;儒家思想的影响;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2)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新式传媒的推动;西学的传播;知识分子的觉醒。(3)不同:晚清以西学为主,古代以儒家经典为主;晚清重在救亡图存,古代重在谋求功名;晚清推动了社会变革,古代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量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

43、多”可归纳得出以“仕”为主体,人数逐渐增多;根据材料“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可归纳得出以儒家经典为主导,内容逐渐丰富;根据材料“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可归纳得出以取得功名为主要目的。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并结合所学,可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儒家思想和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等角度作答。(2) 根据材料“新式媒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类书刊的增加,为阅读

44、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条件”可分析得出原因为新式传媒的推动;根据材料“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图存,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健词正由仁义、纲常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可分析得出原因为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的传播以及知识分子的觉醒。(3)根据材料一及材料二,可以分析得出晚清士大夫阅读与古代的主要不同。一是内容不同,晚清以西学为主,古代以儒家经典为主;二是目的不同,晚清重在救亡图存,古代重在谋求功名;三是作用或影响不同,晚清推动了社会变革,古代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34.阅读材料,完成下

45、列要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变化(节选)先秦时期: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秦汉时期: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卜、简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隋唐时期: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两宋时期:“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元明清时期:忽必烈力主的“测羊肉”火锅风行全国,“乳扇”也由蒙古大军带到大理;朱棣迁都后,实现了“南京板鸭”与“北京烤鸭”的混搭。美

46、洲马铃薯、玉米成为底层国人充饥的主食。顺治、康熙时代的“满汉全席”则将中华饮食文化推向新高度。摘编自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阐述:先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注重社会等级观念。折射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政治特征。秦汉时期,伴随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外来食物和烹饪技术丰富中华饮食文化,隋唐实行科举制,饮食文化反映社会阶层的流动,并体现交流频繁的时代特色。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传统饮食结构的变化。元明清时期,中华饮食文化吸收

47、了蒙满民族气息并打上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流的时代烙印。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凝聚了时代气息,体现了开放性和包容性,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解析】【详解】论题,据材料“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两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贵族饮食外来食物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美洲马铃薯、玉米成为底层国人充饥的主食中华饮食文化推向新高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根据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例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阐述,再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先秦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特征、秦汉时期外来食物和烹饪技术、隋唐社会阶层流动、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元明清时期蒙满民族气息和全球物种交流等方面予以阐述。35.【历史上重大改革

48、回眸】材料 宋金榷场贸易,始于“绍兴和议”后的绍兴十二年(1142年),甘先建榷场于盱眙军(今江苏眙),光州(今河南潢川)枣阳军(今湖北枣阳)安丰军(今安徽寿县),规定货物价值在一百贯以下的称为小客,每十人为一保,留一半货物在来宋方榷场,带一半货物到金朝榷场贸易,然后统一计算往返货物的总钱数,按十分之二抽息钱归官府。而所带货物价值在一百贯以上的商人称为大客,客商与货物都只能留在宋榷场,等候金方客商前来贸易,宋方货物主要是粮食、茶叶、各种手工业品、书籍及外贸而来的药材、手工业品勘造军器之物、金属货币等列为禁品。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金为准备侵宋,只保留泗州(盱眙西北)榷场。据白寿彝总主编中

49、国通史整理(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金榷场贸易的特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榷场进步作用。【答案】(1)设立受宋金政治军事关系影响;交易过程受政府的严格管理;交易物品受到限制。(6分)(2)维护了边境和平,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新的统一的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9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绍兴和议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宋金榷场贸易,始于“绍兴和议”后的绍兴十二年”、“客商与货物都只能留在宋方榷场”和“宋方货物主要是粮食、茶叶、各种手工业品、书籍及外贸而来的药材、手

50、工业品等勘造军器之物、金属货币等列为禁品。”,可见宋金榷场贸易的特点有三:设立受宋金政治军事关系影响;交易过程受政府的严格管理;交易物品受到限制。(2)本题考查榷场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边境以榷场贸易的形式缓和了宋辽紧张的关系,维护了边境和平,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同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新的统一的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榷场贸易36.材料 二战后的德国外交目标比较低调。其原则是自我约束,这一原则所依据的是历史的教训和战后的现实。希德勒以德国的名义摧毁了欧洲,因此德国必须自我约束

51、,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赢得其他民族的信任,恢复欧洲的和平。战后英、法、美等国家也要求德国自我约束,并使其成为允许德国拥有主权地位的一个基本条件。联邦德国在1949年制定的基本法中规定了和平的义务,这就意味着禁止进攻性的战争,允许防卫性的防务,要求缔造和平的政策。另外,德国在其推行外交政策工具方面对自己也有明显的限制,完全致力于经济手段,自愿实现与西方的一体化。在冷战期间,虽然执政党和领导人有变化,但他们始终坚持自我约束的原则,并且致力于和平和反军国主义的传统,外文政策上显示出高度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摘编自李莉萍冷战时期法德外交政策比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自我约束外交政策的原因。(2

5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德国的自我约束外交政策。【答案】(1)原因:吸取历史教训和考虑现实需要;战后英美法等国的约束;德国法律限制。(2)评价:有利于德国恢复国力;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削弱军国主义影响,护世界和平。【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这一原则所依据的是历史的教训和战后的现实”、“联邦德国在1949年制定的基本法中规定了和平的义务”、“战后英、法、美等国家也要求德国自我约束,并使其成为允许德国拥有主权地位的一个基本条件”可总结出德国自我约束外交政策的原因是:吸取历史教训和考虑现实需要、战后英美法等国的约束、德国法律限制。(2)评价:根据材料“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赢得其他民族的

53、信任,恢复欧洲的和平”、“完全致力于经济手段,自愿实现与西方的一体化”、“但他们始终坚持自我约束的原则,并且致力于和平和反军国主义的传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自我约束外交政策评价需要从德国恢复国力、欧洲一体化、削弱军国主义影响、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进行分析。3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据蒙藏旬刊1931年第1期所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十三世达赖喇嘛驻京总代表、雍和宫堪布贡觉仲尼(原为西藏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僧人)及九世班禅驻京办事处处长罗桑坚赞,西康诺那仁波切、贡嘎仁波切、松朋仁波切等藏传佛界高僧在南京发起成立了“康藏旅京同乡抗日救国会”。喜饶尼玛论战时藏传佛教界僧人的抗日活动

54、材料二 1936年3月,红军北上抗日经过四川甘孜地区作短暂停留时,五世格达仁波切便与红军结缘,开始竭力支援红军,征集大量粮秣、皮毛等补充红军吃穿,并将当地辣椒、青稞酒等本来为红军御寒,并为红军作向导、作翻译还动员一大批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周锡银为西藏和平解放而献身的格达活佛(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出藏传佛教僧人在抗日战争中的活动。(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藏传佛教僧人在抗战中产生的作用。【答案】(1)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援助;为抗日战争进行思想舆论宣传;稳定边疆,创造良好的民族环境;许多高僧参与到抗战中来,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2)有利于瓦解、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对维护祖国统一

55、起了积极作用;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的牺牲;为抗日战争的物质资源、舆论宣传做出了贡献。【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征集大量粮秣、皮毛等补充红军吃穿,并将当地辣椒、青稞酒等拿来为红军御寒”得出: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援助;依据材料中“动员一大批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得出:为抗日战争进行思想舆论宣传;依据材料中“发起成立了康藏旅京同乡抗日救国会”得出:稳定边疆,创造良好的民族环境;依据材料中“十三世达赖喇嘛驻京总代表西康诺那仁波切、贡嘎仁波切、松朋仁波切等藏传佛教界高僧在南京发起成立”得出:许多高僧参与到抗战中来,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2)紧扣设问“在抗战中产生的作用”并结合第(1)问,从为抗日战争提供的物资、宣传等角度分析藏传佛教僧人对抗战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还要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