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1449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八一中学12月份考试试卷高一语文命题人:一、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

2、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

3、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所以,

4、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芭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

5、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

6、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的主题。B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C文章末段赞颂屈原伟大的

7、品格无人能企及,写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D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感到不满。2文章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答:3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一)课内文言文(12分)4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体无咎言 咎:错误的 B、苟余情其信芳 信:确实C、始适还家门 适:出嫁 D、何时可掇 掇:拾起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8、(3分)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B、蒲苇纫如丝C、府吏见丁宁 D、鸡鸣桑树颠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相同的一句是( )(3分)A、泣涕涟涟 B、处分适兄意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同心而离居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3分)例句:固前圣之所厚 A、黄泉共为友 B、其黄而陨C、对酒当歌 D、岂不日戒(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

9、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

10、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B会郡

11、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C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D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弦歌:孔子的学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B三径: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此处指隐居。C彭泽令:彭泽县的县令。因陶渊明做过彭泽县令,故借指陶潜,后世也用来指隐士。D谥号: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

12、的一生功绩做的概括性的评价。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潜率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11把文中画横线的

13、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译文: (2)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5分)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注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荣:犹“花”。12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

14、凉孤独形成对照。B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13本学期,课本上也有一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你能写出它的诗名吗?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6分)答:_ (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1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

15、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_,_”。(2)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自己的佩带表明要使自己的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是“_,_”。(3)涉江采芙蓉中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清幽、高洁美好的意境的诗句是“_,_”。(4)“,”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5)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6)固时俗之工巧兮,_。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15下面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袅(nio)娜 敛裾(j) 涸(h)辙 媛(yun)女 B.霎(ch)时 一椽(chu

16、n) 面颊(ji) 混沌(dn) C.鞭挞(t) 船舶(p) 隽(jun)永 猗(y)郁 D.黝(yu)黑 蕈(xn)菌 瞥(pi)见 吞噬(sh)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 脉博精彩参差斑驳惹是生非B. 掂记苍茫梳梳落落平平仄仄C. 箫索嘶叫一泻千里以逸待劳D. 瞥见婆娑急不暇择视同至宝1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我们一般所说的“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C刘勰文心雕龙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

17、,一字千金”。D“乐府双璧”指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两部作品。18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他十分细心,把同学照顾得无所不至,同学们都很喜欢他。香云纱成衣后,穿着不粘身,凉爽舒适,穿着行路时隐隐约约发出妙不可言的沙沙声响,初名为“响云纱”,文人雅士谐其音,美称为“香云纱”是也。智者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一叶知秋,预知形势的变化,并以此做出正确的决断。以小镇为中心的河湾山峦间,有数以万计的崖墓,蓊蓊郁郁,密如蜂房。如果午后不休息,整个下午人都会混混沌沌,没精神,如果是健康的青壮年人,一般自身身体有较强的调节能力,无需特殊治疗。这几盆花因缺肥料,叶子又黄又瘦,他赶

18、紧买了几包肥料给花施肥,真是揠苗助长。A B C D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屈原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美学内涵,来表达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艳丽,光彩照人。B今天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可贵品质仍令人震撼。C曹操对“建安风骨”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文人学士的鼓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诗歌创作,对建安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D归园田居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变化,表现了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不仅重视,广大陶诗爱好者也为之倾倒。20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9、(3分)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_离不开酒。_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_唐代文人之醉酒,_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_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_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A总是如果而/但是从而B都如果/固然且因此C可是倘若那么既/所以D却与其所以虽然反而/21仿照示例,选取第二单元的相关诗歌、诗人再写两句相关的话,使三句话组成排比句。(6分)魏晋的田园诗

20、人陶渊明,厌恶官场,关注个性追求,不是写下了歌颂田园、渴求闲适的归园田居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满月的光里,朱自清看到的,是别样的荷香月色;皇城人海中的一椽破屋,普普通通的一株株枣树,郁达夫感受到的,是故都的清、静、悲凉;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陆蠡发现的,是生的欢喜,是向往光明的自由的心熟悉的地方有风景,习以为常的地方常常蕴含着一个个你我都容易忽视的美丽。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以记叙为主,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解析:选B。A项,作者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

21、名作与名胜的关系。C项,“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错,原文最后一段中的表述是“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另外,“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依据。D项,错在“惭愧”和“不满”,文中并无此意。2解析:本题第一问要求分析概括前三段的内容:首段点明屈原沉江的时间及屈原得知楚国灭亡倍感失意;第二段写屈原决意沉江;第三段写屈原怀石自沉汨罗江,汨罗江永远被后人铭记,端午节由此而来。第二问考查前三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内容上,通过屈原沉江的事件表现屈原以身殉国的爱国精神和“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尚品质;结构上,承上启下,以屈原在五月初五的阳光下沉江照应题目“端午的阳光”,引出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答案:内容:

22、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作用:内容上,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3解析:全文“阳光”直接出现有两次:第一次是第三段开头,“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这时的五月初五还不是端午节,“阳光”是屈原沉江的见证;第二次是倒数第二段的结尾,“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在这里,“端午的阳光”象征着端午节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间接出现的“阳光”有一次,第五段写屈原“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据此,“端午的阳光”不仅是屈原沉江的见证,还是屈原

23、精神的化身,寓意屈原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高贵品格。答案:它是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人的内心。4.A,咎:灾祸5.D,A选项“说”通“脱”摆脱,脱身;B选项“纫”通“韧”,坚韧;C选项“丁宁”通“叮咛”, 嘱咐。6.D,A选项“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B选项“处分”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C选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7.B,例句:“厚”,形容词作动词,推重。A、名词“黄泉”

24、作状语,在黄泉之下。B,形容词作动词,变黄。C、“歌”名词作动词,唱歌。D、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8.解析:选A。根据文意,“渊明”“我”在句中作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C两项;“请”的主语是陶渊明的下属,其前应断开,排除D项。9.解析:选D。“功绩”错,谥号是对一个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有褒也有贬。10.解析:选B。“亲人去世”错,应该是“双亲年迈”。11.答案:(1) 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2)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恰到好处时,都抚弄一番寄托心意。参考译文: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

25、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自得其乐。曾经著写五柳先生传来自比,当时的人说这本书是实录。陶渊明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后来他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但)陶渊明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也)没有接受。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最终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拿开。陶渊明

26、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出任一个县的县令来筹集过隐居生活的资产,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陶渊明让人把官府的公田都种高粱,并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末,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赋。义熙末年,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他没有接受。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栗里邀请他

27、。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高兴地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交情很好,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常常拜访陶渊明。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一来就能喝酒。他曾经在九月九日没有酒喝,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了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

28、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元嘉四年,陶渊明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为靖节先生。12.解析:选BB项, 折花并非主题,只是主人公思念夫君的行为表现,主题应为“但感别经时”,即因为夫妻离别的时间相当长了,因而有感而发。13.参考答案:1、涉江采芙蓉1、都是通过采花的方式,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2、都抒发了因路远无法将鲜花送达的痛苦心情。 14.答案(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5)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6)偭规矩而改错15. D A媛(yun

29、)女 B.霎(sh)时 C. 船舶(b)1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A项,脉博脉搏;B项,掂记惦记,梳梳落落疏疏落落;C项,箫索萧索。对于字音类题目,重在学生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本着记少不记多的原则。17B【解析】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1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凡能做到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不合语境。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使用正确。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儿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使用恰当。蓊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此处用于形容“崖墓”,对象误

30、用。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使用正确。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句中没有违反规律的意思。不合语境。 19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选项A,“表达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搭配不当,“表达”“形象和性格”不搭配;选项B,结构混乱,“刘兰芝、焦仲卿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可贵品质仍令人震撼”句式杂糅,该句把“刘兰芝、焦仲卿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可贵品质”和“可贵品质仍令人震撼

31、”杂糅在一起,可以删掉“仍令人震撼”,也可以把“表现出了”改为“表现出的”;选项D,语序不当,“不仅也”有两个主语,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放到“不仅”的后面。故答案选C。20.解析:选B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把握语句之间的关系以及选项给出的虚词的特点等。这段话主要表述的是古代文人墨客都离不开酒的问题。处,从前文的“无论”分析,此处表条件关系,故填写“都”或“总是”均可;处,从后文的“那么”分析,此处应填写与之对应的关联词“如果”;处,从后文“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展望”分析,此处有让步的意味,填写“固然”比较合适;处从前文“不仅”分析,此处应该填写表递进关系的词语,比如“且”“

32、而且”等;处是对整段文字的概括,可以填写表结果的词语,如“因此”“所以”等。综上,答案选B。21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心系楚国百姓,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吗?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操,天下大乱,渴求天下英才,不是写下了延揽人才、祈求完成大业的短歌行吗?【解析】示例的结构是:第一句点明朝代、诗人,接着写遭遇的困境,然后写创作的作品。仿写时根据这个结构特点选取相关诗人进行表述即可。22.【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所给材料结构为分总的模式,所以结论性的句子非常重要:“熟悉的地方有风景,习以为常的地方常常蕴含着一个个你我都容易忽视的美丽”。“熟悉的地方”这个限制语把学生带回久违的、

33、熟悉的地方和场景,也许是从小到大生活的村子,也可能是日日走过的小河,甚至有点厌恶的校园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自我心灵世界。“风景”的含义应该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自然界的风景,如田园风光,校园美景,四时之景等;一个是精神层面的风景,即一种好的风尚,一种精神、品质等等。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兼而有之。【例文】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一声渺远却嘹亮的鸡啼中,熟睡的小镇打个哈欠,揉揉惺忪的睡眼,渐渐地苏醒过来。小镇繁忙而又安适的一天开始了!我背上书包,蹑手蹑脚地下楼,生怕吵醒了仍在熟睡中的邻居们。 楼下阿婆依旧在烧她的煤炉。阿婆用蒲扇轻轻地一扇,那烟啊,就“倏”地冒了出来,在空

34、中绕出柔曼的弧线,再绕着那棵老歪脖树盘上三圈,恋恋不舍地散去了。“哟,囡囡,这么早啊。今天要考试了吧,细心点,一定考得好的!”阿婆见到我就笑开了,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得愈发像绽放的菊花,笑得呀,连袖口,裤管,肘弯都起了皱。“小心点,别呛着喽!”阿婆那用了几十年的蒲扇轻轻一挥,就把烟雾扇离了,我便在清新的空气中前进。阿婆的煤炉和蒲扇是一道清新的风景。远远地,我就望见那扇铁门打开了。那扇斑驳的铁门是个忠贞的卫士。岁月在它身上毫不留情地刻下痕迹,但它依旧矢志不渝地护卫着居民的安全。看门的老公公坐在歪脖树下喝茶呢,那个熟悉的紫砂壶该比我年纪都大了吧。碧绿碧绿的茶叶儿转着圈,跳着柔美轻盈的华尔兹,溢出沁人

35、心脾的芳香。“公公今天怎么愈发早了,天还没全亮呢!”“这不是为了给囡囡开门嘛,囡囡要考试了,公公给来个开门红!呵呵! ”公公也笑开了,露出了被烟熏黄的牙齿,连口里的茶都险些笑出来了。公公的铁门和茶壶是一道温馨的风景。早点铺的阵阵甜香充斥了整个小巷。早点师傅忙得像个陀螺似的,看到我,却停了下来:“小姑娘,今天高考了是吧,师傅给你准备了考试必备早餐!糕粽!祝你高中头榜哦!”师傅递过来早已准备好的早餐,厚实的手板在油腻腻的围裙上擦了擦,脸上便笑开了,连那憨厚的笑也是油光可鉴,亮闪闪的。我正准备掏钱,师傅叫住了我:“这次算我送的,可算为你考试出一份力了!”说完便转身掀开蒸笼,热气腾腾的蒸气冲上屋顶,一股暖流也蓦然浸润我的心田。早点师傅油油的憨笑是一道温暖的风景。一路走来,一路熟悉的风景,我把这闪烁着人性光辉的风景涂抹成一树自开自谢的桃花,虽没有耀人的光华,可也自有一种温暖人心的深意和优雅。我把这熟悉的地方,温暖的风景裁剪成美丽的图画驻于心间,奔赴茫茫前程也不害怕。鸡啼三声,小镇在温暖的朝暾中,苏醒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