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了,“不列颠尼亚”进入新课(2分钟)v 同学们,有一首歌这样唱:“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大家知道这歌里唱的“东方之珠”是什么地方吗?“东方之珠”香港!写作背景(3分钟)v 2019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新华社记者周树春等四人由此写了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了查尔斯王子代表英国参加中英交接仪式并与末代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的具体情况。这篇新闻特写,通过对告别仪式的现场描述和156年的沧桑回顾,体现出香港回归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录,这篇报道笔法灵活,感情深沉,语言精当,内涵丰富,是一篇新闻特写的佳作。体裁简介(5
2、分钟)v 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电影“特定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消息文体。v 特写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课文朗读(3分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知字词解释(2分钟)v 凝重:庄重v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v 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v 子夜:半夜v 易帜:变换旗帜,文中指降英国国旗、升 中国国旗。课堂讨论、课文分析(20分钟)v 文中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具有什么
3、样的象征意义?v 找出文中哪些地方插入了关于背景描写的内容,并说说对这些背景的描写表明了什么。文中一共写了四个场景v 场景一:6月30日下午4:30,末代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v 场景二:下午6:15,添马舰东面广场降英国国旗v 场景三:7月1日子夜时分,中英交接仪,最后一次降下米字旗。v 场景四:0:40,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离开象征意义英国殖民主义者结束在香港的统治权,中国恢复香港主权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v 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港
4、督的建筑,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香港已经回归祖,末代港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v 这句话平实的语言,对比的鲜明,其中之一饱含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v 从1841年1月23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2019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v 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忘记的。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的等
5、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天。作者心中,人民心中,都是感情澎湃。这种感情,通过精确地记录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语言含蓄,很有分寸。2019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环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当你了解到经过156年5个月零4天,中国国旗重新飘扬在上空,你有何感想?课堂小结:本课是一篇新闻特写,它以平实、含蓄、庄重的语言向我们再现了香港回归时的四个交接场景,写法反映事实。课外探究:香港和澳门都已经顺利回归了,在今后我们还需要继续作出哪些努力了?