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1440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治国需要理念”。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开馆讲学,向当时的统治者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最符合历史潮流的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D【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变革旧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和君权,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D正确;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主张恢复礼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排除B;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社会转型需要,排除C。2. 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

2、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A. 孟子B. 韩非子C. 荀子D. 墨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可知该思想家主张礼法并用,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荀子的主张,故选C;孟子主张仁政,韩非子主张法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都与礼法并用不符,排除ABD。3.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A. 法家、儒家、道家B. 儒家、墨家、道家C. 儒家、道家、法家D. 儒家、法家、墨家【答案】C【解析】【详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3、;不甚,则身危国削”主张实行仁政,具有强烈的民本思想,符合儒家思想主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体现了辩证法思想,是道家的主张;“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主张刑赏不搞特权,有主张法治的理念,是法家思想,C正确,排除A、B、D。4.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下列言论属于墨家学派的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C.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属于儒家孟子思想,故A项错误;“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属于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由有不孝者乎”属于墨家思想,故C项错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对于各家的思想主张能够熟练再现,据此即可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5.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 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 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 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 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答案】D【解析】【详

5、解】根据题意可知,孟子认为有了礼义能稳定社会的上下秩序,韩非子认为义能够维护君臣之间秩序,由此可知他们都认为义能够起到稳定秩序,维护等级的作用,故选D;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所以他们所说的义不是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排除A;他们所说的义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而不是侧重于道德层面,排除B;义不仅仅用来规范统治阶层行为,也涉及到被统治阶层,排除C。故选D。6.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

6、其道,勿使并进。”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各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属于较难题。解题关键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A是孔子的言论,B是荀子的言论,D是黄宗羲的言论,皆非加强中央集权。7.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 正统的孔孟学说C. 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家D. 儒家学说与权术【答案】C【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董仲舒相关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董

7、仲舒的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思想。所以选C。8. 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C【解析】孔子著春秋和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应结合汉武帝时代强化“大一统”的时代背景突出这两个文化贡献的价值。从而先排除A(郡县、行省)、D(均田制)两项,再排除B(法家)。9.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

8、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A.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 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D. 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思想,其中“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如果君主无道,上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警示他。题干中“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反映的正是“天人感应”思想,其直接效果便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一定

9、程度上制约了君主专制权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与题意不符,A错误。材料内容是董仲舒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不是带来的直接效果,所以B错误。“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观点,不是影响,C错误。【点睛】董仲舒的新儒学含义:融合道家、阴阳家和法家思想的新儒学体系。主张:根据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10.

10、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33次。这反映了A. “三纲五常”学说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 “大一统”的主张D. “天人感应”学说【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反映了“天人感应”学说,故D项正确;“三纲五常”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故A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指的是尊奉儒家为统治思想,故B项错误;“大一统”主张指的是国家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思想文化上都是统一的,不容分割的的主张,故C项错误。11.

11、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由材料关键信息“王阳明”“以求尽其心”“四民异业而同道”等,材料涉及的是王阳明的心学,D项符合题意。A项的“四民”“秩序”,B项的“整合社会阶层”,C项的“百姓生计”,材料均没有涉及。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

12、学陆王心学 【名师点睛】关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联系与区别。第一,二者都是理学,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第二,两者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在世界观上都是唯心主义。第三,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第四,得到理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通过外部事物得到理;陆王心学 “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内心得到理,“内心即理也”。12. 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

13、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是孟子主张义利观,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传统的道德与眼前的利益发生冲突:体现的是个人修养,并未含有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排除含的选项即可,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点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命题主要集中在:(1)儒学发展演变的历程以及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2)儒家思想主张及包含的和谐、民本、大一统等思想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统一具有的现实意义。13.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 格物致知B. 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 纲常伦理,即为天理D.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答案】C【解析】【详解】

14、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属于理学的范畴,他们在世界的本原的认知上是一致的,即都认为纲常伦理即为天理,故选C;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排除A;CD都是陆王心学的主张,排除BD。14. 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这几个题字反映了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 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根据材料“忠、孝、廉、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注重人身修养,正确;朱熹以忠、孝、廉、节作为岳麓书院的题字,体现了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

15、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强调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并且表述过于绝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故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 李贽B. 黄宗羲C. 顾炎武D. 王夫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李贽的反正统是思想,他在作品中反对盲从孔子,肯定农民起义的,赞颂男女自由恋爱,在封建社会时期这种思想为统治阶级所不容,被称为“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其他选项虽然反对君主专制,但是思想没有李贽这样激进。16. 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

16、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 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 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 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黄宗羲重新解释“古圣王”的“崇本抑末”政策,指出“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是“末业”要抑制,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则属于“本业”,应重视其发展,其旨在以此论证变革传统经济政策的合理性,B项正确;黄宗羲将工商业分为有利于民生和和无益于民生两种,目的不是为了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A项错误;黄宗羲对“崇本抑末”政策的新解释,不是为了宣扬“经世致用”的观念,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

17、明黄宗羲为了“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提出区别对待工商业的,D项错误。17. 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精辟睿智的箴言,至今仍有启迪。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A. 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B.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荀子C. 孟子、朱熹、李贽、黄宗羲D.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董仲舒【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致良知”可知甲是王阳明的观点,根据“工、商皆民生之本”可知乙是黄宗羲的观点,根据“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可知是董仲舒的观点,根据“人之性恶”可知是荀子的观点,故选B,排除ACD。18.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 天体运行法则B. 社会发

18、展规律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 “天人感应”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朱熹提出的“天理”主要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而不是天体运行法则和社会发展规律,故选C,排除AB;”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提出的,排除D。故选C。19.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什么思想A. 经世致用思想B. 君主批判思想C. 自由平等思想D. 重农抑商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来判断应选A。君主批判思想和“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的题意主旨不符,排除B;自由平等思想不符合明

19、清之际的思想特点,排除C;重农抑商思想在明清之前早已出现,排除D。故选A。20.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A. 知行合一B. 格物致知C. 致良知D. 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详解】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著作,根据“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可知材料认为良知存在于人的内心,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主张通过致良知以加强道德修养,故选C;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实践论,排除A;格物致知是朱熹的观点,经世致用是顾炎武的观点,排除BD。21. 右图9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

20、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A. 浑天仪B. 翻车C. 赵州桥D. 数学【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古代科技,而其中没有数学的内容,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中都已经有体现了,排除。22. 一个电视剧组布置三国初年曹植的书房,为再现历史真实场景,道具可选用的是毛笔和纸一叠印刷的书籍一本论语苏轼的赤壁怀古A. 和B. 和C. 和D. 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实质上是考察各种事物出现的的时间。毛笔和纸在汉代就出现了,所以三国时期可以出现。印刷术在唐代才成熟,所以三国时期不会出现一叠印刷的书籍。论语是在战国后期成书,汉代完善

21、,所以可以出现。苏轼是北宋的人,所以不可能出现他的词。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23.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宋朝人们不可能见到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关汉卿的窦娥冤 曹雪芹的红楼梦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关汉卿是元代的,曹雪芹是清代的,故符合题意,B正确;都是宋代的,ACD不符合题意。24. 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

22、,但纸不佳”,“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A. 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B. 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 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D. 印刷业的发展促进了程朱理学的宣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而临安、成都和福建都在南方,体现的是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选项符合题意;毕昇发明的是活体字印刷术,A选项排除;交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错误;材料不能得出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的结论,D错误。

23、25. 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土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赞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B. 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 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D. 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可知,明代后期我国科技重实用的特点,材料“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体现轻视理论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奇器图说的个例,无法体现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普及”,

24、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外技术差距缩小,排除C;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西科技的目标,排除D。26.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通过比较研究认为:“近代世界赖于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下列宋朝时传入欧洲且对“近代世界”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发明是A. 指南针B. 地动仪C. 造纸术D. 火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重点落在材料和题意的理解上。关键词是“宋朝”“传入欧洲”“近代世界”。所谓“近代世界”的建立是指新航路开辟开始以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体。指南针在13世纪传入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故A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

25、艺术四大发明指南针27.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甲骨文行书小篆金文隶书草书楷书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书、小篆、隶书、隶书、草书、楷书属于书体(书法体),正确,A选项排除,B选项符合题意。甲骨文和金文虽然属于字体,但不是书法体,甲骨文是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青铜器上的文字,在日常书写中,不是常用字体。错误,CD选项排除。28. 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 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 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 书写笔

26、画的繁杂性D. 书写技法的内敛性【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旭是唐代著名的草书书法家,其中草书字体具有写意性强和灵动性等特征。从材料可知张旭从公主与挑夫争着走路和观看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和草书笔法的神韵。这说明当时书写气象的开放性和灵动性,B正确;A是楷书的特征,排除;材料与书写笔画的繁杂性无关,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张旭书法的开放性,内敛性的说法错误,故排除D项。故选B。29.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

27、学知识不难发现,注意活字印刷术在篆刻的时候是反着的,首先可排除A和C,B和D则关键在于顶上的尖尖所对的方向的判断,可以排除B,因为印刷只会使文字左右翻转,却不会改变字本身的书写,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30.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下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A. 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B. 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C. 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D. 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片中书法的特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

28、文字的鉴赏和分析能力。文字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属中等难度题。本题重点落在对古代文学的鉴赏和理解上。苏轼的文字为行书。A项是楷书,B项是隶书,C项不正确,唯有选项D才符合图片中字体特征,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艺术书法31. 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图 步辇图A. 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 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 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解析】【详解】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也展现了唐代美术发展水平,承载着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双重价值

29、,C项正确;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A项错误;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B项错误;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D项错误。32. 浏览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可以看到不胜枚举异彩纷呈的珍品。下列项中属于先秦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是( )。A. 汉赋B. 楚辞C. 话本D. 散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时代限定词“先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属于先秦文学作品,B正确;汉赋是汉代文学形式,排除A;话本是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排除C;散曲主要流行于元代,排除

30、D。33. “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 )A.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C.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D.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汉代文学主流形式是汉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唐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宋词,“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

31、为之荡波”才是汉赋。故选B。34. 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A.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B.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C.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诗句出自楚辞,属于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B选项符合题意。“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宋朝苏轼的诗句,A选项排除。“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是唐朝杜甫的诗,C选项排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唐朝李白

32、的诗,D选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战国时期文学作品的熟知以及离骚体诗的特点辨析。35.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文学形式分别是A. 楚辞、汉赋、唐诗B. 楚辞、唐诗、宋词C. 宋词、唐诗、楚辞D. 唐诗、宋词、元曲【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意中的文学词句对应的分别是宋词、唐诗和楚辞,故选C;ABD对应不正确,排除。故选C。36. 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

33、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B. 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C. 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D. 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昆曲格律严格,文辞古奥典雅,逐渐远离了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京剧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清朝专制主义到达顶峰,社会等级观念并未弱化;B选项错误,昆曲的衰落主要是大众层面的因素,统治阶层的旨趣变化不是昆曲没落的根本原因;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造纸术、印刷术等技术的改进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此时期

34、民众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7. 关汉卿在关大王独会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到:“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A. 显示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B. 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 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D. 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描绘关于面对大江滚滚波涛,仗刀临流”说明A理解正确;“可正是千丈虎狼穴”说明作者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B理解正确;“大江东去浪千叠”,联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说明D理解正确;通过排除法,因此选C。【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

35、元曲38. “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可知:项“对仗工稳,句式齐整”属于唐诗的特点,明显错误,故,排除含有的选项。进一步可知,体现了宋词“节奏感强、形式自由、市民气息和变革创新”的四个基本特点,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36、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宋词及其特点39.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A. 杜牧B. 孟浩然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确定材料内容中唐诗的特点,然后再依据四位唐朝诗人诗风特点来排除错误项,最后再依据诗人生活的时间来确定正确的答案。杜牧是晚唐诗人,在时间上与材料内容不符,所以排除。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而材料内容是史实的真实反映,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符合杜甫诗的特点,在时间上也相符合。白居易在时间不符合,他出生在安

37、史之乱后。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唐诗的发展40. 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 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 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 为阅读者“铺陈气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汉赋是西汉时期文学作品特点,气势恢宏,符合西汉大一统辉煌气势,为统治阶级造声势,故A、B和D均反映汉赋特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

38、期把治国思想从西汉初的“黄老无为”(道家)改为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故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成就汉赋。二、非选择题41. 古代中国,教育为政治服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乾转坤一伟人。因以前教育,都限制在政治圈中。以后教育,乃脱离政治圈转入社会而自为发展。摘编自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材料二 在董仲舒看来,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因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民得之于天的未善的性,要接受君王的教化才能变善,君王的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摘编自曹影“性三品”: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

39、根据材料三 南宋的太学和州县学多有名无实,朝廷只好转而支持民间或私人创办书院,以补官学之不足。自北宋初就名闻天下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在南宋中期相继复兴。之后,各地争相效法,纷纷建立书院,延聘名师硕儒,聚徒讲学。二十几年后,蔚然成风,呈鼎盛之势。摘编自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材料四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乾转坤一伟人。”

40、(2)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张及理由。为此,汉朝统治者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3)据材料三指出南宋书院的性质。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兴盛的原因。(4)依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综合以上材料,概况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答案】(1)说明: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2)基本主张:社会教化。理由:人民有善质而未实现,君主有教化人民的责任。措施:设立太学和郡国学。(3)性质:民办私学。原因:官学存在弊端与不足;朝廷对民办书院的支持;著名书院复兴的推动;理学兴盛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改革与发展。(4)职能:培养人才(养士);议政、监督。特点:教育服务于政治

41、;以儒学教育为主;私学和官学并存。【解析】【详解】(1)说明: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2)基本主张:根据“君王的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得出社会教化。理由:根据“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得出人民有善质而未实现,君主有教化人民的责任。措施结合所学可知有设立太学和郡国学。(3)性质:根据“南宋的太学和州县学多有名无实,朝廷只好转而支持民间或私人创办书院”得出民办私学。原因:根据“南宋的太学和州县学多有名无实,朝廷只好转而支持民间或私人创办书院”得出官学存在弊端与不足;朝廷对民办书院的支持;根据“自北宋初就名闻天

42、下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在南宋中期相继复兴”得出著名书院复兴的推动;理学兴盛的影响;结合所学得出科举考试的改革与发展。(4)职能:根据“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得出培养人才(养士);议政、监督。特点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是教育服务于政治;以儒学教育为主;私学和官学并存。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大发明”的原型最早出现于培根的新工具。他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马克思基本承袭了培根的说法,“火

43、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材料二 最早在教科书中提出“四大发明”的是陈登原,他在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设有“四大发明”一目,并指出:“在近代中华民族不曾对世界有所贡献然而在过去,确曾建立不少的丰功伟业,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纸与印刷,固为近代文明所必需的物件,即军事上用的火药,航海时用的罗针,何尝效力稀少?然而这四者,都是在中国史上发现的最早呢!”(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以“四大发明”为代表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及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知识,指出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地位及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答案】

44、(1)特点:重视经验总结,强调实用技术,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成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政府的重视和支持(2)地位:说明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影响: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条件,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奠定了基础。【解析】【详解】(1)特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重视经验总结,强调实用技术,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成因主要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等因素有关。(2)地位:根据“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可知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条件,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奠定了基础。- 2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