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918KB ,
资源ID:121526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1526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2.doc

1、单元素养检测(一)(第一单元)(90分钟100分)【合格性考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四川省也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下图示意四川省平武盐源人口界线。完成1、2题。1.影响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的主导自然因素是()A.河流B.气候C.地形D.植被2.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当地()A.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B.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C.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D.育龄妇女比重较小,生育率低【解析】

2、1选C,2选B。第1题,川东与川西地形差异大,川东多盆地、丘陵,川西多山地高原,地形的巨大差异导致川西人口少,川东人口多,人口分布差异悬殊。第2题,成都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远距离流动人口少,从而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位于东北边陲的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达16万平方千米。至2014年年底,黑龙江省人口总数为3 835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09万,占人口总数的15.9%。有关资料显示,黑龙江省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总人口已经变为零增长。黑龙江省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来移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省份,

3、但在近二十年里,人口呈加速流出状态。除辽宁和山东外,北京和天津成为黑龙江省跨省流出人口的主要流向地。据此回答3、4题。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30年,黑龙江人口大量流入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丰富B.经济快速发展C.交通运输便利D.生态环境优美4.对近二十年里黑龙江人口状况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自然环境恶化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大量外迁育龄妇女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减缓经济发展滞缓收入提高缓慢人口外出务工经商人均耕地减少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大量外迁A.B.C.D.【解析】3选A,4选B。第3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东北地区由于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吸引了外来人口的大量迁

4、入。第4题,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趋缓,人们收入增长缓慢,大量人口外迁务工经商,造成人口结构发生相应变化:一方面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青壮年人口的外迁,造成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趋缓。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5、6题。 年龄段/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人5.0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万人3.8437.1011.634.011.785.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以青壮年人口为主C.人口迁移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D

5、.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D.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解析】5选B,6选 D。第5题, 根据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将男女人口分别进行累计求和,可知女性人口数大于男性;根据表格可以计算出1559岁人口占迁入人口的比重,约为90%,即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该市原有人口的年龄构成不确定。第6题, 该市迁入人口数量大,会缓解当地的劳动力紧张状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由于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会增加当地就业的压力,会造成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该

6、市迁入人口中少儿人口、老年人口数量较多,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的数量。(2020北京东城区高一检测)2017年度和2018年度浙江省连续两年净流入人口居全国第二。下图为2010年浙江省人口分布图。据此回答7、8题。7.2010年,浙江省()A.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差异较小 B.西部地势起伏小,人口较少C.西南部水资源少,环境承载力小 D.东北部经济发达,人口集中8.大量人口流入浙江省,对该省的影响是()A.改变人口分布格局B.增加就业机会 C.影响地域文化特点D.减小环境压力【解析】7选 D,8选C。第7题,读图,浙江省东北部和东南部人口密度大,区域人口密度差异大,东北部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

7、入,人口集中;浙江省西部地势起伏较大;浙江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水资源较为丰富。第8题,外来人口主要流入的是浙江省经济发达地区,并未改变其人口分布格局;人口流入浙江省,会造成流入地区就业压力变大,不会增加就业机会;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影响其地域文化特点;会加大环境的压力。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目前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下列影响迁入人口规模大小因素中影响最小的是()A.工资水平B.房价 C.空间距离D.教育资源10.对西藏当前人口迁移状况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 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与沿海差

8、异较大的工资水平A.B.C.D.【解析】9选B,10选A。第9题,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教育资源丰富,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且空间距离越近越有利于促成人口就近迁往城市;由此判断A、C、D三项都对迁入人口规模的影响较大;房价对迁入人口规模的影响较小,故选B项。第10题,图示信息显示西藏迁入人口规模较大,且工资水平较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人口迁入;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也是吸引部分人口迁入的重要因素。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影响。根据下表,回答11、12题。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5位人口流出地排序全国前

9、5位人口流入省第1位人口流出地第2位人口流出地第3位人口流出地第4位人口流出地第5位人口流出地广东湖南四川广西江西湖北江苏安徽四川浙江河南贵州浙江江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北M省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四川重庆广东云南浙江新疆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既是流入大省也是流出大省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流入人口前5均在东部地区12.M省流入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A.山东B.海南C.福建D.广西【解析】11选B,12选A。第11题, 从表格中看广东省的流入中四川和湖北不是邻省;四川既是流入大省也是流出大省;人口流出较多的省也有东部

10、地区;全国流入人口前5四川省不在东部地区。第12题, M省主要流入的省份是黑龙江、吉林、河南、江苏、安徽,从四个选项看,山东省最接近,应该是山东省。木桶定律是指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读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示意图,完成13、14题。13.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耕地资源B.土地资源C.水资源D.矿产资源14.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A.经济发展程度B.对外开放程度C.人口受教育水平D.消费水平【解析】13选A,14选 D。第13题,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

11、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图示资源是制约当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由当地最短缺的资源决定,读图分析,我国耕地资源最少,因此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耕地资源。第14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外开放程度及消费水平等。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成正比,与消费水平成反比。“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完成15、16题。15.

12、“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16.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B.降低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解析】15选 B,16选C。第15题, 由图可知,从1987年到2015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的日期不断提前,“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第16题,根据人类消耗资源速度加快现象,人类应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故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

13、变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据此得出的人口承载力情况。读图,回答17、18题。17.图中信息反映的三地人口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消费水平B.科技C.开放程度D.资源18.造成青藏地区人口容量大(或小)的主要原因是()A.地域广大,资源非常丰富B.地处内陆,交通异常不便C.气候高寒,生态极其脆弱D.常规能源开发,人口容量增加【解析】17选D,18选C。第17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图中各地区的可承载人口数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根据当地年生物量估算出来的,故其主要影响

14、因素为资源。第18题,青藏高原地域广大,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高寒的环境特征,生态极其脆弱,人类生存和利用资源困难,人口容量小。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开发,提高了该地区人口容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锋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泰稷,江中已民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茴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完成19、20题。19.两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差异很大,下列因素对此现象影响最小的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20.下列决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是()A.

15、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B.放宽生育政策,增加人口数量C.追求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D.建设高耗能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解析】19选C,20选A。第19题,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关系。第20题,中国人口多,地域广,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可以使得资源量相对增多,使用时间延长,扩大应用价值,养活更多人口。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8分)(1)世界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2)图中A、B、C、D四地,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四地人口密集的共同原因:纬度位置方面:_。海陆

16、位置方面:_。地形方面:_。(3)鉴于世界人口分布现状,有人提出了将C地人口迁移到E地的想法,以使两地人口均匀分布。他的想法可取吗?为什么?【解析】第(1)题,人口分布不均是最大的特征。第(2)题,中低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平原地区是人口密集地区形成的共同原因。第(3)题,C位于欧洲,E地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区,环境承载力小,不适合迁移。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匀。(2)纬度位置方面:都处于中低纬度(或温带地区);海陆位置方面:都处于沿海地区;地形方面:都处于平原地区(或地形平坦) (3)不可取。E地极端干旱(或高温干燥)不适于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小,不适合迁移此处。22.世界某区域地图,回答下列问

17、题。(7分)(1)分析A半岛的人口分布特征。 (2)近几十年来,图示区域因石油收入大增而成为外籍劳工集聚地,简述外籍劳工集聚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A半岛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沿海地区交通便利,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较多。第(2)题,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加大资源环境、公共服务、交通、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压力。答案:(1)降水少,气候干旱,沿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多分布在沿海地区。(2)增加资源环境压力;增加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压力;增加城市管理难度,导致社会治安差;出现文化、宗教、种族冲突。23.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材料二与2

18、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材料三“第五、六次人口普查的流动人口变化图”。(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三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解析】第(1)题,材料一表现出为接受良好教育和寻求更好地经济收入而出现人口迁移趋向,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第(2)题,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判断,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特点为人口流动数量快速增长。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表现为由中西

19、部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第(3)题,由于人口流动和迁移,造成原居住地劳动力减少,但同时会加强与外部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2)特点:人口流动数量大,增长快。方向: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还因此出现“民工潮”这一新名词。材料二(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为:从农村迁往城市;从_迁往_;从_迁往_。(2)我国

20、这种大规模人口流动,对迁出地的影响有:_。此次大规模人口流动,对迁入地的影响有:_。【解析】第(1)题,阅读图片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为:从农村迁往城市;从内地迁往沿海;从欠发达地区(中西部)迁往发达地区(东部)。第(2)题,影响类问题注意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思考。我国这种大规模人口流动,对迁出地的影响有:正面: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促进人地协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负面:人才流失;劳动力不足,土地荒芜,影响经济发展。对迁入地的影响有:正面: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负面: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的

21、管理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答案:(1)内陆沿海欠发达地区(落后)发达地区(2)迁出地: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促进人地协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人才流失;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的管理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等级性考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读图完成1、2题。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2.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影响因

22、素是()A.地形B.气候C.矿产资源D.交通【解析】1选A,2选 B。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15 45,即中低纬地区。第2题,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利于人居;图示是人口的纬度分布,不能看出地形、矿产及交通状况。下图为某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3、4题。3.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失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4.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A.人口老龄化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政治因素【解析】3选D,4选C。第3题, 图中数据表示该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不能表示男女性别

23、比例失衡。将各年龄段人口数量相加,外来移民人口少于本国人口。根据各年龄段人口数量,老年人口远低于青年人口。移民迁入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第4题,迁入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说明迁移目的主要是务工、经商。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迁入的老龄人口占比重小,人口老龄化不是主要原因。材料不能体现自然因素、政治因素的影响。5.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A.B.C.D.【解析

24、】选D。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则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作物熟制。四地中地为一年二熟,因此人口容量最大。二、非选择题(共10分)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农村空心化是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的“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逐渐向外围扩展导致的一种“外扩内空”的不良演化过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为破解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日益严峻的空心村问题,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提供了重要思路。与传统单纯依托需求侧发力的增长方式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通过对供给体系结构的改革调整增加有效供给。材料二下图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空心村整治关系图。(1)分析空心村产生的原因。(2

25、)推测空心村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3)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治空心村问题的主要途径。(4)分析空心村问题的整治对城市或乡村发展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题,空心村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走屋空、建新不拆旧,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经济、政策和观念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空心村对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资源、经济、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人走屋空”、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逐渐向外围扩展等都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陈旧的建筑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第(3)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治空心村问题的主要途径可从材料中“去库存、补短板、制度供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空心村问题的整治对城市或乡村发展的积极作用,可任选城市或乡村为出发点,从生态、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答案:(1)城乡经济的发展差距产生人口流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务工人员无法融入城市;传统的攀比心理,回村建新房。(2)年久失修的房子存在安全问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阻碍农村的经济发展。(3)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制,促进务工人员融入城市;限制农村随意建房,去除农村房屋库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农村土地制度。(4)对城市:避免产生社会治安问题;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或对乡村: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避免潜在的矛盾纠纷。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