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54.50KB ,
资源ID:121405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1405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陕西省横山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陕西省横山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1、陕西省横山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一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

2、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忧伤。”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言”。如秦

3、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占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由于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唐王冰注“正,斗建也”,即为此意。另外,黄生也认为,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并非由于避秦

4、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正月写作“征月”,可知正月之正早在秦始皇之前就读平声。如何准确解读“正月”呢?“正”在这里是“以此为正”的准则、标志。如此,“正月”即为一年刚开始时,年内所确立的标志性月份的意思。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人们就要借“时新”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新的气象塑造人生,由此而形成一系列新年前夕和正月风俗。正月实施除旧立新的方式,见证于文献的是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摘编自陈勤建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11月、12月、

5、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B. 正月通常被人们称为岁首,这是因为从汉朝以后的约两千年的时间里,采用的是太初历,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C. 如今我们习惯称农历一月为“正月”,但在我国的古代时期,这并不是固定的,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正月不是一月。D. 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除夕”就是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列出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三种原因:“岁之首月”,朝代更换后的第一个月,为避秦始皇的讳。B. 第二段引用“三正论”和诗经史记的记载,是为了论证夏历、

6、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C. 第四段多次引用黄生的观点,呼应第一段,有的放矢,否定了“正月之正”是因为避秦始皇的讳这一说法。D. 文章提出议论的话题后,分析了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真正原因,进而准确解读了“正月”的文化内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确定季节,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B. 战国秦汉年间所谓的“三正论”揭示了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的区别,即各朝历法岁首的月份不同。C. “正月”之“正”为“准则、标志”之意,古时人们就会在这个标志性月份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来塑造人生。D. “农历”又称“

7、夏历”,是因为它产生于夏朝,且自汉武帝重新使用夏历后,除个别朝代外大多沿用夏正。(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一个庞大的“银发市场”正悄然降临。联合国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还只有9亿;但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激增至21亿,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将超过60岁。据美林银行预测,到2050年,全球5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0年的17.8%增长到33.5%,全球“银发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增加到15万亿美元。美国财富杂志指出,生物技术、智能设备、制药和护理服务领域的一系列新产品将重点面向老年消费者。互联网时代,银发经

8、济越来越“智慧”,成为一大亮点。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医院里,医疗机器人平均每天要行走185公里,不仅能为医院的病人远送药物和食物,为病人提供干净的床单,还能清理医疗垃圾。在日本,超过7万个家庭护理机器人在家中照顾老年人。此外,能够追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定位设备、检测老年人摔倒风险的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纷纷涌入市场,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银发经济也可能成为社会变革的新动力。日本银发经济的高技术、智能化程度已经在全球于领先地位,该国早在2016年就提出要建立“超智能社会”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所有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以缓解少子老龄化给日本社

9、会带来的挑战。2018年2月,日本政府第三次修订完成的老龄社会对策大纲中还提出构建“无龄感工作社会”,指不以年龄进行区分,而是根据个人的意愿与能力选择生活方式,政府有必要通过完善雇用和就业环境来确保老年人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无论是“超智能”还是“无龄感”,如果能够最终得到全面实现,受益的将不仅仅是老年人,而是整个社会。老年人群体不等于落伍群体,他们不仅需要更多智慧产品,还在呼唤更多智慧的社会管理方式。(摘编自白阳银发经济越来越“智慧”)材料二:其实,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很多消费模式,都可以为老年人所用。外卖订餐服务可以解决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网购快递服务可以解决老年人购物不便的问题,网络约车可以解

10、决出行问题。除此之外,智能手机的各类辅助功能,比如手写、语音等,智能家居的各种便捷功能以及家庭智能监控系统等,都能在方便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同时,也便于子女亲属与之联络。既然互联网能够方便老年人,那么为什么鲜有老年消费者网上点外卖和购物呢?这是因为,当下许多互联网服务,在设计之初,其目标消费群体就是年轻人,操作模式也是针对年轻人,并非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互联网产品及服务的智能化门槛过高,这就是说,老年人需要的智能消费,不是和年轻人一样越智能越好,而是需要“智能+人工”式的服务,智能是为了少跑腿,人工则是补上老年人的短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老龄化人口比例持续上升,“银发经济”将是新的市场增长点

11、。平台和商家不妨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开发相应产品和服务,千万不要因为无人化的噱头,看似节省人力和经营成本,其实反而在老年消费市场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摘自“银发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智能模式?)材料三:随着全球数字技术更迭,互联网步伐并没有适当地为中老年用户慢下脚步,在整个社会迈向老龄化的同时,互联网的设计更加需要关注老人需求,避免将他们遗弃在科技的洪流中。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架构,老年人逐渐拉近与时代的差距,但在互联网方面依然处于相对弱势。老年人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他人传授的经验构建了独特的互联网使用方式,形成了区别于年轻人的互联网文化。因此,打造老年人智能产品时要注重老年人的用户体验,为老

12、年人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促进新技术在养老方面的应用。此外,除了用户体验,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研发更加适合老年人的智能产品,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体验丰富的网络生活。(摘编自战钊老年人上网是种怎样的体验?)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早在2016年目本就提出要建立“超智能社会”以应对少子老龄化的挑战,后又修订老龄社会对策大纲,让许多老年人实现了再就业。B. 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消费模式,也可以为老年人所用。如外卖订餐,网购快递、网络约车等服务均可以方便老年人的家居生活。C. 很多互联网服务在设计之初是以年轻人为目标消费群体,操作模式未考虑老

13、年人的实际需求,导致互联网服务对象鲜有老年人。D. “智能+人工”式的服务才是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而无人化看似节省人力和经营成本,其实是在失去老年消费市场。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未来的几十年将激剧增加,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B. 全球“银发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增知15万亿美元,平台和商家应看到“银发经济”将是新的市场增长点。C. 家庭护理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涌入市场,既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也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D. 在全球数字技术发展浪潮中,互联网并没有适当地考虑到老年用户的

14、情况,在互联网方面老年人处于相对弱势。6. 我国应如何更“智慧”地服务好即将来临的“银发经济”浪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文一)秋天的况味林语堂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一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垆上,其静寂如

15、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红倚翠偎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

16、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

17、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使我感到同看人烧大烟一样的兴味。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

18、人。 (文二)故都的秋郁达夫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

19、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7、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秋天的况味一文首段,作者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并用大量笔墨,写出了其抽烟时候“烟”轻松自由的特点,表现出其“情绪”悠然如秋之意味。B. 秋天的况味后半部分,作者同样写出了秋的意境,不过这次的意图与开头大不相同,主要是表现自己对“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秋之意味的喜爱与沉醉。 C.两篇选文都是用对比手法写出自己心

20、中秋的味道。故都的秋深刻厚重,蕴藏着孤独忧郁,充满了悲凉的美感;秋天的况味笔调幽默,写出了作者达观清淡的生活态度,氤氲着舒缓的文人情调。D.故都的秋一文中,“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作者仅运用了比喻手法,就写出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特点,可见其语言功力之深厚。8、对比手法在两篇选文中的运用十分突出,请各举出一处并作分析。(6分)9、林语堂说“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接着引用邓肯的话说,“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请结合文章谈谈对“秋”和“人生”的理解。(6分)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

21、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二)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

22、,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石,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注释】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陂陁(ptu):

23、不平坦。幅巾:以幅巾束首7.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A.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B.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C.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D.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赋,是汉代流行的文

24、体,汉代时分为“汉赋”、“文赋”,它们都要求句式工整,不太注重押韵,赤壁赋是文赋。B. 浮图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或佛塔。C.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三苏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D. 精舍最初是指儒家讲学的学社,也指僧道居住或说法布道的处所,本文指第二种含义。9. 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选文一以散句为主,整句较少;选文二写景语言简洁精炼,写人刻画细致,形象生动传神。B. 选文一以江水、明月引出对万物变异及人生哲理的议论;选文二写了苏辙和苏轼逍遥山水的美

25、好回忆,表达了深厚的兄弟情。C. 两段选文都有点到景物,但选文一侧重议论说理,江和月是其议论的载体;选文二则是将江和山等美景与人的情趣融合为一。D. 两段选文都表达了作者乐观超脱的精神状态,但选文一将人放置于宇宙和历史中去思考,表现出作者超然于俗的态度;选文二则认为自己只要“无愧于中,无责于外”也能获得快乐。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分)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早蝉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

26、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注: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作琵琶行次年,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14.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B. 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C. “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D. “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

27、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15. 秋虽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诗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和关雎都出自诗经,都有对心上人思念的描写。女子不见男子到来,表现是“_”,男子则是求之不得“_”。(2)赤壁赋和短歌行都有月亮的意象,但涵义不同。前者有关月的句子是“_”,抱明月而长终。后者是明明如月,“_”。(3)屈原在离骚中,用“ , ”表达不怕粉身碎骨、坚守自己志向的决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

28、9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_。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便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浮躁,会让人丧失定力,_;会让人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_,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不要忘记那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 ),成功也是短暂而不稳固的。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意思是,稳重是轻率的控制者,镇定是躁动的制服者。人活一辈子,要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实现自我价值,关键在于他能不能拒绝社会的喧嚣,避开外来的诱惑。唯有静

29、下心定下神,才能扎扎实实地做事。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_,也一定可以有所成就。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无可厚非 随遇而安 一劳永逸 鹤立鸡群B. 无可非议 随波逐流 一举成名 超凡脱俗C. 无可非议 随遇而安 一举成名 鹤立鸡群D. 无可厚非 随波逐流 一劳永逸 超凡脱俗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关键在于他是否能避开喧嚣的社会,拒绝外来的诱惑B. 关键在于他能拒绝喧嚣的社会,避开外来的诱惑C. 关键在于他能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D. 关键在于他能不能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诱惑的外在19.

3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即使有了创新,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B. 与其有了创新,不如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C. 即使有了创新,无论知识和技能储备是否扎实稳固D. 与其有了知识的扎实稳固和技能储备,如果没有创新20.下面这幅对联的下联结构已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容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5分)上联:多难此登楼,看他千寻涌浪,百尺波涛,问谁砥柱中流,澄清再见。使我 对此 桑麻四野 凭栏俯视 烟火 万家 忧乐关怀 悲秋常作客21.高一年的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化名人,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

31、求:体现人物的特点;句式一致;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6分)苏轼 陶渊明 王羲之 朱自清 郁达夫 王安石 蔡元培例句:屈原是孤独的,在那窒息的腐朽中挣扎拼搏;但他却在孤独中,为迷茫的志士点燃了一束照亮希望的火把。五、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王开岭说:“精神明亮,是一种笃定的风度,一种喜悦的光辉,一种昂扬的情绪,一种无所畏惧的气概。精神明亮是一种力量。它是刺破人生暗夜的一道闪光,是架在命运地的一道彩虹,是升腾在灰暗心底的一抡明月。精神的明亮,本质上是一种对抗,一种屈服,一种牙关紧咬的优雅,一种劫波渡尽的从容。”大堰河在苦难的日子用爱支撑起生命与希望;刘和珍在黑暗的岁

32、月以微笑彰显正义与勇气;梁任公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满怀忧愤与希冀。他们都是精神明亮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精神明亮的人,他(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对你有怎样的影响?请选择一个典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运用细节描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020-2021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1. C 2. B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11月、12月”张冠李戴。结合“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

33、。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分析,商朝是12月,周朝是11月。B项,扩大范围,“采用的是太初历”错误。结合原文“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D项,曲解文意,吕氏春秋季冬纪只是记载了有关“除夕”的活动,但并没有说这本书是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错误。结合“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诗经小雅

34、有正月的诗篇”分析,引用诗经的记载是为了论证“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项,“揭示了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的区别”错误。结合“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分析,“三正论”并没有揭示三者的区别,只是三者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更改的情况。故选B。【答案】4. A 5. B 【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项,“让许多老年人实现了再就业”说法不当,从原文“根据个人的意愿与能力选择生活方式”“如果最终能

35、够得到全面实现”可知这只是政策,而不是结果。故选A。【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增加15万亿美元”与原文不符,结合“全球银发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增加到15万亿美元”分析可知,原文是“增加到15万亿美元”。故选B。6. 不断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智慧的社会管理方式。增强互联网产品设计及服务的实用性,切实考虑老年人的需求。(6分 每点2分)【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老年人需要的智能消费,不是和年轻人一样越智能越好,而是需要智能+人工式的服务,智能是为了少跑腿,人工

36、则是补上老年人的短板”“打造老年人智能产品时要注重老年人的用户体验,为老年人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促进新技术在养老方面的应用”“研发更加适合老年人的智能产品,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体验丰富的网络生活”等分析,我国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结合“老年人群体不等于落伍群体,他们不仅需要更多智慧产品,还在呼唤更多智慧的社会管理方式”分析,我国需要积极探索智慧的社会管理方式。结合“随着全球数字技术更迭,互联网步伐并没有适当地为中老年用户慢下脚步,在整个社会迈向老龄化的同时,互联网的设计更加需要关注老人需求,避免将他们遗弃在科技的洪流中”分析,我国需要增强互联网产品设计及服务的实用性,切实考虑老年人的需求

37、。7、D D项,“就写出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特点”错误。句中的四个比喻,分别从味道的足与不足、质的实在与不实在、味道的浓与不浓、性情的厚重与不厚重来表现故都秋的特征,生动形象,饶有趣味。故选D。8、参考示例:秋天的况味:与传统诗文中的秋对比(1分),不同于传统诗文中肃杀凄凉的秋,而是古色苍茏的秋(1分),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偏爱、痴迷、钟情(1分)。与春夏冬季节对比(1分),不同于春的阳气勃勃、夏的炎烈迫人、冬的桔槁凋零,秋更有磅礴气象的特点(1分),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偏爱、痴迷、钟情(1分)。初秋晚秋对比(1分),不是晚秋的凛冽萧瑟,而是令人赏乐的、温和的初秋(1分),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偏爱、痴迷

38、、钟情(1分)。(以上任选一点)故都的秋将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进行对比(1分),写出北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1分),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喜爱之情(1分)。(6分, 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9、林语堂的秋天既是指自然界的秋天,也指人生命中的秋天(2分)。“秋”是一年四时里最好的季节(1分),它能带给人以快乐(1分);人生中年阶段相当于一年四时的秋天,是人生的“纯熟”期(1分),作者借对赞美“秋天”,表达自己对人之中年的礼赞(1分)。(6分 意思对即可。考生从“秋天的特点”角度答题,也可给分。)10. D 11. A 12. B、【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

39、看“二三子”,指几个人;“好客而喜游”并列结构,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子瞻”人名;“徜徉”逍遥自在的样子;“穷”与“山之深”,意思衔接紧密;“扫叶”可看作一个词;“席草”,以草为席;“酌酒”,倒酒;“忘反”,联系现代汉语中的“流连忘返”,可看作是一个词;“往往”“留宿”“山上”都可以看作是独立的词,了解这些信息,可以排除B项。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汉代时分为汉赋文赋”错误。文赋是在中唐后产生的,不是汉代产生。文赋句式灵便,押韵相对自由。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表达了深厚的兄弟情”错误。选文二通过写

40、苏轼游山玩水,主要表达了苏轼超然洒脱的精神风貌,并没有体现深厚的兄弟情。故选B。【1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这是大自然的无尽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字词赋分点2处,每处一分。句式1分,句意2分。“是也”,这是,判断句; “造物者”,大自然; “共适”共同享受,共同享有。)(2)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字词赋分点3处,每处一分。句意2分。,“方”,当,正在; “得意”,满意,感到满足,高兴,称心如意;“无以”,没有) 14. B 【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41、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B项,“连绵不断的蝉声”有误,原文为“薄暮两三声”,只是薄暮时分有三两声而已。故选B。 15. 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作者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被贬离朝的愁闷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浔阳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无限。(6分 每点2分)【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鬓色”“故园情”,根据理解“衰鬓色”抒发的是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作者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结合“再动故园情”及注释内容“白居易时任江

42、州司马”分析,“故园情”抒发了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湓城僻处听蝉,今昔对比,感到了被贬的愁闷和失意之情。尾句“云树绕湓城”,借景抒情,表现的是诗人被贬江州闲居湓城的失意与愁苦之情。16、【答案】 (1). 泣涕涟涟 寤寐思服 (2). 挟飞仙以遨游 何时可掇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6分 每句1分)17. B 18. C 19. A【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语境中“人生在世,

43、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这是没有什么可供指责的。应选“无可非议”。第二空:随遇而安: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根据语境上文的“丧失定力”,这里应选“随波逐流”。第三空:一劳永逸: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根据语境上文的“一夜暴富”,此处应选“一举成名”。第四空: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超凡脱俗: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根据词义和语境,句中分别应选填“无可非议、随波逐流、一举成名、超凡脱俗”。根据语境上文“让宁

44、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此处应选“超凡脱俗”。分析可知,B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与上句之间,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错误,不合逻辑,可排除AD;搭配不当,“拒绝社会的喧嚣,避开外来的诱惑”可改为“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可排除B。故选C。【19题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下文的“也”,与之相搭配的关联词选“即使”,可排除BD;补写句子不是条件关系,可排除C。故选A。20、【答案】. 下联:悲秋常作客,对此四野桑麻;万家烟火,使我凭栏俯视,忧乐关怀。(5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能力。本题,从上联来看:“多难此登楼,看他千寻

45、涌浪,百尺波涛,问谁砥柱中流,澄清再见。”第一句五个字,下面五字短语只有一个,“悲秋常作客”;第二句六个字,是2+4结构,与下文“对此”“桑麻四野”,词性与结构相同;第三句四个字,“百尺”“波涛”是2+2结构,与下面的“万家”“烟火”词性与结构相同。第四句六个字,“问谁”“砥柱中流”是2+4结构,与下面的“使我”“凭栏俯视”词性与结构相同。第五句四个字,“澄清再见”与“忧乐关怀”词性与结构相同。因而,下联应为:悲秋常作客,对此四野桑麻;万家烟火,使我凭栏俯视,忧乐关怀。21【答案】王安石是睿智的,在那纷杂的乱世中,在势利的嘈杂的俗世中静思忘我;但他却在哲思中辩证了人类真正的追求,为动荡喧嚣的后

46、世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6分)【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仿写句子的形式考查。题干要求“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体现人物的特点;句式一致;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明确选取的人物,注意修辞手法的要求。分析例句,人物是“屈原”,特点“孤独”,“点燃了一束照亮希望的火把”运用比喻修辞等。如选取苏轼,在权贵的排挤下,苦苦寻觅,为世人点亮了一盏洒脱的灯。四、 2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

47、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审题】材料有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引用了王开岭的话,强调“精神明亮”的对于人生、社会的重要意义。第二段举出具有精神明亮的人的例子,刘和珍、大堰河、梁任公等。两则材料是一个有机整体,先指出什么是“精神明亮”,“精神明亮”的意义,再举例,哪些人是精神明亮的人。本题可以写人,也可以说理。参考译文: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

48、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

49、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

50、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